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的未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文化的未来
  • 郭继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4900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文化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的未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永远敞开的历史话题1

第一章 现代性的冲击与挑战:近代儒学的时代境遇5

第一节 现代性的生成与展开5

一、从现代化到现代性——当代中国对现代文明的认知深化6

二、现代社会的起点8

三、现代性的实质9

第二节 近代儒学对现代性的认识进程14

第二章 从拒斥现代性到反思现代性:近代儒学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探索18

第一节 拒斥现代性: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思潮19

一、立国之道,在尚礼仪,正人心20

二、不通“中西”的僵化保守派22

第二节 学习西方:张之洞——“旧学为体,新学为用”26

一、“劝学”主旨: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27

二、中国文化应对之策:旧学为体,新学为用29

三、中国文化之未来——中西会通34

四、“体”“用”思想评析40

五、张之洞:近代思想史上的过渡者45

第三节 反思现代性:梁漱溟——独树一帜的新儒家46

一、从佛学起家的儒者48

二、“三教圆融”与梁漱溟的儒家意旨50

三、从“形而上”之道探究文化52

四、西方近代文明之根本56

五、何谓“文化”及人类文化之类别58

六、人类文化发展之自然进程60

七、评价文化合理性的尺度:契机62

八、人类文化的未来与儒家思想之价值64

九、中国文化的“当下”与“未来”67

十、抽象继承与具体超越71

十一、梁漱溟思想形成的时代原因73

第四节 近代儒学探索“中国文化出路”的启发80

一、近代儒学的历史延伸81

二、近代儒学探索“中国文化出路”的历史启迪88

第三章 检讨与反思:全球化格局下的现代性与儒学之张力98

第一节 从人性观看现代性与儒学的根本差异99

一、“何以为人”——儒学与现代性之根本区别99

二、制度设计与社会心理之差异——儒学与现代性的直接冲突105

三、在价值观层面:“小我”与“大我”之别107

第二节 现代性冲击之下的儒学困境107

一、人性能否“超越”:现代性冲击下儒学的根本困境108

二、历史观的缺憾112

三、“理念”与“制度”层面的挑战117

第三节 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与困境124

一、西方思想家对现代性的反省125

二、现代文明问题的主要表现129

三、现代性问题的根源135

四、中国文化的应对思路138

第四节 现代性冲击下的儒学生命力142

一、“道”、“器”与“体”、“相”、“用”的启示143

二、儒学的内在层次146

三、儒学的当代生命力问题154

第五节 互动与超越:儒学与现代性冲突之趋向159

第四章 何以重生:对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尝试性探索163

第一节 对改革开放以来学界讨论“中国文化出路”的回顾167

第二节 制定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坐标和依据170

一、中国文化建设的坐标系171

二、制定中国文化战略的依据和尺度171

第三节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文化资源185

一、如何深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186

二、如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193

三、如何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研究198

四、中西文化何以会通201

第四节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目标:重构现代性220

一、重构现代性——中国文化发展之方向220

二、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架构226

三、中国文化建设的体制与机制231

第五节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实现路径:内部生成233

一、“内部生成”是对人类文化发展史的经验总结234

二、“内部生成”奠基于对中西文化的理性分析237

三、“内部生成”与中国文化的主体性239

第六节 对如何推进中国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241

一、对文化重要性的认知还需要深化241

二、对文化建设工作应有整体布局245

三、制定推进文化建设的切实可行的措施250

四、解放思想与文化如何永葆活力255

五、不断深入推进文化研究工作259

六、亟须树立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261

七、高度重视推进文化建设的人才培养问题263

结语266

主要参考文献269

后记 感恩与责任2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