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外教育交流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外教育交流史
  • 卫道治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52518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外教育交流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古代中外教育交流1

第一节 华夏向“四夷”的教育辐射2

一、多元的华夏文明2

二、中华文化圈内的教育交流5

第二节 遣隋使与遣唐使19

一、隋唐以前的中日文化教育交流19

二、遣隋使与遣唐使概况21

三、日本对唐朝教育制度的模仿与吸收27

第三节 学问僧与来华留学生32

一、佛教在东亚的传播32

二、学问僧与留学生对中日文化教育交流的贡献37

三、渡日中国人与中日文化教育交流51

四、朱舜水的杰出贡献56

第四节 书院文化远播海外61

一、中国的书院文化61

二、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67

三、阳明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70

第五节 古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72

一、汉唐时代中西交通的开辟72

二、蒙古帝国统治下的中西文化教育交流75

三、耶稣会士来华与西学东渐79

四、中学西渐与儒家教育流播西方85

第二章 近代中日教育交流91

第一节 模仿与借鉴:清末教育改革中的日本模式92

一、教育交流的涓涓细流93

二、官绅赴日考察学务99

三、日本学制的移植107

第二节 日本教习与清末新教育112

一、日本教习群体概貌112

二、日本教习对清末新教育的贡献117

第三节 从淡化到恶化:民国中日教育关系的演变122

一、淡化与摩擦:1912—1931122

二、恶化与对立:1931—1945128

第四节 半个世纪的留日运动136

一、清末的留日学生137

二、民国前期的留日学生143

三、抗战时期的留日学生150

第三章 近代中美教育交流159

第一节 留美学生与中美教育交流159

一、幼童留美与清末留美教育159

二、庚子赔款与清华学校163

三、民初留美概观168

四、抗战前后的留美学生171

五、留美学生群体概况176

六、留美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180

第二节 美国来华传教士与教会学校181

一、早期教会学校的兴起182

二、教会大学的建立与发展187

三、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挑战193

四、30年代教会学校的中国化与世俗化197

五、战争的冲击与战后恢复199

六、教会学校的存在意义202

第三节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207

一、胡适留美与实验主义东渐208

二、杜威来华的直接影响210

三、杜威实验主义教育哲学简介216

四、平民教育思想的推进与演变219

一、新学制的酝酿与制定227

第四节 学制演变与美国教育模式227

二、壬戌学制与美国模式232

三、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234

四、美国教育模式的批判237

第四章 近代中欧教育交流242

第一节 晚清时期欧洲各国对华教育输出242

一、清末英法两国传教士在华举办教会教育242

二、清末德国在华举办世俗教育249

三、欧洲教师在清末官办学校中所起的作用251

四、欧洲传教士在编译教科书方面所起的作用256

一、英法在华教会教育的发展262

第二节 民国时期欧洲各国对华教育输出262

二、民国时期德国在华教育活动268

第三节 近代中国留欧教育272

一、晚清中国人留学欧洲272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留欧教育283

三、国民政府时期的留欧教育289

四、留法勤工俭学运动294

五、欧洲各国庚子赔款的退还与教育交流304

第四节 蔡元培罗素与中欧教育交流310

一、蔡元培对欧洲教育制度的借鉴310

二、罗素来华对中国教育的影响315

一、全面学习苏联318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教育交流318

第一节 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关系318

二、苏联在5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作用330

三、新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交流331

第二节 “文革”十年对外教育交流335

一、“文革”初期(1966—1970)的对外教育交流336

二、“文革”后期(1971—1976)的对外教育交流337

第三节 新时期中外教育交流339

一、概述339

二、国际教育交流的主要形式342

三、教育交流与教育现代化385

编后赘语3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