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非经典逻辑系统发生学研究 兼论逻辑哲学的中心问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非经典逻辑系统发生学研究 兼论逻辑哲学的中心问题
  • 任晓明,桂起权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003734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逻辑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非经典逻辑系统发生学研究 兼论逻辑哲学的中心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恰当性问题:逻辑哲学的中心问题1

1.1 什么是逻辑哲学?1

1.1.1 逻辑与逻辑哲学1

1.1.2 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2

1.1.3 逻辑的划界3

1.2 逻辑系统及其现实原型5

1.2.1 形式系统内外的有效性5

1.2.2 形式论证与非形式论证的关系7

1.3 什么是逻辑哲学中心问题?10

第二章 逻辑系统发生学:探索非经典逻辑产生的奥秘12

2.1 形式化的步骤和限度12

2.2 蕴涵词及其演变——不断克服形式化限度的过程15

2.2.1 实质蕴涵16

2.2.2 严格蕴涵17

2.2.3 相干蕴涵与衍推19

2.3 对应原理与非经典逻辑的产生21

2.3.1 什么是对应原理?21

2.3.2 改造经典逻辑的一般策略原则23

2.3.3 非经典逻辑产生和发展的奥秘27

2.4 逻辑真与逻辑多元论29

2.5 逻辑可修正与非经典逻辑的兴起30

2.5.1 哈克论逻辑可修正31

2.5.2 逻辑可修正的涵义34

2.5.3 逻辑可修正与逻辑系统发生学36

第三章 恰当性和对应性:模态逻辑的产生与扩展38

3.1 关于必然真理的哲学讨论38

3.2 模态逻辑诸形式系统:不同的形式刻画39

3.3 蒯因对模态逻辑的责难42

3.4 可能世界的语义学及其哲学疑难46

3.5 从逻辑系统发生学视角看模态逻辑的扩展48

第四章 涵义与指称:内涵逻辑的兴起51

4.1 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51

4.1.1 涵义和指称51

4.1.2 外延主义与内涵主义之争54

4.1.3 涵义和指称的逻辑56

4.2 作为涵义与指称逻辑的内涵逻辑57

4.2.1 内涵逻辑简述57

4.2.2 外延性原理及其限度57

4.2.3 内涵与内涵逻辑60

4.2.4 邱奇的内涵逻辑系统及其局限62

4.3 涵义与指称逻辑的出路63

4.3.1 什么是超内涵问题?63

4.3.2 超内涵逻辑的兴起64

4.4 从逻辑哲学角度看内涵逻辑67

第五章 事实与价值:悖论、二难与道义逻辑的产生和发展70

5.1 道义逻辑的产生70

5.2 道义逻辑标准系统73

5.3 道义逻辑悖论74

5.3.1 罗斯悖论74

5.3.2 齐硕姆悖论76

5.3.3 温和谋杀者悖论76

5.3.4 承诺悖论77

5.3.5 杰弗塔二难79

5.4 从逻辑哲学的观点看道义逻辑80

第六章 真值与非真值:直陈条件句逻辑的发展82

6.1 实质条件句进路83

6.2 可能世界进路86

6.3 非真值条件进路88

6.4 实质条件句进路的合理性与局限性91

6.5 非真值条件进路的优势与缺陷92

6.6 直陈条件句逻辑的发展趋势94

第七章 帕斯卡与非帕斯卡:归纳概率逻辑的发展和演变96

7.1 非帕斯卡概率逻辑系统的产生96

7.1.1 非帕斯卡概率逻辑产生的哲学背景96

7.1.2 非帕斯卡概率逻辑的恰当性97

7.2 概率解释的分野103

7.2.1 客观解释104

7.2.2 主观解释109

7.3 概率解释的可应用性114

7.4 从帕斯卡概率解释到非帕斯卡概率解释的发展116

第八章 精确与模糊:模糊逻辑的形式化发展119

8.1 问题的提出119

8.2 从逻辑哲学的观点看121

8.3 模糊逻辑FZ系统的逻辑哲学分析123

8.4 简要的评论132

第九章 对应与互补:量子逻辑的产生与发展134

9.1 作为一种非经典逻辑的量子逻辑134

9.2 引入量子逻辑的基本进路136

9.2.1 作为“实验命题”的逻辑136

9.2.2 “实验命题”逻辑的形式化137

9.3 量子逻辑的哲学争论139

9.3.1 普特南关于“逻辑可修改性”的弱论断与强论断139

9.3.2 “意义不变性”论证139

9.4 在几种不同的量子力学解释下看逻辑可修正性141

9.4.1 量子力学正统解释下的逻辑修正141

9.4.2 德布罗意—玻姆理论解释下的逻辑修正143

9.4.3 埃弗雷特的多世界解释下的逻辑修正144

9.5 对应原理——“普特南二难”的合理解145

9.5.1 普特南观点的澄清:基于经验的理由还是哲学的考虑?145

9.5.2 从整体多元论立场看非经典逻辑147

9.5.3 对应原理与量子逻辑148

第十章 二值与多值:多值逻辑的产生和发展150

10.1 从认识论角度看多值逻辑的产生150

10.2 几种典型的三值逻辑系统及其特异性质155

10.3 矛盾律、排中律与多值逻辑160

10.4 从逻辑哲学角度看多值逻辑162

第十一章 平庸矛盾与不平庸矛盾:次协调逻辑的兴起及其意义165

11.1 引言:次协调逻辑的产生165

11.2 次协调逻辑的现实原型166

11.3 悖论、二律背反与次协调逻辑172

11.4 达·科斯塔的次协调逻辑176

11.5 次协调命题演算Cn178

11.6 次协调逻辑的哲学意义186

第十二章 辩证法与辩证逻辑:辩证逻辑形式化的尝试189

12.1 作为一种哲理性非经典逻辑的辩证逻辑190

12.2 辩证逻辑形式化的有限目标论题191

12.3 辩证逻辑形式系统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性质196

12.4 辩证逻辑公理系统DLA的建立198

第十三章 形式与非形式:论证逻辑的兴起及其哲学意义205

13.1 图尔敏论证逻辑的意义206

13.2 图尔敏论证逻辑的哲学基础208

13.2.1 图尔敏论证逻辑的基本论点208

13.2.2 图尔敏论证逻辑的基本原则214

13.3 论证逻辑的发展与探索218

13.3.1 图尔敏论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218

13.3.2 关于有效性和保真性概念的探索219

13.3.3 关于合理性观念的进一步探索220

13.4 从逻辑哲学的视角看论证逻辑223

结语224

参考文献227

(一)中文文献227

(二)外文文献229

后记2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