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编著(西北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8977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45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1
一、区域的概念1
第一章 绪论1
二、区域的划分2
第二节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3
一、区域发展3
二、区域研究5
三、区域科学9
四、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之关系10
第三节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1
一、区域分析的概念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1
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4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7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7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7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22
三、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27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30
一、自然环境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30
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32
三、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与生态补偿44
第三节 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56
一、区域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理论56
二、区域发展中的外部性与区域间环境问题60
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67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67
一、区域经济背景67
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72
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75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77
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77
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79
三、区域人口素质分析86
四、区域劳动力供应分析87
五、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93
第三节 政策与制度96
一、政策与区域发展96
二、制度与区域发展104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110
第一节 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110
一、技术进步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10
二、区域科技条件评价116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126
一、技术扩散126
二、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128
第一节 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135
第五章 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135
一、单一指标136
二、综合指标139
第二节 区域竞争力评价146
一、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分类146
二、国家竞争力及其评价146
三、区域竞争力及其评价152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159
一、库兹涅茨理论159
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160
三、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161
四、霍夫曼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163
五、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163
第一节 区域优势167
一、区域优势的概念及类型167
第六章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167
二、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171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175
一、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175
二、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185
第三节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191
一、投资环境的概念与分类191
二、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原则192
三、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的方法193
四、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199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202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202
一、产业的划分202
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207
三、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212
第二节 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与产业结构优化219
一、主导产业的概念219
二、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222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223
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228
第八章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235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235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235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236
三、区域规划的内容238
第二节 区域规划类型242
一、按规划功能分类242
二、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242
三、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243
二、区域规划的由来245
一、古代区域规划思想的萌芽245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245
三、国外的区域规划246
四、中国的区域规划249
第四节 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251
一、区域规划的方法251
二、区域规划的程序256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264
第一节 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264
第二节 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267
一、区域发展的“理想模式”268
二、目标体系269
第三节 战略抉择271
一、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271
二、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280
第四节 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283
三、提出战略构想283
一、经济发展战略模式284
二、空间发展战略模式290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298
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298
一、早期的空间极化发展思想298
二、布德维尔对增长极概念的转化299
三、推动型产业的特征和作用机制300
四、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302
五、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305
六、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307
第二节 核心-边缘理论309
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309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311
三、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311
四、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313
一、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315
第三节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315
二、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核心316
三、点-轴开发模式318
四、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318
五、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320
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321
一、圈层结构理论的内涵322
二、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322
三、城市圈层扩展的同期波动性和方向性324
四、圈层结构理论的实践意义325
第十一章 区域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327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327
一、土地327
二、土地利用329
一、人地关系的集中反映331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331
二、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耕地与建设用地的比例332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334
一、土地类型334
二、土地利用分区337
第四节 区域管治340
一、“管治”的涵义340
二、空间管治的概念341
三、空间管治规划的作用341
四、区域空间管治的原则341
五、区域管治分区342
第五节 土地保护343
一、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343
二、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344
三、切实保护耕地345
一、区域农业规划布局347
第十二章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347
第一节 第一产业规划布局347
二、区域采矿业规划布局357
第二节 第二产业规划布局361
一、原材料工业(初步加工业)361
二、加工制造(组装)工业365
三、高新技术产业369
四、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布局378
第三节 第三产业规划布局383
一、第三产业规划布局概述383
二、传统商业与服务业规划布局384
三、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389
四、物流系统及物流中心规划布局395
五、闲暇产业(休闲产业)规划布局400
一、基础设施的含义和分类412
第一节 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412
第十三章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412
二、基础设施的性质413
三、基础设施的作用414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415
一、基础设施发展的理论415
二、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416
三、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418
四、新世纪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展望421
第三节 区域交通运输规划423
一、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423
二、铁路网规划424
三、公路网规划428
四、水运网规划437
五、航空港规划439
六、综合运输网规划441
第四节 区域给水、排水规划445
一、区域给水规划布局446
二、区域排水规划布局449
三、综合给排水规划中的几个问题450
第五节 区域电力规划451
一、电力规划的内容451
二、电力规划中的几个问题454
第六节 区域电信规划455
一、电信规划的内容455
二、电信规划中的几个任务458
第十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461
第一节 城镇体系与城镇体系规划概述461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演化与类型461
二、国外城镇体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463
三、我国城镇体系研究与规划的发展历程468
四、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任务和内容471
五、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程序474
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分析评价475
一、区位条件与区内外联系475
二、自然资源条件对城镇发展的影响476
三、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点分析477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基础对城镇发展的影响478
五、生态环境状况对城镇发展的影响480
六、城镇发展潜力综合评价480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483
一、区域发展战略研究483
二、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483
三、城镇化水平预测488
第四节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490
一、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规划490
二、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规划494
三、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规划498
四、城市经济区划分500
第五节 城镇体系规划类型503
一、按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503
二、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509
第十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518
第一节 区域环境特征与生态环境规划要求518
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518
二、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特点与要求519
第二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522
一、准备阶段522
二、编制阶段524
三、报批阶段525
第三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内容526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526
三、生态环境功能区划527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527
四、规划方案优化与决策530
五、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条件531
第四节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532
一、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规划532
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533
三、大气污染控制规划534
四、水污染控制规划534
第五节 生态规划534
一、生态政区规划535
二、自然保护规划537
第六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538
一、生态环境预测方法与技术538
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主要技术540
三、总量控制技术541
四、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常用方法543
热门推荐
- 2649880.html
- 3758245.html
- 3790419.html
- 1789719.html
- 2951611.html
- 3782266.html
- 1042174.html
- 3298326.html
- 1637414.html
- 3144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1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8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40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04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2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7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9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4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1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