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研究 1978-2018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研究 1978-2018
  • 张瑞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10711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扶贫-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研究 1978-201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富起来:“第二次革命”的发动(1978—1989)1

一、邓小平提出要充分认识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2

(一)“要承认自己落后,承认落后就有希望”4

(二)中国的一大特点是“人口多,底子薄”8

(三)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10

(四)“中国穷了几千年了,该发展起来了”12

二、放宽政策农业先行早14

(一)“穷”字倒逼,农村成为改革的突破口14

(二)安徽农村点起“星星之火”18

(三)“看来最大的问题中心的问题还是政策问题”24

(四)夹缝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33

三、20世纪80年代,扶贫成为国家行动38

(一)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瞄准农村38

(二)首推“三西”专项,扶贫初试身手42

(三)扶贫开发史上的第一个文件45

(四)1984年,开始有了以工代赈扶贫活动48

(五)设立专门扶贫机构,划出国定贫困县49

四、“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54

(一)我们过去就是吃“左”的亏54

(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57

(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大政策63

(四)中国出现了“万元户”67

(五)社会主义的一个含义就是共同富裕73

(六)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76

五、以人民生活水平为标杆,设计中国现代化的“三部曲”78

(一)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78

(二)“骨头欠肉的账太多”,要给人民以物质利益82

(三)把人民生活逐年有所改善放在优先的地位84

(四)顶层再设计,“三步走”:温饱—小康—比较富裕89

六、借风行船,学习国际经验91

(一)中国很穷,最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91

(二)邓小平提出新判断:“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96

(三)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各国学习的时候了97

(四)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101

七、另辟蹊径,走出贫困107

(一)走向市场经济,别开生面107

(二)把计划生育定为国策111

第二章 加速:世纪之交反贫困(1989—2002)115

一、市场化改革下贫困成为一个大痛点116

(一)市场之手牵动利益格局116

(二)农村贫困问题仍旧严峻119

(三)城市贫困问题开始凸显121

(四)区域性贫困问题的产生125

二、认识再深化:继续走在反贫困的道路上127

(一)“一部分人长期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127

(二)实现小康目标还要看是否基本消除了贫困现象130

(三)消除贫困是保持稳定的前提131

(四)消除贫困是为实现最基本的人权132

(五)扶贫开发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的历史任务134

三、大手笔:农村反贫困的国家级工程135

(一)新地标: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35

(二)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142

(三)新蓝图: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144

(四)众人捧柴: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参与反贫困活动148

四、城市反贫困的实践探索150

(一)迈坎儿:解决城镇新贫困人口的保障问题150

(二)开展“再就业工程”156

(三)初步探索城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158

(四)调节之手:增收个人所得税159

(五)开始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问题160

五、对区域反贫困的实践探索161

(一)扶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快跑”162

(二)开展东西扶贫协作163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64

六、初创中国扶贫模式168

(一)不俗的成绩单:从温饱到总体小康168

(二)走开发式的反贫困道路170

(三)走改革创新的反贫困道路171

(四)走科教先行的反贫困道路173

(五)走协调发展的反贫困道路174

(六)走可持续发展的反贫困道路175

(七)推动世界反贫困进程,为世界反贫困提供中国智慧176

七、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反贫困实践经验的初步总结178

(一)反贫困离不开政府主导178

(二)反贫困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180

(三)坚持以发展的思路反贫困181

(四)反贫困要依靠困难群众自力更生182

(五)反贫困要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183

(六)反贫困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184

第三章 新起点:反贫困又一程(2002—2012)187

一、失衡的中国: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主要贫困问题188

(一)城与乡的失衡188

(二)区域差距显现出的失衡193

(三)城市贫困有加重趋势196

(四)出现扶贫目标偏离与扶贫资源渗漏197

二、科学发展观应时而生198

(一)从“十六大”到“十七大”:发展观的转变199

(二)一场特殊试验:胡锦涛与“毕节试验”202

(三)胡锦涛亲自垂范,民生考察成重头戏204

(四)21世纪初,中国扶贫再接续207

三、强农、惠农、富农成为政策主调208

(一)2004—2008年:五个“中央一号文件”重新锁定“三农”问题209

(二)“整村推进”,扶贫重心下沉211

(三)千年巨变——减免农村税费213

(四)“三项补贴”政策打开“反哺农业”之路214

(五)农村低保在全国建立215

(六)“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并行217

(七)教育扶贫首当其冲219

四、城市贫困及反制措施222

(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223

(二)上调最低工资水平225

(三)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225

(四)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取得新进展227

五、新布局:实施以解决区域贫困为重点的发展战略232

(一)总体布局:东中西部协调发展232

(二)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233

(三)东西携手,扶贫协作再上一层楼237

(四)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39

六、应对呼啸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240

(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反贫困事业240

(二)应对危机:举措与得失242

七、十年成就与面临的新挑战244

(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执行情况245

(二)扶贫工作更上一层楼248

(三)遗留的问题253

(四)扶贫面临新挑战257

(五)新十年《纲要》的调整260

第四章 攻坚:不忘初心 驰而不息(2012—2018)267

一、习近平扶贫脱贫新论断268

(一)消除贫困是党的初心体现268

(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69

(三)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270

(四)中国梦是摆脱贫困梦,是共同富裕梦271

(五)摆脱贫困:重要的价值目标与坚守273

二、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76

(一)“精准扶贫”:中国扶贫方式转变的重要界碑277

(二)“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280

(三)“精准扶贫”要义解析282

(四)“精准扶贫”方略的现实价值286

三、消除贫困,重在“五要”288

(一)要看到困难与问题,做到求真务实288

(二)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与恒心,扶贫要扶志289

(三)要知民生疾苦,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290

(四)要正确处理整体开发与精准扶贫的关系292

(五)要坚持扶贫战略,调整战术,实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293

四、中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294

(一)“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的本色体现295

(二)卓越组织领导力:中国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的特色体现297

(三)广泛动员力:中国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300

(四)超强执行力:中国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的鲜明体现302

(五)改革创新力:中国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304

主要参考文献307

后记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