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谢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8392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013页
- 文件大小:214MB
- 文件页数:1042页
- 主题词:反倾销-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被调查产品及调查范围1
第一节 被调查产品2
一、概述2
二、不同类产品的排除3
(一)不同类产品的认定3
1.同类产品的认定有其特定的标准3
2.不能额外创造标准5
(二)排除6
1.在物理化学特性、用途、生产设备和工艺等方面均与被调查产品不同的产品应当予以排除6
2.不同指标的具体考量9
三、不同型号产品的存在13
(一)同类产品中允许不同型号产品的存在,型号不同并不否定产品的相似性13
1.不存在实质性区别则属于同类产品,不应被排除在被调查产品范围之外13
2.认定不同型号的产品属于被调查产品范围并不是对被调查产品范围的扩大13
3.同类产品的不同型号之间可能在替代性方面存在不同14
4.只要不构成重大差别,允许不同型号之间存在一定差别15
5.不同型号的产品之间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不影响其替代性16
6.在不同型号产品的认定中,替代性和竞争性的认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7
7.不能片面理解调查机关公告,公告中列举用途不一定穷尽18
8.不同型号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在用途上、价格上有不同18
9.型号之间的差异属不同型号在同一类产品间的正常差别20
(二)独立产品品种充分性证明责任21
四、实质性差别与合理差异22
(一)基本相同,稍有不同,不构成实质差异22
(二)存在合理差异,属于同一类产品,应当在同一个反倾销案中予以调查22
五、国内是否能够生产,是否生产同类产品23
(一)中国国内有企业能够生产23
(二)不存在同类产品则不存在国内产业,进而可以推定不存在损害25
六、税则号26
(一)单一税则号下也可能包括其他产品26
(二)税则号变更27
1.税则号归入错误而需要变更27
2.认定被调查产品所依据的税则号可能会变更28
(三)税则号不等于被调查产品的范围28
(四)需要从物理特性等方面认定需要哪些税则号30
七、产品范围调整31
(一)调查机关不接受调整通常基于以下原因考虑31
1.缺乏正当理由和充分证据31
2.不存在实质性差异31
3.不是国内企业无法满足产品要求31
4.只存在不同型号在同一类产品间的正常差别32
(二)调查机关在下列情形中接受了产品范围的调整33
1.在物理特征、生产工艺流程、用途、生产成本及销售价格等多方面存在不同33
2.同一税则号下包含非被调查产品,需要排除34
(三)程序方面的问题34
八、对下游产业的影响问题36
(一)是不是下游产业本身提出36
(二)下游产业的长远利益和最终利益36
(三)质量上的差异难以构成终止反倾销调查的理由36
(四)下游产业内部存在细分37
第二节 调查范围39
一、被调查国家39
二、被调查企业的代表性41
三、调查期41
(一)少于三年的情形41
(二)立案与调查期期末之间相隔时间42
(三)倾销调查期与损害调查期可以不同43
(四)调查期外的数据不考虑44
第二章 国内同类产品和国内产业45
第一节 国内同类产品46
一、一般认定方式46
1.在没有相同产品的情形下才考虑相似产品50
2.可以而不是必须或者应当考虑每个因素51
3.第三方认证不能作为否定中国大陆同类产品认定的决定性因素52
4.关键在于对实质性差异的认定53
5.同类产品中可能包括不同型号54
6.下游企业意见56
7.不能额外创造标准57
8.证据要充分59
二、具体指标考量60
(一)质量60
1.证据是否充分60
2.质量标准问题68
3.是否取得某证书不足以影响国内同类产品的认定71
4.质量差异不构成实质差异则不影响同类产品的认定73
5.行业标准75
(二)可替代性75
1.证据性问题75
2.原料对可替代性的影响76
(三)生产流程77
(四)销售形式78
(五)生产者和消费者评价79
1.生产者评价79
2.消费者评价79
(六)产品用途81
(七)物理特性82
1.前后一致性82
2.是否达到了相关标准83
3.是否构成实质差别83
(八)生产设备85
(九)竞争性85
1.综合考虑多个指标85
2.应确保在同一市场对竞争性进行认定86
3.客户群体、销售价格相关性等因素在竞争性的认定中具有关键作用88
(十)制造工艺89
(十一)销售价格90
(十二)国内产业是否能够生产90
第二节 国内产业92
一、代表性92
1.是否答卷92
2.对产量的认定94
3.申请人主体资格97
二、关联企业问题99
(一)主要影响因素99
(二)排除102
(三)不排除105
1.主要考虑因素105
2.肯定性证据106
3.世贸组织协定相关条款的解读与适用107
4.是否影响调查的公正性和客观性108
5.中国先例的援引109
(四)关联交易与委托加工业务109
三、协会的代表性110
典型案例110
四、国内产业数据的依据112
(一)一家企业代表国内产业112
1.国内产业只有一家企业112
2.该企业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的大部分112
(二)申请企业与支持申请企业代表国内产业114
1.如果申请人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不高,为了更全面考察中国大陆产业受损害情况,调查机关通常除对申请企业进行调查外,还增加其他企业,这些企业一般是支持申请的企业114
2.支持申请企业与申请企业的独立性考查115
(三)提交答卷企业代表国内产业115
1.提交答卷的企业可能支持反倾销申请116
2.提交答卷的企业可能不支持反倾销申请117
3.可能只有申请企业提交答卷118
(四)申请时亏损停产破产的企业不算入国内产业120
1.是否有代表性要通过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来证明120
2.被宣告破产的企业可能已经无法提交答卷120
(五)产量数据来源问题120
(六)行业缺乏准确的行业统计数据122
(七)产量小的副产品数据可能排除122
五、代表性的考查期限122
第三章 倾销和倾销幅度127
第一节 正常价值128
一、国内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价格(国内销售)129
(一)国内销售量要满足数量要件130
1.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在被调查国国内的销售总量超过对中国出口数量的5%,每个与出口型号相应的同类产品在被调查国国内的销售数量也超过对中国出口相应型号的5%130
2.认定国内销售量要依据所有的调查期内的实际国内销售132
3.不能只是单方面认为有代表性的交易132
4.即使是提供了国内销售总量的45%,也还需要补充数据133
5.综合其他方面因素,实践中也存在根据部分国内销售来确定正常价值的情形134
(二)不存在低于成本销售的情况134
1.成本认定134
2.低于成本测试155
(三)关联公司160
1.非正常过程贸易160
2.正常过程贸易162
3.排除出口交易167
(四)贸易环节的审查167
(五)注意事项168
1.符合调查期168
2.数据中要将被调查产品单列一项,或者可以将被调查产品与其他产品区别168
3.数据和材料要具有可靠性169
4.数据最好要经过审计170
5.用中文回答,不能只是中文摘要171
6.材料提交注意事项172
7.需要排除的事项176
8.向其他生产商购买被调查产品的情形179
9.根据不同型号确定相应的正常价值179
10.国内销售与第三国销售的划分179
二、第三国出口价格180
(一)适用情形:未在国内市场销售同类产品180
(二)适当第三国的选择181
1.如果第三国市场存在影响价格公平比较的特殊市场情形,影响了价格可比性则不适合被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181
2.如果第三国市场在市场结构、竞争关系、进入门槛、垂直一体化程度、客户关系、生产成本等方面与中国大陆市场接近,则可以作为适当第三国(地区)182
(三)对出口至该第三国交易的考查182
1.完整充分,具有代表性182
2.是否存在关联交易183
3.低于成本测试183
三、结构价格184
(一)适用情形184
1.在出口国(地区)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中没有销售的184
2.同类产品的价格、数量不能据以进行公平比较的186
(二)数量要件192
(三)成本认定192
1.选择能够反映公开市场价格的信息认定成本,特别注意关联交易192
2.向中国出口型号的特定生产成本195
3.散装加工量和销售量少,调查机关按数量进行加权195
4.原材料195
5.新投产问题198
(四)利润率的计算200
1.亏损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正常经营状态,结构正常价值计算方法中的利润应当为盈利(正值),不能为亏损(负值)200
2.实际利润水平202
3.合理方法203
(五)费用分摊211
1.研发费用211
2.费用212
3.关联公司费用调整213
4.三项费用213
5.合理性214
(六)调整214
1.结构正常价值一般也需要调整到出厂水平214
2.与被调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直接相关215
3.间接费用不调整215
4.完全成本计算结构正常价值215
(七)小结216
四、最佳材料217
(一)使用情形217
1.不提供材料217
2.提供的材料不符合要求218
(二)具体方法219
1.本国其他生产商的正常价值219
2.单月最高的从关联商采购价格219
3.市场平均价销售价格220
4.咨询公司提供数据221
5.申请人提供的数据221
6.其他公司的正常价值222
第二节 出口价格222
一、实际出口价格或应当支付的价格225
(一)实际出口价格或应当支付的价格的基础225
1.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交易价格225
2.公司对中国销售被调查产品的价格225
3.公司所提供的出口销售材料225
4.公司和附属公司直接对中国的销售价格226
5.公司与非关联公司之间的价格226
(二)注意事项227
1.如果提交的出口销售材料属实,部分材料不明也不影响调查机关依据提交的部分销售材料计算出口价格228
2.如果提交的材料为外文,应提交中文译文228
3.如果出口通过贸易商进行,需要提交该贸易商的相应材料228
4.如果对初裁中的认定没有意见,最终裁定予以维持229
5.依据不同的销售过程通过不同的方法确定出口价格229
6.调查机关一般会对被调查公司提供的信息进行核查,如果不能配合核查,需要有合理理由229
7.要特别考查是否通过关联公司销售230
8.要区分销售代理与关联公司230
9.确认是对中国大陆的出口231
二、首次转售给独立购买人的价格231
(一)适用情形:通过关联贸易商出口231
(二)关联公司问题233
1.关联公司之间如果没有价格安排,能够代表公平的市场价格,则可以依据关联公司之间的销售确定其出口价格,而不需要使用首次转售给独立购买人的价格233
2.关联交易为非正常商业交易则应当排除233
3.没有关联公司详细资料的关联销售也可能被排除234
4.排除最终目的地不一定是中国的贸易234
三、合理基础推定的价格235
(一)适用情形235
(二)计算方法236
第一,排除关联公司经营被调查产品的成本和利润236
第二,在数量上,反倾销调查的对象是调查期内出口到中国的被调查产品,无论是否关联销售,其数量不能任意增减,且就关联出口交易而言,只能采用其调查期内的实际关联出口数量,而不能采用其中国关联公司转售给非关联方的数量236
(三)计算推定出口价格的基础237
第一,中间公司的出口销售材料237
第二,将不能合理反映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向中国出口的价格排除在推定出口价格的基础之外237
第三,排除进口不在调查期内的交易238
第四,以中国关联公司首次转售至非关联客户的价格为基础推定出口价格239
四、现有最佳材料确定的价格240
(一)适用情形240
1.公司未应诉240
2.没有在答卷中如实报告240
3.没有提交材料或提交材料不全241
(二)具体方法242
1.加权平均242
2.海关数据242
3.申请人提供的数据243
4.被调查方其他公司的出口价格244
五、注意事项244
1.材料要全244
2.材料要具有可信度245
3.材料要具有准确性245
4.材料的修改245
5.一致性246
6.提交材料要及时246
7.出口产品销售等级与各种出口销售证明中所标明的产品等级相符,否则可能被视为未提供出口销售证明材料246
8.提出主张需要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否则不予以考虑247
9.多余的信息可排除247
10.非优质品仍然属于被调查产品,不应排除247
第三节 调整及比较248
一、概述248
(一)调整的法律依据248
(二)证据249
1.没证据一般不接受249
2.合适的证据要求249
(三)注意事项256
1.是否需要调整以是否影响价格公平比较为衡量标准256
2.调整依据的证明材料要充分,否则依据现有材料调整257
3.调整项目应为被调查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258
4.国内销售与对华出口销售的费用258
5.不重复调整258
6.对调整的调整259
二、正常价值调整260
(一)要求260
1.实际发生的260
2.要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否则不予以调整261
3.与销售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直接相关并影响了价格的可比性261
(二)具体调整项目262
1.劳务装卸262
2.仓储262
3.运费保险费用265
4.研发费用268
5.佣金269
6.贸易环节271
7.信用费用275
8.包装278
9.广告280
10.折扣282
11.销售费用288
12.售后服务费用290
13.物理差异291
14.回扣291
15.废料处理费用292
16.增值税293
17.库存293
18.退款与赔偿294
19.坏账准备金295
20.退税296
21.汇率298
22.期间费用298
23.工厂关闭费用299
24.其他299
三、出口价格调整299
(一)概述299
(二)具体调整项目301
1.信用费用301
2.退税309
3.运输费用317
4.关联公司利润318
5.内外销售过程及贸易环节319
6.佣金321
7.包装324
8.汇率326
9.销售费用327
10.装卸费用328
11.报关费用328
12.CIF价格调整329
13.仓储332
14.广告333
15.售后服务费用334
16.回扣334
17.折扣335
18.退款及赔偿335
19.关税336
20.槽区费用336
21.保险336
22.利润337
23.间接费用339
24.增值税343
25.其他343
四、现有最佳信息在调整项目时的运用344
(一)适用情形344
1.没有提供证据344
2.没有按时提交数据344
(二)最佳材料345
1.申请人、协会提供的有关数据、中国海关有关数据等345
2.其他应诉公司的调整水平346
五、比较346
(一)一般346
(二)特殊问题348
第四节 倾销幅度348
一、计算方法348
(一)一般方法348
1.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348
2.每个公司中每一型号产品的倾销幅度是由该型号产品的加权平均正常价值或被认定的正常价值与调整后该型号产品的每笔出口价格或被认定的出口价格相比较而得出的。每个公司的倾销幅度为该公司各型号产品倾销幅度的加权平均值349
(二)型号问题349
1.区分型号349
2.不区分型号351
(三)最佳材料法352
1.适用情形352
2.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355
二、注意事项356
(一)出口商、贸易商适用供货生产商的税率356
(二)依据贸易商的税率为生产商确定联合税率356
(三)倾销幅度的承继356
(四)初裁和终裁倾销幅度计算的异同357
(五)生产商外购被调查产品需要排除在倾销幅度的计算范围外358
(六)估算价格的销售需要排除在计算倾销幅度的范围之外359
(七)关联公司359
1.以关联公司的销售情况为基础确定其倾销幅度359
2.两公司的关联关系非常紧密,可将每一公司的倾销幅度根据两公司的出口数量计算加权平均值,作为两公司统一适用的倾销幅度359
3.以关联公司与第一手贸易商之间的销售价格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的基础359
4.关联关系如果已达到足以控制公司被调查产品价格和生产的程度,则两家公司应被视为一个整体,合并认定两家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360
5.如果两公司联系密切,并且共同提交了倾销答卷,可将两公司作为一个实体合并计算其倾销幅度361
6.生产部门361
(八)加工贸易361
(九)被调查公司合并362
(十)被调查公司重组363
(十一)没有出口的公司不单独确定倾销幅度363
(十二)公司集团问题364
1.分别确定各公司的倾销幅度364
2.统一确定倾销幅度364
第四章 损害的认定367
第一节 概述368
第二节 实质损害369
一、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和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369
(一)对倾销进口产品数量的审查369
1.表观消费量369
2.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377
3.被调查产品占进口总量的比重403
4.市场份额404
(二)价格及影响421
1.计算方法421
2.被调查产品价格情况431
3.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441
4.被调查产品价格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448
二、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影响494
(一)一般494
1.评估多个指标494
2.单个指标不起决定性作用495
3.不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中的不同产品类别分别进行损害认定496
4.区分同类产品与非同类产品498
5.动态变化498
6.整个公司的数据不能代表同类产品的情况499
7.依据500
8.某阶段产业数据的重点分析500
9.关联销售503
(二)具体指标的分析504
1.销售量504
2.销售收入513
3.利润525
4.产量542
5.产能556
6.市场份额565
7.生产率575
8.投资收益状况584
9.价格595
10.设备利用率602
11.现金流603
12.库存615
13.就业627
14.工资637
15.筹资或投资能力647
16.开工率657
17.倾销幅度672
18.国内需求量674
(三)特殊675
1.新投产675
2.主营业务利润不代表其被调查产品的经济效益676
3.产业损害调查信息不采用调查期以外的数据676
4.披露与保密677
5.产品范围调整684
6.证据性因素685
7.终止调查685
(四)结论686
1.认定方法686
2.结论类型691
三、倾销产品出口国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和库存724
(一)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724
1.被调查国家(地区)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呈增长态势724
2.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725
3.较大的被调查产品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728
4.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734
5.很强735
(二)库存736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合计数量与被调查方的进口数量736
(四)中国市场需求及吸引力大737
1.对中国出口数量占总出口量的比例持续上升737
2.中国是其主要出口市场738
3.中国是公认大消费市场738
4.中国是消费增长的主要市场739
5.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大740
(五)国外市场可能出现萎缩趋势741
(六)被调查方市场741
1.被调查方生产能力远大于其市场消费量741
2.被调查方生产过剩742
3.被调查方市场供过于求742
4.被调查方市场低迷743
(七)特殊方法:根据中国海关相关税号下的逐笔交易资料,按照被调查产品出口到中国的价格进行筛选的方法,推算出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743
四、可能产生的进一步影响744
第三节 实质损害威胁745
一、考虑因素746
(一)表观消费量746
(二)产能747
(三)产量747
(四)开工率748
(五)销售量748
(六)市场份额749
(七)销售价格749
(八)销售收入750
(九)税前利润750
(十)投资收益率751
(十一)就业人数751
(十二)劳动生产率752
(十三)人均工资753
(十四)期末库存753
(十五)现金净流量754
(十六)投融资能力754
(十七)表观消费量754
(十八)总结756
二、实质性损害威胁758
(一)累积评估的适当性758
(二)被调查产品进口情况759
1.数量759
2.倾销进口产品数量占中国总进口数量的比例760
3.倾销进口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761
(三)被调查方可充分自由使用的产能以及出口情况761
(四)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及对同类产品的价格的进一步影响765
1.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765
2.同类产品价格766
3.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对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766
(五)被调查产品期末库存情况769
三、注意事项770
(一)披露770
(二)在可预见的未来被调查产品进口量会大幅提升的认定770
四、结论771
第四节 累积评估771
一、被调查方数量776
(一)来自被调查国家或地区的被调查产品776
(二)被调查国家和地区,而不是被调查企业777
(三)出口国而不一定是生产国777
二、倾销幅度与进口量778
(一)倾销幅度778
(二)进口量779
1.被调查国家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占同类产品总进口量的低于3%,且低于3%的国家或地区的总进口量超过同类产品总进口量的7%则终止调查779
2.关于忽略不计的进口数量不需要区分不同的销售渠道780
3.关于忽略不计的进口数量考虑时间段:不需要在整个损害调查期内均满足可忽略不计的相关规定780
4.证据与举证责任780
5.没有收到其他相反证明781
6.复出口与加工贸易问题782
三、适当性783
(一)关于销售渠道784
(二)关于定价机制784
(三)关于进口产品的进口数量趋向785
(四)竞争性785
1.物理、化学性质、用途基本相同且可以相互替代785
2.客户群体787
3.销售渠道787
4.客户群体788
5.销售量788
6.进口数量和市场份额变动情况789
7.进口数量及占国内同类产品生产和销售数量的比重790
(五)证据792
(六)欧盟问题793
(七)不考虑不需要考虑的因素795
(八)特殊情形796
1.生产商不同796
2.产业划分问题796
3.品质差异796
4.可替代性797
第五章 因果关系799
第一节 实质损害肯定性论述800
一、表述800
(一)直接原因800
(二)主要原因801
(三)直接和主要原因802
(四)重要原因805
(五)原因806
二、内容830
(一)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增长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的影响830
1.被调查产品大量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大830
2.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对国内产业影响还应结合同期进口价格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考察832
3.不在调查期的不考虑834
(二)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的影响834
1.价格抑制834
2.价格削减835
3.价格压低836
4.削减和抑制837
(三)综合分析839
1.被调查产品的大量低价进口造成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840
2.被调查产品的进口量足以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841
第二节 实质损害其他因素分析843
一、概括性介绍843
二、具体844
(一)中国大陆需求和表观消费量的变化844
1.需求的变化是对所有生产经营者产生影响的,但对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844
2.国内市场表观消费量上升则不可能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845
3.国内市场需求量大不会给国内产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847
4.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低说明需求波动对其冲击小855
5.倾销产品进口数量高855
6.被调查方市场萎缩857
7.表观消费量减少857
8.典例859
(二)消费模式的变化861
1.没有其他可替代品861
2.消费习惯870
3.市场需求扩大870
4.消费模式的变化是国内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870
5.由于公约影响需求会扩大871
6.消费模式没有根本变化,对国内产业没有不利影响871
(三)经营管理的变化871
1.经营管理状况良好,没有发现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产业遭受实质损害的情况871
2.企业获得质量管理认证874
3.规章制度健全876
4.争议879
(四)商业流通渠道和政策影响880
1.市场化定价机制,生产经营完全受市场规律调节880
2.完全竞争的市场884
3.政策884
4.国内外竞争状况889
5.技术情况896
6.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出口的影响909
7.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916
8.不可抗力因素941
9.世界经济的影响947
10.国际市场波动952
11.中国大陆新企业投产954
12.产能扩大对国内产业的影响957
13.自用量972
14.原材料976
15.产品质量983
16.产量扩大985
17.成本上升987
18.下游产品影响992
19.其他国家的贸易救济措施996
20.立案和初裁后,中国国内产业情况好转997
21.其他997
第三节 实质威胁1005
一、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威胁1005
(一)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快速上升1005
(二)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1006
(三)被调查产品对同类产品的价格影响1006
(四)被调查方生产能力出口能力快速增长1007
(五)注意事项1007
1.一家企业不能完全代表被调查方1007
2.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产业发展环境好,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1008
二、其他因素分析1009
(一)其他国家(地区)进口的情况1009
(二)市场需求的变化1010
(三)消费模式和替代产品的影响1010
(四)商业流通渠道和贸易政策1011
(五)产品质量状况和技术情况1011
(六)经营管理状况的因素1012
(七)同类产品出口的影响1012
(八)不可抗力的影响1012
热门推荐
- 1146110.html
- 3003992.html
- 3609085.html
- 3023661.html
- 395551.html
- 3477002.html
- 1436270.html
- 3422516.html
- 2948847.html
- 2662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8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3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00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4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7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0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5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3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82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