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
  • 王让会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4577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6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171页
  • 主题词:全球环境-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全球变化研究概况1

1.1全球变化研究的背景1

1.1.1关于全球变化1

1.1.2全球变化及其若干研究领域的进展5

1.1.3中国全球变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及研究战略18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学科地位19

1.2.1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19

1.2.2全球变化科学的学科地位20

1.3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领域与国际计划21

1.3.1全球变化研究领域21

1.3.2全球变化国际研究计划23

1.3.3中国与全球变化研究有关的计划24

1.4全球变化研究的问题与展望25

1.4.1全球变化研究发展趋势及特点25

1.4.2全球变化研究的新动向26

1.4.3中国全球变化研究未来展望27

第二章 全球变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8

2.1全球变化研究的一般理论基础28

2.1.1系统耦合原理28

2.1.2自组织与生物放大原理28

2.1.3连锁反应与量变引起质变原理28

2.1.4多样性原理28

2.1.5温室效应原理28

2.1.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原理29

2.2常规方法的应用29

2.2.1气候变化研究方法29

2.2.2植被动态观测方法29

2.2.3地壳运动观测方法31

2.2.4海洋环境观测方法31

2.3卫星遥感方法的应用31

2.3.1 RS与大气痕量气体监测31

2.3.2 RS与湿地研究32

2.3.3 RS与LUCC研究32

2.3.4 RS与荒漠化监测33

2.3.5 RS与冰川变化监测33

2.3.6 RS与海洋研究33

2.4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33

2.4.1气候模式与气候模拟33

2.4.2 C循环模式35

2.4.3生态系统模型36

2.4.4气候变化评价模型37

第三章 全球变化的区域特征38

3.1全球变化的过程分析38

3.1.1全球变化的时间尺度38

3.1.2气候系统的一般特征39

3.1.3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41

3.1.4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43

3.2生物多样性变化48

3.2.1物种多样性48

3.2.2生态系统多样性50

3.2.3景观多样性51

3.2.4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52

3.3 MODS格局下干旱区典型区域LUCC的特征53

3.3.1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现状53

3.3.2干旱区绿洲LUCC研究进展54

3.3.3绿洲LUCC的变化及特征58

3.3.4 LUCC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及其研究的意义64

3.4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用水问题65

3.4.1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的影响65

3.4.2气候变化对生态用水的影响66

3.4.3生态用水量的估算思路与方法70

3.4.4生态用水的管理71

第四章 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72

4.1全球变化背景下MODS的特征与规律72

4.1.1水一气耦合研究的借鉴与启示72

4.1.2 SPAC研究的作用与意义72

4.1.3 SPAC理论与实践研究74

4.1.4 MODS特征及规律76

4.2流域生态系统的特征85

4.2.1流域生态系统的意义与作用85

4.2.2流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86

4.2.3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反馈机制89

4.3绿洲生态系统的特征100

4.3.1绿洲生态系统研究的进展100

4.3.2绿洲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101

4.3.3绿洲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及绿洲稳定性分析104

4.4农田生态系统的特征109

4.4.1农田生态系统组成及其特点109

4.4.2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110

4.4.3应对农田生态系统负效应的策略111

第五章 景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12

5.1景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区域特征112

5.1.1生态系统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12

5.1.2陆地生态与气候的相互作用116

5.1.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环境效应118

5.2陆地C循环的区域意义118

5.2.1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的特征118

5.2.2中国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119

5.2.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C循环中的作用120

5.3生态水文过程中的景观地球化学特征121

5.3.1生态水文过程与景观地球化学循环关系121

5.3.2流域生态系统的景观地球化学特征122

5.3.3景观地球化学演变的影响因素126

第六章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130

6.1干旱区的生态响应130

6.1.1气候转型对生态影响的关注热点130

6.1.2干旱区基本气候因子的变化131

6.1.3干旱区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135

6.1.4干旱区绿洲的响应137

6.2长江流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140

6.2.1气象灾害的启示140

6.2.2湿地及湿地保护141

6.2.3气候变化对太湖湿地影响及其对策146

6.2.4长江中下游湿地变化驱动因素分析149

6.3资源节约型国家的经济基础151

6.3.1资源节约型国家的生态学理念151

6.3.2节约型经济社会及其构建思路152

6.3.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策略152

6.4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53

6.4.1 LUCC与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互馈效应153

6.4.2全球变化的一般模式154

6.4.3全球变化的适应机制与模式155

参考文献156

后记1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