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工人 文化与命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新工人 文化与命运
  • 吕途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6910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512页
  • 主题词:工人-文化生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新工人 文化与命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我们的工作3

第一章 王美丽的故事:我要离开这个地方。3

生命故事3

家庭背景4

工作和工作感受4

工资、支出和待遇5

宿舍和业余生活6

看法6

对未来的打算7

讨论9

对工作目的和意义的反思9

只要是人都会去思考工作和生活的意义13

对打工者“过客心态”的反思14

资本的狡诈是基于我们的“怯懦”18

第二章 台资厂打工体验:“让人非人化”的工厂文化21

打工过程日记21

2012年5月16日22

2012年5月17日23

2012年5月18日25

2012年5月19日27

2012年5月20日28

2012年5月21日~5月22日28

2012年5月22日~5月23日29

2012年5月23日~5月24日30

2012年5月24日~5月25日32

2012年5月25日~5月26日33

2012年5月27日34

讨论35

劳动的价值35

没有名字的世界36

站着工作——工业化与民主38

产线上工友之间的互动——工人之间的工具性关系41

“作伴”让“被蔑视”变得可以忍受45

资本/工厂文化的作用48

第三章 德资厂打工体验:将压迫内化的被压迫者51

打工过程日记51

找工作和面试52

体检和签合同53

公司岗前培训55

厂级培训和上岗59

当地工人“轻松愉快”vs外地工人“唯唯诺诺”61

我们4个新人66

头脑空白的一天67

佳丽的男友接我们下班68

没有实话的对话70

终于明白了怎么算工时71

不要问为什么73

让我心花怒放的吵架74

讨论75

房子和子女教育是两座大山:外地工人比当地工人差在哪里75

工人“同意”了资本文化——内化压迫和压迫传递76

工厂压迫文化的具体表现77

不要忽视“柔软”文化的强大力量79

新工人消极的精神文化表现/表象80

资本逻辑与人性的根本冲突:漫长的革命83

附录:关于本书“工厂文化”叙述和分析的意义的讨论84

讨论这些到底有什么用?85

文化分析与经济分析86

第二编 我们的生活92

第四章 王福维的故事:荒谬的房子92

生命故事92

家庭背景92

打工经历93

支出94

买房94

工资95

工作中的关系96

未来的想法98

2012年回访记录98

2014年回访记录104

讨论104

世界和中国的故事:移民的时代104

房子和打工:分裂的生存方式107

围绕房子的“加和为零”游戏109

中国房价与欧洲房价的对比111

第五章 王佳的故事:女工的爱情和婚姻114

生命故事114

家庭背景情况114

打工经历115

学日语116

在日资企业的仓库工作了8个月117

开了半年餐厅117

在一家台资电子厂上班快5年了117

交朋友、结婚、生子119

没有家庭生活的家庭119

我和王佳关于她与新男友交往的对话123

讨论127

全球资本制度下的女工127

我们这个失去记忆的年代128

爱情婚姻与房子车子129

爱情/婚姻不在两个人之间132

在城市无法立足,才会被婚姻胁迫134

女人:别丢了自己135

第六章 程勇芳的故事:孩子意味着什么?138

生命故事138

家庭背景139

没有考上重点大学140

在遵义盐业公司打工140

教书140

结婚生子141

回到东莞142

在东莞帮人看房子142

讨论145

要孩子的理由145

父母好像被逼着生的孩子146

生孩子:女人的得与失148

孩子带来的乐趣与烦恼150

妇女:无偿的和最廉价的劳动力152

目的/道德与责任/代价153

附录:妈妈写给孩子的日记几则155

泉泉也不聪明呀!155

溪溪是“新加坡型妈妈”156

居里夫人也不在乎荣誉157

社会进步太慢了157

第七章 张占波的故事:消费与消费主义159

生命故事159

家庭背景159

打工经历160

关于未来的目标161

要像有钱人那样去思考162

对社会公平的看法162

中国现在只在乎经济发展163

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164

讨论165

工友的消费状况165

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168

制度不公让欲望失控170

“阿Q精神”让我们失去反抗的能力171

资本的逻辑与消费主义173

第八章 工友业余生活状况掠影177

没有业余时间177

“没有业余时间”意味着什么179

业余生活单调180

业余生活贫乏意味着什么182

第三编 做什么样的人188

第九章 张萌的故事:由“想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到“做直销”188

生命故事188

家庭背景189

第一份工作做灌塑(干了2天)(2010年)190

第二份工作做贴膜(干了6个月)(2010~2011年)190

第三份工作在德资厂(签了2年的合同)(2011年至今)191

我的梦想是为人民服务192

继续在德资厂工作193

合同结束在办离职194

哥哥来苏州195

生活上的一些状况195

发生的变化196

我和张萌关于她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的对话196

做房产销售198

在高档男装店做店员198

在一家儿童情商教育机构工作198

在男友店里帮忙199

对直销的看法199

通过微信语音沟通对直销的看法(2014年6月24日)200

讨论202

只满足第一层次道德的人似乎无可厚非202

不满足第三层次道德的人似乎无可厚非203

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破坏第二层次的道德该受到谴责204

资本的逻辑与三种道德206

工人意识的问题208

第十章 苏浩民的故事:做一个正常的人212

生命故事212

家庭背景213

初中毕业后在技校学习(2000 ~2001年)213

学校给推荐工作(2001年)213

找工作被骗214

在东莞一家玩具厂干了半个月(2001年12月)214

去东莞舅舅开的模具厂(2001年年底~2002年4月)215

去广州(2002年5月~10月)216

回老家,爸爸再婚(2003年年初)216

继续在舅舅的模具厂(2003年年初~2005年9月)217

出去闯一闯(2005年10月~2007年7月)217

骑自行车旅行(2007年7月~9月)218

回老家一个月(2007年10月)220

被弟弟骗入传销(2007年年底)220

在苏州模具厂干了6个月(2007年11月~2008年5月)222

在北京干了几天卖菠萝的摊儿(2007年6月)222

在北京一家机械厂干了26天(2008年7月)223

在北京一家粮油店干2个月(2008年8月~9月)223

在北京一家防水材料厂干了一年多(2008年10月~2010年1月)223

到苏州一家模具厂工作(2010年3月10日至今)224

和女友的关系225

我现在的心态225

对社会的看法227

来苏州工友家园看书228

对打工文化的看法228

最大的苦恼229

我老爸229

我亲妈230

我后妈231

盖房的纠结231

我的心态233

讨论235

情感——痛苦的根源,不倦的追求235

个体困境与群体出路237

苏浩民让我看到普通人追求精神健康的可能性239

第十一章 王海军的故事:追求普通的生活就要追求工人的权利243

生命故事243

家庭背景244

上技校245

在苏州爱普生工作了一年多246

换工作246

在一家德资厂工作247

租房及其他支出251

2012年3到4月一个月的花费252

车间同事在苏州买房252

谈朋友和结婚253

一些看法253

我的一次与公司斗争经历(此段由王海军亲自撰写)254

在苏州买房258

讨论259

通过“选择”谋求权利259

学习做工人和公民——社保的意义260

对劳动价值的追寻——我的工资到底应该是多少?261

自我认同形成的过程——我不想回老家262

工人/公民/人民——追求普通的生活就要追求工人的权利263

第四编 新工人文化的实践272

第十二章 孙恒的故事:文化运动272

生命故事272

家庭背景276

在陕西安康恒口生活(1975年~1981年)277

在陕西安康香溪洞生活(1981年~1985年)277

在陕西安康市生活(1985年~1987年)278

在陕西安康市上初一时不学好(1987年~1988年)278

在河南开封上中学(1988年~1994年)280

在河南安阳上大学(1994年~1996年)282

大学毕业头一年(1996年8月~1997年8月)282

大学毕业第二年在中学做音乐教师(1997年9月~1998年10月)283

流浪歌手(1998年10月~2010年2月)283

酝酿成立机构(2000年3月~2002年8月)285

创办北京工友之家286

创办机构对我的改变288

机构的发展288

讨论290

每个人都是由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共同塑造而成的290

做什么样的人——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292

社区——文化的空间和现场294

社区的概念295

皮村简介:典型的城边村298

社区活动300

城边村的秘密301

文化的现场303

文化的战场——自己搭台自己唱戏305

附录:文化交锋的现场309

第十三章 沈金花的故事:教育生活312

生命故事312

家庭背景313

上学期间313

上大学和期间的社会实践316

毕业去向的抉择319

在北京工友之家工作320

学校作为社区资源的一部分322

志愿者的重要作用324

我的动力和困惑325

讨论326

基础教育与人生方向326

高等教育与人生选择——教育不能失去德329

教育是对话和批判的过程333

学校与社区——教育不能失去根343

什么是我们的根346

附录:一篇留守儿童的日记348

第十四章 王德志的故事:团结经济351

生命故事351

家庭背景352

上学(1985年~1991年)352

在老家尝试各种挣钱的途径(1991年~1994年)353

在北京打工(1995年~1999年)354

在饺子馆做杂工354

回老家待了两个月355

在小饭店做杂工355

在测肉餐厅做凉菜356

在罗马花园餐厅做配菜356

在大兴面包厂打工356

边打工边学相声(1999年~2002年)357

在一家小餐厅打工1个月357

送水358

做了各种其他工作358

加入北京工友之家(2002年至今)358

负责社会企业工作(2006年至今)359

2014年社会企业简况362

对社会企业现状和前景的看法363

开辟“同心农园”364

讨论365

挣钱与生活目标365

忠于理想、面对现实368

对组织的向往369

团结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对比370

第十五章 许多的故事:书写历史376

生命故事376

家庭背景377

上学的日子377

做建筑378

做模具378

做协管378

复读(1998年~1999年)379

在midi音乐学校学习(1999年~2000年)379

街头卖唱并做志愿者(2000年~2001年)380

成立“打工青年文艺演出队”382

创作动机和创作内容的转变382

跟着机构成长383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384

讨论386

摇滚乐批判386

人民文艺观388

书写人民的历史389

附录:人民的历史就是:如何完成自己的人生本身——《寻找小糖人》(Searching for Sugar Man)观后感391

第十六章 姜国良的故事:工友之家公社395

生命故事395

家庭背景和个人音乐爱好396

离开家乡396

看透音乐这个行业也就不喜欢音乐了397

在天津打工398

来北京混398

在北京卖IP电话398

辗转奔波398

结识我妻子399

又来到北京399

加入工友之家399

对收入的看法399

对文化的看法400

对公社的看法402

讨论405

音乐变成了行业我就不喜欢了405

跟着心走408

什么是文化409

公社是穷人的出路411

公社是一种自觉的直接民主412

公社追求的三个层次414

新工人的积极的精神文化状态415

劳动文化的理想416

附录一 美国女工伊丽莎的故事420

生命故事420

家庭背景422

大学时辍学422

在时装店打工423

在餐厅工作424

做保姆424

靠政府救济度日425

个人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425

讨论427

超过七分之一的美国人口靠救济生活427

六分之一的美国人口没有医疗保险427

美国餐厅员工工会组织率为0.01%428

纽约唐人街被金融街挤压428

纽约皇后区工人每周工作80小时但只得到40个小时工资429

资本逻辑的罪恶——你上不起学是你自己无能429

资本文化的罪恶431

中国工人在世界的位置432

中国工人应该具备的一些思想认识435

附录二读《打工女孩》随想:文化的战场445

后记“知道自己是谁”决定个人的命运“做什么样的人”决定社会的命运4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