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变态反应学实验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乔秉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2310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变态反应学实验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变应原生产场地和实验管理设施的设计及使用1
第一节 厂房1
一、厂房的设计要求1
二、洁净区的适用范围1
三、洁净区在变应原生产中的使用2
四、一般洁净厂房在变应原生产中的使用2
五、说明事项2
第二节 实验设施3
一、实验室3
二、生物材料采集工作室3
第三节 管理设施4
一、库房4
二、销售部4
三、教室4
四、种植园地5
第二章 变应原浸液制备的工艺流程6
第一节 粉碎7
第二节 净化8
一、分样筛8
二、洗涤8
第三节 去脂9
一、常用去脂溶剂9
二、去脂方法10
第四节 提取12
一、提取用仪器的名称及使用12
二、提取方法13
三、反复提取法14
第五节 过滤与分离14
一、常压过滤14
二、减压过滤15
三、离心分离16
第六节 透析16
一、透析囊的选择和制备16
二、透析方法17
第七节 浓缩18
一、浓缩方法18
二、浓缩时间及浓缩容量19
第八节 酸碱度(pH)测试及校正20
一、测定方法20
二、试纸法酸碱度的校正21
第九节 除菌过滤21
一、除菌滤器的选择使用22
二、除菌滤垫的选择使用23
三、滤瓶的选择使用24
四、器械的清洁和消毒25
五、除菌过滤25
第十节 灌装26
一、要求26
二、灌装前的器械准备26
三、灌装方法26
第十一节 灭菌检查27
一、检查方法28
二、培养及结果判断28
第十二节 毒性试验28
一、要求28
二、试验方法及观察时间29
三、注意事项30
第十三节 标准化30
一、传统变应原标准化方法30
二、近代变应原标准化常用方法31
第十四节 包装32
一、贴标签32
二、加封套33
三、填写变应原浸液生产记录33
四、说明事项33
第十五节 终产品的质量控制35
一、冷藏35
二、留样35
三、有效期的制定35
四、变应原贮藏中沉淀现象的控制36
第三章 各类变应原制备检索、PNU数值及多价变应原配方37
第一节 变应原的制备检索37
一、水剂变应原制备37
二、甘油变应原制备38
第二节 多价变应原配方39
一、定义和组价原则39
二、配方名称和剂量40
第三节 变应原浸液PNU数值43
一、花粉类43
二、真菌类44
三、屋尘、螨、昆虫、动物毛类44
四、食物类45
第四章 变应原提取液及灭菌检查用培养基46
第一节 变应原提取液的配制方法及选择使用46
一、配制方法46
二、选择使用49
第二节 灭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及选择使用50
一、配制方法50
二、选择使用51
第五章 脱敏注射液的配制及脱敏技术52
第一节 脱敏注射液的配制52
一、变应原溶媒的制备及质量标准52
二、脱敏注射液的配制方法53
三、脱敏注射液的配制要求60
四、脱敏注射液在配制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预防60
第二节 脱敏治疗方法61
一、脱敏治疗变应原浸液浓度的选择61
二、脱敏治疗方法62
三、皮下注射技术64
四、注意事项64
五、注射器的洗涤和消毒65
第三节 磷酸组胺注射液的稀释及应用65
一、产品包装65
二、常用浓度及稀释66
三、临床应用66
第六章 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68
第一节 花粉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68
一、花粉的名称和分类68
二、花粉的采集70
三、花粉材料的处理72
四、花粉材料的质量检查及分级标准73
第二节 真菌变应原原材料的培养及处理76
一、真菌的名称和分类76
二、真菌的人工培养及野外采集76
三、真菌材料的处理78
四、真菌材料的质量检查及分级标准78
第三节 尘螨变应原原材料的饲养和处理79
一、尘螨的名称和分类79
二、尘螨的人工饲养79
三、尘螨材料的处理81
四、尘螨材料的质量检查及分级标准81
第四节 蜚蠊(蟑螂)变应原原材料的饲养和处理82
一、蜚蠊的名称和分类82
二、蜚蠊的人工饲养82
三、蜚蠊材料的处理83
四、蜚蠊材料的质量检查及分级标准83
第五节 家蝇变应原原材料的饲养、捕捉和处理83
一、家蝇的人工饲养83
二、家蝇及其他蝇类的诱捕84
三、家蝇及其他蝇类材料的处理84
第六节 蚊虫变应原原材料的饲养和处理85
一、蚊虫的人工饲养85
二、蚊虫材料的处理86
第七节 象虫变应原原材料的饲养和处理86
一、象虫的人工饲养86
二、象虫材料的处理86
第八节 粘虫变应原原材料的饲养、捕捉和处理87
一、粘虫的人工饲养87
二、粘虫的捕捉88
三、粘虫材料的处理88
第九节 玉米螟变应原原材料的人工饲养和处理88
一、玉米螟的人工饲养88
二、玉米螟材料的处理88
第十节 灰尘、工业粉尘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89
一、灰尘、工业粉尘材料的种类89
二、灰尘、工业粉尘材料的性质89
三、灰尘、工业粉尘材料的采集89
四、灰尘、工业粉尘材料的处理90
第十一节 动物毛发、皮屑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90
一、动物毛发、皮屑材料的种类90
二、动物毛发、皮屑材料的性质90
三、动物毛发、皮屑材料的采集91
四、动物毛发、皮屑材料的处理91
第十二节 羽毛类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91
一、羽毛材料的种类91
二、羽毛材料的性质92
三、羽毛材料的采集92
四、羽毛材料的处理92
第十三节 蚕丝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92
一、蚕丝材料的种类92
二、蚕丝材料的性质93
三、蚕丝材料的采集93
四、蚕丝材料的处理93
第十四节 纤维类及谷类皮壳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93
一、纤维类及谷类皮壳材料的种类93
二、纤维类及谷类皮壳材料的性质93
三、纤维类及谷类皮壳材料的采集93
四、纤维类及谷类皮壳材料的处理94
第十五节 香烟烟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94
一、香烟烟材料的种类94
二、香烟烟材料的性质94
三、香烟烟材料的采集94
四、香烟烟材料的处理94
第十六节 坚果、油料作物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95
一、坚果、油料作物材料的种类95
二、坚果、油料作物材料的性质96
三、坚果、油料作物材料的采集96
四、坚果、油料作物材料的处理96
第十七节 谷类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96
一、谷类材料的种类96
二、谷类材料的性质96
三、谷类材料的采集97
四、谷类材料的处理97
第十八节 蛋类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97
一、蛋类材料的种类97
二、蛋类材料的性质97
三、蛋类材料的采集98
四、蛋类材料的处理98
第十九节 奶类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98
一、奶类材料的种类98
二、奶类材料的性质98
三、奶类材料的采集98
四、奶类材料的处理99
第二十节 水产类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99
一、水产类材料的种类99
二、水产类材料的性质100
三、水产类材料的采集100
四、水产类材料的处理100
第二十一节 肉类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100
一、肉类材料的种类100
二、肉类材料的性质100
三、肉类材料的采集100
四、肉类材料的处理100
第二十二节 蔬菜类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101
一、蔬菜类材料的种类101
二、蔬菜类材料的性质101
三、蔬菜类材料的采集101
四、蔬菜类材料的处理101
第二十三节 水果类变应原原材料的采集和处理102
一、水果类材料的种类102
二、水果类材料的性质102
三、水果类材料的采集102
四、水果类材料的处理102
第七章 特异性过敏原体内检测方法103
第一节 皮内试验检测方法103
一、原理103
二、适应证103
三、操作104
四、结果及临床意义105
五、供皮试用变应原及对照液浓度105
六、注意事项105
七、反应的处理106
第二节 点刺试验检测方法106
一、原理106
二、适应证106
三、操作107
四、结果及临床意义107
五、注意事项108
六、供点刺用变应原及对照液浓度108
第三节 划痕试验检测方法109
一、原理109
二、适应证109
三、操作109
四、结果及临床意义109
五、注意事项110
六、供划痕用变应原浸液及对照液浓度110
第四节 斑贴试验检测方法113
一、原理113
二、适应证113
三、操作113
四、结果及临床意义114
五、注意事项115
第五节 被动转移试验(P-K试验)检测方法116
一、原理116
二、适应证116
三、操作117
四、结果及临床意义117
五、注意事项118
第六节 眼结膜试验检测方法119
一、原理119
二、适应证119
三、操作119
四、结果及临床意义119
五、注意事项119
第七节 鼻粘膜试验检测方法120
一、原理120
二、适应证120
三、操作120
四、结果及临床意义120
五、注意事项120
第八章 体外实验检测方法121
第一节 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检查方法121
一、原理及临床意义121
二、检查方法122
三、结果判定123
四、标本采取要求123
第二节 鼻粘膜表面嗜碱粒细胞检查方法124
一、原理及临床意义124
二、检查方法125
三、结果判定125
四、标本采取要求126
第三节 血清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方法126
一、直接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126
二、间接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127
三、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注意事项127
第四节 痰分泌物病原真菌检查方法127
一、原理及临床意义127
二、检查方法128
三、结果判定129
四、病原真菌培养和鉴定129
五、标本采取要求130
第五节 琼脂凝胶双扩散法130
一、原理及临床意义130
二、材料和试剂130
三、实验方法131
四、结果判定132
五、影响琼脂扩散因素132
六、标本的染色和保存133
第六节 对流免疫电泳134
一、原理134
二、临床意义134
三、器材和试剂134
四、操作135
五、结果判定136
六、标本的染色和保存136
七、注意事项137
第七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38
一、检测血清总IgE方法138
二、检测血清特异性IgE方法141
三、说明事项144
第九章 变应原浸液的蛋白氮测定145
第一节 蛋白质沉淀方法145
一、试剂的准备146
二、样品用量的选择146
三、沉淀步骤146
第二节 微量凯氏定氮法147
一、原理147
二、主要仪器器械及常用试剂147
三、实验步骤149
四、注意事项153
第三节 与本测定方法有关的辅助实验154
一、应用“目测法”估计PNU值154
二、硫酸铵回收试验154
三、牛血清标准稀释液蛋白含量的测定155
第四节 变应原浸液实测举例155
一、浸液名称155
二、操作步骤155
第十章 空气花粉学实验方法159
第一节 识别植物的基本方法159
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工具书159
二、明确植物的分类和命名160
三、掌握植物花、叶、茎、果等的形态特征161
四、学会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167
第二节 花粉的一般形态168
一、花粉的概念168
二、花粉的极性和对称性168
三、花粉的形状169
四、花粉的大小170
五、花粉的结构173
六、花粉形态常见名词解释175
第三节 空气中花粉的调查176
一、调查目的176
二、调查方法(重力法)176
三、镜检计数方法180
四、花粉鉴定要点182
五、花粉标准片的制做182
第四节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做183
一、采集时间的选择183
二、野外采集植物标本必须携带的工具183
三、采集方法和要求183
四、植物标本的干燥184
五、腊叶标本的安放和保存184
第五节 我国空气中常见植物花粉科属种类及分类学地位185
第十一章 空气真菌学实验方法191
第一节 真菌的基本知识191
一、真菌的概念191
二、真菌的分类和命名191
三、真菌的主要特征192
第二节 空气中真菌的分离接种195
一、常用固体培养基的制备195
二、真菌的分离接种197
第三节 空气中真菌的鉴定技术199
一、鉴定要求199
二、鉴定方法200
第四节 空气中真菌的调查方法208
一、空气中曝片调查方法208
二、空气中曝皿调查方法210
第五节 我国空气中常见真菌及分类学地位211
第十二章 空气中常见致敏植物花粉的生物学特性215
第一节 裸子植物215
第二节 被子植物219
一、双子叶植物219
二、单子叶植物236
第十三章 空气中常见致敏真菌的生物学特性263
第一节 接合菌类263
第二节 子囊菌类266
第三节 担子菌类267
第四节 半知菌类269
第十四章 居室常见致敏昆虫的生物学特性300
第一节 尘螨、粉螨类300
一、粉尘螨300
二、屋尘螨301
三、埋内宇尘螨301
四、粗脚粉螨301
五、腐食酪螨303
六、椭圆食粉螨304
七、家食甜螨305
第二节 蜚蠊306
一、德国小蠊306
二、美洲大蠊307
三、黑胸大蠊307
第三节 蝇类308
一、家蝇308
第四节 蜉蝣310
一、蜉蝣科310
二、四节蜉科310
第五节 蚊类311
一、微小按蚊311
二、淡色库蚊312
三、白纹伊蚊312
第六节 蚂蚁312
一、小黄家蚁313
二、大头蚊313
第七节 象虫类314
一、米象314
二、绿豆象314
三、蚕豆象314
第八节 蠹虫类315
一、谷蠹315
第九节 蛾类316
一、粘虫316
二、玉米螟317
第十五章 空气生物学摄像技术318
第一节 植物及真菌菌落的宏观拍摄318
一、仪器和用具318
二、拍摄要求318
第二节 花粉、真菌的光学显微摄像322
一、仪器和用具322
二、拍摄要求322
第三节 花粉、真菌的扫描电镜摄像326
一、花粉粒的拍摄326
二、真菌的拍摄327
第四节 致敏花粉的透射电镜摄像331
一、样品制备331
二、观察和拍摄335
第五节 洗印和放大335
一、显影336
二、定影337
三、放大337
第十六章 细菌菌苗的制备339
第一节 标本采取和细菌分离培养339
第二节 菌苗的制备方法344
第三节 菌苗的使用方法347
第十七章 消毒及灭菌349
第一节 实验用品及操作室的消毒349
第二节 实验用品的灭菌351
第三节 无菌技术354
附录1 变应原剂型的研究进展355
附录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变态反应原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361
热门推荐
- 1810195.html
- 1491449.html
- 314887.html
- 1381265.html
- 3769765.html
- 3715547.html
- 3542385.html
- 1484417.html
- 64706.html
- 2708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9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78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8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36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8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84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9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