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制政策与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体制政策与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
  • 郝亚明,包智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8909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83页
  • 主题词: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研究-内蒙古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体制政策与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主题的确立1

第二节 调查区域与调查点的选择4

一、调查区域4

二、调查点的选择5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叙述框架10

一、研究设计10

二、叙述框架12

第四节 研究方法15

一、资料收集的方法15

二、资料处理的方法17

第五节 文献回顾18

一、村落研究18

二、追踪研究24

三、蒙古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27

第六节 理论分析框架31

一、国家—社会分析框架31

二、研究主题与分析框架的结合38

第七节 基本研究假设42

第二章 历史视野中的村落变迁:村落史的脉络44

第一节 村落形成与村名的由来44

第二节 行政区划及所属的演变46

第三节 半农半牧经济文化形态的形成52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体制与社会生活变迁61

一、土地改革及农业合作化时期的体制及生活(1947-1958)61

二、人民公社时期的体制及生活(1958-1978)73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体制与生活(1978年后)82

第三章 现实场景中的村落生活:比较的视角90

第一节 人口90

一、人口变动91

二、人口的民族构成94

三、人口的文化程度99

四、蒙古族与汉语使用能力104

第二节 家庭120

一、家庭结构120

二、家庭规模126

第三节 婚姻130

一、婚姻状况131

二、通婚范围134

三、婚姻途径140

四、蒙古族与汉族通婚143

第四节 经济生活150

一、经济结构150

二、收入结构159

三、种植结构172

四、白村经济个案研究179

五、白村家庭经济影响因素定量分析184

第五节 支出结构195

一、总支出的构成196

二、生活消费的支出构成203

三、食品消费的支出构成208

四、主食与肉食的消费支出构成213

五、生产支出218

第六节 日常生活220

一、房屋220

二、耐用消费品及其他主要财产拥有情况230

三、行为与态度236

第四章 体制、政策与村落生活:村民的视角253

第一节 土地制度:第二轮土地承包及其完善255

一、白村土地承包政策的沿革256

二、村民眼中的第二轮土地承包259

第二节 分配制度:农村税费改革266

一、税费改革之前的村民负担268

二、税费改革后的村民生活273

三、税费改革后的村政与公共事务275

第三节 管理体制:机构改革283

一、白村所在区域的政府机构改革284

二、机构改革与村落生活284

第四节 一个知情者眼中的白村生活297

一、基层债务与农民负担298

二、基层抬款行为299

三、“统一经营管理”政策300

四、税费改革后的嘎查干部301

五、税费改革后的村民权力302

六、农村合作医疗302

第五节 白村“先行者”的遭遇303

一、创业经历与憧憬(1996)304

二、现实困境与不满(2006)307

三、对国家政策的不同感受314

第五章 体制、政策与社会变迁:理论探讨317

第一节 体制政策与蒙古社会变迁319

一、体制政策与游牧时代蒙古社会变迁319

二、体制政策与农耕时代蒙古社会变迁320

第二节 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的特征322

一、变迁范围日益扩大322

二、民族文化和传统日益淡化324

三、民族交往日益深化326

四、政策影响日益凸显326

第三节 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的动力327

一、政策制定者——中央政府和自治区政府328

二、政策执行者——地方政府331

三、政策针对者——乡村社会334

第四节 反思与展望341

一、反思341

二、政策建议346

三、展望348

参考文献350

附录一 典型个案访谈记录358

附录二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社会经济调查问卷4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