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测井地质基础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测井地质基础 下
  • 熊琦华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7·2630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测井地质基础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及油田水1

第一节 石油1

一 石油的化学组成及分类1

二 石油的物理性质7

第二节 天然气11

一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11

二 天然气的物理性质12

三 天然气的分类14

第三节 油田水14

一 油田水的化学组成15

二 油田水的矿化度16

三 油田水的成分分类18

四 油田水的物理性质20

第一节 形成油气的原始物质21

第二章 油气的生成21

一 生物体的组成及演化22

二 低等生物是形成油气的主要原始物质23

第二节 油气生成过程24

一 “晚期成油论”基本原理24

二 干酪根的概念和类型25

三 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26

一 岩性条件27

第三节 生油层及其形成的地质条件27

二 岩相古地理条件28

三 大地构造条件28

第四节 生油地球化学指标29

一 有机质丰度指标29

二 干酪根类型指标30

三 有机质成熟度指标30

四 有机质转化指标32

二 储集岩的分类34

一 储集岩的概念34

第一节 储集岩的概念及分类34

第三章 储集岩34

第二节 陆源碎屑岩储集岩35

一 孔隙分类35

二 碎屑岩的储油物性38

三 砂岩储集岩的次生孔隙及物性特征39

四 碎屑岩储集层的分类与评价63

五 碎屑岩储集性的研究方法简介64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岩的储油物性64

一 碳酸盐岩储集岩的特点65

二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67

三 影响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发育的因素及储集空间的分布规律76

四 碳酸盐岩的储油物性及研究方法86

五 碳酸盐岩储集岩的分类与评价96

第四章 油气藏的形成…………………………………………………………………………………(?)第一节 油气运移概说98

一 油气运移的特性98

三 油气运移的动力99

二 油气运移的方式99

第二节 初次运移和生、储、盖组合101

一 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101

二 生、储、盖组合104

第三节 圈闭及二次运移107

一 圈闭107

二 二次运移109

一 油气藏111

第四节 油气藏及其形成111

二 油气藏的形成112

第五章 油气藏类型115

第一节 构造油气藏115

一 背斜油气藏115

二 断层遮挡油气藏119

三 与刺穿构造有关的油气藏120

四 裂缝性油气藏121

第二节 地层油气藏121

二 地层超覆油气藏122

一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122

三 潜伏剥蚀突起油气藏123

第三节 岩性油气藏124

一 与透镜状砂体有关的岩性油气藏124

二 与尖灭状砂体有关的岩性油气藏125

三 与碳酸盐岩有关的岩性油气藏126

第四节 特殊类型油气藏129

一 水动力圈闭油气藏129

二 向斜油气藏130

三 水溶性气藏和水化合气藏130

第六章 储集层中的油、气、水131

第一节 储集层中油、气、水的分布131

一 油、气、水按重力分异——垂向分布131

二 油、气、水的平面分布132

三 油、气、水在孔隙系统中的分布135

第二节 油、气、水饱和度135

一 束缚水及束缚水饱和度135

二 含油、气、水饱和度及其间的关系137

三 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138

四 渗透率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142

五 含油、气、水饱和度的确定方法146

六 可动油量及可动水率148

第七章 油层研究150

第一节 油层剖面的研究方法150

一 钻井及完井方法简介150

二 录井方法152

三 完井总结164

第二节 陆源碎屑储集层的研究169

一 砂岩体的概念、分类及特征169

二 我国陆相碎屑岩储集层特征175

三 砂岩体研究方法简介178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187

一 碳酸盐岩储集层分布的有利相带187

二 碳酸盐岩储集层分类191

一 油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及成因195

第四节 油层非均质性及其研究195

二 油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196

三 油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简介202

第五节 油层对比206

一 油层对比的概念206

二 油层对比的基础工作207

三 碎屑岩油层对比简介211

四 碳酸盐岩油层对比简介214

一 原始油层压力及压力异常216

第六节 油层压力及温度216

二 油层的水动力系统222

三 油层温度222

第八章 石油及天然气的储量计算224

第一节 储量及其分类的概念224

一 资源及储量的概念224

二 储量分类224

三 储量计算方法概述229

一 基本原理及方法231

第二节 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231

二 精度要求236

三 影响容积法计算储量精度的因素236

第三节 压力降落法计算天然气储量239

一 压降法基本原理239

二 压降法各参数的确定241

三 压降法的应用条件242

第九章 油气田勘探与开发简介243

第一节 油气田勘探工作简介243

一 油气田勘探工作的任务及阶段243

二 油气田勘探方法244

第二节 油气田开发工作简介248

一 驱油动力及驱动方式248

二 注水开发油田(二次采油)方式简介250

三 提高采收率及三次采油的概念253

参考文献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