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方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境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芳著;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4634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研究-东方国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方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境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选题的理由及意义1
(一)问题的缘起1
(二)“经典作家”“东方”“文化”概念的界定2
(三)研究的意义3
二、文献综述6
(一)国内研究现状6
(二)国外研究现状8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0
(一)研究目标10
(二)研究内容10
四、主要的研究方法11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与成果价值12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12
(二)研究的成果价值13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东方文化落后性的批判14
一、东方文化理论的研究线索15
(一)东方社会理论考察的两条主线:矛盾运动和社会文化机理16
(二)东方文化与欧洲文化中心论的相对性19
(三)西方与东方在文化上差异的历史考察21
二、与西方不同的东方文化特点话语22
(一)“懒散的、迷信的利己主义”与“开明的利己主义”22
(二)“野蛮”与“文明”23
(三)“宿命论”与“竞争开拓”24
(四)“对人的依附”与“对物的依附”24
三、早期“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视域下对东方文化落后性的批判26
(一)处于低级文明的农村公社物质文化27
(二)家长制权威的政治—伦理文化29
(三)因循守旧性的精神文化31
(四)愚昧与自私的行为文化32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揭示与晚年东方文化发展探索35
一、资本主义矛盾的文化本质及其虚伪性36
(一)资本主义文化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36
(二)对资产阶级政治口号虚伪性的揭示40
二、资产阶级文化的腐朽和没落44
(一)资产阶级发展的物质性与思想性的落后44
(二)资产阶级日益成为文化发展的障碍45
三、晚年探索东方文化“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生因素”47
(一)俄国农村公社产生优于资本主义文化新“因素”的可能性48
(二)前提条件是“需要将农村公社置于正常条件下”49
(三)东方文化未来发展基点:跨越资产阶级文化的腐朽性50
(四)未来社会的文化旨趣:“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更高级的复活”52
四、东方社会文化发展的初步设想57
(一)完全殖民地国家属于“植入”型58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属于被迫开放与自主选择相结合型59
(三)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可能60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文化思想的演进与意义64
一、东方文化思想的嬗变促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完善64
(一)早期强调了东方文化的“被决定”地位65
(二)晚年以完善历史唯物主义为目标的人类学研究转向68
(三)落后国家存在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69
(四)“合力论”的提出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72
二、西方殖民主义对东方社会文化影响的辩证认识74
(一)充当了资本主义文化传播的“不自觉的历史工具”74
(二)西方列强对东方文化的进步性意义是有限的78
三、马克思、恩格斯东方文化思想的当代启示82
(一)警惕“经济决定论”或“文化虚无主义”82
(二)正视自身的文化落后性82
(三)积极探索并挖掘传统文化的先进因素83
(四)文化的发展宗旨是“以人为本”85
第四章 列宁论东方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建设87
一、沙皇俄国、本国资产阶级、外国资本家共同剥夺了劳动群众的文化享有权87
(一)沙皇专制制度与全体人民文化发展的对立88
(二)地主资本家阶级的剥削是人们变得粗俗和愚昧的根本经济原因94
(三)代表政府的反动方针严重地阻碍了20世纪初俄国国民教育的发展96
(四)被压迫民族成为帝国主义的政治客体和文化肥料97
二、东方无产阶级革命任务:扫除严重妨碍俄国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99
(一)除掉沙皇专制制度这颗“赘瘤”是东方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99
(二)夺取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权利与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紧密相连100
三、东方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的多维度建设100
(一)政治文化任务: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教育与斗争101
(二)经济文化任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意识来消灭小生产意识104
(三)社会文化任务:社会主义吸引科学来驱散宗教的迷雾110
第五章 新经济政策的文化困境与政治教育114
一、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文化困境114
(一)劳动群众缺乏管理国家的文化水平115
(二)文化困境的三大敌人:共产党员官僚主义、文盲、贪污受贿116
二、政治教育委员会在新经济政策中的任务117
(一)政治教育委员会负有新经济政策的宣传鼓动使命117
(二)政治教育委员会第一任务是使人们认识新经济政策并付诸实现118
(三)政治教育的文化建设任务:消除文盲、提高经济能力、同官僚主义作斗争121
三、列宁关于政治教育的理论贡献123
(一)拓展了政治教育的实践领域123
(二)突出了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的根本属性124
(三)强调了生产力是衡量政治教育社会性功能的根本标准125
(四)执政党的“以身作则”是政治教育的行为示范126
(五)长期性是政治教育的根本特点127
第六章 苏俄政治建设的文化之困与列宁晚年政治文化建设理论128
一、列宁“政治文化”的提出与含义129
二、旧的政治文化传统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约131
(一)农奴制文化的制约与“农民局限性的天下?”的堪忧131
(二)工联主义的弊端与工人保留的小私有者旧习气134
(三)共产党内的官僚主义与俄共(布)政治文化的现代化严重“脱节”135
三、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理论139
(一)“文化革命”是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的必要条件139
(二)重塑俄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设前提140
(三)改造各阶层政治文化问题的重要举措146
第七章 列宁东方文化建设示范意义153
一、俄国文化的历史与“东方”特性153
(一)第一阶段(862—1703):处于西方之外的俄罗斯国家具有广泛的亚洲文明特征154
(二)第二阶段(1703—1917):经济西方化与政治专制独裁体制的欧亚文明“混合体”154
(三)第三个阶段(1918—1991):向不同于西方并优于西方的新的“东方文明”塑造过渡155
(四)第四个阶段(1991—至今):俄罗斯处于西方意识形态之外156
二、列宁将俄国文化归为“东方”特性156
(一)俄国是“一个最野蛮的、中世纪式的、丢人的落后的亚洲国家”157
(二)“主观社会主义”——东方社会的“政治乌托邦”157
(三)俄国具有“农民局限性”159
三、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为东方落后国家提供了范式161
(一)东方“文化”的附属性决定了建设的复杂性161
(二)政治革命成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先导161
(三)苏维埃俄国开展历史上第一次属于劳动人民的文化建设162
(四)东方国家尤其要重视政治文化的建设163
第八章 经典作家东方文化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68
一、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发展了经典作家的东方文化建设思想168
(一)并非农民“实行所谓东方文化主义”169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任务主要是“克服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172
(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174
(四)东方人“要在破除迷信的条件下学习西方”17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是经典作家东方文化建设理论的当代新成果178
(一)邓小平“改革开放”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范式178
(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182
(三)胡锦涛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185
三、关于中国东方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88
(一)建国时期,对文化政治性的极端强调189
(二)改革开放初期,“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191
(三)现阶段文化与经济建设顶层设计的不平衡193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困境195
一、资本主义文化的广泛渗透196
(一)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观念的渗透197
(二)对经济增长需求合法化的价值认同的渗透198
(三)消费主义与资本贪婪的渗透200
二、警惕资本主义文化将产生危害的蔓延201
(一)对无休止的经济增长的价值认同将导致自然、政治、社会资本的耗竭201
(二)将财富凸显为最高价值的文化理念必将导致世界局势动荡204
(三)消费期望值的膨胀或将引发重大社会问题204
三、资本主义文化对中国带来的不良影响205
四、中国摆脱资本主义文化消极性影响的可能性和条件207
(一)社会主义性质是摆脱资本主义文化消极性影响的社会根基207
(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是摆脱资本主义文化消极性影响的文化前提207
(三)第二大经济体为摆脱资本主义文化消极性影响奠定了物质基础208
(四)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是摆脱资本主义文化消极性影响的精神根基209
五、中国摆脱资本主义文化消极性影响的困境209
(一)以“效率和经济增长”为主导的价值观念充斥着社会主义经济文化210
(二)缺乏现代公民参与的政治文化失去了培植抵制资本主义文化的力量211
(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与个体文化需求之间的差异213
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改革还需长期利用资本主义文化的先进性214
(一)保卫“资产阶级权利”需要资产阶级经济文化214
(二)社会主义高度民主化需要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民主文化217
(三)消灭官僚主义需要资本主义政治文化220
第十章 “中国梦”的文化解放价值重塑223
一、“中国梦”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解放”的精神诉求223
(一)“中国梦”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解放促进“人的自由”的价值特征224
(二)“中国梦”推动了全球经济危机下人们普遍精神萎靡的文化重塑225
(三)“中国梦”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227
二、实现“中国梦”迫切需要解放阻碍现代化进步文化的消极性因素228
(一)实现“中国梦”迫切需要消除资本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228
(二)实现“中国梦”迫切需要消除封建主义文化的落后性因素229
(三)实现“中国梦”迫切需要消除多种文化主义思潮的非科学性影响23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辩证统一232
(一)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哲学思维内核232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辩证统一的双重性23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系统观236
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多维度的“文化解放”237
(一)结合实际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根本指导原则237
(二)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制度根据238
(三)建立公平正义、成果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239
(四)确立公民参与的现代政治文化240
(五)重塑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具有整合功能的社会文化242
五、小结243
参考文献245
后记249
热门推荐
- 2943332.html
- 1543969.html
- 2485611.html
- 2234658.html
- 977261.html
- 259551.html
- 2605398.html
- 501011.html
- 2388487.html
- 15747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5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0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77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60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3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74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6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69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8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