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ENGINEER 2001实用问题解答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Pro/ENGINEER 2001实用问题解答
  • 黄恒星编著;樊小溪改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0083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Pro/ENGINEER 2001实用问题解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操作环境与使用界面1

Q.1:在2001版本中,系统允许对下拉式菜单作哪些配置?2

1-1界面配置与窗口设置2

Q.4:如何调整右侧菜单宽度?4

Q.3:为何找不到menu_horizontal_hint参数以设置菜单位置?4

Q.2:如何在窗口上方显示加载文件的路径?4

Q.7:在屏幕右下方所示的公差符号代表何意义?5

Q.6:进入Pro/E后,其窗口界面底部仍有间隙,要使用哪个参数设置才能使界面充满屏幕?5

Q.5:使用Pro/E时,右侧菜单所占屏幕位置过多,要如何设置才能有效使用屏幕空间?5

Q.4:用Modify选中特征后,如何调整重叠显示的尺寸?6

Q.3:如何设置使对模型进行旋转查看(Spin)时,其剪影线(SilhouetteEdge)还可显示?6

Q.8:为何在菜单中看不到Slot命令?6

1-2模型显示的品质控制6

Q.1:Shade与Shading图标同样控制模型是否着色,功能上有何差异?6

Q.2:如何设置使对模型进行旋转查看(Spin)时,其基准特征还可显示?6

Q.8:为何无法执行View>ModelSetup>ColorandAppearance命令设置模型的颜色?7

Q.7:如何把窗口环境的颜色存盘,以供下次切换使用?7

Q.5:用线结构查看模型时,如何调整圆弧的平滑度?7

Q.6:对模型着色进行查看时,如何调整圆弧的平滑度?7

Q.2:如何使用Save保存文件?8

Q.1:如何查询内存中的文件(Part、Assembly或Drawing)?8

Q.9:在2000i或以前的版本中,可用LoadConfig命令加载Config.pro参数,在2001(或i2)版本中并没有此命令,该如何加载参数?8

1-3文件存取8

Q.6:如何使用SaveAs另存新文件?9

Q.5:如何使用propagate_change_to_parents参数设置文件保存形式?9

Q.3:2001版本的Pro/E是否有自动存盘的功能?9

Q.4:如何使用save_objects参数设置文件保存形式?9

Q.9:override_store_back参数如何与save_object_in_current参数配合使用?10

Q.8:为何已设置save_object_in_current参数的响应值为Yes,但在其他目录中打开的文件还是无法保存到当前工作目录中?10

Q.7:如何使用Backup复制文件?10

Q.11:执行ErasenotDisplay命令后,在ErasenotDisplayed对话框中发现有些图文件需要保存,在此方面有何解决方法?11

Q.10:为何执行Erase或ErasenotDisplay命令后,无法把图文件从内存中清除?11

Q.15:每次使用Pro/E后,在工作目录中总会出现一些Trail文件(trail.txt.*),要如何设置其保存路径?12

Q.14:不小心打开错误的大型装配图文件,该如何中途终止?12

Q.12:执行Delete>OldVersions命令后,为何该文件的存盘目录仍有旧版本的图文件?12

Q.13:退出Pro/E时,系统会问是否保存草图图文件(例如s2d0001、s2d0002的草图),要如何设置配置文件才能在退出系统时不出现这些信息?12

Q.1:在2001(或i2)版的New对话框中并没有CopyFrom命令图标,该如何使用其功能?13

1-4样品文件使用与相关设置13

Q.1:如何设置配置文件使每次进入Pro/E后,系统能够加载指定的树状配置文件?14

1-5树状模型14

Q.2:每次新建新图文件时都需要通过NewFileOptions对话框以浏览方式选取底图,可否设置默认底图,只要在New对话框中单击OK按钮便可自动加载?14

Q.3:如何设置Template的目录路径?14

Q.3:如何使用Find功能查找ModelTree特征?15

Q.2:如何使ModelTree处于自由拖拽状态?15

Q.4:在ModelTree中选择特征并单击鼠标右键,利用Popup菜单的Redefine进入草图模式后,为何无法利用Icon图标关闭ModelTree?16

第2章界面配置与窗口设置17

Q.2:Config.pro配置文件的加载顺序是什么?18

Q.1:Config.pro配置文件有何用途?18

2-1配置文件存取路径18

Q.6:如何打印配置文件中的所有参数?19

Q.5:为何安装2001版的Pro/E后,在安装目录text中找不到Config.pro配置文件?19

Q.3:配置文件(Config.pro)与权限配置文件(Config.sup)在使用上有何差异?19

Q.4:为何在权限配置文件(Config.sup)中设置Search_path参数后,还是无法搜寻到文件路径?19

Q.2:如何在Options对话框中以Find功能配合Searchdescriptions选项查找所要的参数?20

Q.1:如何在Options对话框中显示Config.pro的所有参数?20

2-2设置参数与加载配置文件20

Q.3:在Options对话框中设置参数时,参数项目与状态栏(Status)会有不同符号显示,它们有何意义?21

Q.6:哪些参数设置后需要重新启动Pro/E才可起作用?22

Q.5:如何查询当前正在使用的参数项目?22

Q.4:在Options对话框的“Showing”文本框内切换成另一个配置文件,按OK关闭对话框后为何无法加载参数?22

Q.7:哪些新增的配置文件(Config.pro)参数影响工程图?23

Q.9:建立快捷键(Mapkey)时,如何以功能键(FunctionKey)设置快速键?24

Q.8:配置文件(Config.pro)有哪些新增参数?24

第3章草图绘制26

Q.1:以IntentManager模式绘制草图有何便利?27

3-1意图绘制模式(IntentManager)27

Q.4:绘制草图时,为何有时候可在IntentManager模式作用与不作用的环境间作切换,有时候则不可以?29

Q.3:每次进入草图模式,系统都会显示IntentManager的图标窗口,可否通过配置文件把它关闭?29

Q.2:哪一参数可设置进入草图模式后,是否以IntentManager模式绘制草图?29

Q.3:如何利用ToggleConstruction方式定义辅助线以帮助定义草图?30

Q.2:以ToggleConstruction方式定义的中心线与直接以CenterLine命令绘制的中心线有何差异?30

3-2草图绘制30

Q.1:为何有时候绘制特征草图时,其系统标注的尺寸会有相当大的取值范围?例如:有时候绘制的矩形长、宽约为150~600,有时候则只有5~20?30

Q.4:AxisofRevolution命令有何作用?31

Q.5:在传统绘制模式(IntentManager模式不作用)下,如何绘制圆弧使之与辅助线相切?32

Q.7:以3Point/TangentEnd方式选取两图素交点(皆为图素端点)绘制相切的圆弧,如何控制以哪一图素作为相切参考?33

Q.6:以3-Point/TangentEnd方式选取直线端点为起始点,如何控制以3Point或Tangent33End方式绘制圆弧?33

Q.9:如何在绘制圆的时候,在不选中椭圆命令的情况下切换至绘制椭圆?34

Q.8:在哪种情形下以3Point/TangentEnd方式点取多个图素交点绘制圆弧,会出现图标符号?34

Q.10:如何使Spline的端点与直线相互垂直?35

Q.11:为何以Redefine命令进入草图后,在Popup菜单中并没有显示Fillet命令(一般情况会显示)?36

Q.3:如何以周长尺寸(PerimeterDimensions)控制草图?37

Q.2:何谓参考形式的尺寸,要如何标注?37

3-3尺寸标注37

Q.1:以灰色显示的默认尺寸(WeakDimension)与黄色显示的使用尺寸(StrongDimension)有何差异?37

Q.4:如何标注两倾斜角度的圆弧的相切尺寸?38

Q.5:在IntentManager模式下标注尺寸时,因设置的尺寸使条件定义过多,必须删除,但被删除的尺寸可能有参考价值,事后又要以运行Reference命令再次标注,在此方面有何建议?39

Q.2:绘制草图时,如何控制是否设置系统自行建立的限制条件?40

Q.1:在草图模式中,如何设置使系统只产生指定的几何限制条件(例如只产生水平、垂直与平行3种条件)?40

3-4几何限制条件40

Q.4:绘制草图时,在什么情况下系统会自动设置等长限制条件?41

Q.3:为何无法把图素Align至模型的剪影边界(SilhouetteEdge)上?41

Q.6:使用Symmetric对称限制条件时,所选取的两图素是否必须同性质,例如圆与圆、直线与直线、圆弧与圆弧?42

Q.5:如何对椭圆草图应用等半径限制条件?42

Q.3:如何把多条图素转成一条云形线?43

Q.2:如何使用Edit>ConvertTo>Tapered功能?43

3-5草图编辑43

Q.1:在草图中,如何选取对象?43

Q.5:如何把绘制性坐标旋转指定角度?44

Q.4:如何加设云形线上的点以便更自由的拖拽并调整其曲率?44

Q.8:为何在从Part模块进入Sketch模式时,DeleteSegment命令可以删除所有图素,但如果直接进入Sketch模式,总是无法把最后图素删除?45

Q.7:为何有时候运行下拉式菜单Edit>Trim>DeleteSegment命令,无法把被扫掠到的图素删除?45

Q.6:在IntentManager模式作用下,在2001(或i2)版中并没有Intersect命令,若要把相交的图素打断然后加以拖拽,应如何进行?45

Q.11:Modify尺寸成为Strong属性后,直接选中对象加以拖拽,正确尺寸的其他图素也被拖拽,事后又要再次执行Modify操作,相当费事,有何方法解决上述问题?46

Q.10:在IntentManager模式不起作用的情况下,为何不建议先对草图进行Modify后再执行Regenerate操作(建议先对草图Regenerate后再进行Modify)?46

Q.9:如何有效运行Delete命令以删除图素?46

Q.12:在2001版中,DelayModify功能是否已被取消?由哪些新增功能代替?48

Q.13:如何把几个尺寸同时以相同比例进行缩放?49

Q.14:为何以Edit>Modify命令同时框选多个尺寸进行修改后,Pro/E很容易会不正常结束程序?50

Q.15:如何快速地把草图中的所有图素缩放一定的比例值(例如放大1.5倍)?51

Q.17:在2001版中,草图的Text命令有何新增功能?52

Q.16:如何快速地把草图中的所有图素缩放为所要的尺寸值(例如:所有图素以尺寸2.0为基准,全部缩小为尺寸1.7)?52

Q.2:为何有时候运行Sketch>DatafromFile...命令加载其他特征草图时,某些尺寸会遗失?53

Q.1:绘制特征草图时,如何加载其他Part图文件的特征草图以便重复使用?53

3-6草图加载与输出53

Q.1:如何设置草图精度?54

3-7环境设置54

Q.3:如何在草图模式中参考使用Pro/E的工程图图文件?54

Q.4:如何在草图模式中参考使用AutoCAD的图文件?54

Q.3:以Cartesian坐标显示格点时,如何设置使其X、Y方向的格点距离不同?55

Q.2:如何设置草图环境的小数位?55

Q.4:如何设置环境使格点(Grid)以Polar坐标方式显示?56

Q.6:如何改变草图的图素颜色?57

Q.5:如何在草图模式中设置以Inch或mm为单位绘制草图?57

第4章基准特征58

Q.1:如何利用多个MakeDatum的基准面定义绘图平面?59

4-1构建基准面59

Q.2:MakeDatum构建的基准面是否都不会显示在ModelTree中?60

Q.4:为何建议尽量使用FitRadius方式设置基准面大小?61

Q.3:如何修改基准面的方向以使黄色与红色面相反?61

Q.2:如何把以ThruPoints方式构建的基准曲线在其端点以切线方向作延伸?62

Q.1:Surface>Transform功能除了可应用于曲面之外,是否也可用于基准曲线?62

4-2基准轴与点62

Q.1:如何在一个曲面上的指定位置加设基准轴,且该轴必须同时成为法线?62

4-3构建基准曲线62

Q.4:以Exact与Approximate形式构建的合成曲线(CompositeCurve)有何差异?什么情况下会用到以Approximate形式定义的合成曲线?63

Q.3:如何修剪3D曲线的长度?63

Q.6:以Formed方式投影的曲线与通过Projected>AlongDir、Projected>NormaltoSurf方式投影的曲线有何差异?64

Q.5:为何在某些情况下只能以Exact方式构建合成曲线,而不能使用Approximate方式?64

Q.7:如何把曲线投影至椭圆全周表面,即使椭圆改变周长,投影的曲线首尾也能刚好相接?65

Q.8:为何以成形(Formed)方式构建投影的曲线会失败?68

Q.1:如何使用基准分析特征(DatumAnalysis)?70

4-4基准分析特征70

Q.1:除了在构建可变化剖面扫掠(VariableSectionSweep)特征时可使用基准图表(DatumGraph)外,还有什么情况可以使用?72

4-5基准图表特征72

第5章构建模型78

Q.3:设置参考时,References对话框中的Xsec有何作用?79

Q.2:在IntentManager模式下,如何有效地使用References对话框?79

5-1定义特征草图79

Q.1:在IntentManager模式下,最少需要几个参考对象才可以使草图完全定义?79

Q.4:为何在References对话框中点选参考对象绘制图素后,即使事后把该图素删除,还是会参考到该对象?81

Q.8:在装配中以UseEdge选取其他模型边界产生的图素,如何保留这些图素并删除参考条件?82

Q.7:为何有时候无法通过References对话框或执行UseEdge命令选取剪影边界供参考使用?82

Q.5:为何进入特征草图后,有时候References对话框会显示特征表面作参考,有时候不会?82

Q.6:在草图模式中配合QueryBin选取对象时,QueryBin对话框有时候会显示SectRefEnt与SectEnt选项,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义,有何差异?82

Q.10:在IntentManager模式起作用与不起作用的情况下,Alignment功能有何差异?83

Q.9:在草图上以负值显示的尺寸,当草图成形为特征后,在模型上会以正值显示,此时用Modify命令修改该特征尺寸成为负值,如何决定其方向?83

Q.11:如何利用中心线使图素参考特征(或已知对象)作几何的映射对称?84

Q.12:草图的尺寸已建立关系式(Relation),当要重新标注时,关系式需被重新定义(因为该尺寸只对草图标注,并没有参考其他已知对象,所以无法利用Reroute调整参考),要如何保留关系式并重新标注尺寸?85

Q.13:何谓已知尺寸(KnownDimension),如何标注?86

Q.1:allow_anatomic_features参数控制哪些特征是否显示在菜单上?87

5-3一般特征构建87

5-2特征构建概念87

Q.1:何谓父子关系?87

Q.2:构建模型时,有些特征可以用一个特征构建表示,其原则是什么?87

Q.2:在allow_anatomic_features参数设置为No的情况下,加载含有Slot、Neck或Ear等特征,是否会产生TrimPart?88

Q.4:为何操作ThruNext命令时,其特征终止参考与预期的有所差异?89

Q.3:Pro/E允许在没有完全定义特征条件的情况下按OK按钮关闭对话框,此功能有何作用?89

Q.5:为何操作ThruUntil命令时,其特征终止参考与预期的有所差异?90

Q.7:Cut与Slot的差异?91

Q.6:旋转特征草图是否一定为封闭性草图?什么情况下其草图可为开放性草图?91

Q.8:如何在曲面上依指定曲线弧度构建不同字高的文字特征,且字厚度为偏移曲面一定距离?93

Q.3:构建扫掠特征时,构建对话框中的Attributes选项在哪种情况下显示AddinnFaces/NoinnFaces、FreeEnds/MergeEnds?哪种情况下并不会出现Attributes选项供我们设置构建属性?96

Q.2:如何测量扫掠轨迹的长度?96

5-4扫掠特征(Sweep)96

Q.1:构建扫掠特征时,若其剖面相当大,而扫掠半径又比较小,扫掠时较容易产生什么问题?96

Q.4:构建扫掠特征时,为何设置Attributes选项为MergeEnds时无法构建特征?97

Q.1:构建VariableSectionSweep特征绘制剖面时,其查看方向如何定义?100

5-5可变剖面扫掠(VariableSectionSweep)100

Q.5:以Sweep构建扫掠特征时,为何无法利用通过点(ThruPoints)作为轨迹构建特征?100

Q.2:为何构建VariableSectionSweep特征时,系统告知:“Couldnotsetupsketchingplane。”即使已定义所有轨迹,也无法进入草图绘制剖面?101

Q.3:执行VariableSectionSweep命令时,通过SelectTraj方式可以选取已存在的曲线为轨迹,但其起始点是曲线上某一点(不是端点),该如何调整起始点?102

Q.2:如何构建椭圆轨迹的螺旋弹簧?103

Q.1:构建弹簧时,为何不能利用已存在的螺旋轨迹为扫掠路径并直接用Sweep命令构建弹簧,而需要另外通过HelicalSweep命令配合绘制轨迹轮廓定义弹簧?103

5-6构建特殊弹簧103

Q.3:用Advanced>HelicalSweep构建弹簧时,如何设置参数使保持圈数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改变其长度便可改变节距,以模拟其实际装配至零组件的情况?107

Q.4:以Advanced>HelicalSweep构建可变节距的弹簧,要如何设置控制节距的点?111

Q.2:两剖面的线段数目不同时,应如何定义草图?113

Q.1:构建混成特征时,无法通过几何限制条件使不同剖面的草图图素等长或等半径,有何解决方法?113

5-7混成扫掠(SweptBlend)113

Q.5:如何利用面积曲线图(AreaGraphs)控制混合扫掠(SweptBlend)特征在轨迹上的剖面面积的变化?114

Q.4:如何在轨迹上设置混合扫掠(SweptBlend)特征的剖面?114

Q.3:当构建混合扫掠(SweptBlend)特征时,哪种情况下会在构建特征对话框中显示Join/NoJoin选项?它们有何功能?114

Q.6:如何使用设置周长(SetPerimeter)功能控制混合扫掠特征的剖面变化?116

Q.1:为何构建TweakOffset特征时,建议尽量不要使用SideNormtoSurface功能?117

5-8构建特殊特征117

Q.3:构建外观面时,如何利用Tweak>Replace功能把不要的造型清除?118

Q.2:为何构建Tweak>Replace特征时,有时候会失败?118

Q.4:可配合基准面代替一般的曲面执行Tweak>Replace构建特征吗?119

Q.6:以Tweak>Patch与Tweak>Replace方式构建的特征有何差异?120

Q.5:以Tweak>Patch方式构建的特征,事后无法以Redefine修改,此命令有何用途?120

Q.7:以Tweak>Patch方式构建的特征,不容易检测曲面边界是否全周贴合在实体上,有何方法处理此问题?121

Q.8:为何同一个Merge的曲面可以使用Protrusion>UseQuilt>Solid长成实体特征,而无法使用Tweak>Patch命令?122

Q.1:为何执行抽壳命令会失败?124

5-9放置性特征124

Q.3:执行Round命令以OnebyOne与TangentChain方式选取模型边界的结果有何差异?126

Q.2:在基座模型上执行VariableRound建立的变化圆角,为何抽壳厚度无法到达最小的半径值?126

Q.5:如何以一个圆角构建命令构建多个FullRound圆角?其功能是什么?127

Q.4:当圆角被许多特征参考而且不容易解除关系时,如何把圆角清除?127

Q.6:以VariableRound建立的变化圆角不容易控制外观曲线造型,有何解决方法?128

Q.8:如何利用Rib命令构建助肋特征?129

Q.7:为何执行45×d与Ang×d命令无法构建斜角?129

第6章特征复制131

Q.1:不小心用Delete删除了重要的特征,如何挽救?132

6-1复制其他图文件特征132

Q.2:如何使用Copyfromdifferentmodel(Copy>FromDifModel)命令?135

Q.1:如何应用Feature>Copy>Move命令?136

6-2特征复制的应用136

Q.2:混和使用Feature>Copy>Move/Translate与Rotate复制特征,执行的先后顺序不同将有何影响?138

Q.3:什么情况下会使用SameRefs方式进行特征复制?139

Q.5:如何把以参考方式(Dependent)复制的特征的属性改为独立性质(Independent)?140

Q.4:如何以Dependent方式进行特征复制,同时设置某些参数为Independent?140

Q.2:若无法以MakeDatum(Through/Angle)方式定义绘图平面绕轴心进行格式复制,还有其他方式吗?141

Q.1:为何在圆柱表面无法以Identical选项绕轴心进行格式复制?141

6-3尺寸标注的格式复制141

Q.3:已利用MakeDatum(Through/Angle)方式定义了绘图平面,为何无法选取角度尺寸进行Pattern?142

Q.1:为何对特征进行ReferencePattern时会失败,但却可用DimensionalPattern定义?143

6-4特征参考的格式复制143

Q.1:如何以Pattern命令构建不同位移增量的Pattern特征?146

6-5表格形式的格式复制146

Q.2:如何编辑、修改或重复使用已成功建立的PatternTable?147

第7章特征编辑149

Q.2:在2001版本中,可对特征进行哪些形式的拖拽?150

Q.1:在2001版下打开i2版的零件图文件,该图文件是否支持面向对象功能?150

7-1特征的拖拽与选取150

Q.3:为何点选特征并显示白手图标符号后,无法抓取图素进行拖拽?151

Q.6:可否对以Copy复制的特征进行拖拽?152

Q.5:为何设置关系式后,无法对特征进行拖拽?152

Q.4:如何利用绘制点拖拽云形线定义基准曲线?152

Q.1:以Modify修改特征尺寸后,MessageArea中并没有显示原来的尺寸,要如何快速查询修改前的尺寸值?153

7-2特征的修改与批注153

Q.8:如何设置使鼠标点选对象后在MessageArea中会显示特征编号?153

Q.6:特征组(Group)有何作用?154

Q.5:如何对模型进行比例缩放?154

Q.3:如何避免不小心以Delete命令删除特征?154

Q.4:为何以Modify命令点选特征后并不会显示尺寸?154

Q.7:如何改变Group的成员?155

Q.8:通过Notes标注系统参数与用户参数至模型上有何作用?156

Q.1:如何把单位为Inch的模型改成以mm为单位?158

7-3单位与尺寸显示设置158

Q.2:执行SetUp>Units命令,在UnitsManager对话框中找不到可以使用的单位(例如long_ton),要如何新增模型的度量单位?159

Q.3:如何在特征尺寸后加入文字描述?160

Q.4:如何设置特征尺寸显示的小数位?161

第8章多变曲面162

Q.4:G2连续与C2连续有何差异?163

Q.3:描述曲面的连续性的“C0、C1与C2”的定义为何?163

8-1曲面的相关定义163

Q.1:Pro/E的Surface与Quilt在定义上有何差异?163

Q.2:曲率(Curvature)的定义是什么?163

Q.3:如何使用hlr_for_quilts参数?164

Q.2:以线结构查看模型时,如何区分曲面(Quilt)边界与模型边界?164

Q.5:单边边界(Single-SidedEdge)的定义是什么,在屏幕上如何显示?164

Q.6:双边边界(Double-SidedEdge)的定义是什么,在屏幕上如何显示?164

8-2曲面显示的设置164

Q.1:如何改变曲面的法线方向?164

Q.7:如何设置参数使执行Shade命令时,只对实体着色(曲面并不会着色)?165

Q.6:如何设置参数使执行Shade命令时,可以看到基准曲线与模型边界?165

Q.4:如何在线结构模式下,控制要否显示模型的剪影边界(SilhouetteEdge)?165

Q.5:如何显示网格面帮助查看曲面?165

Q.4:对同一曲面特征组执行Merge命令,如果点选进行接合的曲面的顺序不同,是否会建立不同的融合曲面?166

Q.3:以Intersect方式进行Merge与通过Join方式处理有何差异?166

8-3曲面构建166

Q.1:执行Merge命令后,在屏幕上如何判别是否成功相接?166

Q.2:在SurfaceMerge对话框的PrimaryQuilt与AdditionalQuilt中设置的曲面有何差异(把两者指定的曲面对换,对计算结果有何影响)?166

Q.5:如何利用Surface>Extend>AlongDir封闭曲面?167

Q.6:在构建BoundarySurface时,为何会产生破碎的小面(TwinEdge定义的小面)?168

Q.7:边界定义不当的边界曲面所产生的破碎小面对特征构建有何影响?170

Q.8:以投影曲线为边界构建边界曲面时,如何减少所产生的小碎面?171

Q.10:两边界对应点数目不同时,如何使用ControlPoints调整插入点的连接?173

Q.9:有何方法可以减少产生破碎小面的机率?173

Q.11:在构建边界曲面(BoundarySurface)时,如何利用Copy的NewRefs选项快速建立曲面?174

Q.12:利用已存在的边界曲面(BoundarySurfaces)定义新的边界曲面的边界时,应选取该曲面边界还是曲线为边界?对构建的曲面有何影响?175

Q.14:在构建边界曲面(BoundarySurface)时,如何使用SURFACE:Blended对话框中的BndryInflnc选项?176

Q.13:在构建BoundarySurface时,为何无法在SURFACE:Blended对话框中通过BndryConds选项设置边界与曲面相接?176

Q.15:如何使用N-边界曲面(N-SidedSurface)?178

Q.1:使用SurfaceCopy命令时,以IndivSurfs、Surf Bnd、LoopSurfs、Quilturfs、SolidSurfs、IntentSurfs方式进行曲面复制有何差异?179

8-4曲面复制179

Q.2:以下图为例,利用SurfaceCopy的Surf Bnd命令复制表面时,种子面(SeedSurface)与边界面(BoundarySurface)互换,为何会有不同的执行结果?182

Q.5:使用SurfaceCopy命令时,SURFACE:Copy对话框中的FillLoop选项有何作用?184

Q.4:使用SurfaceCopy命令时,SURFACE:Copy对话框中的ExcldLoop选项有何作用?184

Q.3:使用SurfaceCopy命令时,SURFSELECT面板中的Exclude与Delete命令同样是删除不要的表面,使用上有何差异?另外,可用SURFSELECT面板中的Redefine,以UnselItem选项取消选取的表面,为何还需要Exclude与Delete命令?184

Q.6:请说明如何以SurfaceCopy的Transform配合Patch命令以达到参数设置改变的目的?187

Q.7:构建边界曲面(BoundarySurface)时,曲面常陷入实体内,不容易着色观察,对此有何建议?188

Q.1:如何查询选取的曲面组是以哪种形式(C0、C1、C2)作连续性相接?189

8-5曲面检测189

Q.3:为何执行CurveAnalysis对话框中的DihedralAngle命令时,无法选取两曲面相接的边界进行查询?191

Q.2:为何以CurveAnalysis对话框中的DihedralAngle查询边界时,其数值为0便代表相邻的两曲面相切?191

Q.4:如何测量曲面或实体表面的面积?192

第9章装配设计193

Q.1:如何利用主模型(MasterModel)构建产品外观零件?194

9-1产品设计194

Q.2:产品开发设计时,可能需要把相关零件放置在不同位置以配合电子或外观造型作不同Layout,如何利用SaveAs选项达到目的?195

Q.2:已把在装配中以UseEdge选取其他模型边界所产生的图素删除,在屏幕上仍会显示橙色的线条,若不加以处理对父子关系会有何影响?196

Q.1:在装配中,为何无法通过ModifyPart方式对只存在3个基准面的图文件,以UseEdge选取其他模型边界产生图素(UseEdge的命令并没有显示)?196

9-2草图绘制与特征构建196

Q.1:在2001版中,对于设置装配条件有何加强功能?197

9-3装配条件与组装模拟197

Q.3:在装配中以UseEdge选取多条模型边界产生图素以快速建立特征草图,有何方法可保留这些图素而删除多个参考条件?197

Q.4:为何执行Merge(或Cutout)时,其命令没有显示(无法点选使用)?197

Q.2:为何打开文件时会找不到零件(系统告知Componentmodelismissing.),而且又无法以QuickFix解除TrimPart?要如何解决此问题?198

Q.5:装配的组件可能会以两种方式进行组装,但设置的装配条件可能会有所冲突(InvalidConstraints),如何使代表不同组装方式的装配条件同时存在?199

Q.4:装配图文件的单位为inch,加载的零件单位为mm,对所设置的装配条件与装配内所构建的特征有何影响?199

Q.3:在装配中加载的零件尺寸过大,为何在ASSEMBLY菜单执行SetUp命令将单位修改为mm后,零件大小仍然不变?199

Q.6:说明如何模拟零件进行组装?200

Q.1:如何检测组件与组件之间是否有干涉存在?203

9-4组件测量与干涉检查203

Q.3:如何检测次装配与次装配之间是否有干涉存在?204

Q.2:如何让系统检测整个装配的所有零件之间是否有干涉存在?204

Q.4:如何检测整个装配的所有零件与曲面之间是否有干涉存在?205

Q.6:为何零件进行设计变更后,在装配中所显示的线条会不正常?206

Q.5:如何让系统检测整个装配的所有零件之间的间歇?206

第10章工程图209

Q.1:为何已通过Drawing_setup_file参数指定加载的工程图配置文件,但参考Template目录中的A4_drawing为底图打开新的工程图时,并没有成功加载,在上述情况下应如何加载使用该配置文件?210

10-1底图的设置与使用210

Q.2:如何使用Drawing_setup_file参数?211

Q.4:在Template的A4_drawing显示的3个视图乃以第三角法绘制,为何以它为底图投影的视图却以第一角法投影?212

Q.3:为何在一工程图中打开工程图配置文件(*.dtl),设置Projection_type参数为Third_angle以第三角法投影,但打开新图以Template的A4_drawing为底图后,系统自动投影的视图为第一角法?212

Q.5:在Template的A4_drawing中,如何编辑代表3个视图的Symbol图标符号?213

Q.7:如何以Template的A4_drawing为底图,使它能够自动产生6个投影视图与1个具有独立比例参数的等角视图?214

Q.6:在Template的A4_drawing中,如何加载AutoCAD图文件,使其变更成为代表3个视图的Symbol图标符号?214

Q.1:GlobalScale与IndependentViewScale的差异是什么?217

10-2视图的比例与显示217

Q.4:为何已设置Model_display_for_new_views与Tan_edge_display_for_new_views参数后,参考Template的A4_drawing打开新工程图时,系统自动投影的3个视图的线结构与切线显示方式和两参数设置不同?218

Q.3:产生3个视图后,如何使某些视图以不显示隐藏线的方式出现,有的则显示隐藏线?218

Q.2:以视图比例值(GlobalViewScale)调整视图大小,使尺寸、箭头等成恰当比例的方式,与在AutoCAD设置Tilemode=0利用PaperSpace调整视图比例有何差异?218

Q.5:如何使用Model_display_for_new_views参数的Save_Environment设置?219

Q.10:可否调整局部视图显示的边框线形?220

Q.9:移动视图时要到DRAWING菜单选取Views>Moveview命令才可,为何不能直接以Move命令操作?220

Q.6:如何给3个视图加设视图名称?220

Q.7:当视图相当密集时,如何显示它的选取范围,使移动它的时候不会选到其他视图?220

Q.8:移动子视图时,只可依父视图方向拖拽,是否可以把这种对齐的设置解除?220

Q.1:在打开大型装配的工程图时,哪些功能可帮助节省等待图文件加载的时间?221

10-3文件存取221

Q.11:如何设置3个视图以第一角法投影?221

Q.3:如何快速有效地将不要的模型图文件与所建立的工程图删除?222

Q.2:为何以“RetrieveDrawingasViewOnly”方式打开工程图时,系统只显示矩形方框?222

Q.5:设计变更时,有时候会同时打开零件与工程图文件(该图文件是显示外观件装配的工程图),并相互切换参考尺寸,但其线条显示状态由ModelDisplay图标控制(Environment的DisplayStyle字段),当工程图显示状态与零件显示不同时,系统便会自动更新图面,这样会对223

Q.4:为何同时打开Part图文件与它的工程图后,只可从工程图执行Erase命令而不可以在Part执行把零件清除?223

Q.1:对简单零件而言,可能所有尺寸直接标示在等角图上便可,工程图有此功能吗?224

10-4尺寸标注224

Q.3:如何调整尺寸对齐方式?225

Q.5:工程图中哪一个参数可以修正引线长度?226

Q.4:如何控制引线是否显示?226

Q.7:希望标注尺寸时,尺寸值能显示在尺寸线下,Pro/E有此功能吗?227

Q.6:工程图中哪一个参数可以修正引线尾端长度?227

Q.9:如何产生以Slot定义的圆孔的十字中心,并调整其长度大小?228

Q.8:如何调整延伸线相关长度值?228

Q.11:建立极数组(PolarArray)的Pattern特征后,如何在视图中显示表示数组时所参考的中心圆?230

Q.10:视图所示的基准点符号太大,要如何修改其大小?230

Q.15:某些情况下希望视图尺寸以批注(Note)方式表示,而且尺寸改变时,批注也能同时更新,要如何加设这些批注?231

Q.14:为何无法以Draft_scale参数改变视图尺寸数值的比例值,例如:所有尺寸值同时放大两倍?231

Q.12:如何改变直径尺寸的标注形式?231

Q.13:如何使用工程图配置文件(*.dtl)的Associative_dimensioning参数?231

Q.3:如何在工程图中设置尺寸为只读模式?233

Q.2:收到国外的工程图时,所示的尺寸小数点符号以逗号显示,要如何修改此符号?233

10-5编辑图面233

Q.1:建立3D图后,尺寸文字与箭头相对图素过大,若要进入工程图配置文件重新调整这些参数值会相当费事,有何解决方法?233

Q.6:为何无法以Table>ModRows/Cols>Justify调整放置位置不当的文字?234

Q.5:如何利用AutoCAD的底图,帮助建立工程图底图的Table?234

Q.4:直接框选下拉式菜单Sketch命令绘制的图素后,无法选取起始位移的参考点(只有终点的参考点可选),请问要如何设置起始参考点?234

Q.1:如何把以mm为单位构建的模型,在工程图中同时显示两种单位的尺寸标注方式?235

10-6尺寸单位、公差设置与批注标注235

Q.7:如何把Table的Cell(其形式为上下排列)的分隔线删除?235

Q.8:如何隐藏Format的格式边框?235

Q.2:构建模型的单位为mm,如何以Inch为单位标注尺寸以提供厂商图面(可否直接设置Drawing_units参数为Inch)?236

Q.8:以Limits为公差形式构建特征后,有何方法可快速选取所有尺寸修正以Nominal形式显示公差?238

Q.7:如何控制公差文字大小?238

Q.3:为何产生的工程图转至AutoCAD后,图面会放大?238

Q.4:从AutoCAD转至Pro/E的工程图后,为何其图面会放大?238

Q.5:如何设置工程图的公差是否显示?238

Q.6:如何设置工程图的公差以哪种格式显示?238

Q.9:以Plus/minus方式显示的公差,如何设置零的公差值不显示?239

Q.10:如何设置字体数据库?240

Q.11:设置字体数据库(TextStyleLibrary)时,字体高度(Height)、宽度比例(WidthFactor)、粗细(Thickness)等参数的默认值(Default)该如何设置?241

第11章公差设置与应用242

Q.3:为何在Config.pro中设置Tol_mode为Nominal,但以Modify点选特征时,所显示的公差形式仍然是Limits?243

Q.2:模型中的尺寸公差以Nominal表示时,代表什么意思?243

11-1公差设置与修改243

Q.1:如何在Part图文件中设置公差显示格式?243

Q.1:如何快速有效地检测累积公差在装配中是否会造成干涉?244

11-2累积公差检测244

Q.4:为何设置Config.pro文件的Tol_mol参数响应值为Limits后,便产生TrimPart?244

Q.5:如何个别修改尺寸的公差格式?244

Q.2:模型中大部分尺寸公差以Nominal表示,为何以DimBounds功能的SetAll修正所有以Plusminus表示的公差的尺寸为Upper后,Nominal的参数尺寸值也会同时改变?245

Q.4:如何判断尺寸是否已利用DimBounds功能修正数值?246

Q.3:为何以Limits方式定义公差时,以DimBounds的Middle与Nominal功能设置尺寸值的结果相同?246

第12章物理特性与几何测量247

Q.3:能否在一个图文件中建立多个材质特性文件切换使用,以测量它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性质?248

Q.2:为何通过关系式定义的密度无法被模型使用(以SetUp>Density与SetUp>Material>Show检查正在使用的材质密度参数并没改变)?248

12-1物理特性的测量248

Q.1:如何改变模型密度?248

Q.2:如何检测模型的边界为云形线(Spline)、圆弧(Arc)或直线的线型?249

Q.1:如何证明模型以某一基准面作对称?249

Q.4:在装配中含有通过零件家族表(FamilyTable)定义的例证(Instances),是否会对计算质量相关的分析造成误差?249

12-2模型的几何测量249

Q.4:如何检测模型的抽壳厚度?250

Q.3:如何检测模型最短的边界长度?250

Q.2:如何检测模型表面是否为平面?251

Q.1:如何计算模型的总表面面积?251

12-3模型表面的检测251

Q.3:在装配中计算的总表面积为何比实际数值大?252

第13章特征管理253

Q.1:如何使用默认图层(DefaultLayer)?254

13-1图层配置254

Q.2:在Layer对话框,如何使用Hidden()模式?257

Q.3:如何使用Reset功能?257

Q.4:如何使用SaveStatus功能?257

Q.5:如何使用图层配置文件(*.pro)?258

Q.6:在Layer对话框的Show菜单中,ActiveObject.Layers、AllObjects、Active.Layers与AllObjects.Layers控制显示的项目有何差异?258

Q.7:点选图层把对象加入时,为何会显示CONFIRMATION对话框?262

Q.8:点选图层把对象加入时,为何会显示PlaceExternalItem对话框?263

13-2特征构建顺序与抑制264

Q.1:如何判定打开的图文件是否已进行Suppress?264

Q.2:为何在ModelTree中把InsertHere符号拖拽到最后,有些特征无法解除抑制?264

Q.3:如何确认图文件中的特征是否进行过Reorder以调整特征顺序?265

Q.4:为何只对某一特征在ModelTree中进行拖拽调整其构建顺序,其他特征也会同时改变?在ModelTree中进行拖拽的规则是什么?265

Q.5:如何把多个特征同时用Reorder调整它们在ModelTree中的位置?266

Q.1:Redefine与Reroute命令的最大差异是什么?267

Q.2:执行Reroute命令,系统会询问:“rollingbackthepart?”,回答Yes与No有何差异?267

13-3特征修改与调整参考(Redefine与Reroute)267

Q.1:关系式有何作用?268

Q.2:为何建议在关系式中加入批注说明时,最好在关系式之前加入?268

13-4运用关系式(Relations)268

Q.3:如何利用Relation功能写入SimultaneousEquation?269

Q.4:写入SimultaneousEquation关系式后,如何控制所解的参数顺序?269

Q.5:为何写入SimultaneousEquation关系式后,每次执行Regenerate命令的更新结果都不同?270

Q.6:当重新标注尺寸后,为何关系式便为无效?270

Q.7:关系式的尺寸是否不支持负值,为何总是无法以负值尺寸通过关系式控制征?271

Q.8:我们可以直接在Part或Assembly中对特征尺寸建立关系式,为何还需要利用已知尺寸(KnownDimension)并将此参数应用在关系式上?272

第14章交互式曲面模块(FreeStyle_ISDX)274

Q.1:什么是交互式曲面模块?275

Q.2:交互式曲面模块在工程设计上有何应用?275

14-1有关交互式曲面模块275

Q.4:交互式曲面模块定义的造型曲线与Pro/E构建的基准曲线有何差异?276

Q.5:交互式曲面模块定义的造型曲面与Pro/E构建的曲面有何差异?276

Q.3:交互式曲面模块有何功能?276

14-2交互式曲面模块的界面277

Q.1:可否概略介绍交互式曲面模块的界面?277

Q.2:如何切换窗口?279

Q.3:何谓作用平面?280

Q.4:如何调整查看点?281

Q.5:如何使用StylingPerferences对话框?282

14-3构建与编辑造型曲线283

Q.1:如何构建造型曲线?283

Q.6:如何辨别造型特征更新状态?283

Q.2:何谓插入点?285

Q.3:何谓锁点(SoftPoint)?287

Q.4:何谓固定点(FixedPoint)?287

Q.6:如何把锁点(SoftPoint)变成固定点(FixedPoint)?289

Q.7:如何使用锁点连接功能?289

Q.5:如何使曲线插入点或端点参考锁住在对象上?289

Q.8:为何无法使用LocktoPoint功能?290

Q.9:如何解除锁点连接?291

Q.10:如何检测曲线的平滑度?291

Q.11:如何打断曲线?292

Q.12:如何连接曲线?293

Q.13:如何延伸曲线?294

Q.14:如何构建投影曲线?295

Q.15:如何移动曲线?296

Q.16:如何复制曲线?296

Q.1:定义造型特征的曲面的条件是什么?297

14-4构建与编辑造型曲面297

Q.2:如何构建造型特征的曲面?297

Q.17:构建造型特征的曲线时,可否标注尺寸?297

Q.3:如何利用Pro/E的特征与基准曲线为边界构建造型特征?298

Q.4:如何利用内部曲线帮助定义曲面?299

Q.5:使用内部曲线的规则是什么?299

Q.6:如何查询造型特征的对象?301

Q.1:如何调整曲线端点的切线改变曲线造型?302

Q.2:如何设置曲线端点的切线条件?302

14-5连续性设置与参属参考302

Q.3:如何设置使曲线两端的切线具有对称性质?304

Q.4:如何调整曲线端点的切线方向,修正从属参考关系?304

Q.5:如何解除两曲线的切线连接?305

Q.6:如何设置曲面边界相切与曲率连续?306

Q.7:如何定义造型特征内的对象的父子关系?307

附录A精度计算308

Q.2:何谓相对精度(RelativeAccuracy)?309

Q.3:如何以公式定义相对精度?309

Q.1:什么是精度(Accuracy)?309

Q.6:何谓绝对精度(AbsoluteAccuracy)?310

Q.5:如何改变相对精度的下限数值?310

Q.7: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绝对精度(AbsoluteAccuracy)?310

Q.4:如何改变相对精度的数值?310

Q.9:为何建议在构建特征后尽量不要修改精度值?311

Q.10:什么情况下需要修改精度值?311

Q.8:如何调整相对精度进行特征融合(Merge)或切除(Cutout)?311

Q.11:精度值除了对特征构建有所影响外,还会影响哪些功能?312

附录B几何检测313

Q.2:常发生的几何检测项目有哪些?314

Q.3:如何使用几何检测(GeometryCheck)对话框?314

Q.1:何谓几何检测(GeometryCheck)?314

Q.5:几何检测(GeometryCheck)与系统精度有何关联?316

Q.6:把含有几何检测(GeometryCheck)的几何部分切除,能否消除几何检测项目?316

Q.4:含有几何检测(GeometryCheck)的几何,对特征构建有何影响?316

Q.7:为何在19版构建的模型中并没有出现几何检测项目,但在2001版打开此图文件时,却有几何检测项目?317

附录C解决TrimPart318

Q.2:造成TrimPart的原因有哪些?319

Q.3:有哪些方式可以解除TrimPart?319

Q.1:什么是TrimPart?319

Q.4:如何使用RESOLVEFEAT菜单?320

Q.5:利用FixModel与QuickFix方式解决TrimPart有何差异?324

Q.6:如何利用FixModel的Reorder功能解决TrimPart(只适用FixModel,不适用QuickFix)?325

Q.7:如何利用BackUpModel解决TrimPart?327

Q.8:如何利用Relation避免TrimPart?328

Q.9:如何利用Edit>Replace避免TrimPart?329

附录D命令对照表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