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史 两汉魏晋南北朝卷 与世界哲学对话及重估一切价值的创造转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哲学史 两汉魏晋南北朝卷 与世界哲学对话及重估一切价值的创造转化
  • 欧崇敬著 著
  • 出版社: 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ISBN:957042042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史 两汉魏晋南北朝卷 与世界哲学对话及重估一切价值的创造转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导论篇〕:中国哲学史的第二个时代,以及两汉到明清的文明史观1

二、〔道家篇〕:从黄老道家到魏晋玄学与重玄学学派的开端51

〈前言〉53

第一节 《淮南子》的文明哲学与创造转化55

〈结论〉71

第二节 《阴符经》的创造转化与历史地位72

第三节 《河上公注老》与严遵的《道德指归》75

(一)《河上公注老》对后代道教的影响力75

(二)《道德指归》77

第四节 玄学的各时期发展:新道家玄学的二百年历史进程79

(一)〈正始玄学〉79

(二)〈竹林玄学〉到〈东晋玄学〉81

第五节 何晏:玄学·魏晋新道家的首位先驱83

第六节 王弼的〔贵无〕玄学理论86

第七节 向秀、裴頠与杨泉、欧阳建的玄学思想92

(一)〈向秀〉的「逍遥与自生」论及其从〔贵无〕走向〔崇有〕的过渡性地位92

(二)〈裴頠〉的「崇有论述」与玄学第二时期主题97

(三)杨泉〈物理论〉的科学思考与玄学的批判99

(四)〈欧阳建〉的「言尽意论」101

第八节 郭象:崇有玄学的高峰与《庄子》误读转化者103

第九节 孙盛、罗含、戴逵、郑鲜之的〔神形问题〕109

第十节 张湛《列子注》与《刘子》的创造转化叙述113

(一)〈张湛〉113

(二)《刘子》一书的道家思想114

第十一节 重玄学家与《内观经》、《升玄内教经》到《无上秘要》的重玄思想118

(一)重玄学家的「玄之又玄」脉络的《老子》注解与《升玄内教经》118

(二)〈内观经〉的创造转化与其他相关于重玄学经典的简述122

(三)《无上秘要》的重玄思想126

三、〔儒家篇〕:经学的儒家时代129

〈前言〉131

第一节 陆贾的《新语》作为汉代第一位儒门哲人的文本解读131

第二节 汉初的第二位儒门哲学家:贾谊的政治哲学《新书》与《贾长沙集》135

第三节 董仲舒在汉代的首次儒家创造转化成就:一个影响中国二千年的新儒家建国文明哲学139

(一)〔思想大要〕139

(二)〔董仲舒的思想体系〕142

第四节 韩婴《韩诗外传》与刘向《新序》、《说苑》的哲学价值150

(一)韩婴150

(二)刘向的《新序》与《说苑》及其图书分类的成就152

第五节 《礼记》与《大戴礼记》的社会存有论与创造转化155

(一)〈前言〉155

(二)《大戴礼记》的哲学人类学创造转化156

(三)《礼记》的哲学创造转化160

第六节 《盐铁论》会议的知识论战:反自由主义、反科学哲学、中央计画经济的抬头163

第七节 西汉儒家经学的发展与士族垄断集团形成:〔一个非理性结构形成的关键时代〕167

第八节 桓谭与王充178

(一)桓谭「形神问题」与「反神祕主张」的哲学主张者178

(二) 王充:经验主张与无神论的启蒙式儒学论述180

第九节 扬雄的新儒学体系184

第十节 东汉经学与《白虎通》189

(一)王莽时期与东汉初期经学189

(二)《白虎通》会议191

(三) 东汉后期经学192

第十一节 王符、仲长统、何休、荀悦、徐干的治世思想194

(一)王符194

(二) 仲长统的《昌言》195

(三) 何休:今文经学的《公羊传解诂》196

(四) 荀悦的《申鉴》196

(五) 徐干《中论》198

第十二节 《纬书》与「谶纬」的时代与哲学转向道教神学的关键200

第十三节 汉末魏晋南北朝的经学发展205

第十四节 何承天〈达性论〉、〈报应论〉与范缜〈神灭论〉及其时代各家的形神问题争论210

四、〔易学篇〕:象数易学的创造转化并与世界哲学对话213

第一节 第二个八百年中的易学三百年历程215

第二节 两汉象数易学的创造转化?意识构造的解明:讯号在意识中的两端性与端点性221

第三节 自两汉《易》而展开的存有学三进路说明:儒门易、象数易诸家方法学成就的中国存有图像与构造分析:中国科学理论构造成立基础的后设说明237

第四节 象数存有学的表述与「无镜哲学」:处于「哲学与自然之镜」后的存有学世界对话与价值重估248

五、〔农学、律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篇〕:创造转化的论述257

第一节 中国时代的科学发展及其哲学观念259

(一)前言259

(二)两汉科学发展的历史叙述260

第二节 《黄帝内经》的创造转化:道家理论的医学应用创造者264

第三节 《黄帝内经》的创造转化270

(一)《灵枢经》270

(二)《素问经》272

六、〔道教篇〕:道教哲学基础构成的时代277

〈前言〉279

第一节 《参同契》气学与内丹的典范地位281

第二节 《太平经》的宗教哲学286

第三节 《老子想尔注》的宗教哲学及其创造转化293

第四节 《黄庭内外景经》与魏华存及「上清经派」:中国「内在知觉现象学」的创立与建构:并论同时期兴起的「灵宝经派」及葛玄299

(一)历史叙述299

(二)《黄庭内外景经》的创造转化306

第五节 《抱朴子》的内容及其创造转化的哲学表现309

(一)历史叙述:葛洪与丹鼎道派的丹道理论309

(二)《抱朴子》的创造转化314

第六节 《养性延命录》与陶弘景的上清派及茅山派316

(一)历史叙述316

(二)《养性延命录》的创造转化319

七、〔佛学篇〕:译经基础构成与创造力养成的阶段323

第一节 东汉明帝到东晋中期:安世高到竺法护的佛学第一阶段译经过程325

(一)〈前言〉325

(二)从东汉末年安世高到三国时期326

(三)两晋的译经与佛教发展到鸠摩罗什的译经前328

第二节 自鸠摩罗什到〔净土宗、三论宗、涅槃宗、真谛译经、《起信论》、成实宗、毗昙宗、地论宗、摄论宗〕332

(一)鸠摩罗什与僧肇、慧远332

(二)《华严经》与《涅槃经》的译介与南北朝佛教333

(三)《大乘起信论》的全新中国式佛教时代及其创造转化:一个旧佛学时代的结束与一个新佛教哲学时代的开始348

第三节 反省两晋南北朝影响中国佛学建构的主要经典与原创的中国佛教哲学源头354

(一)经典反省与〔道生哲学的转化〕及「中国佛学中心议题的发展」354

(二)《涅槃经》、《般若经》、《中论》与竺道生哲学的转化叙述357

(三)《法华经》、《华严经》、《起信论》、《楞伽经》、《金刚经》的中国佛学原创建构历程之地位366

(四)其他重要印度「论」著的流传;《摄大乘论》、《十地经论》373

八、〔美学篇〕:中国美学理论的基础形构时代377

第一节 中国美学的初期:〔从战国末到东汉末〕379

(一)前言379

(二)〔〈洞箫赋〉、〈长笛赋〉及二篇〈筝赋〉、〈弹琴赋〉〕等六赋的美学思想。381

(三)〔结语〕386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美学理论387

一、建安时期:曹丕《典论·论文》与刘卲《人物志》387

(一)前言387

(二)《典论·论文》388

(三)刘卲《人物志》:「主体性知觉现象描述理论」的创造转化者389

二、正始与玄学的关键人物与美学的代表哲学家395

(一)前言395

(二)阮籍《阮嗣宗集》中的庄子学美学理论创造转化表现395

(三)嵇康〈琴赋〉与〈声无哀乐论〉的道家新音乐哲学建构400

三、两晋的美学理论及书法、绘画理论405

(一)前言405

(二)陆机的〈文赋〉406

(三)陶渊明的美学意境407

(四)西晋的书法与绘画的美学理论409

四、南北朝的美学与艺术理论411

(一)文学理论与文艺美学的几个流派411

(二)《文心雕龙》的创造转化414

(三)《诗品》的转化与价值415

(四)魏晋南北朝的绘画理论:〔顾恺之、宗炳、王微、谢赫、姚最〕等五位画论者417

(五)南朝的〔画法论〕:王僧虔〈书赋〉、袁昂〈古今书评〉、庾肩吾〈书品〉419

参考书目4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