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哲学史 第2卷 魏晋-金元时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哲学史 第2卷 魏晋-金元时期
  • 程雅君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978780752728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815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845页
  • 主题词:中医学:医学哲学-哲学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辽宋金元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哲学史 第2卷 魏晋-金元时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公元220-581年)1

第一节 医政制度、医家传记与医学著作6

一 医政制度6

二 医家传记10

三 医学著作15

第二节 医学理论与临床20

一 理论研究20

二 临床进展29

第三节 中药学与养生学48

一 中药学研究48

二 养生学研究52

第四节 少数民族医学与中外学术交流59

一 少数民族医学59

二 中外医学交流63

第二章 魏晋玄学与医学67

第一节 魏晋玄学概论68

一 何晏、王弼68

二 嵇康、阮籍77

三 郭象87

第二节 玄学对医学的影响91

一 玄学的“物化”——寒食散91

二 医学家的哲学思想——王叔和的《脉经》98

三 玄学家的养生思想——嵇康的《养生论》106

第三节 裴頠、欧阳建113

一 裴頠、欧阳建113

二 杨泉、皇甫谧121

第三章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133

第一节 医政制度、医家传记与医学著作141

一 医政制度141

二 医家传记145

三 医学著作152

第二节 医学理论与临床159

一 理论研究159

二 临床进展163

三 妇产科174

四 儿科177

五 骨伤科180

六 五官科181

七 口腔科183

八 针灸科184

第三节 中药学与养生学187

一 中药学187

二 养生学研究192

第四节 少数民族医学与中外学术交流194

一 少数民族医学194

二 中外医药交流199

第四章 道教与中医学204

第一节 魏晋至隋唐道教哲学概论204

一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204

二 成玄英209

三 王玄览212

四 司马承祯215

第二节 道医学概念、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意义217

一 中医发展史三段论217

二 道医学概念、研究范围、方法与意义233

第三节 道教医学的三境九重——从《吕祖医道还元》探微245

一 “身”境三重247

二 “心”境三重256

三 “性命”境三重262

第五章 佛教与中医学268

第一节 魏晋至隋唐佛教概述268

一 佛教的传入和盛行268

二 慧远272

三 僧肇的佛教哲学思想体系275

四 隋唐佛教概况与儒、佛、道三教的纷争和融合278

五 玄奘与唯识宗281

六 法藏与华严宗283

七 慧能与禅宗285

第二节 佛教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289

一、佛教医学的概念289

二 佛教医学的研究内容294

三 佛教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305

第三节 佛教与中医、藏医306

一 佛教对中医、藏医的不同影响和渗透306

二 中医、藏医的象数思维与象数科学比较316

第六章 唐宋儒家等与中医学328

第一节 韩愈、李翱与中医学328

一 韩愈329

二 李翱334

三 韩愈、李翱与中医药学338

第二节 范缜、柳宗元、刘禹锡与中医学341

一 范缜341

二 柳宗元345

三 刘禹锡348

四 范缜、柳宗元、刘禹锡等中医学352

第三节 苏轼、沈括与中医学360

一 苏轼360

二 沈括368

第四节 李觏、王安石、陈亮、叶适与中医学375

一 李觏375

二 王安石380

三 陈亮、叶适385

四 李觏、王安石、陈亮、叶适与中医学389

第七章 魏晋至隋唐著名医家的中医哲学思想396

第一节 葛洪396

一 “玄”本体论398

二 形神相须的形神观403

三 道术一体405

四 重效验而类推的认识论407

五 生死观——兼与庄子比较412

六 葛洪的物类变化观426

七 道教哲学的天人关系430

第二节 陶弘景431

一 在医药学方面,是追求真的科学型哲学家433

二 在个人修养方面,是追求逍遥的艺术型哲学家436

三 在精神信仰方面,则是信奉仙道的伦理型哲学家439

四 游离于有神论与元气自然论之间440

五 以道教为本位的融摄三教443

第三节 孙思邈446

一 道解孙思邀《大医精诚》——从医之德术体法观道447

二 儒家伦理思想对孙思邈医学伦理学的影响456

三 孙思邈的佛教思想461

第四节 王冰466

一 道家道教思想对王冰的影响469

二 天人合一的四重内涵——从天人同构到天人和谐475

第八章 两宋时期医学(公元960-1279年)484

第一节 医政制度、医家传记与医学著作484

一 医政制度486

二 医家传记488

三 医学著作495

第二节 医学理论与临床505

一 理论研究505

二 临床进展510

第三节 中药学、养生学与中外学术交流520

一 药学研究520

二 养生学研究524

三 中外学术交流526

第九章 理学和中医学531

第一节 理学概述531

一 北宋时期道学的产生531

二 周敦颐的太极动静说533

三 二程536

四 朱熹540

五 陆九渊550

六 元代理学557

第二节 朱熹的中医哲学思想561

一 理气阴阳562

二 天人之命565

三 身、心、性568

四 朱熹有关中医哲学的具体论述571

第三节 援“理”入医医“理”圆融575

一 援理入医 医理圆融之背景575

二 援理入医 医理圆融的原因分析578

三 理学对医学的影响581

四 医学对理学的影响587

第十章 气学与医学589

第一节 气学发展史概述591

一 气学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591

二 张载以气学为中心的哲学思想601

第二节 气学的哲学内涵604

一 气为天地万物的本原605

二 气化608

三 自然感应617

四 元气论自然观与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620

第三节 中医气学体系621

一 “气”是中国哲学、中华文化与中医学的交汇点623

二 气学理论体系630

三 中医气学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641

第四节 中医气学思维645

一 从“气”概念说起645

二 意象思维647

三 中国之气与西方之物质的不同654

四 气是物质运动之象655

第十一章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公元960-1368年)660

第一节 医政制度、医家传记与医学著作660

一 医政制度662

二 医家传记663

三 医学著作669

第二节 医学理论与临床677

一 理论研究及学术争鸣677

二 临床进展688

第三节 中药学与养生学701

一 中药学701

二 养生学703

第四 节少数民族医学与中外学术交流705

一 少数民族医学705

二 中外医药交流710

第十二章 中医哲学从“道”向“三教合一”的嬗变——以金元四大家为例716

第一节 刘完素716

一 刘完素其人其事717

二 刘完素的道教医学思想726

三 刘完素的道教哲学思想739

第二节 张子和749

一 “外儒内道”张子和750

二 “援儒革道”张子和764

第三节 李东垣771

一 李东垣的中医哲学思想771

二 李东垣的养生思想779

第四节 朱丹溪787

一 朱丹溪的中医哲学思想787

二 朱丹溪的养生思想795

三 中医哲学从“道”向“三教合一”的嬗变——以金元四大家为例804

后记8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