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恶臭的评价与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沈培明,陈正夫,张东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446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臭气-环境影响-评价;臭气-环境影响-分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恶臭的评价与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一、恶臭的概念2
二、恶臭的来源5
三、恶臭的危害7
四、恶臭的研究历程8
五、我国恶臭污染防控开展情况10
参考文献11
第二章 恶臭风险分析初探12
第一节 恶臭的迁移12
第二节 恶臭物质的变化14
一、恶臭物质的光降解14
二、生物降解22
三、恶臭的化学转化26
一、恶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0
第三节 恶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0
二、恶臭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调查实例31
参考文献36
第三章 恶臭的污染源调查37
第一节 恶臭污染源调查技术37
一、污染源调查的目的37
二、收集调查的资料37
三、布点39
四、采样量选择原则41
五、分析测试44
第二节 恶臭污染源调查的概况49
第三节 恶臭污染源调查实例52
一、水及废水中硫化物调查的目的52
二、污染源的测试52
三、硫化物调查结果与讨论54
四、废水常规测试项目分析的结果57
五、废水分析结果的数学处理60
六、河水的恶臭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65
七、小结70
参考文献71
第四章 恶臭污染暴露评价72
第一节 恶臭污染扩散的数学模型72
一、高斯扩散模型72
二、计算机数学模型75
三、恶臭扩散计算机数学模型应用实例78
第二节 恶臭污染扩散的影响因素80
一、气象条件对恶臭污染扩散的影响81
二、地形地物对恶臭污染扩散的影响88
三、其他因素91
参考文献95
第一节 恶臭风险评价与管理97
一、恶臭的风险评价97
第五章 恶臭的风险管理及其污染控制97
二、恶臭的风险管理99
第二节 城市污水处理的调查和评价102
一、恶臭污染源调查102
二、恶臭污染治理的技术改造评价109
三、验证111
第三节 畜牧业恶臭的污染资源化116
一、畜牧业恶臭污染源调查的技术路线116
二、畜牧场的恶臭源强122
三、规模畜牧场的恶臭污染控制与资源化123
第四节 垃圾恶臭的风险管理131
一、城市垃圾分类及特点131
二、垃圾处理处置方法132
三、垃圾填埋场的恶臭污染评价135
四、垃圾焚烧过程的恶臭控制技术要点139
五、垃圾的清洁生产全过程141
二、事故处理后的恶臭污染影响评价143
一、九江恶臭污染事故143
第五节 恶臭污染事故评价143
参考文献147
第六章 恶臭的感官分析148
第一节 人类嗅觉探究148
一、人体嗅觉器官的解剖148
二、几种典型的嗅觉刺激理论149
三、气味受体蛋白质与嗅觉过程151
第二节 气味检测基础知识153
一、物质的蒸气压及其在气液两相中的分配153
二、物质的气味与其结构、性质的关系154
三、人的嗅觉阈值和嗅觉疲劳155
四、气味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关系157
第三节 气味特征的描述159
一、浓度159
二、强度159
四、愉快、不愉快度160
三、持久性160
五、气味品质161
六、气味的味觉和感觉163
第四节 恶臭的感官分析方法164
一、臭气强度法164
二、臭气浓度法164
三、测定方法简介167
参考文献182
第七章 恶臭的仪器分析184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184
一、气相色谱仪的主要检测器185
二、分析恶臭物质适用的检测器186
三、毛细管柱的选择186
第二节 气相色谱-质谱法195
一、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恶臭成分分析的一般步骤195
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恶臭物质的仪器调谐问题198
第三节 气相色谱-嗅觉计法203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206
第五节 分光光度法208
第六节 传感器和检测器208
一、电化学传感器208
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211
三、离子化检测器211
四、红外检测器214
五、便携式仪器选配指南216
第七节 电子鼻220
一、电子鼻的传感系统220
二、鉴别系统的工作步骤222
第八节 比色测量223
一、比色管224
二、自动比色测量系统224
四、斑点比色卡225
三、纸带和金属箔气体监测装置225
参考文献226
第八章 恶臭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227
第一节 恶臭样品的采集227
一、恶臭采样方法的分类227
二、恶臭采样中的特殊要求233
三、采样体积的计量236
四、采样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237
一、气态样品的前处理240
第二节 恶臭样品的前处理240
二、溶液吸收样品的前处理241
三、吸附样品的前处理242
四、低温冷凝浓缩样品的前处理243
参考文献244
第九章 环境空气中恶臭污染物的测定246
第一节 环境空气中恶臭污染物的来源246
一、靛酚蓝比色法247
第二节 环境空气中氨的测定247
二、亚硝酸盐分光光度法250
三、离子选择电极法253
四、离子色谱法255
第三节 环境空气中脂肪胺类恶臭物质的测定257
一、二甲胺的测定方法——二甲氨基二硫代甲酸铜比色法257
二、脂肪胺类的分光光度法测定258
三、环境空气中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61
第四节 环境空气中含硫恶臭物质的测定266
一、空气中甲硫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266
二、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269
三、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274
四、居住区大气中二硫化碳卫生检验法——气相色谱法277
五、空气质量 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81
第五节 环境空气中醛类恶臭物的测定288
一、空气中甲醛的测定——AHMT分光光度法289
二、环境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92
第六节 钢罐采样-预冷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295
一、应用范围295
二、方法概述298
三、仪器设备299
四、采样前的准备299
五、仪器方法300
六、质控/质保301
七、TO-17302
参考文献303
第十章 水体中恶臭物质的测定304
第一节 水体的污染和恶臭物质的来源304
第二节 恶臭物质——醛酮类物质的测定305
一、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305
二、水质 甲醛的测定——变色酸光度法307
三、水中乙醛、丙烯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309
四、丙烯醛和丙烯腈——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311
第三节 硫化物的分析314
一、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314
二、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319
第四节 酚类化合物的分析324
一、水质 苯酚-间甲酚等五种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毛细管气相色谱法325
二、酚类化合物的固相富集——气相色谱法328
三、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液相色谱法329
第五节 微囊藻毒素的分析332
一、简述332
二、样品的制备333
三、样品的测定334
第六节 水中苯系物的测定335
一、气相色谱法335
二、顶空气相色谱法338
一、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341
第七节 水中吡啶的测定341
二、气相色谱法342
第八节 脂肪酸类的检测345
一、在水吸收溶液中C1~C6脂肪酸的测定345
二、八种脂肪酸的分离和测定345
第九节 毛细管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346
一、范围与应用346
二、方法概述347
三、干扰和安全348
四、仪器设备348
五、试剂349
六、样品的采集、保护及贮存350
七、校正351
八、测定步骤351
九、精密度、准确度和方法的检测限352
十、注意事项352
参考文献354
第十一章 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排放恶臭污染物的测定355
第一节 环境中恶臭物质含硫化合物的测定355
一、大气中甲硫醇的测定——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比色法355
二、环境空气中硫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358
三、水质中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363
四、水质中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乙酸铜分光光度法366
五、液上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二硫化碳369
第二节 环境中醛类恶臭物质的测定370
一、环境空气中甲醛的测定——酚试剂分光光度法370
二、环境空气中丙烯醛的测定——4-己基间苯二酚分光光度法374
三、环境空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377
四、醛和酮的液相色谱法381
第三节 苯胺的测定383
一、水中苯胺的测定——N-(1-萘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383
二、大气中苯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386
三、环境空气中苯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389
第四节 环境空气中吡啶的测定392
一、吡啶的测定——氯化氰-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393
二、环境空气中吡啶的测定——气相色谱法395
第五节 胺类恶臭物质的测定398
一、水质中三乙胺的测定——溴酚蓝分光光度法398
二、空气中一甲胺的测定——硝基苯胺重氮比色法400
参考文献402
第十二章 食品中恶臭物质的测定403
第一节 食品的腐败变质与恶臭物质的关系403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实质403
二、腐败变质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05
三、如何鉴定食品的腐败变质406
第二节 水产品及肉类及其制品中恶臭物质的分析407
一、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407
二、半微量定氮法408
三、微量扩散法410
第三节 不挥发性腐败胺的分析411
一、组胺的测定411
二、不挥发性腐败胺的测定415
三、鱼肉类食品中三甲胺氮的测定——比色法418
四、鱼肉类食品中三甲胺氮的测定——气敏电极法420
第四节 吲哚的分析422
一、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422
二、气相色谱法425
三、液相色谱法427
第五节 黄嘌呤氧化酶的分析428
第六节 肉、禽与水产罐头中硫化氢的测定431
第七节 油脂中恶臭物质的分析431
一、单油脂中酸价的测定432
二、油脂中过氧化值的测定434
三、油脂中羰价的测定436
四、猪油中丙二醛测定437
第八节 植物中恶臭物质的分析439
一、尿素的测定——脲酶测定法439
二、尿素的测定——二甲基氨基苯甲醛比色法441
三、脱水大蒜中挥发性有机含硫化合物的测定方法442
参考文献444
附录1 探讨恶臭分析质量保证措施445
一、恶臭实验室和实验器材的筹备446
二、恶臭监测分析人员的培训447
三、恶臭成分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要点449
参考文献451
附录2 水体中恶臭物质浓度的测定与计算452
一、水体中恶臭物质浓度的测定452
二、恒温后被测物质在气相中的量452
三、恒温后被测物质在液相中的量453
四、公式探讨454
后记457
热门推荐
- 998097.html
- 893128.html
- 2701230.html
- 2435916.html
- 3652728.html
- 1926997.html
- 2866260.html
- 3222157.html
- 270148.html
- 9390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6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8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43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37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89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15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24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5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