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朱良春医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朱良春医集
  • 朱良春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5441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03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534页
  • 主题词:中医学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朱良春医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医理感悟篇3

人类健康不能没有传统医学3

21世纪中医的任务及展望5

中医事业的现状与前景——为迎接江苏省中医科技工作会议而写11

经典是基础 师传是关键17

展示特色优势 促进中医发展19

为当今中医界脉诊进一言20

关于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几点看法23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关系的探讨28

辨证论治纵横谈31

《内经》、《伤寒杂病论》运用动物药之经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5

《伤寒论》理论的临床应用39

对《金匮要略》两个方证之我见46

论《千金方》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49

从一枚印章谈医者的素质56

析章次公先生评论清代医家的几句话57

组方用药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59

小议中医学的“三把宝剑”64

给有志于学习中医的青年同志的一封信66

《问斋医案》选析68

充分发挥中医文献的潜在宝藏——祝贺《中医文献杂志》公开发行10周年87

“无声的老师”——《中医大辞典》88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一朵奇葩——评《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性化诊疗原理》89

中医药的现代化要突出“原始创新”——谈鲜药创新的重要意义91

追忆一段胜缘,祝贺中国中医研究院50华诞92

溯古论今谈医德93

漫谈怎样防病保健、延缓衰老96

临证治验篇107

痹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07

益肾蠲痹丸治疗顽痹200例疗效观察109

从痹病三大主症谈用药经验112

在痹证治疗中应解决的三个问题115

治疗风湿病的三味主药使用经验121

治痹鳞爪123

浊瘀痹辨治一得124

急重症治验举隅125

内科急症应用六神丸的探讨127

通下疗法在温热病中的应用131

流行性出血热临证一得136

琐谈非典137

心痹证治初探139

心病证治点滴142

简谈中风144

浅谈益肾化瘀法治疗老年痴呆症145

抓住痰、瘀治疗精神疾患之体会147

治疗咳喘的经验方149

“止咳化矽糖浆”配合“抗矽14”治疗矽肺的疗效观察150

支气管扩张咯血治验152

乳癖治验153

鼻药疗法初探154

慢性肝炎证治159

“复肝丸”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体会163

肝炎眼血管变化初探167

漫谈萎缩性胃炎之证治168

治疗慢性肾炎的七点经验169

淋证治验三要171

肾盂肾炎证治我见176

略谈泌尿系结石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体会176

应用培补肾阳法治疗慢性久病180

失眠用药新识187

简谈中医对肿瘤的防治188

阅徐凯主任《治验3例及提问》书后192

痰注(结节病)的辨治194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浅析196

控涎丹的方义与应用198

中药用量与作用之关系201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207

拓开动物药临床应用之新径227

用药心悟篇231

经验用药231

一、外感病证药一枝黄花——清热解毒,疏风达表231

苍耳子——通督升阳,祛风疗湿231

僵蚕配蝉衣——疗疮疡痈肿,除温热疫毒232

僵蚕——散风定痉,化痰软坚233

牛蒡子——疏散宣透,止咳利咽235

柴胡——能升能降236

鱼腥草——泄热解毒,清上利下237

二、心脑病证药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不可滥用239

川桂枝——平降冲逆,温复心阳效捷241

黄芪配磁石——温补镇摄治失眠症243

延胡索配徐长卿——治顽固性失眠244

小麦——善养心气,擅敛虚汗245

太子参配合欢皮——功擅调畅心脉、益气和阴246

石菖蒲——功擅治痰248

夏枯草——安神解毒,止血除痹249

三、肺系病证药北细辛——治咳逆、水肿、痹痛,善愈口疮250

葎草——除蒸散结,通络利水252

葶苈子——泻肺强心之佳药254

紫菀——辛润宣肺、二便滞塞俱效255

白芥子——利气豁痰,搜剔内外256

白及——妙用三则257

射干——利咽定喘除湿258

四、胃肠病证药苦参——性苦寒沉降,调心律,抗菌止痢260

生栀子——治疗胰腺炎有特效262

人参、五灵脂——同用效佳而无弊263

甘松——醒脾,解郁安神264

黄芪配莪术——治慢性胃疾,消癥瘕积聚265

茅苍术——升清气,除癖囊266

白头翁——功效探析267

蒲公英——应用琐谈268

莱菔子——功用三辨270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活血271

生大黄——推陈致新,延缓衰老272

五、肝系病证药桑寄生——祛风湿,降压平肝,兼疗胸痹274

八月札——理气通淋274

生槐角——润肝燥以定风眩275

鲤鱼——独擅消水有殊功276

生麦芽——疏肝妙品277

庵?子配楮实——消鼓胀腹水278

女贞子——补虚延寿之上品278

藏红花——善活血化瘀,兼利胆退黄280

六、肾系病证药萆薢——功效阐析281

黄芪配地龙——治慢性肾炎283

刘寄奴——治瘀阻溺癃283

白槿花——泄下焦瘀浊285

露蜂房——疗带下清稀,阳痿久咳286

仙灵脾——燮理阴阳之妙品287

楮实子——补阴妙品288

地榆——护胃抗痨,蠲痹通淋289

肉苁蓉——平补之良药291

七、痹证药马钱子——健胃,宣痹疗瘫292

天南星——透骨走络、涤痰化瘀,善止骨痛295

威灵仙——疗痛风、黄疸、骨刺,功在通利295

豨莶草——具解毒活血之妙299

土茯苓——治头痛,疗痛风299

片姜黄配海桐皮——效专行气活血、通络定痛300

木瓜——既酸收又宣通301

葛根——解痉通脉,升举元气302

川乌、草乌——生用治痹效佳304

羌活——长于搜风通痹、通利关节305

穿山龙——活血,通络,止嗽306

石斛——除痹奏佳效307

肿节风——散瘀除痹,清热解毒308

八、痛证药白附子——祛风定痛,兼疗室性期前收缩308

路路通——行气活血,利水消肿309

台乌药——解痉排石,又疗清稀涕涎310

六轴子——疗顽咳、疼痛311

白芷——擅于止痛消肿311

九、血证药油松节——固卫生血,亦治痹嗽不眠312

鬼箭羽——活血降糖,蠲痹通络313

五灵脂——降浊气而和阴阳314

夜交藤——催眠止痒315

黄明胶——止血养血,消瘀散痈315

仙鹤草——能行能止316

牛角?——经验发微317

水牛角——功擅凉血解毒320

十、气血水病证药泽泻——利大小便,轻身减肥321

牵牛子——泻水逐痰,消积通便321

马鞭草——祛瘀消积、清热解毒功奇323

十一、痰结病证药黄药子——降火消瘤,止咳止血323

半夏——应用新探325

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328

十二、虚证药天花粉——临床五用举要329

十大功劳——善清虚热,补而不腻330

枸杞子——治肝病齿衄、阴虚胃痛330

白薇——轻清虚火,透泄血热331

知母——清热养阴,除烦止渴333

桑葚子——滋补肝肾,养血熄风333

蛇床子——疗效独特,内外俱可335

十三、口咽病证药芦荟——泻脾泄热治实火口疳335

十四、妇科病证药茜草——止血活血,兼能利水337

益母草——消风平肝利水338

紫石英——效专温摄340

五倍子——敛肺涩肠,解毒医疮341

菟丝子——擅治不育、经带胎产343

十五、其他病证药当用则用——为“十八反”平反344

阿魏——消积破癥,内服外治皆咸宜346

徐长卿——配伍琐谈347

七叶一枝花与拳参——不可混用348

一枝黄 花苍耳子 350

蝉衣 僵蚕 350

一、外感病证药对桂枝 白芍 350

经验药对(附小品方)350

板蓝根 大青叶 351

羚羊角 生石膏 351

大黄 生石膏 351

生地黄 淡豆豉 351

苍耳子 葛根 351

油松节 红枣 352

二、心脑病证药对大黄 三七 花蕊石 352

丁香 郁金 352

半夏 乌头 353

白术 泽泻 353

苦丁茶 槐米 353

黄芪 川芎 353

麻黄 熟地黄 353

胆南星 石菖蒲 354

全蝎 蜈蚣 僵蚕 地龙 354

僵蚕 全蝎 354

附子 全蝎 354

鱼枕骨 潼木通 路路通 354

人参 苏木 355

人参 附子 355

人参 三七 琥珀 355

三七 丹参 355

瓜蒌 薤白 356

沉香 三七 356

生地黄 附子 356

太子参 合欢皮 356

桑寄生 丹参 357

苦参 远志 357

苦参 茶树根 357

桂枝 甘草 357

丹参 酸枣仁 358

百合 丹参 358

百合 生地黄 358

百合 知母 358

龟板 龙骨 石菖蒲 358

三、肺系病证药对牛蒡子 山药 359

石菖蒲 远志 359

附子 磁石 359

龙骨 牡蛎 359

地龙 僵蚕 360

地龙 海螵蛸 360

地龙 地鳖虫 360

地龙 露蜂房 360

金荞麦 鱼腥草 361

麻黄 石膏 361

麻黄 杏仁 361

麻黄 附子 361

麻黄 射干 361

丹参 黄芩 百部 362

葶苈子 鹅管石 肉桂 362

葶苈子 大枣 362

细辛 干姜 五味子 362

四、胃肠病证药对青皮 陈皮 363

乌药 百合 363

当归 桃二 杏仁 363

黄芪 知母 363

人参 黄芪 三七 364

地龙 海螵蛸 364

人参 半夏 364

旋覆花 代赭石 364

藿香 佩兰 364

党参 五灵脂 365

白术 鸡内金 365

黄连 吴萸 365

黄连 紫苏叶 365

黄连 干姜 365

黄芪 莪术 366

升麻 苍术 366

蜈蚣 儿茶 366

徐长卿 乌梅 366

儿茶 乌梅 血余炭 367

五灵脂 黑丑 367

决明子 芦荟 367

红藤 白头翁 367

苦参 木香 367

五、肝系病证药对柴胡 白芍 368

三七 鸡内金 368

黄连 乌梅 368

水蛭 海藻 368

升麻 葛根 369

虎杖 山楂 369

枸杞子 龙胆草 369

枸杞子 旱莲草 369

庵榈子 楮实子 370

羚羊角 生石膏 370

羚羊角 全蝎 370

半夏 夏枯草 370

黄芪 地龙 371

附子 仙灵脾 黄芪 371

六、肾系病证药对紫苏叶 蝉衣 益母草 371

栀子 大黄 371

黄芪 肉桂 车前子 372

黄芪 益母草 372

大黄 大黄炭 372

大黄 人参 372

大黄 草果仁 373

附子 大黄 373

六月雪 绿豆 373

水蛭 生大黄 373

七、痹证药对川乌 草乌 374

黄芪 刘寄奴 374

乌药 益智仁 山药 374

乌药 金钱草 374

川乌 桂枝 375

川乌 当归 375

川乌 生石膏 375

川乌 羚羊角 375

桂枝 石膏 376

水牛角 赤芍 376

葎草 虎杖 寒水石 376

秦艽 白薇 376

生地黄 黄芪 376

麻黄 白芥子 377

姜黄 海桐皮 377

骨碎补 鹿衔草 377

海桐皮 海风藤 377

生地黄 蒲公英 377

麻黄 熟地黄 378

地龙 地鳖虫 378

地龙 露蜂房 378

仙灵脾 露蜂房 378

露蜂房 地鳖虫 378

鬼箭羽 露蜂房 378

豨莶草 当归 379

豨莶草 鸡血藤 379

土茯苓 萆薢 379

八、痛证药对白芍 甘草 379

人参 五灵脂 380

全蝎 蜈蚣 380

全蝎 钩藤 紫河车 380

五灵脂 蒲黄 381

瓜蒌 红花 甘草 381

乳香 没药 381

肉桂 鹿角片 小茴香 381

血竭 三七 381

附子 全蝎 382

九、血证药对大黄 生地黄 382

大黄 代赭石 382

大黄 阿胶 382

三七 大黄 郁金 牛膝 382

水蛭 地龙 参三七 383

升麻 苍术 383

鸡血藤 升麻 383

五倍子 枯矾 383

泽泻 山楂 384

十、气血水病药对桔梗 枳壳 384

三棱 莪术 384

乌药 香附 384

丹参 泽兰 385

丹参 益母草 385

牛膝 泽兰 385

泽兰 泽泻 385

益母草 泽兰 385

地鳖虫 瓦松 386

海藻 甘草 386

十一、痰结病证药对水蛭 冰片 386

黄芪 防己 386

海藻 昆布 387

僵蚕 贝母 全蝎 387

黄药子 夏枯草 387

白芥子 生半夏 387

甘遂 大戟 白芥子 388

十二、虚证药对人参 升麻 388

黄芪 升麻 388

黄芪 当归 388

知母 黄柏 389

女贞子 旱莲草 389

白芍 白薇 389

黄芪 桑叶 389

黄芪 防风 389

仙灵脾 仙鹤草 390

仙灵脾 仙茅 390

蛤蚧 鹿茸 390

天花粉 鬼箭羽 390

黄芪 山药 391

十三、口咽病证药对天南星 吴茱萸 391

黄连 细辛 391

黄连 干姜 391

十四、妇科病证药对仙灵脾 紫石英 392

射干 山豆根 挂金灯 392

山豆根 鱼腥草 392

木蝴蝶 凤凰衣 392

升麻 玄参 392

决明子 芦荟 392

仙灵脾 露蜂房 393

路路通 马鞭草 393

鱼腥草 土茯苓 393

蜂房 鹿角霜 小茴香 393

白术 白芍 黄芩 394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394

黄芪 菟丝子 394

红藤 白头翁 394

淫羊藿 知母 394

徐长卿 白鲜皮 395

十五、皮肤病证药对当归 白芷 395

黄药子 刘寄奴 395

淮小麦 甘草 大枣 395

蕲蛇 冰片 396

全蝎 炮甲珠 396

麻黄 熟生黄 396

十六、其他病证药对白头翁 秦皮 397

白附子 全蝎 397

防风 乌梅 甘草 397

败酱草 薏苡仁 红藤 397

淡豆豉 生山栀 397

黄药子 玄参 398

槐角 地榆 398

陈实功先生生平及其《外科正宗》401

杏林贤达篇401

蒋宝素先生生平及其学术思想——纪念蒋公逝世120周年404

中医学革新先驱者 张锡纯先生405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章次公先生生平及其学术思想406

立言求是非同俗 论道持平有古风——缅怀学长姜春华教授413

深切缅怀吕炳奎司长415

哲人其萎 风范长存——缅怀“三同”挚友俞慎初教授416

大医风范 中华一柱——记邓铁涛教授振兴中医、弘扬学术的崇高精神416

薪火传承篇421

朱良春教授的学术思想简介及运用421

从“朱良春现象”看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创新423

度人之金针 问津之舟楫——试析朱良春老师的治学方法与理念426

学习朱良春先生用虫类药的经验428

海马犀黄颗粒治疗化疗失败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朱良春教授经验方的研究430

朱良春老师治疗恶性腹水经验的临床应用432

朱良春治疗风寒湿性关节痛的经验434

朱良春治疗顽痹的特色438

热痹佐用热药的体会440

朱良春治疗紫癜的经验442

“双降散”治疗高黏滞血症的临床研究446

复肝丸治疗慢活肝的疗效观察449

朱良春老师对疑难病辨治思路浅析451

补论朱良春用药经验454

虫类药在风湿病中应用浅析——学习运用朱良春老师经验的启示459

朱良春教授引领我弘扬岐黄462

朱良春对丹溪痛风学说的发展创新465

走近中医大师朱良春467

虫类药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470

朱良春老师应用上茯苓经验举隅472

朱良春人中诊法初探476

朱良春老师对“舌边白涎”诊法的经验477

附:专访录481

献身中医事业的人481

苍生良医——朱良春485

济世良方哪里来——记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489

承接岐黄薪火 传承中医衣钵——名医朱良春的追问497

弘扬岐黄 传承薪火——记我国著名老中医朱良春500

朱良春荣膺《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年度新闻人物”(摘要)5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