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体制与经济现代化 “日本模式”再探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政治体制与经济现代化 “日本模式”再探讨
  • 王新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49387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体制与经济现代化 “日本模式”再探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55年体制的基本形成1

第一节 55年体制形成的制度性背景1

一 战后初期民主化、非军事化改革1

二 新宪法的制定及制度性改革6

三 新旧政治制度比较11

第二节 工人运动与革新政党16

一 政党政治再现16

二 工人运动的发展21

三 社会党执政及其意义25

第三节 保守支配体制的确立31

一 冷战与“逆流”31

二 媾和对政党政治的影响37

三 保守支配下两党竞争体制的形成42

第二章 55年体制下的政府主导功能47

第一节 官僚主导决策过程的基础47

一 官僚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传统47

二 精英型行政官僚51

三 吉田茂与“吉田路线”55

四 执政党内占主流的官僚派59

第二节 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政治机制62

一 “政官合作”的经济计划62

二 “官民协调”的产业政策68

三 行政官僚的支配性资源74

第三节 “行政指导”78

一 政府功能与行政指导78

二 行政指导的内容84

三 行政指导的功能87

第三章 55年体制下的政党与利益集团94

第一节 竞争性政党政治及其社会功能94

一 竞争性政党政治的社会基础94

二 竞争性政党政治的表现形式101

三 竞争性政党政治的社会功能105

第二节 执政党的政治资源109

一 地区开发计划及其实施109

二 农业保护政策113

三 公共投资与补助金制度118

四 “利益诱导体制”的功能121

第三节 压力政治与经济发展124

一 最早施加政治影响力的财界124

二 最具政治影响力的财界130

三 维护市场经济的产业界134

第四章 后55年体制下的协调性政党政治141

第一节 逐渐衰退的革新政党141

一 社会党势力减退及其背景141

二 社会党的政策转换146

三 日本共产党的发展变化152

第二节 中道政党的执政党化157

一 公明党的出现与发展157

二 民社党的发展演变162

三 政策趋同的多党政治166

第三节 停滞与腐败的执政党173

一 执政党内部的争斗173

二 中曾根改革及其局限性179

三 腐败导致自民党下台185

第五章 后55年体制对经济发展的束缚191

第一节 政府统制经济体制的加强191

一 石油危机与政府干预191

二 “护送船队”下的金融体制197

三 效率低下的流通业202

第二节 变化中的政官关系207

一 “族议员”的出现207

二 “族议员”出现的社会背景213

三 相互利用的政官关系218

第三节 三角结构政治的消极性222

一 以“下凡”为纽带的官业勾结222

二 利益政治驱动下的公共投资228

三 扼杀未来产业的三角同盟235

第六章 改革与55年体制的终结239

第一节 清除利益政治的“政治改革”239

一 政治改革的主要背景239

二 政治改革的基本内容245

三 政治改革的体制性影响250

第二节 削弱政府经济职能的“行政改革”257

一 战后日本行政改革的历史257

二 20世纪90年代行政改革的主要原因261

三 行政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进程266

第三节 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未来政治体制272

一 政党主导决策过程272

二 民间主导社会经济发展277

三 改革的目标与现实282

结束语--从比较现代化的角度289

主要参考文献299

后记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