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倾销理论与实践争议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反倾销理论与实践争议问题研究
  • 吕航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反倾销理论与实践争议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综述1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1

1.1.1 国内的研究现状1

1.1.2 国外的研究现状8

1.2 反倾销的理论基础13

1.2.1 倾销有害论13

1.2.2 贸易保护论14

1.3 研究方法17

1.4 研究中力图实现的创新18

第2章 反倾销政策的历史演进20

2.1 早期关于倾销行为的记载21

2.2 反倾销政策的演变23

2.2.1 20世纪30年代之前出现国内反倾销立法浪潮23

2.2.2 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是反倾销政策在多边贸易协定中的形成和发展阶段30

2.2.3 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也是国内反倾销立法发展和完善时期34

2.2.4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反倾销政策在区域贸易协定中扩散并逐渐偏离原有的轨道38

2.3 反倾销政策的特点总结43

2.3.1 从法律渊源来看,反倾销政策沿着从国内立法到多边贸易规则再到国内法、以及从国内法到区域贸易规则的轨迹发展43

2.3.2 从立法目的来看,反倾销政策从始至终都是针对国内产业的贸易保护政策43

2.3.3 从内容来看,反倾销国内规则和多边贸易规则相互渗透和影响,内容具有高度的趋同性44

2.3.4 从发展趋势来看,反倾销正在向规则多样化的方向发展45

2.4 小结45

第3章 反倾销实践——持久性的贸易救济行动46

3.1 反倾销调查的现状及特征47

3.1.1 反倾销调查的现状47

3.1.2 反倾销调查的特征50

3.2 反倾销的改良实践54

3.2.1 反倾销改良谈判54

3.2.2 反倾销改良谈判无实质性进展56

3.3 反倾销实践的分析57

3.3.1 寻求贸易保护是进口国国内产业申请启动反倾销行动的根本原因57

3.3.2 反倾销规则的易操纵性是反倾销被频繁利用的直接原因58

3.3.3 新使用国成为反倾销行动的主要力量59

3.3.4 反倾销成为执政党有效的政治工具60

3.3.5 政府受制于国内利益集团的游说压力60

3.4 小结61

第4章 反倾销的本质——利益平衡视角下的贸易保护政策62

4.1 倾销的概念和分类63

4.1.1 倾销的概念63

4.1.2 倾销的分类65

4.2 倾销的经济合理性分析68

4.2.1 国际价格歧视的合理性分析68

4.2.2 低于成本销售的合理性分析72

4.3 反倾销与拉平竞技场73

4.3.1 拉平竞技场理论73

4.3.2 倾销和不公平的贸易实践74

4.4 反倾销的本质:利益平衡下的贸易保护政策77

4.4.1 早期反倾销法的目的77

4.4.2 反倾销是利益平衡下的贸易保护政策79

4.5 小结85

第5章 非市场经济制度——实现贸易保护的政治手段86

5.1 非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89

5.1.1 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89

5.1.2 冷战是非市场经济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90

5.2 非市场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92

5.2.1 GATT建立之初没有关注国营贸易国家正常价值的问题92

5.2.2 1955年对国营贸易国家的开放性解释打开了自由裁量的大门93

5.2.3 肯尼迪回合 《反倾销守则》调整国营贸易国家问题94

5.2.4 肯尼迪回合影响各国对国营贸易问题的立法95

5.2.5 东京回合《反补贴守则》及其对欧共体的影响97

5.2.6 乌拉圭回合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规定98

5.3 非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总结100

5.3.1 非市场经济制度是法律和实践等因素相互交融的产物100

5.3.2 国内立法偏离多边规则的轨道、更加趋向保护性101

5.3.3 非市场经济制度是实现贸易保护的工具101

5.4 小结103

第6章 替代国方法——操纵倾销幅度的“有效”方法104

6.1 正常价值的确定方法105

6.1.1 涉案产品来自市场经济国家105

6.1.2 涉案产品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106

6.2 替代国制度的发展107

6.2.1 美国行政实践率先使用替代国方法107

6.2.2 东欧国家首次承认替代国方法108

6.2.3 美国的国内法规认可了实践中采取的“替代国”方法109

6.2.4 东京回合《反补贴守则》将美国替代国行政实践法典化109

6.2.5 东京回合《反补贴守则》影响各国对国营贸易问题的立法111

6.3 替代国的选择问题112

6.3.1 对替代国选择的批评意见112

6.3.2 替代国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114

6.3.3 替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高于涉案国116

6.3.4 对产品质量差别的调整118

6.3.5 替代国方法易导致高倾销幅度119

6.4 小结120

第7章 贸易保护新手段——双反行动121

7.1 美国对华铜版纸案:对华首次启动双反调查122

7.1.1 铜版纸案的基本背景122

7.1.2 美国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123

7.1.3 “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原则不适用于中国124

7.2 美国乔治城钢铁案判例: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于反补贴法125

7.2.1 美国商务部认为补贴不可能存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126

7.2.2 联邦巡回法院支持商务部的观点126

7.2.3 乔治城钢铁案判例的约束力127

7.3 双反行动合法性探究127

7.3.1 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系辨析127

7.3.2 GATT1994没有对双反措施进行禁止性的规定129

7.3.3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应以达到抵消效果为限制129

7.3.4 采用替代国方法导致对同一结果的双重计算131

7.3.5 美国对华双反行动不合法132

7.4 双反行动的效应133

7.4.1 铜版纸案的扩散效应133

7.4.2 出口国的报复效应136

7.4.3 消费者利益损害效应136

7.4.4 其他成员方的模仿效应137

7.5 双反行动的原因137

7.5.1 美国贸易赤字和就业问题所带来的压力137

7.5.2 以“不公平竞争”的名义138

7.6 小结139

第8章 反倾销与中国140

8.1 中国反倾销法律体系概览140

8.1.1 反倾销法律体系形成时期140

8.1.2 反倾销法律体系发展时期141

8.1.3 反倾销规则的主要内容142

8.2 中国的反倾销实践特征143

8.2.1 中国不是反倾销政策的积极使用国143

8.2.2 中国是反倾销最大目标国144

8.2.3 对华启动反倾销调查国家的范围不断扩大147

8.2.4 对华反倾销产品的类型广泛148

8.3 反倾销对我国涉案企业的影响149

8.3.1 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149

8.3.2 市场转移的效应150

8.3.3 反倾销调查的连锁效应151

8.3.4 企业自我调整效应151

8.4 中国成为反倾销目标国的原因152

8.4.1 进口国产业竞争优势的下降和贸易保护需求的上升是对华反倾销的根本原因152

8.4.2 我国出口贸易区域结构失衡和出口商品结构集中是对华反倾销的直接原因153

8.4.3 “非市场经济国家”制度和替代国方法恶化了中国遭受反倾销局面154

8.5 中国的对策156

8.5.1 企业的对策156

8.5.2 政府的对策161

8.5.3 行业协会的对策164

8.6 小结167

结论168

参考文献169

后记1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