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疼痛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艾登斌,谢平,许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1958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47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664页
- 主题词:疼痛-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疼痛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述篇3
第一章 疼痛治疗的起源与发展3
第一节 疼痛治疗的起源与现状3
第二节 我国疼痛诊疗的发展与现状5
第三节 疼痛诊疗的未来5
第二章 疼痛治疗的基本理论知识7
第一节 疼痛的解剖学7
一、反射弧的组成部分7
二、传导通路8
三、疼痛整合中枢9
四、痛觉调制系统12
第二节 疼痛的生理学13
一、疼痛的生理特点及各种假说13
二、疼痛的产生13
三、痛觉的传导通路15
四、痛觉整合17
五、致痛物质和神经递质通路17
六、痛觉的生理活动反应性变化18
七、疼痛的分类19
第三章 疼痛的术语与分类21
第一节 疼痛的概念21
第二节 疼痛术语的定义21
第三节 疼痛性疾病的分类24
第四章 疼痛的评估28
第一节 疼痛的定性评估28
一、疼痛性质的描述29
二、疼痛的部位、范围和发生过程30
三、影响疼痛的因素30
四、常见疾病疼痛的定性30
第二节 疼痛的定量评估30
一、视觉模拟评分法31
二、数字评分法32
三、口述描绘评分法32
四、多因素疼痛调查评分法33
五、行为疼痛测定法36
六、45区体表面积评分法38
七、临床疼痛测量法39
八、其他疼痛评估方法40
第五章 疼痛的心理学41
一、疼痛形成的心理过程41
二、影响疼痛的心理学因素41
三、疼痛患者的心理评估42
四、疼痛患者的心理治疗50
第二篇 诊断篇55
第一章 疼痛的诊断55
第一节 疼痛临床诊断的概念55
第二节 疼痛诊断的分类55
第三节 疼痛临床诊断的分期与分型56
第四节 疼痛诊断的思维方法56
第五节 建立临床诊断的步骤57
第六节 疼痛诊断的手段及注意事项57
第二章 疼痛的病史采集59
第一节 病史采集概述59
第二节 疼痛的特征描述59
第三节 病史采集的一般内容60
第三章 体格检查62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62
第二节 头、面、颈部检查62
一、头颅检查62
二、面部检查63
三、颈部检查63
第三节 肩及上肢检查66
一、肩部检查66
二、肘部检查67
三、腕和手检查68
第四节 腰骶部检查69
一、腰骶部脊柱视诊69
二、腰骶部脊柱触诊70
三、腰骶部特殊检查70
四、常见腰骶部神经根损伤的检查72
第五节 髋、股部检查72
一、髋、股部视诊72
二、髋、股部触诊72
三、髋、股部的特殊检查72
第六节 膝部检查73
一、膝部视诊73
二、膝部触诊74
三、膝关节特殊检查74
第七节 踝足部检查75
一、踝足部视诊75
二、踝足部触诊75
三、踝足部特殊检查75
第四章 神经肌肉系统检查77
第一节 神经系统检查77
一、脑神经检查77
二、脊神经检查77
三、神经损伤定位原则82
第二节 肌肉系统查体84
一、肌肉系统视诊84
二、肌肉系统触诊84
第五章 相关影像学检查与辨析85
第一节 X射线检查85
一、透视85
二、X线片85
三、X射线造影90
第二节 CT检查91
一、CT检查的方法91
二、CT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91
三、临床常见疼痛疾病的CT检查91
第三节 磁共振检查94
一、MRI的适应证及禁忌证94
二、磁共振在疼痛科的应用95
第四节 超声检查100
一、超声检查的方法101
二、超声的检查项目101
三、超声检查的适应证101
四、超声检查在疼痛性疾病中的应用101
第五节 核医学成像103
一、核医学成像最常用的核素诊断分类104
二、核医学成像的特点104
三、核医学成像在疼痛性疾病中的应用105
第六章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107
第一节 血液学检查107
第二节 临床免疫学检查109
第三节 尿液检查114
第四节 体液检查119
第五节 其他辅助检查124
第三篇 治疗篇131
第一章 药物治疗131
第一节 概述131
一、药物的相互作用131
二、药物的配伍禁忌131
三、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132
四、老年人及小儿用药注意事项132
第二节 中枢性镇痛药132
一、概述132
二、阿片受体激动药134
三、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138
四、阿片受体拮抗药139
五、其他中枢性镇痛药139
第三节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140
一、概述140
二、常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142
第四节 局部麻醉药145
一、概述145
二、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和防治146
三、常用局麻药147
第五节 激素类药物148
一、糖皮质激素148
二、性激素150
第六节 神经破坏药物151
第七节 抗精神病、抗焦虑与抗抑郁药物151
一、抗精神病药151
二、抗焦虑药155
三、抗抑郁药158
第八节 镇静、催眠与抗惊厥药164
一、镇静催眠药165
二、抗癫痫与抗惊厥药169
第九节 抗代谢药物173
一、抗痛风药173
二、抗骨质疏松药173
第十节 其他相关药物174
一、抗酸药、抗消化性溃疡药、胃肠动力药和止吐药174
二、抗肿瘤药物176
三、维生素类药物176
四、酶类药物177
第二章 神经阻滞疗法180
第一节 头面颈部神经阻滞180
一、枕大、枕小神经阻滞180
二、眶上神经阻滞180
三、滑车上神经阻滞181
四、眶下神经阻滞181
五、颏神经阻滞182
六、三叉神经阻滞182
七、舌咽神经阻滞185
八、面神经阻滞186
九、颞下颌关节注射治疗187
十、迷走神经阻滞188
十一、副神经阻滞189
第二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189
一、应用解剖189
二、硬膜外阻滞191
三、蛛网膜下隙阻滞193
第三节 神经丛阻滞194
一、颈丛阻滞194
二、臂丛阻滞195
三、腹腔神经丛阻滞197
四、腰骶丛阻滞198
第四节 神经节阻滞199
一、星状神经节阻滞199
二、胸交感神经节阻滞200
三、腰交感神经节阻滞201
第五节 神经干、神经支及小关节阻滞202
一、颈椎小关节阻滞202
二、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202
三、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203
四、肩胛上神经阻滞203
五、腋神经阻滞204
六、桡神经阻滞204
七、尺神经阻滞205
八、正中神经阻滞206
九、掌指神经阻滞207
十、膈神经阻滞208
十一、肋间神经阻滞208
十二、胸椎小关节阻滞209
十三、腰椎小关节阻滞210
十四、腰神经后支阻滞210
十五、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210
十六、腰丛神经阻滞211
十七、坐骨神经阻滞211
十八、股神经阻滞212
十九、臀上皮神经阻滞213
二十、髂腹下神经阻滞213
二十一、髂腹股沟神经阻滞213
二十二、生殖股神经阻滞213
二十三、骶神经阻滞214
二十四、闭孔神经阻滞214
二十五、股外侧皮神经阻滞215
二十六、阴部神经阻滞215
二十七、胫神经阻滞216
二十八、腓总神经阻滞216
第三章 超前镇痛、术后镇痛与患者自控镇痛218
第一节 超前镇痛218
一、超前镇痛的机制218
二、超前镇痛的应用218
三、超前镇痛的临床新进展220
第二节 术后镇痛221
一、术后疼痛的分类221
二、术后疼痛产生的机制221
三、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222
四、术后镇痛的评估223
五、术后镇痛的常用药物224
六、术后镇痛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225
第三节 患者自控镇痛228
一、PCA的心理学及药理学基础228
二、PCA的分类及参数设置230
三、与PCA有关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232
四、PCA的临床应用232
第四章 微创疗法234
第一节 射频热凝疗法234
一、射频热凝疗法简介234
二、三叉神经痛的射频疗法237
三、脊柱源性疼痛的射频疗法241
四、射频热凝技术治疗颈椎病243
第二节 臭氧疗法244
第三节 化学融盘术247
第四节 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253
第五节 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术255
第六节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259
第七节 脊髓前外侧束切断术262
第八节 硬膜外腔镜技术263
第九节 椎间孔镜技术265
第十节 椎体成形术及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269
第十一节 脑垂体的神经毁损术272
第十二节 脊髓电刺激疗法273
第十三节 鞘内输注疗法278
第五章 疼痛的护理283
第一节 骨与关节疾病疼痛的护理283
一、护理评估283
二、常见的护理诊断和问题283
三、护理目标283
四、护理措施283
五、健康教育284
第二节 风湿性疾病疼痛的护理284
一、护理评估284
二、常用护理诊断284
三、护理措施及依据284
四、健康指导285
第三节 神经性疼痛的护理285
一、三叉神经痛护理285
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286
第四节 癌症疼痛的护理287
一、护理评估287
二、护理措施287
三、健康宣教287
第五节 血管性疾病疼痛的护理287
一、护理评估288
二、护理目标288
三、护理措施288
四、健康指导288
五、重点评价288
第六节 微创手术的术后护理289
一、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护理289
二、椎间盘突出射频消融术及术后护理289
三、腰椎低温等离子及术后护理290
四、三叉神经毁损术及术后护理290
五、肩关节粘连松解术及术后护理291
第六章 物理疗法292
第一节 电疗法292
一、直流电疗法292
二、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292
三、低频脉冲电疗法294
四、中频电疗法296
五、高频电疗法299
六、音乐电疗法302
七、微波电流疗法303
第二节 光疗法304
一、红外线疗法304
二、紫外线疗法305
三、激光疗法306
第三节 超声波疗法308
一、超声波的传播308
二、超声波的治疗作用308
三、超声波的治疗原理308
四、设备309
五、治疗方法309
六、适应证309
七、禁忌证309
八、注意事项309
九、超声复合疗法309
第四节 磁疗法310
一、物理特性310
二、生理作用310
三、治疗作用310
四、磁场的分类310
五、治疗方法310
六、治疗剂量311
七、适应证311
八、禁忌证311
九、注意事项311
第五节 水疗法311
一、水的物理特性311
二、生理作用311
三、仪器设备312
四、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312
五、绝对禁忌证313
六、相对禁忌证313
七、注意事项313
第六节 冷疗法314
一、治疗作用314
二、治疗方法314
三、适应证314
四、禁忌证314
五、冷疗的禁忌部位314
六、注意事项314
第七节 温热疗法315
一、石蜡疗法315
二、泥疗法316
三、湿热袋敷疗法317
四、蒸汽疗法318
第八节 运动疗法318
第九节 手法治疗319
一、适应证320
二、禁忌证320
三、操作程序320
四、治疗反应320
五、注意事项320
第十节 物理疗法的综合应用320
一、联合疗法320
二、复合疗法320
第七章 中医中药疗法322
第一节 概述322
一、中医痛证的病因322
二、中医痛证的病理322
三、中医疼痛的辨证论治322
四、中医疼痛的治疗原则322
第二节 中药疗法323
一、中药内服疗法323
二、中药外治疗法323
第三节 针灸疗法327
一、取穴原则327
二、取穴方法327
三、针灸作用328
四、针刺疗法328
第四节 推拿疗法336
一、治疗作用336
二、治疗原则337
三、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337
四、注意事项337
五、推拿种类337
六、软组织压痛点推拿治疗338
七、脊柱推拿治疗339
第五节 器具疗法339
一、牵引疗法339
二、支具疗法341
三、拔罐疗法341
四、刮痧疗法342
第四篇 病种篇347
第一章 头部疼痛347
第一节 偏头痛347
第二节 紧张性头痛350
第三节 丛集性头痛352
第四节 归因于某物质或该物质戒断的头痛353
一、服用或接触某些物质引起的急性头痛354
二、服用或接触某种物质引起的慢性头痛355
三、物质戒断引起的头痛355
第五节 枕神经痛356
第六节 巨细胞动脉炎357
第七节 低颅压性头痛358
第二章 面部疼痛360
第一节 眼部与眼周区的疼痛360
一、颅脑与眼的解剖学关系360
二、眼部与眼周区的神经支配360
三、引起头痛的主要眼病360
第二节 耳鼻咽喉源性头面部痛362
一、鼻源性头面部痛362
二、耳源性头痛364
三、与咽喉疾病相关的疼痛365
第三节 三叉神经痛365
第四节 舌咽神经痛366
第五节 非典型面部疼痛367
第六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68
第七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9
第三章 颈部痛371
第一节 颈椎病371
第二节 颈椎间盘突(脱)出症379
第三节 颈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381
第四节 后颈部肌筋膜综合征382
第五节 前斜角肌综合征383
第六节 肋骨-锁骨综合征384
第七节 颈肋综合征385
第八节 颈神经根炎386
第九节 痉挛性斜颈387
第四章 肩部痛390
第一节 肩关节周围炎390
第二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394
第三节 肩胛-肋骨综合征395
第四节 肩峰下滑囊炎397
第五节 肩袖损伤综合征398
第六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401
第五章 上肢痛404
第一节 网球肘404
第二节 高尔夫球肘405
第三节 肘管综合征406
第四节 腕管综合征408
第五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410
第六节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412
第七节 指(趾)端血管球瘤413
第六章 胸背部痛416
第一节 胸椎间盘突出症416
第二节 胸椎压缩性骨折418
第三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0
第四节 肋间神经痛424
第五节 肋软骨炎427
第七章 腰骶部痛430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430
第二节 腰椎管狭窄症436
第三节 腰椎滑脱症438
第四节 腰神经后支痛440
第五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42
第六节 腰椎棘上棘间韧带损伤444
第七节 梨状肌综合征446
第八节 臀肌筋膜炎448
第八章 下肢痛451
第一节 股骨头坏死451
第二节 膝骨关节炎455
第三节 半月板损伤458
第四节 膝内、外侧副韧带损伤461
第五节 髌下脂肪垫炎462
第六节 滑膜皱襞综合征464
第七节 踝管综合征465
第八节 跟痛症467
第九章 肛周会阴痛469
第一节 耻骨炎469
第二节 睾丸痛469
第三节 盆底痉挛综合征470
第四节 闭孔神经痛471
第五节 生殖股神经卡压综合征471
第六节 肛提肌综合征472
第七节 痉挛性肛门疼痛472
第八节 肛裂473
第九节 痔474
第十章 内脏痛477
第一节 内脏神经的解剖学特征477
第二节 内脏痛的病因和特点477
第三节 内脏痛的分类与治疗478
一、稳定型心绞痛478
二、急性胰腺炎480
三、慢性胰腺炎481
四、急性胃炎482
五、慢性胃炎483
六、阑尾炎483
第十一章 免疫及代谢相关疾患痛症486
第一节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86
第二节 膝骨关节炎489
第三节 痛风性关节炎489
第四节 类风湿关节炎491
第五节 强直性脊柱炎498
第六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04
第七节 纤维肌痛综合征509
第八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512
第九节 牛皮癣性关节炎517
第十节 干燥综合征522
第十一节 尿黑酸症527
第十二章 心理性疼痛530
第一节 心理性疼痛概述530
第二节 精神性疾病的疼痛531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疼痛531
第十三章 小儿疼痛治疗533
第一节 小儿疼痛的特点534
第二节 小儿疼痛的评估534
一、评估方法534
二、不同年龄儿童疼痛评估特征535
第三节 小儿术后疼痛治疗536
一、小儿术后疼痛给药原则536
二、小儿术后疼痛治疗方法536
第十四章 产科疼痛539
第一节 妊娠妇女的生理学特点539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539
二、乳房的变化539
三、循环系统的变化539
四、血液的改变540
五、泌尿系统的变化540
六、呼吸系统的变化540
七、消化系统的变化540
八、皮肤的变化540
九、内分泌系统的变化540
十、新陈代谢的变化541
十一、骨骼、关节及韧带的变化541
第二节 盆腔及阴道的神经解剖541
一、盆腔的神经解剖541
二、阴道神经解剖542
第三节 产程与分娩疼痛543
一、产程543
二、分娩543
三、分娩疼痛的机制544
第四节 镇痛与麻醉药对胎儿和母体的影响544
一、胎盘屏障544
二、麻醉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544
第五节 分娩镇痛545
一、实施分娩镇痛的必要性545
二、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546
三、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547
第六节 剖宫产术后镇痛548
一、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必要性548
二、剖宫产术后急性疼痛的特点548
三、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548
第七节 人工流产镇痛549
一、人工流产对患者生理的影响549
二、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方法和效果549
第十五章 癌性疼痛551
第一节 国内癌性疼痛治疗的现状551
第二节 癌性疼痛的病理学机制551
一、癌性疼痛的特点551
二、病理学机制551
三、癌性疼痛对机体的影响551
第三节 对癌痛患者的评估552
一、疼痛病史采集552
二、评估内容552
三、机体一般状况及器官功能的评估553
四、对目前治疗的评价553
第四节 癌性疼痛的药物治疗554
一、WHO三阶梯止痛治疗554
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554
三、阿片受体概述555
四、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555
五、老年患者癌性疼痛的药物治疗556
六、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阿片类药物应用558
七、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及药物治疗559
第五节 癌性疼痛的其他治疗方法559
一、癌性疼痛的微创治疗559
二、骨转移性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560
第十六章 复杂性区域痛综合征562
第一节 概述562
第二节 病因和病理563
第三节 分类和临床特征563
第四节 诊断标准564
第五节 治疗措施564
第十七章 幻肢痛和残肢痛568
第一节 幻肢痛568
第二节 残肢痛569
第十八章 中枢性疼痛571
第十九章 周围血管性疼痛578
第一节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78
第二节 动脉栓塞580
第三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82
第四节 手足发绀症583
第五节 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584
第六节 血栓性静脉炎587
第七节 雷诺病588
第八节 红斑性肢痛症590
第九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591
第十节 网状青斑593
第二十章 非疼痛性疾病的疼痛科治疗596
第一节 面神经炎596
第二节 面肌痉挛599
第三节 不定陈述综合征601
第四节 顽固性呃逆603
第五节 内耳眩晕病605
第六节 吉兰-巴雷综合征607
第七节 皮肤瘙痒症610
第八节 不宁腿综合征612
第九节 抑郁症614
第五篇 社会篇623
第一章 疼痛诊疗的伦理学623
第一节 疼痛诊疗的医德规范623
一、医德规范的概念623
二、医德规范的特点623
三、医德规范的内容623
四、医德规范在疼痛诊疗中的意义624
第二节 疼痛诊疗的医德修养624
一、医德修养的概念625
二、医德修养的内容625
三、提高医德修养的方法625
第三节 医德规范的评价标准626
一、医德评价标准的概念626
二、医德规范的评价标准626
三、医德规范的评价依据626
四、医德规范的评价方式627
第二章 疼痛科的体制与管理629
第一节 关于疼痛治疗组织的命名和模式629
第二节 疼痛科的建制630
第三节 疼痛科的设备要求633
一、疼痛治疗室必备的基本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633
二、疼痛诊疗设备633
第四节 疼痛科的质量管理633
一、疼痛临床质量控制的理念和意义633
二、质量控制管理体系633
第三章 疼痛研究的科研方法636
第一节 疼痛研究的动物实验636
第二节 疼痛的临床与科研641
索引643
热门推荐
- 1774657.html
- 86404.html
- 754244.html
- 2050174.html
- 3733926.html
- 1580037.html
- 3824238.html
- 993290.html
- 378070.html
- 1497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2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1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10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73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03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4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9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53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5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