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沙地块断裂构造系统与岩石圈动力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南沙地块断裂构造系统与岩石圈动力学研究
  • 刘海龄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0411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2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1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沙地块断裂构造系统与岩石圈动力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指导思想1

第二节 南沙群岛地质构造调查研究简况2

第三节 南沙群岛断裂构造研究的意义4

第四节 研究方法、内容和主要结果5

第二章 区域地质构造概况8

第一节 围区地质构造背景8

一、华南陆缘伸展-离散构造区9

二、加里曼丹-南巴拉望推覆-碰撞构造区12

三、印支-巽他右旋走滑-拉分构造区14

四、吕宋-棉兰老左旋走滑-会聚构造区17

第二节 南沙群岛及邻区地震地层特征20

一、新生代沉积基底岩系25

(一)南薇滩-礼乐滩-北巴拉望岛地区25

(二)曾母地区27

二、新生代沉积盖层地震地层特征28

第三章 南沙群岛的主要断裂构造系统33

第一节 南沙群岛及邻区断裂构造研究现状33

一、前人的研究概况33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34

第二节 南沙群岛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35

第三节 断裂构造的系统性和转换性分析36

一、系统性36

二、转换性37

三、“四维联动性”断裂系统37

四、南沙群岛的“四维联动性”断裂系统基本格架38

第四节 南沙群岛超壳断裂系统39

一、康泰-双子-雄南伸展滑覆断裂带39

(一)构造几何学特征41

(二)构造运动学特征43

(三)对南海岩石圈伸展过程的意义45

二、万安-纳土纳右旋伸展走滑断裂带47

三、民都洛-班乃左旋挤压走滑断裂带48

四、加里曼丹-南巴拉望逆冲推覆断裂带49

第五节 南沙群岛的壳体断裂系统51

一、曾母壳体断裂系统51

(一)系统的组成51

(二)李准-廷贾壳体走滑断裂带51

二、南薇-安渡、礼乐-北巴拉望壳体断裂系统59

(一)系统的组成59

(二)费信-司令壳体走滑断裂带的基本特征60

一、安渡-毕生基底断裂系统64

第六节 南沙群岛的基底断裂系统64

(二)南通-司令基底伸展滑覆断裂带65

(一)毕生-司令基底走滑断裂带65

(三)毕生-北康基底伸展走滑断裂带66

二、礼乐-半月基底断裂系统68

(一)系统的组成68

(二)舰长-卡拉维特伸展滑覆断裂带68

第四章 南沙群岛岩石圈层块构造分析71

第一节 层块构造的基本概念71

一、层块构造的基本含义71

三、岩石圈层块构造的宏观划分72

二、层块构造的“立交传输”运动72

四、岩石圈的层滑运动73

(一)层滑面的基本特征73

(二)层滑构造的变形特征与制约因素75

(三)层滑运动的多元动力成因75

第二节 南沙群岛岩石圈的层滑性结构特征76

一、南沙群岛超壳层滑面76

二、南沙群岛的下壳层滑面78

三、南沙群岛的上壳层滑面81

第三节 南沙群岛主要层块的基本特征与形成机制82

(一)南沙群岛超壳层块的确定84

(二)南沙群岛超壳层块的形成机制84

一、南沙群岛超壳层块84

二、南沙群岛的壳体层块90

(一)曾母壳体层块90

(二)南薇-安渡壳体层块和礼乐-北巴拉望壳体层块91

三、南沙群岛的基底层块92

(一)安渡-毕生基底层块与对向倾滑-拆离机制92

(二)礼乐-半月基底层块与单向倾滑-拆离机制94

第一节 前晚白垩世(距今95Ma以前),裂前的活动陆-洋板块边缘阶段96

第五章 南沙群岛层块构造的动力学演化96

第二节 晚白垩世至中始新世(距今95-49Ma),岩板拆沉、幔隆纯剪、壳升剥蚀、基底拆离、北缘伸展、南缘俯冲增生阶段97

第三节 中始新世至早渐新世(距今49-31Ma),纯剪高峰、超壳层块南移、北缘海底扩张、西缘拉分断陷、南缘俯冲碰撞-陆前-弧前盆地阶段101

第四节 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距今31-17Ma),单剪伸展、中央海盆扩张、壳体层块差异滑移、前陆盆地张扭、加巴带俯冲-逆冲阶段102

第五节 中中新世以来(距今17-OMa),南海幔缩、区域沉降、印支幔隆、曾母盆地张裂、加巴陆弧碰撞阶段104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106

第一节 结论106

第二节 建议107

参考文献109

英文摘要1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