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传统工艺史纲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山西传统工艺史纲要
  • 高策,姚雅欣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7439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14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531页
  • 主题词:传统工艺-手工艺-技术史-山西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西传统工艺史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唤醒三晋乡土“日用不知”的文化记忆1

第一节传统手工技艺的学理关联4

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记忆”4

二、民艺学中的传统手工技艺6

第二节晋地风物化育的传统手工技艺8

一、概观山西8

二、各地风土孕育的山西传统手工技艺10

三、各地方物与山西传统手工技艺门类14

四、内塑民俗与外向传播31

五、内在矛盾与关系紧张的一面34

第三节置身现代化:传统手工技艺价值重生的取向38

一、传统手工艺未尽湮灭于近代工业化39

二、钩沉工艺文脉启蒙技术文化42

三、抢救工艺绝学赓续民族文明45

四、官方组织经营振兴国货经济47

五、未完成的重生——三种取向殊途同归55

第四节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的举措57

一、国外先行57

二、当代中国60

三、资源产业地区:作为技术传统的整体保护61

第一章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手工技艺65

第一节晋式青铜器陶范铸造技艺67

一、陶范成分和处理技术68

二、陶范花纹和造型工艺70

三、陶范的烘烤71

四、浇铸系统72

五、铸铜原料72

六、铜器的铸造74

第二节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76

一、阳城坩埚炼铁77

二、阳城犁镜铸造80

第三节长治荫城铁货98

第四节晋城大阳镇制针工艺103

一、大阳手工制针工艺105

二、大阳手工制针业的近代境遇107

三、卖针歌与针翁爷传说109

第五节灵丘李家针112

第六节阳泉铁锅114

第七节 永济蒲津渡大型铁件铸造技艺117

第八节并州刀剪与晋城泰山义剪刀119

第九节五台山显通寺铜殿与铜塔120

第十节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122

一、长子响铜乐器的起源123

二、《天工开物》记载的响铜123

三、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125

四、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126

第十一节大同铜火锅制作技艺131

第十二节清代京城的潞州铜行136

第十三节潞盐提取与加工技艺139

第十四节潞盐的科学研究147

第十五节晋北土盐业及工艺调查149

第十六节 阳泉硝磺炼制技艺158

一、清代阳城炼磺记载158

二、阳泉炼磺之制罐159

三、选择窑址161

第二章传统建筑营造技艺163

第一节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164

一、北朝时期164

二、隋唐五代时期165

三、宋辽金元时期171

四、明清时期180

第二节 石窟寺与砖石建筑营造技艺186

一、石窟寺营造技艺186

二、砖石建筑营造技艺189

第三节民居营造技艺197

一、平陆县地窨院民居197

二、姬氏民居199

三、襄汾丁村民居200

四、晋中民居201

第四节琉璃烧制技艺203

一、琉璃的制作203

二、不同时期琉璃制作技艺及其应用205

三、山西琉璃制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216

第五节寺观壁画绘制与修复技艺217

一、山西历代寺观壁画绘制技艺218

二、壁画颜料226

三、墙体制作技艺226

四、寺观壁画保护技术227

第六节寺观泥塑塑造技艺235

第三章传统衣饰制作技艺238

第一节交城滩羊皮鞣制工艺240

一、交城皮业的兴衰240

二、采买与销售241

三、皮制品加工242

第二节大同皮毛加工业243

一、沿革243

二、皮毛店家244

三、经营品种245

四、衰退246

第三节大同地毯织造技艺247

第四节新绛皮革248

一、皮革制品248

二、毛皮鞣制品249

第五节潞绸249

一、潞州的桑蚕业249

二、行销于“茶丝之路”251

三、潞绸的衰落和消亡252

第六节阳城缫丝254

第七节 山西丝织业与刺绣255

一、民国山西丝织业255

二、高平刺绣257

三、新绛丝与刺绣258

第八节夏县大辛庄丝线业260

第九节手工织布技艺261

第十节 曲沃靛蓝提取与染色技艺263

一、靛蓝的种植与加工263

二、土法染色工艺264

第十一节晋城皮金与飞金制作工艺266

一、金铺业的创始与生产发展266

二、“三义公”与“天长久”269

三、金铺工人的生活和斗争272

第四章传统酿造与药食技艺274

第一节 山西早期的酿酒历史275

一、唐代以前的山西酿酒史275

二、唐代山西酿酒技艺278

三、唐代的山西名酒279

四、唐代山西的酿酒技艺282

第二节汾酒酿造技艺285

第三节“酒香翁”杨得龄与老白汾酒296

第四节浑源酒业与恒山老白干299

第五节祁县六曲香酒303

一、菌种与培养303

二、酿造法与质量标准304

第六节应县梨花春酒304

第七节潞酒306

第八节山西黄酒308

第九节食醋酿造技艺308

第十节山西酱类制造法317

一、酱油317

二、清酱319

三、面酱320

四、豆酱321

第十一节三种酱制品322

一、太原永盛泉酱业322

二、曲沃面酱323

三、临猗酱玉瓜325

第十二节 山西豆类制造法325

一、豆腐326

二、豆腐干327

三、腐乳327

四、糟豆腐328

五、豆豉328

第十三节 山西粉类制造法329

一、粉面329

二、粉条330

三、粉皮330

四、藕粉330

五、山药蛋粉331

第十四节蛋白粉与蛋黄粉制作332

第十五节代州腌菜333

第十六节平定龙筋黄瓜干336

一、制作工艺336

二、食用方法338

第十七节广誉远龟龄集与定坤丹338

一、源自太谷338

二、龟龄集的炮制339

三、定坤丹的炮制340

四、从广升聚到广升远的经营340

第十八节曲沃乾育昶药店341

第十九节几味特效药343

第二十节清和园八珍汤347

第二十一节平遥牛肉349

一、溯源349

二、传统加工技艺350

三、现代加工工艺350

第二十二节六味斋酱肉352

第二十三节双合成与老香村353

一、原料配比355

二、制作方法355

第二十四节闻喜煮饼356

一、原料的选择与处理356

二、配料比例357

三、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357

四、制作技术要求357

第二十五节太谷饼358

第二十六节忻州瓦酥359

第二十七节恒义诚元宵359

第二十八节晋南柿饼361

一、蒲州青柿361

二、万荣柿饼361

第五章 日用什物制作技艺364

第一节平定砂器364

一、平定砂货的源流365

二、平定砂货的种类368

三、平定砂货的制作工艺流程369

四、平定砂货的使用技巧371

五、平定砂货的前景展望371

第二节平定砂艺陶瓷372

第三节阳城灵药罐与炖肉罐374

第四节翼城尧都砂器375

第五节柳林锄沟砂器376

第六节临县招贤陶瓮377

第七节浑源下韩砂器379

第八节潞城草帽缏380

第九节夏县秦家埝柳编383

第十节永济麦草画385

第十一节应县杨堡竹苇席385

第十二节原平子干苇席387

第十三节蒋村麻纸387

一、晋省手工造纸概况387

二、蒋村麻纸沿革389

三、生产组织形式与工艺流程389

四、蒋村麻纸的变革394

第十四节临汾麻纸395

一、临汾麻纸395

二、北京敬记纸庄396

第十五节太原草纸396

第十六节太原盘纸406

第十七节高平永录纸408

第十八节民国山西度量衡器制造411

一、沿革411

二、现状411

三、生产411

四、销路413

第十九节定襄制秤413

第二十节新绛秤丝416

第二十一节定襄钉瓷活儿416

第二十二节定襄银器419

一、银器加工的主要工具和原料420

二、银器加工工艺420

三、银器的种类与延续421

第二十三节晋北风匣421

一、王进风匣424

二、平地泉风匣426

第二十四节原平辛章升斗427

第二十五节五台山木碗428

第二十六节新绛蜡烛429

第二十七节 曲沃克昌银粉429

一、人员规模430

二、克昌银粉局规则条例430

三、需用材料431

四、制作过程431

五、销路与劳资关系431

六、中兴茶庄432

第二十八节 曲沃旱烟432

一、烟草的起源与发展432

二、曲沃县自然条件与烟草栽培技术433

三、旱烟加工435

四、名牌曲沃旱烟436

第六章民艺之美440

第一节平水印与山西南北的雕版印刷441

一、史料所见辽金元时期山西雕版印刷业441

二、元代平水印442

三、赵城金藏448

第二节晋南木版年画450

一、平阳木版年画450

二、襄汾木版年画452

三、绛州木版年画454

第三节新绛澄泥砚455

第四节河边石砚458

第五节新绛毛笔459

第六节山西制墨460

第七节平遥推光漆器462

第八节新绛漆器466

一、云雕漆器466

二、雕填刻灰围屏468

第九节稷山软螺钿漆器469

第十节上党堆锦471

第十一节黎侯虎474

第十二节皮影雕刻技艺475

一、皮影沿革476

二、孝义皮影雕刻技艺476

三、侯马皮影雕刻技艺480

第十三节平遥纱阁戏人482

一、纱阁戏人的构成482

二、纱阁戏人的制作484

三、纱阁戏人的表现内容485

四、纱阁戏人的收藏与展出习俗485

五、工艺传承486

第十四节 山西剪纸486

一、剪纸沿革486

二、中阳剪纸488

三、襄汾人物剪纸的风格与表现手法489

第十五节晋南纸扎490

一、纸扎的用途490

二、纸扎的制作491

第十六节山西面塑493

一、山西面塑与民俗494

二、阳城焙面面塑495

第十七节炕围画497

一、原平炕围画498

二、襄垣炕围画499

三、汾阳:寄意傅山的炕围画传说500

主要参考文献502

附录505

后记5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