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钱学森建筑科学书信手迹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钱学森建筑科学书信手迹
  • 鲍世行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8613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68页
  • 文件大小:315MB
  • 文件页数:503页
  • 主题词:钱学森(1911~2009)-建筑科学-书信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钱学森建筑科学书信手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980年1月20日致陈明松(主题:园林艺术)1

1982年6月18日致陈明松(主题:成立中国园林学会)4

1982年10月18日致贺德馨(主题:风力发电)5

1983年7月20日致陈明松(主题:园林是艺术)7

1983年11月4日致曹美真(主题:搞光合作用的深度加工)9

1983年12月7日致《城市规划》编辑部(主题:寄《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一文)10

1983年12月26日致《文汇报》理论部(主题:不能再在《文汇报》刊登这篇稿子)11

1984年1月3日致张沁文(主题:使将来的农业成为“知识最密集”的产业)12

1984年1月6日致《城市规划》编辑部(主题:同意将“公园”改为“宫苑”)14

1984年1月6日致吴翼(主题:感谢整理发言稿)15

1984年5月10日致吕宗耀(主题:各次产业革命)16

1984年5月24日致林志群(主题:建筑业肯定会发展)18

1984年6月19日致陈际平(主题:农村沼气技术)20

1984年8月31日致王小勤(主题:园林艺术设计专业的设想和计划)21

1984年9月10日致周曼殊(主题:知识密集型产业)22

1984年9月14日致张帆(主题:技术美学)23

1984年11月5日致江觉贤(主题:在21世纪为实现第六次产业革命做出贡献)25

1985年1月15日致张帆(主题:技术手段必然影响建筑)29

1985年2月4日致李铁映(主题:请看一篇讲城市理论的论文)31

1985年3月4日致陈恂清(主题:建立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要完成于21世纪)32

1985年3月19日致潘基?(主题: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34

1985年3月27日致江美球(主题:地球表层学)36

1985年4月12日致任继周(主题:农业包括人类的整个生产活动以及非生产活动)37

1985年4月19日致吴健(主题:城市科学的层次)39

1985年4月29日致张嘉宾(主题:开创我国知识密集型的林产业)40

1985年5月6日致张沁文(主题:要害是干部文化、知识水平太低)43

1985年5月31日致张嘉宾(主题:第六次产业革命估计是21世纪的事)45

1985年8月6日致程鑫(主题:城市学专业教学设计)47

1986年2月17日致张帆(主题:技术美术可分成三个部类)49

1986年9月30日致尹润生(主题:知识密集的林产业)51

1986年10月4日致张在元(主题:我想的城市学)53

1986年12月4日致田纪云(主题:林业、林产业问题十分严重)55

1987年5月4日致顾孟潮(主题:建筑文化)56

1987年6月18日致陈从周(主题:收到《帘青集》)57

1987年7月28日致张帆(主题:文化是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58

1987年8月7日致汪浩(主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59

1987年8月20日致中国林学会学术部(主题:应该有长远观点)61

1987年11月2日致张帆(主题:我们一定要区别技术美学与技术艺术)63

1987年11月2日致张嘉宾(主题:我是想把学科系统化)66

1987年12月9日致严宏谟(主题:开发离岸较远小岛的科学技术)68

1988年1月11日致江美球(主题:我是把“城市学”作为地理科学的技术学科看待的)69

1988年4月22日致张帆(主题:书信中的意见原是同志间交流思想)70

1988年8月24日致郝文荣、朱克敬(主题:中国的林业现况令人着急)72

1988年11月5日致叶谦吉(主题:农业的未来)73

1988年12月8日致郑孝燮(主题: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名城)74

1989年2月20日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与文化”课题组(主题:文明有三个侧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75

1989年3月2日致全石琳(主题:地理科学中人的作用非常重要)80

1989年10月12日致刘恕(主题:让沙漠为我们服务)83

1989年10月23日致《灾害学》编辑部(主题:不考虑人为灾害的灾害学是不全面的)84

1989年12月14日致于景元(主题:社会主义地理建设)86

1990年6月18日致陈从周(主题:继承和弘扬我园林艺术)89

1990年6月26日致吴良镛(主题:《广义建筑学》)90

1990年7月31日致吴良镛(主题:山水城市)91

1990年9月24日致李毓堂(主题:生物科学技术利用)92

1990年12月31日致惠子厚(主题:宣传风力发电似应从保护环境入手)94

1991年3月13日致潘云鹤(主题:形象思维)95

1991年4月27日致鲍世行(主题:建立城市学)98

1991年5月14日致钱学敏(主题:科学技术体系)101

1991年5月20日致李振声(主题:这是第六次产业革命)103

1991年6月12日致杨国权(主题:开放的复杂巨系统)104

1991年7月30日致陈植(主题:建筑园林事业应与教科文事业并列)105

1991年7月30日致陈秉钊(主题:将来大城市的规划方法)107

1991年8月12日致鲍世行(主题:用现代科技改造城市)108

1991年8月26日致侯仁之(主题:历史地理学的内容)109

1991年9月20日致鲍世行(主题:不再重刊《关于建立城市学的设想》一文)111

1991年11月8日致王明昶(主题:要建立知识密集型的综合性农产业)112

1991年11月27日致陈从周(主题:杭州方谷园旧居)113

1991年12月16日致鲍世行(主题:寄交致梅保华函)114

1991年12月16日致梅保华(主题:建立城市学)115

1992年1月5日致鲍世行(主题:赞成召开“城市学研讨会”)117

1992年2月10日致窦宽荣(主题:不搞题词)118

1992年3月2日致王寿云(主题:汇总成功经验)119

1992年3月14日致吴翼(主题:山水城市)120

1992年6月10日致张嘉宾(主题:林学的现代理论有了)121

1992年8月14日致王仲(主题:城市山水)122

1992年9月15日致王学仲(主题:敬求墨宝)124

1992年10月1日致王学仲(主题:读《狂草赋》使我神思飞扬)125

1992年10月2日致顾孟潮(主题:山水城市)127

1992年11月21日致钱正英(主题:水土保持靠森林)129

1992年11月22日致郁文(主题:要抓紧研究第五次产业革命)131

1992年11月24日致马弘毅(主题:国家及社会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136

1992年11月25日致田纪云(主题: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的大农业)138

1992年11月29日致鲍世行(主题:当前城市问题)141

1993年2月5日致《森林与人类》编辑部(主题:我国林业严重落后)142

1993年2月16日致钱学敏(主题:世界社会)143

1993年2月21日致钱学敏(主题:市场经济是个复杂巨系统)145

1993年3月4日致钱学敏(主题:世界社会)148

1993年3月8日致谢凝高(主题:建山水城市样板)150

1993年3月23日致钱学敏(主题: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151

1993年4月7日致吴良镛(主题:梁思成的建议)152

1993年4月11日致鲍世行(主题:把城市筑成人造山水)153

1993年4月22日致马传栋(主题:农产业)154

1993年5月24日致鲍世行(主题:建几座山水城市)155

1993年6月10日致钱学敏(主题:我们在做的工作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156

1993年7月8日致钱学敏(主题:人的智慧有两部分:性智和量智)159

1993年7月18日致钱学敏(主题:性智、量智、大成智慧学)161

1993年7月28日致鲍世行(主题:研究城市空间的利用)165

1993年8月6日致顾孟潮(主题:贝聿铭)166

1993年9月16日致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主题: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167

1993年10月6日致鲍世行(主题:21世纪的中国城市)168

1993年10月7日致钱学敏(主题:中国21世纪的教育)169

1993年10月23日致鲍世行(主题:山水城市概念)171

1993年11月19日致安伟(主题:我为“‘把古都风貌夺回来’讨论”写了一篇短文)172

1993年12月22日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题:为什么对中国古代建筑感兴趣)174

1994年1月2日致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主题:现代中国的三次社会革命)176

1994年1月6日致鲍世行、顾孟潮(主题:“城市学”与“山水城市”的英译)182

1994年1月7日致鲍世行(主题:立交桥是现代城市的一景)183

1994年2月7日致钱学敏(主题:大成智慧学)184

1994年2月13日致吴远(主题:灵感思维也不能自天而降)188

1994年2月20日致顾孟潮(主题:要重视建筑与人的心身状态)190

1994年3月1日致顾孟潮(主题:现代科学技术体系)191

1994年3月21日致鲍世行(主题:应发动专家深化讨论山水城市)192

1994年4月5日致余毅(主题:第六次产业革命)193

1994年4月8日致曹家骧(主题:人造景观)195

1994年4月21日致顾孟潮(主题:《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6

1994年5月3日致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主题:大成智慧有了新内容)197

1994年5月10日致潘云鹤(主题:还是人·机结合才行)199

1994年5月10日致钱学敏(主题:不必性急!当然我们要努力!)200

1994年5月17日致钱学敏(主题:思想要成熟还得靠实践的推动)202

1994年5月20日致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主题:第五次产业革命和第六次产业革命)204

1994年6月8日致顾孟潮(主题:建筑文化)207

1994年6月14日致顾孟潮(主题:信息革命)210

1994年6月30日致于景元(主题:现代中国第三次社会革命中的第六次产业革命)211

1994年7月5日致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主题:在21世纪要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213

1994年7月18日致汪成为、钱学敏(主题:艺术与技术相结合)218

1994年7月21日致王明贤(主题:继承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219

1994年7月28日致鲍世行(主题:城市建设要有整体考虑)221

1994年8月17日致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主题:我悟出一个理想,即“山水城市”)225

1994年9月15日致鲍世行(主题:北京城市规划问题)227

1994年10月10日致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主题:灵境技术是计算机后的又一项技术革命)229

1994年11月4日致鲍世行(主题:成功地召开了“‘立交桥——现代城市一景’座谈会”)231

1994年11月4日致顾孟潮(主题:建筑哲学)232

1994年11月6日致胡兆量(主题:地理建设也是社会主义建设)233

1994年11月15日致柯焕章(主题:近期建设千万不要为将来造成麻烦)236

1994年11月21日致顾孟潮(主题:给《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一书有关人员签名留念)237

1994年11月23日致顾孟潮(主题:TheSensual City)238

1994年12月4日致鲍世行(主题:对“轿车文明”的讨论)239

1995年1月2日致周嘉槐(主题:技术学科是中介学科)241

1995年1月4日致曾昭奋(主题:建筑设计的风格是个美学问题)243

1995年1月6日致包建中(主题:第六次产业革命)245

1995年1月11日致张嘉宾(主题:新时代林学体系将建立起来)247

1995年1月25日致鲍世行(主题:不会忘乎所以地乐观)248

1995年2月4日致顾孟潮(主题:新建筑一定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249

1995年2月28日致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主题:现代中国的第三次社会革命)250

1995年3月12日致吴传钧(主题:地理科学大有作为)252

1995年3月12日致张承安(主题:“反吸引体系”实是城市学的一部分内容)253

1995年3月17日致李振声(主题:什么叫第六次产业革命)254

1995年4月2日致高介华(主题:建筑师们同城市专家们的合作)257

1995年4月19日致高介华(主题:建筑文化)258

1995年5月1日致顾孟潮(主题:山水城市与现代科学技术)259

1995年5月30日致陈洁行(主题:法定家乡)260

1995年6月11日致鲍世行(主题:杭州方谷园“旧居”)261

1995年7月4日致顾孟潮(主题:美感和建筑美)263

1995年7月9日致顾孟潮(主题:建筑师应利用灵境技术)264

1995年9月14日致鲍世行(主题:《水环境对北京城市的造就——兼论北京城市建设中水环境保护和利用》一文)265

1995年10月22日致高介华(主题:山水城市的看法)266

1995年10月25日致鲍世行(主题:要对山水城市做深入的探讨)268

1995年10月26日致顾孟潮(主题:要用哲学来开拓视野)269

1995年11月5日致刘为民(主题:科学需要艺术,艺术需要科学)271

1995年11月7日致鲍世行(主题:中国山水文化精神)274

1995年11月14日致高介华(主题:山水城市为人民的社会主义内涵)275

1995年11月19日致顾孟潮(主题:“山水城市”提出时间)276

1995年11月20日致顾孟潮(主题:《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增补版目录)277

1995年11月29日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题: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有明确组织的)278

1995年12月5日致高介华(主题:不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名誉主席)282

1996年1月2日致鲍世行(主题:《城市空间环境美与环境艺术的创造》一文)283

1996年1月2日致高介华(主题:寄送彭立勋文章)284

1996年1月11日致曾昭奋(主题:建设北京一定要保护好故都建筑)285

1996年1月13日致陈洁行(主题: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286

1996年1月14日致喻学才(主题:旅游是现代世界的一种社会现象)287

1996年1月21日致高介华(主题:老百姓的旅游)288

1996年1月31日致鲍世行(主题:《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第2版)289

1996年2月4日致鲍世行(主题:城市建设必须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290

1996年2月6日致鲍世行(主题:城市科学的两篇文章)291

1996年2月7日致高介华(主题:为什么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292

1996年2月7日致喻学才(主题:旅游学学科体系问题)293

1996年2月27日致顾孟潮(主题:孙霁岷来函及附件)295

1996年2月29日致鲍世行(主题:召开“山水城市研讨会”)296

1996年3月3日致鲍世行(主题:《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英译稿)297

1996年3月10日致鲍世行(主题:《库里蒂巴的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in Curitiba)一文)298

1996年3月15日致鲍世行(主题:给“重庆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学术研讨会”的函)299

1996年3月15日致李宏林(主题:重庆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300

1996年4月28日致鲍世行(主题:致李宏林函)303

1996年5月7日致顾孟潮(主题:《建筑与哲学观》)304

1996年5月7日致叶树源(主题:建筑科学技术)305

1996年5月12日致黄顺基(主题:第五次产业革命)307

1996年5月23日致鲍世行(主题:“山水城市”概念获各方欢迎)308

1996年5月29日致刘为民(主题:文艺工作者的素养)309

1996年6月9日致高介华(主题:建立建筑科学的问题)312

1996年6月12日致钱学敏(主题:建筑科学是融合科学与艺术的大部门)313

1996年6月14日致鲍世行(主题:这是试探,不是结论)315

1996年6月14日致顾孟潮(主题:《哲学·建筑·民主》一文的修改意见)316

1996年6月23日致鲍世行(主题:“山水城市”的核心精神)317

1996年6月23日致顾孟潮(主题:建立“建筑科学”大部门)319

1996年6月26日致裘凌沧(主题:人民体质建设)321

1996年6月30日致鲍世行(主题:寄杨国权的函)324

1996年6月30日致杨国权(主题:“山水城市”也是高技术城市)325

1996年7月4日致鲍世行(主题:立交桥设计问题的剪报)327

1996年7月7日致戴汝为(主题: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表是集体创作)328

1996年7月7日致高介华(主题:我看不必再发表《哲学·建筑·民主》一文了)331

1996年7月9日致鲍世行(主题:收到“《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再版发行座谈会”上的发言稿)332

1996年7月10日致瞿宁淑(主题:构筑第11大部门——建筑科学)333

1996年7月14日致顾孟潮(主题:“建筑科学”大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334

1996年7月14日致钱学敏(主题:建筑科学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335

1996年7月21日致鲍世行(主题:要迅速建立“建筑科学”大部门)337

1996年7月21日致顾孟潮(主题:要迅速建立“建筑科学”大部门)339

1996年7月21日致钱学敏(主题:建筑科学这个大部门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341

1996年7月23日致吴义生(主题:人将成为“新人类”)343

1996年7月28日致钱学敏(主题:中国有很多建筑科学方面的权威和学者)344

1996年7月31日致王寿云(主题:“建筑科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第11大部门)346

1996年8月2日致鲍世行(主题:杨国权来函)347

1996年8月11日致罗来平(主题:相信社会主义中国一定能建设好)348

1996年8月11日致钱学敏、涂元季(主题:迎接新时代)350

1996年8月18日致张春海(主题:我们应该看到21世纪)354

1996年8月20日致瞿宁淑(主题:搞建筑与城市的都关心整个建筑科学的建立)356

1996年8月21日致李向民(主题:在世纪之交实现农业产业化)358

1996年8月25日致包建中(主题:那才是真正的第六次产业革命)359

1996年8月27日致黄顺基(主题:社会主义中国该怎样在21世纪持续发展与进步)360

1996年9月1日致钱学敏(主题:把中国的园林艺术结合现代技术引入中国21世纪的建筑)361

1996年9月8日致胡兆量(主题:“山水城市”近日颇受我国建筑界及城市研究界重视)363

1996年9月15日致鲍世行(主题:山水城市及建筑科学受到重视的原因)364

1996年9月22日致黄建平(主题:中国治水问题要害在于问题的复杂性)366

1996年9月26日致顾孟潮(主题:建筑科学基础理论的学问)368

1996年9月26日致钱学昭(主题:现代科学技术能办许多古人实现不了的事)369

1996年9月29日致鲍世行(主题: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370

1996年9月30日致黄顺基(主题:新产业革命在中国)373

1996年10月1日致宋健(主题:中国水问题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系统工程)375

1996年10月1日致周肇基(主题:植物嫁接技术是将来山水城市所必不可少的)377

1996年12月2日致瞿宁淑(主题:农业产业化革命)379

1996年12月22日致高介华(主题:山水城市要好好探讨)381

1997年1月2日致顾孟潮(主题:学术讨论中民主与集中问题)382

1997年1月9日致包建中(主题:农业产业化)383

1997年1月9日致顾孟潮(主题:《试论钱学森的科学观与方法论》一文)384

1997年1月12日致顾孟潮(主题:《把城市及其区域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一文)385

1997年2月8日致于景元、戴汝为(主题:从解决一个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问题开始)386

1997年2月16日致高介华(主题:《楚国的城市与建筑》一书)388

1997年2月16日致瞿宁淑(主题:地理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389

1997年3月2日致鲍世行(主题:应深入研究山水城市内涵)391

1997年3月16日致顾孟潮(主题:建筑哲学是建筑科学的领头学科)392

1997年3月16日致钱学敏(主题:不断开拓大成智慧)393

1997年4月6日致鲍世行(主题:城市规划、建设与国土的整治、建设的区别)394

1997年4月6日致钱学敏(主题:大成智慧学)396

1997年4月13日致鲍世行(主题:建设常熟山水城市)398

1997年4月20日致鲍世行(主题:不再担任顾问职务)399

1997年4月20日致张任、朱英(主题:不再担任顾问职务)400

1997年6月18日致瞿宁淑(主题:地理科学也是人居环境科学)401

1997年6月30日致戴汝为(主题: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及综合研讨厅体系)402

1997年6月30日致顾孟潮(主题: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作用)404

1997年8月7日致鲍世行(主题:致刘慈慰及复朱畅中函)405

1997年8月7日致刘慈慰(主题:出版《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第2版)406

1997年8月7日致朱畅中(主题:山水城市是新世纪的大事)407

1997年8月31日致鲍世行(主题:章丘建成山水城市)408

1997年9月7日致鲍世行(主题:山水城市是“入世的”)409

1997年9月21日致鲍世行(主题:从园林城市到山水城市)411

1997年10月3日致顾孟潮(主题:国家对土地及住房的管理十分重要)412

1998年4月5日致鲍世行(主题:缅怀朱畅中教授)413

1998年5月5日致顾孟潮、鲍世行(主题:“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414

1998年5月24日致鲍世行(主题:应在适当时候总结山水城市)415

1998年5月31日致鲍世行(主题:出版《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是件好事)416

1998年6月1日致杨鸿勋(主题:《江南园林论》一书)417

1998年6月28日致唐恢一(主题:《城市学》一书)418

1998年7月4日致鲍世行(主题:山水园林城市)419

1998年7月12日致鲍世行(主题:山水城市展示了21世纪中国的新城市)421

1998年7月12日致钱学敏(主题:科学与艺术)424

1998年8月1日致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题:宣传近代科学技术成就问题)425

1998年8月6日致戴汝为(主题: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问题)426

1998年8月6日致沈福煦(主题:山水城市要有理论指导)427

1998年9月2日致钱学敏(主题:大成智慧)429

1998年9月28日致鲍世行、顾孟潮(主题:长江特大洪水对山水园林城市的启示)430

1998年10月25日致鲍世行(主题:“山水城市”要再上一层楼)431

1998年10月25日致顾孟潮(主题:对建筑要作为人类社会活动来研究)432

1998年11月9日致鲍世行(主题:询问高级研讨班在昆明召开的原因)433

1998年11月10日致鲍世行、顾孟潮(主题:赞成在深圳召开“山水城市研讨会”)434

1998年11月11日致鲍世行(主题:看了讲武汉水灾的刊物)435

1998年11月14日致鲍世行(主题:城市建设要规范化)436

1998年11月17日致顾孟潮(主题:“知识经济”应是“科技经济”)437

1998年11月20日致顾孟潮(主题:“山水城市”概念尚待深入探讨)438

1998年12月20日致鲍世行(主题:寄《不叫马路“开膛破肚”,倡议大力推广非开挖铺设地下管线技术》一文)439

1998年12月31日致钱学敏(主题:我设计的科学技术体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总概括)440

1999年1月10日致鲍世行(主题:译文很好)441

1999年1月10日致顾孟潮(主题:城市山水画)442

1999年2月7日致钱学敏(主题:是“科技经济”,不是“知识经济”)443

1999年2月28日致鲍世行(主题:感谢《钱学森论山水城市》出版)445

1999年2月28日致彭立勋(主题:向深圳市领导致谢)446

1999年2月28日致张嘉宾(主题:现代林业开发是现代林业的示范)447

1999年3月6日致鲍世行(主题:见到昆明翠湖飞鸥照片有感)448

1999年4月11日致钱学敏、于景元、戴汝为、涂元季(主题:对人的思维有两种研究方法)449

1999年4月29日致顾孟潮(主题:胡兆量讲山水城市的文章)451

1999年5月19日致顾孟潮(主题:《“平面立交”晚了六年》一文)452

1999年5月29日致鲍世行(主题:首都文明工程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一件大事)453

1999年6月9日致鲍世行(主题:《绿色城市》宣传发挥了“山水城市”观点)454

1999年6月12日致鲍世行(主题:总结城市建设经验是城市科学的重要内容)455

1999年6月20日致鲍世行(主题:寄送给陈绍先的复信)456

1999年6月20日致陈绍先(主题:建设山水城市是件大事)457

1999年8月1日致戴汝为(主题:要研究对联思维)458

1999年8月15日致中共中央办公厅(主题:21世纪产业必须走新产业革命的道路)460

1999年9月28日致顾孟潮(主题:《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一书出版)463

索引464

后记4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