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哲学构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谭人中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955409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管理学-哲学基础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哲学构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构建篇3
第一章 初论管理学理论统一的“研究对象”3
本章摘要、关键词3
前言3
一、从哲学视野发现管理学理论统一的“研究对象”4
(一)哲学视野下管理学理论统一“研究对象”的探索4
1.指导思想4
2.学界对管理理论“研究对象”认识的现状5
3.管理理论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
4.状态问题的提出5
5.事物产生“管理需求”的充分、必要条件6
6.简论状态、现象、现象本质之间的关系11
7.浅析管理学统一研究对象、管理现象存在状态、世界存在状态之间的关系17
(二)探索管理学理论统一的研究对象18
1.将统一“研究对象”定位在管理现象的状态范畴18
2.设定统一研究对象应具备的两个条件18
3.提出“秩序与混乱”为管理学理论统一的“研究对象”19
(三)论证秩序与混乱是管理学理论的统一研究对象20
1.论证前对管理自身活动规律的观察分析20
2.论证条件1:秩序与混乱是管理活动的基本状态并具有一般性特征21
3.论证条件2:秩序与混乱体现出事物间的矛盾性,具有遵循变化规律的本质属性24
二、哲学视野下的理论面貌29
(一)提出现象“观察视界”的意义29
1.学界对“视界”认识的现状29
2.现象观察理论视界的实践意义30
(二)秩序与混乱概念的广延性33
1.秩序与混乱一般性结论能否扩展到宇宙范畴33
2.现象观察视角在宇宙范畴的应用34
3.长城和巨洞反映出的秩序与混乱状态34
(三)世界存在基本状态的判断34
(四)历史发展观中对世界存在基本状态的认识35
三、结论36
第二章 再论管理学理论统一的“研究对象”38
本章摘要、关键词38
前言38
一、耗散理论佐证了“秩序与混乱”现象存在的普遍性39
二、从管理学的意义上解读耗散结构理论40
(一)“远离平衡态”与“平衡态”概念之辨析40
(二)管理追求“远离平衡态”的理由40
(三)“能量、物质交换”意义上形成的三类系统属性41
(四)三类属性视野下的管理现实41
(五)属性概念恰当地概括了人类社会的实际状况42
三、耗散结构下管理学理论的建构基础42
(一)耗散结构基本原理与管理目的在追求上一致性的分析42
(二)自然界的现象规律与管理活动的现象规律之辨析43
(三)“非平衡可成为有序之源与有序是管理追求的本质目的”在理论上衔接的意义43
四、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形成44
(一)引入、定义管理学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45
1.“管理实体”概念的引入45
2.引入“信息”概念46
(二)管理活动须遵从自然规律下的约束条件48
1.论证约束条件一:管理实体必须建立在开放的基础上49
2.论证约束条件二:管理实体与外界必须保持“能量、物质的交换”49
3.论证约束条件三:管理必须具有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特征67
(三)辩证法与耗散结构在理论上的“对接”69
1.热力学的“涨落”概念69
2.管理实体是否具备“涨落”的条件69
3.“涨落”与“贯通”发生条件的比对70
4.辩证法与耗散结构理论“对接”的管理学意义71
(四)“无为而治”下“自组织现象”的现实意义72
五、“时间箭头”的引入,说明管理活动具有不可逆性72
六、简述古今中外“秩序”的文化背景73
(一)缘起于古希腊的“科斯摩斯”73
(二)中国古代关于“礼”的秩序观念73
(三)怀特海对“秩序与混乱”的论说74
(四)中国“和谐世界”与美国“秩序世界”74
七、结论75
第三章 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哲学构建76
本章摘要、关键词76
前言76
一、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哲学构建77
(一)管理学一般原理的构建77
1.学界对管理原理研究的现状77
2.理论基础的奠定78
3.管理原理的构建78
4.管理学领域、边界(范围)的界定79
5.管理原理建构所依据的基础性概念80
6.由管理原理得到下述推论81
(二)管理本质概念的构建81
1.寻找建构管理本质概念的关键点81
2.管理是什么82
3.靠什么实现管理83
4.管理本质概念的构建86
5.封闭、孤立环境下管理的现实状况88
6.环境条件在管理本质定义中的理论地位89
(三)一般管理方法的构建90
1.构建一般管理方法的基本出发点90
2.建构一般管理方法的关键:对事物状态的把握90
3.现象、状态、信息间关系的分析91
4.对信息控制的基本要求令“贯通点”应运而生93
5.“信息控制”环节在一般管理方法中的地位94
6.能量、物质交换在“信息控制”环节中运作的逻辑过程95
7.“领域”属性下环节、状态信息的定义96
8.一般管理方法的定义97
9.一般管理方法构建的条件基础98
二、简论秩序与制度间的关系102
(一)秩序与制度概念提出的理论背景102
1.秩序与制度间关系的探讨102
2.秩序的整体性与制度局部性关系研究103
3.秩序是严谨的逻辑过程104
4.秩序是相对制度在环境中更为根本的基础性存在104
5.秩序形成建立在制度三个层面的意义上104
(二)秩序和制度缘起的分析及其结论105
1.对秩序和制度缘起的分析意义105
2.分析结论106
(三)秩序、制度间关系的揭示对管理实践的影响107
1.“制度和秩序”是辩证的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107
2.秩序定位的缺失,是我们难以发现问题实质的原因所在108
3.推崇秩序、拒绝混乱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根本110
4.秩序与制度的“皮”、“毛”依存关系110
三、结论111
第四章 简论管理学规律、文化之理论关系112
本章摘要、关键词112
前言112
一、简论管理规律和管理文化间的理论关系114
(一)管理规律和管理文化概念的提出114
1.什么是管理文化114
2.什么是管理规律115
(二)管理规律和管理文化的理论定位115
(三)管理规律、文化在管理活动中的意义116
(四)管理价值观概念初探118
1.学界价值观研究的现况118
2.价值观与环境属性间的逻辑关系118
3.对价值观概念的归纳118
4.推出管理价值观的概念119
(五)文化的哲学思考119
1.文化研究的现状及文化由来途径问题的提出119
2.文化哲学思考的切入点——对文化由来途径的关注119
3.文化由来途径的探索之旅120
4.文化概念的探索及其定义123
5.文化概念的实践意义130
6.文化的实践意义——理解人之行为135
(六)传统文化对人之“复杂与不确定性”所作出的化解努力136
(七)一以贯之的“秩序”现状,佐证了“元管理思想”久已存在的事实136
(八)管理文化的功能和意义138
1.管理文化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的作用138
2.中、西方文化对管理规律适应性的分析139
3.应运而生的管理文化140
(九)哲学让管理理论研究有了向基础理论层面展开的契机141
二、简论管理规律和管理文化的对立、统一性142
(一)由“规律”的定义来理解“管理规律”的内涵142
1.规律是什么?142
2.基于“规律”对“存在与存在者”概念的哲学思辨142
3.探索管理实体(存在者)背后的规律(存在)144
4.存在论意义上世界存在基本状态的定义144
(二)对管理规律、管理文化属性范畴的论证145
1.对管理规律物质范畴的论证145
2.对管理文化精神范畴的论证150
(三)管理规律、管理文化是哲学上物质与精神的范畴150
(四)管理规律与管理文化间联系本质问题解析151
1.问题原点:文化与人、规律与人151
2.对文化与人之间关系的认定151
3.规律(物质)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证152
4.人类社会将物质与精神的联系本质逻辑地归结到了人153
(五)解读人性154
1.当前学界对“人性”的认识154
2.从传统文化对人性“善、恶”的论争,解读人性的矛盾所在154
3.历史悬案的解读161
4.推出善与恶、秩序与混乱、有序与无序矛盾同一的结论163
5.善与恶、秩序与混乱、有序与无序矛盾同一结论的实践性意义163
6.解读人之善恶说的管理学意义164
(六)有关“复杂、不确定性”概念的思考165
1.根源于积累的复杂性165
2.有关“不确定性”的思考166
(七)管理学基础理论为复杂问题提供的解决途径168
1.解决复杂问题的三条理论途径168
2.对简单与复杂、确定与不确定性的认识168
(八)复杂问题解决途径,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169
(九)管理活动中人的复杂和不确定性,与文化、能量间关系的剖析170
1.研究“人之复杂、不确定性”和“有序与无序”矛盾同一性的意义170
2.文化借能量途径与管理发生关联170
(十)试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72
1.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分析基础172
2.人与人之间关系研究的理论现状及地位173
3.人与人之间关系宜从基本面上去分析174
4.两种“安排”的意义174
5.能量、物质交换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形成中的作用174
6.能量、物质交换发展出三种环境属性并衍生出三种人格175
7.现实环境人格形成路径的演绎176
8.能量、物质交换的逻辑过程是研究国民性形成的有效视角177
9.对环境属性、人格、利益、立场,以及能量、物质交换基本面的辨析178
(十一)试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属性内涵182
1.君子、小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矛盾主线182
2.君子、小人文化矛盾纠结中的价值取向183
3.“捂”字诀掩盖着的文化深层次矛盾183
4.厚重封闭文化下人的行为倾向183
5.“中庸之道”使“法制政府在中国无法生存”184
6.简析封闭传统文化下社会环境的发展趋向185
7.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脱离封闭,走向开放186
(十二)真正的哲学视野一定要超越于环境属性之上187
(十三)简析中、西哲学(文化)差异产生的缘由188
(十四)实践论证管理规律与管理文化遵循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188
1.论证管理规律、文化间矛盾的对立、统一性188
2.由规律的不易性和文化的变易性,推出管理活动之“问题源”190
四、结论191
第五章 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实践意义及学科贡献194
本章摘要、关键词194
前言194
一、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实践意义195
(一)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实践验证195
1.结合案例进行的管理实践活动195
2.分析问题所在195
3.对现场实际情况的掌握196
4.对问题现象的判断196
5.工作的展开197
(二)试析管理一般方法在实践中蕴含着的理论意义200
1.一般管理方法逻辑关系的构成200
2.一般管理方法在自然规律方面的意义201
3.一般管理方法的本质内涵201
4.文化借能量取向介入管理的理论内涵201
5.管理文化的实践性特征202
6.“信息控制”特征环节对一般管理方法的意义202
(三)能量、物质交换条件下管理现象的发展趋势辨析202
1.理解能量、物质交换概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202
2.探讨能量、物质交换在管理实践中的逻辑过程204
3.开放、封闭、孤立属性的定义212
4.开放、封闭、孤立环境属性对人类行为的意义213
5.管理环境属性分析及其公式的推出213
6.环境属性分析公式215
(四)世界存在基本状态的理论分析216
1.系统属性与基本状态间关系的归纳216
2.理论研究的殊途同归216
3.系统、环境及其属性的理论联系216
4.现实社会两种周期律形成原因的分析223
5.开放、孤立型周期律的实践意义223
6.理论解析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难题225
7.对环境属性概念的理解是现象间关系认识的基础235
8.世界存在基本状态的理论意义237
(五)秩序是实现“无为而治”管理境界的有效途径238
(六)对管理学基础理论质疑的回答239
1.质疑之一239
2.质疑之二239
3.质疑之三240
二、新建理论对管理学科的贡献及价值241
(一)从规律体系方面对管理学科的贡献241
1.提出了“管理原理”,弥补了管理学长期无原理的尴尬处境241
2.归纳出“管理本质”概念,填补了管理学理论长期以来的空白242
3.构建了管理的一般方法,使普适性的“一般管理方法”成为现实242
4.总结、归纳了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周期律242
(二)从哲学层面将管理理论分界为管理规律与管理文化两大范畴243
(三)新建理论对管理学“理论丛林”现象的解读243
1.试析“管理过程学派”理论244
2.解读“经验主义学派”244
3.“决策理论学派”之辨析245
4.体会“人类行为学派”245
5.分析“数理学派”245
6.体味“社会系统学派”246
(四)“现象视界”下的管理理论,无可奈何地陷入到“丛林”现象的纠缠中247
(五)提出现象观察视界是管理理论研究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247
三、结论249
理论实践篇253
第六章 试析环境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253
本章摘要、关键词253
前言253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探讨254
(一)事物发展所具有的循环性255
1.循环性发展中的条件因素255
2.环境承载着条件因素的所有内涵255
(二)环境基本面概念所包含的理论意义255
1.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基本面的实践意义256
2.环境差异带来人行为意识的不同取向256
(三)人与文化间关系的解析256
1.文化的定义256
2.人与文化关系定位的理论意义257
(四)文化与环境间关系的解析257
1.环境、文化通过氛围而关联为一体257
2.不同环境有着不同的属性“品质”258
3.品质从功能上反映出环境对人行为的价值观特征258
(五)开放、封闭、孤立环境属性对人类行为的意义258
(六)人类社会的两个循环周期律259
(七)人类行为的基本方向和价值基础259
(八)有序与无序概念的伟大意义260
(九)中西理论水土不合的解析260
二、重视环境属性的作用是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要途径261
(一)基于环境价值观意义对管理实践的反思261
(二)从环境层面去思考管理问题的症结261
(三)管理的治本之策:在于对环境属性的关注262
三、结论262
第七章 哲学视野下“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剖析263
本章摘要、关键词263
引言263
一、由“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剖析人的行为特征264
(一)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反映出的人之行为特征264
1.环境现场的条件分析264
2.红绿灯面前人的行为状况264
3.红绿灯规则下存在的三种行为方向264
4.规则奠定了人行为价值判断的基础265
5.人性与自然规律间存在着的矛盾265
6.规则是人类选择的符合自然规律的秩序265
7.人类社会秩序的构建直接受环境属性的影响265
8.规则存在的普遍性266
9.规则的社会实践意义266
10.扎堆闯红灯现象扩展的社会后果266
(二)人之行为特征彰显出开放、封闭、孤立属性意义267
二、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文化成因268
(一)文化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268
1.文化是什么268
2.环境文化氛围对人行为的影响268
(二)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269
1.解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属性269
2.君子、小人文化矛盾纠结中的价值取向269
3.“捂”字诀掩盖着文化深层次矛盾270
4.“中庸之道”能使“法制政府在中国无法生存”271
三、封闭文化背景下能量、物质交换中的社会走向272
(一)厚重封闭文化下人的行为倾向272
1.环境不同,其“品质”亦不一样272
2.品质从功能上反映出环境对人行为影响的价值观特征273
(二)开放、封闭、孤立环境属性对人类行为的意义273
(三)人类社会的两个循环周期律273
(四)孤立型周期律下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274
(五)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反映出的大问题275
四、结论275
附记277
索引278
后记281
热门推荐
- 2520063.html
- 1875438.html
- 1766368.html
- 170156.html
- 1159169.html
- 705170.html
- 1823231.html
- 2006352.html
- 1441225.html
- 17757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7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13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2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71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8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7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4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2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04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