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细胞自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B.莱文,(日)吉森保,(美)V.德雷蒂奇编;程轶喆,刘娟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3221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27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245页
- 主题词:细胞生物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细胞自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自噬分子机制概述1
1.1引言1
1.2自噬的分子机制3
1.2.1自噬的诱导和调节3
1.2.2 Cvt途径和其他具有选择性的自噬类型7
1.2.3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物10
1.2.4两种泛素样蛋白质缀合系统(conjugation system)11
1.2.5 Atg9及其循环系统13
1.2.6囊泡的从头形成14
1.2.7囊泡与液泡的对接和融合16
1.2.8囊泡分解以及所产生大分子的循环利用16
1.3结论17
参考文献17
第2章大自噬的信号传导及调节24
2.1引言25
2.2信号传导通路26
2.2.1TOR依赖的信号传导通路26
2.2.2 mTOR非依赖的通路29
2.2.3其他通路29
2.3自噬体的形成31
2.3.1 Atg1及其作用伴侣32
2.3.2 Atg6/Beclin 132
2.3.3 Atg蛋白的翻译后修饰34
2.3.4 Atg蛋白的转录调节35
2.3.5细胞骨架35
2.4成熟步骤36
2.4.1 晚期自噬的形态学和定义36
2.4.2成熟事件的调节36
2.4.3自噬体的信号传导和成熟38
2.5如何调控自噬38
2.6结论40
参考文献40
第3章自噬的生理功能50
3.1 引言50
3.2自噬的生理功能51
3.2.1氨基酸池的维持51
3.2.2细胞内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51
3.2.3自噬选择性降解52
3.2.4发育和细胞死亡53
3.2.5肿瘤抑制5
3.2.6抗衰老54
3.3结论55
参考文献55
第4章自噬与淋巴细胞稳态60
4.1引言60
4.2细胞因子和MHC/肽配体对T细胞稳态的调节61
4.2.1 T细胞稳态中的细胞因子61
4.2.2T细胞稳态中的TCR - MHC相互作用61
4.3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途径对T细胞稳态的调节62
4.3.1 T细胞稳态中的外源性凋亡途径62
4.3.2T细胞稳态中的内源性凋亡途径62
4.4T淋巴细胞中的自噬诱导63
4.5自噬:在T细胞生存和死亡中的双重作用64
4.5.1 在体内自噬促进稳定的T细胞生存65
4.5.2自噬促进T细胞死亡66
4.5.3自噬作为T细胞中生存和死亡的矛盾介导物66
4.6T细胞增殖中的自噬66
4.6.1在T细胞增殖中自噬体的形成67
4.6.2自噬基因除自噬体形成之外在T细胞增殖中发挥作用67
4.7 B淋巴细胞中的自噬68
4.8结论68
参考文献69
第5章自噬与固有免疫识别系统75
5.1 引言75
5.2自噬与感应病毒:城堡巡逻76
5.2.1 病毒的固有免疫识别76
5.2.2自噬通过TLR在病毒的固有免疫识别中发挥作用77
5.2.3 Atg5/自噬在pDC的TLR9信号传导中的作用78
5.2.4通过Atg5-Atg12缀合物负调节RLR78
5.3固有免疫识别、自噬诱导和吞噬作用之间的相互作用:保卫城堡78
5.3.1吞噬作用79
5.3.2自噬与吞噬作用的合聚79
5.4细胞因子反馈:擂响战鼓81
5.5结束语81
参考文献82
第6章自噬在MHC Ⅱ类内源性抗原提呈中的作用85
6.1引言85
6.2 MHCⅡ类分子肽配体的来源蛋白86
6.3细胞内抗原加工到MHCⅡ类蛋白质上87
6.4大自噬作为MHC Ⅱ类配体的来源88
6.4.1模式抗原89
6.4.2肿瘤抗原90
6.4.3细胞内病原体作为大自噬依赖的MHCⅡ类抗原的来源90
6.4.4大自噬后自身抗原作为MHC Ⅱ类抗原表位的来源91
6.4.5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中的大自噬91
6.4.6上皮细胞中的大自噬91
6.5结论93
参考文献93
第7章自噬和自噬基因在炎性肠病中的作用97
7.1引言97
7.2炎性肠病98
7.2.1人类炎性肠病的临床表现98
7.2.2结肠炎小鼠模型98
7.2.3小肠疾病的小鼠模型99
7.2.4细菌在炎性肠病中的作用100
7.3自噬和克罗恩病101
7.3.1鉴定ATG16L1和IRGM 1为克罗恩病易感基因101
7.3.2 Atg16L1在自噬中的作用102
7.3.3 IRGM 1在自噬中的作用103
7.4自噬在肠生物学中的作用104
7.4.1检测Atg16L1在体内功能的两个小鼠模型104
7.4.2 Atg16L1缺失导致炎症反应增强且促炎性细胞因子IL-1 β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增加104
7.4.3 Atg16L1表达降低的小鼠重现克罗恩病的病理表现,揭示Atg16L1在克罗恩病中作用的细胞靶标105
7.5结论和未来展望109
参考文献110
第8章自噬在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中的作用:一种研究自噬免疫功能的模型系统116
8.1引言:自噬作为一种抵抗细菌、原生动物寄生虫和病毒的抗微生物防御机制116
8.2结核分枝杆菌寄生在宿主巨噬细胞中117
8.3自噬消除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118
8.4自噬溶酶体在微生物杀灭中的独特性能119
8.5自噬是Th1/Th2极化效应物119
8.6免疫相关GTP酶(IRG)调节抗微生物防御和炎症中的自噬120
8.7自噬是模式识别受体信号传导的效应物122
8.8结论和一种模型124
参考文献125
第9章自噬在防御胞内细菌的免疫中的作用130
9.1 自噬作为一种抵抗细菌的免疫防御机制131
9.2肠道沙门菌鼠伤寒血清型的自噬作用131
9.2.1沙门菌相关疾病131
9.2.2鼠伤寒沙门菌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细胞内生活模式132
9.2.3鼠伤寒沙门菌的毒力:Ⅲ型分泌系统及其效应因子132
9.2.4防御鼠伤寒沙门菌的自噬作用134
9.2.5胞内鼠伤寒沙门菌的多种命运134
9.3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自噬135
9.3.1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相关疾病135
9.3.2产单核李斯特菌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生存模式135
9.3.3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毒力因子135
9.3.4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自噬137
9.3.5宽阔的李斯特菌容纳吞噬体138
9.3.6不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菌群的多种命运139
9.4福氏志贺菌和其他胞内菌的自噬作用139
9.5炎性肠病中的细菌自噬141
9.6小结143
参考文献143
第10章A群链球菌:与自噬的战争中的失败者149
10.1 A群链球菌对宿主细胞的入侵149
10.2 A群链球菌从内吞体中的逃逸150
10.3自噬对A群链球菌的捕获150
10.4赢家还是输家?151
10.5和传统自噬作用的差异152
10.6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自噬153
10.7结语154
参考文献154
第11章细菌对自噬的策反156
11.1伯内特考克斯体156
11.1.1细菌形态和抗原变异156
11.1.2伯内特考克斯体的Ⅳ型分泌系统157
11.1.3伯内特考克斯体的复制小生境157
11.1.4自噬途径利于伯内特考克斯体的感染158
11.2嗜肺军团菌159
11.2.1嗜肺军团菌产生一种专门的细菌区室159
11.2.2 do t /icm基因复合体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159
11.2.3嗜肺军团菌对宿主自噬途径的利用159
11.3金黄色葡萄球菌160
11.3.1 金黄色葡萄球菌小细胞突变体160
11.3.2全局调节系统agr和sar161
11.3.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胞内生存:从吞噬区室中逃逸161
11.3.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自噬途径的策反161
11.4龈紫单胞菌162
11.4.1龈紫单胞菌的胞内生活以及自噬途径163
11.4.2牙龈菌蛋白酶的作用163
11.5嗜吞噬细胞无浆体164
11.5.1嗜吞噬细胞无浆体和自噬途径的相互作用164
11.5.2自噬途径利于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的感染164
11.6流产布鲁杆菌165
11.6.1流产布鲁菌的胞内小生境165
11.7结语166
参考文献167
第12章刚地弓形虫免疫防御中的自噬作用171
12.1前言171
12.2 CD40和刚地弓形虫感染172
12.2.1 CD40通过空泡-溶酶体融合诱导弓形虫杀灭活性173
12.2.2 CD40通过自噬作用诱导杀弓形虫活性173
12.3刚地弓形虫感染中自噬作用的关联性176
12.4结语177
参考文献177
第13章自噬在哺乳动物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181
13.1引言181
13.2自噬与病毒的战斗182
13.2.1自噬抵御嗜神经组织病毒的感染183
13.2.2 HSV-1183
13.2.3自噬在哺乳动物病毒性疾病中的潜在保护机制184
13.3病毒实施逃逸策略187
13.3.1 HSV-1对自噬发动协同攻击188
13.3.2病毒Bc l-2同系物拮抗宿主自噬189
13.3.3自噬逃逸作为一种普遍的毒力机制?189
13.4结论190
参考文献190
第14章有新有旧:植物固有免疫和自噬作用193
14.1前言193
14.2自噬在植物发育和衰老中的作用193
14.3自噬和植物固有免疫194
14.4自噬限制死亡信号吗?解释HR-PCD调节的一个模型196
14.5自噬在基础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198
14.6植物RNA病毒和叶绿体198
14.6.1病毒在叶绿体内的生理学后果199
14.6.2病毒诱导叶绿体向液泡运输:是叶绿体自噬还是被处决的无辜者199
14.7液泡中植物病毒的清除201
14.8结语202
参考文献202
第15章自噬在HIV诱导的T细胞死亡中的作用207
15.1引言207
15.2 HIV复制周期208
15.3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诱导自噬的药物209
15.4导致免疫缺陷的机制210
15.5自噬在Env介导的CD4T细胞死亡中的作用211
15.6自噬在HIV感染的细胞中的作用212
15.7结论212
参考文献213
第16章病毒对细胞自噬途径的策反218
16.1引言218
16.2对病毒有利的自噬途径219
16.3自噬能为病毒做什么?220
16.4结论223
参考文献224
索引226
热门推荐
- 1231752.html
- 3459117.html
- 433587.html
- 1959145.html
- 3470259.html
- 3292508.html
- 797364.html
- 2007192.html
- 1785515.html
- 3204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7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2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0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60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3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46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45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02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8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