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强制执行操作规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江必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80217950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134MB
- 文件页数:506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强制执行-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强制执行操作规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启动2
第一节 申请执行2
一、申请执行的主体2
二、申请执行的条件3
(一)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且具有给付内容3
(二)义务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3
(三)申请执行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执行申请3
(四)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执行申请4
三、申请执行的程序4
(一)提交相关书面材料4
(二)预交执行费5
(三)提交债权人了解到的债务人的财产状况或线索7
第二节 移送执行7
一、移送执行的条件7
二、移送执行的案件范围8
第三节 委托执行9
一、委托执行的意义9
二、委托执行的条件10
(一)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10
(二)委托法院已受理案件并对案件有管辖权10
(三)受托者只能是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11
(四)委托法院必须依法办理委托执行手续11
三、委托执行的程序11
(一)审查案件是否符合委托执行的条件11
(二)立案后1个月内办理委托执行手续11
(三)出具书面委托函12
(四)及时告知申请执行人12
(五)委托法院不得再自行执行12
四、受托法院的权利和义务12
(一)可以对委托手续材料进行审查12
(二)及时开始执行13
(三)有权收取执行费用13
(四)对受托法院在执行中出现的有关事项的处理要求13
(五)按期结案13
第四节 指定执行14
一、指定执行的适用条件14
(一)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14
(二)案件长期未能执结14
二、指定执行的适用范围15
三、指定执行的程序15
(一)报请执行管辖权转移的指定执行程序15
(二)决定执行管辖权转移的指定执行程序16
四、指定执行的效力16
第五节 执行案件的审查和受理16
一、立案审查16
(一)申请或移送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16
(二)申请执行人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16
(三)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17
(四)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有给付内容,且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明确17
(五)义务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18
(六)属于受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管辖18
(七)提交有关证件和材料18
二、立案20
第六节 执行申请登记备案制度21
一、执行申请登记备案制度的意义21
(一)申请执行人已取得了执行依据21
(二)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21
(三)明知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22
(四)在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前提下,暂不立案,而予以登记备案22
二、执行申请备案制度的基本原则22
三、执行申请登记备案制度的适用22
(一)申请执行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证据或证据线索的22
(二)被执行人的财产暂不适于执行23
(三)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协议而请求执行申请登记备案23
四、实施执行申请立案备案制应注意的问题24
第二章 执行根据25
第一节 执行根据的意义25
一、执行根据是执行请求权的基础25
二、执行根据是连接裁判程序和执行程序的纽带25
三、执行根据是执行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惟一依据26
四、执行根据效力丧失或内容的满足导致执行程序的结束26
第二节 执行根据的构成要件27
一、执行根据构成的形式要件27
(一)须为国家公文书27
(二)有明确的债权人与债务人27
(三)有明确的执行事项28
二、执行根据构成的实质要件28
(一)必须表明法律文书已经生效28
(二)法律文书具有强制执行力28
(三)必须说明债务人应为特定给付并确定该给付的具体范围29
(四)给付的内容必须是合法并且适于实施强制执行29
第三节 我国执行根据的种类30
一、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30
(一)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30
(二)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31
(三)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34
(四)人民法院制作的其他法律文书35
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36
(一)仲裁裁决书37
(二)公证债权文书37
(三)依法应由人民法院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理决定38
第四节 执行根据的法律效力39
一、执行根据的时间效力39
二、执行根据的空间效力40
三、执行根据对人的效力40
四、民事强制执行根据对事效力41
五、民事强制执行根据法律效力的限制41
第五节 执行根据的审查44
一、对民事强制执行根据法律效力的审查44
二、对民事强制执行根据主文的审查45
三、对民事强制执行根据所赖以确认的事实证据的审查45
四、对民事强制执行根据的裁判文书制作前所采取的保全措施的审查45
五、对民事强制执行根据所列当事人情况的审查46
六、对民事强制执行根据中存在的其他瑕疵的处理和补救方法46
七、关于实体请求权的审查46
第三章 执行标的50
第一节 执行标的概述50
第二节 执行标的的范围50
一、财物50
(一)执行有形财产的范围50
(二)执行无形财产的范围54
二、行为63
(一)可以替代履行的行为63
(二)不可替代履行的行为63
三、人身64
(一)关于人身能否作为执行标的的争议64
(二)人身作为执行对象的限制65
第三节 执行财产的豁免66
一、执行有形财产的豁免范围66
二、执行无形财产的豁免范围70
(一)信用证开证保证金70
(二)证券经营机构清算账户资金70
(三)证券、期货交易保证金70
(四)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70
(五)旅行社质量保证金71
(六)粮棉油收购专项资金71
(七)封闭贷款71
(八)社会保险基金及社会基本保障资金71
(九)国防科研试制费72
(十)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72
(十一)军费72
(十二)征用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72
(十三)住房公积金73
(十四)财政预算外资金73
(十五)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73
(十六)股民保证金73
(十七)职工建房集资款73
(十八)金融机构的营业场所、运输工具等74
(十九)国家机关行使管理职能不可缺少的财物和预算内行政经费74
(二十)企业工会经费74
(二十一)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暖、铁路、交通、广播传媒等为完成公益事业正在使用的或不可缺少的设施或财产,但清偿以该物担保的债权时除外74
第四章 执行管辖75
第一节 执行管辖概述75
一、执行管辖的意义75
(一)根据不同的执行依据确定执行管辖75
(二)不允许执行当事人协议管辖76
二、确定执行管辖的原则76
(一)执行方便和经济原则76
(二)坚持分工合理原则76
第二节 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77
一、级别管辖77
(一)对人民法院制作的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级别管辖77
(二)对其他法律文书的执行级别管辖78
二、地域管辖79
(一)第一审法院管辖79
(二)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79
第三节 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82
一、共同管辖82
二、选择管辖82
第四节 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84
一、移送管辖84
二、指定管辖84
第五节 执行管辖权的转移86
一、下级法院报请上级法院执行86
二、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执行法院86
(一)申请条件87
(二)审查处理88
第六节 管辖权异议89
一、管辖权异议的条件89
(一)提出异议的主体须是本案的当事人89
(二)管辖权异议的客体是执行法院的管辖权89
(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时间须收到执行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90
二、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90
第五章 执行参与人91
第一节 执行当事人91
一、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91
二、其他利害关系人92
(一)执行案外人92
(二)第三人93
第二节 执行当事人的变更和追加94
一、执行当事人变更和追加的区别94
二、变更与追加执行当事人的理论依据94
三、执行当事人变更与追加的情形95
(一)被执行人的变更95
(二)申请执行人的变更101
(三)被执行人的追加102
四、执行主体变更与追加的程序109
(一)变更与追加被执行主体程序的启动109
(二)变更与追加被执行主体审查、决定和裁决权应由执行机构行使109
(三)关于能否连续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的问题110
(四)变更和追加执行主体的具体程序110
(五)对变更与追加执行当事人裁定异议的处理111
第三节 其他执行参与人112
一、执行代理人112
二、协助执行人112
三、执行见证人113
第六章 执行调查114
第一节 执行前准备114
一、审查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是否符合申请执行的条件114
二、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114
三、查阅有关案卷材料,了解案情,明确需要执行的事项115
四、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的原因和履行义务的实际能力116
五、确定执行的具体措施,准备开始强制执行116
六、执行实施的一般程序117
(一)出示证件117
(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117
(三)制作执行笔录118
第二节 被执行人迟延履行的责任118
一、迟延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债务利息118
二、迟延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迟延履行金120
第三节 执行调查121
一、执行调查的意义121
二、申请执行人提供121
(一)申请执行人提供执行财产的内容和方法121
(二)调查令制度122
三、被执行人自行申报财产125
(一)被执行人申报财产的概念和意义125
(二)申报财产的条件126
(三)申报财产的程序127
(四)拒不申报或虚假申报的法律后果129
四、人民法院的调查130
(一)传唤131
(二)向有关单位调查131
(三)询问134
(四)搜查134
五、审计调查137
(一)审计调查的特征及意义137
(二)审计执行的对象138
(三)审计执行的程序139
六、悬赏执行141
(一)悬赏执行的意义141
(二)悬赏执行适用的程序142
七、曝光执行144
(一)曝光执行的性质与功能144
(二)曝光执行的适用条件145
(三)曝光执行的实施程序145
(四)网上曝光146
(四)曝光执行后的处理147
八、公安机关协助查扣被执行人147
(一)公安机关协助查扣被执行人的概念147
(二)公安机关协助查扣被执行人的意义148
(三)协助查扣的适用条件149
(四)公安机关临时留置149
(五)程序149
第七章 对金钱的执行151
第一节 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151
一、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的涵义151
(一)查询151
(二)冻结151
(三)划拨152
(四)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间的关系152
二、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的程序153
三、划询、冻结和划拨被执行人存款的限制155
四、金融机构的协助执行159
第二节 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160
一、扣留、提取被执行人收入的特征160
二、扣留、提取被执行人收入的程序160
三、扣留、提取被执行人收入的限制161
第八章 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控制性措施162
第一节 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财产概述162
一、查封、扣押、冻结的特征162
二、查封、扣押、冻结的适用条件163
三、查封、扣押、冻结的程序164
四、查封、扣押、冻结的对象165
(一)财产权属的判断标准165
(二)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价值范围167
(三)禁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167
第二节 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财产的方法及适用169
一、查封、扣押、冻结的方法169
(一)一般动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方法169
(二)不动产和特定动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方法170
二、对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保管175
(一)由执行法院自行保管176
(二)被执行人保管176
(三)委托第三人保管176
(四)交申请执行人保管177
(五)担保物权人保管177
三、对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使用177
四、查封、扣押、冻结的期限178
第三节 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财产的效力179
一、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179
(一)对人的效力范围179
(二)对物的效力范围179
二、未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方法的效力180
三、查封、扣押、冻结的解除180
第四节 对善意取得第三人的保护182
一、执行程序中的善意取得182
二、善意取得的适用条件182
(一)受让人须从无处分权人手中受让财产182
(二)受让人在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182
(三)受让人必须通过有偿法律行为取得财产183
三、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183
四、查封对善意取得的效力184
(一)对执行标的查封前财物转移的处理184
(二)善意取得与查封瑕疵的对抗185
五、善意取得在民事执行中的限度185
第九章 对被执行人财产的处分性措施188
第一节 拍卖被执行人财产188
一、拍卖被执行人财产的适用条件188
二、拍卖被执行人财产的基本程序189
(一)制作拍卖裁定书189
(二)拟拍卖财产的评估189
(三)拍卖机构的选定189
(四)拍卖保留价的确定190
(五)无益拍卖之禁止190
(六)拍卖公告与通知190
(七)拍卖的限度与合并拍卖191
(八)以拍卖财产抵债191
(九)重新拍卖192
(十)再行拍卖192
(十一)拍卖停止与拍卖委托的撤回193
(十二)拍卖财产所有权的转移194
(十三)拍卖物优先权的处理194
第二节 变卖被执行人财产194
一、适用变卖被执行人财产的几种情形194
二、变卖被执行人财产的程序与方法195
(一)制作变卖裁定书195
(二)对执行标的物的定价195
(三)变卖的方法195
(四)变卖不成的处理196
第三节 对被执行人财产的强制管理196
一、强制管理的适用范围196
二、实施强制管理的程序197
(一)强制管理的开始197
(二)选定管理人197
(三)裁定强制管理198
(四)管理人的职责198
(五)强制管理的终结199
第四节 劳务抵债200
一、劳务抵债的适用条件200
(一)被执行人确无力偿还申请执行人的债务200
(二)申请执行人有一定的劳务需要200
(三)被执行人能够提供符合申请执行人需要的劳务200
(四)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劳务抵债,尤其是被执行人必须基于自愿200
(五)劳务抵债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及公序良俗200
三、劳务抵债的适用程序200
(一)劳务抵债程序的提起200
(二)达成劳务抵债协议200
(三)劳务抵债的价值折算201
(四)劳务抵债协议的履行201
(五)劳务抵债程序的终结201
第五节 资产抵债返租202
一、资产抵债返租执行适用的原则202
二、资产抵债返租执行适用的一般程序202
第六节 夫妻共同债务的执行203
一、夫妻共同债务的特征203
二、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204
(一)夫妻共同债务与家庭共同债务的区分205
(二)夫妻共同债务与夫妻个人债务的区分205
三、夫妻共同债务的执行206
(一)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债务的执行207
(二)离婚后夫妻共同债务的执行207
四、共同财产的认定208
五、对夫妻共同债务的执行209
(一)清偿对外债务与离婚财产分割的冲突209
(二)夫妻共同财产为股权的执行210
(三)夫妻共同财产为合伙财产的执行210
(四)夫妻财产不分割时,如何执行其中一方的财产211
第十章 对土地物权和房屋的执行212
第一节 土地权属概述212
一、土地权属概述212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213
(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213
(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214
第二节 土地和房屋执行的一般程序215
一、土地和房屋执行的一般程序215
二、土地或房屋权属的确认原则216
三、有关房屋和土地的执行时应注意的问题216
第三节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执行219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强制执行219
(一)房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但建设用地使用权属于他人220
(二)房产属于被执行人所有,但未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220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为被执行人,但地上建筑物未办理所有权证照或所有权属于他人221
二、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执行221
第四节 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执行223
一、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执行223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执行224
三、征用集体土地补偿费的执行226
第五节 抵押房地产的执行227
一、抵押房地产的特征227
二、抵押房地产的执行特点227
三、抵押房地产执行的实行228
(一)抵押房地产的执行依据228
(二)不得执行抵押房地产情形229
四、抵押房地产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229
(一)抵押房地产的委托评估拍卖229
(二)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但抵押的居住房屋的执行230
(三)房地产投资权益的执行230
(四)对预售商品房的执行230
(五)抵押房地产执行中承租权的处理231
第六节 在建工程项目的执行232
一、在建工程的可执行性232
二、在建工程项目的执行233
(一)项目转让233
(二)股权转让234
(三)资产转让235
(四)合作开发235
(五)托管续建235
(六)划分所有者权益235
(七)融资盘活236
三、在建工程项目执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36
(一)在建工程系违法建筑或部分违法建筑的执行236
(二)在建工程转让的主体236
(三)使用权抵押和在建工程抵押的优先受偿范围的区分236
第七节 国有企业不动产的执行237
一、国有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执行237
(一)国有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性质237
(二)执行国有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238
二、对已经抵押的国有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执行239
(一)抵押无效的情形240
(二)对于抵押有效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处理240
三、国有企业建筑物的执行240
(一)国有企业建筑物的分类及性质240
(二)对国有企业建筑物上设定的抵押应按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规定审查其效力241
四、国有企业其他财产的执行242
第八节 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的保护243
一、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的法律性质243
二、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的效力244
第九节 自然人居住的生活用房的执行245
一、执行自然人居住的生活用房的条件245
二、被执行人住房超出生活所必需的标准的认定246
三、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所必需的住房247
第十一章 对投资权益及其他权益的执行250
第一节 对股权的执行概述250
一、股权强制执行的法理基础250
二、股权强制执行的条件251
(一)作为被执行人的公司除在其他公司享有股权以外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251
(二)必须经有关评估部门进行作价251
(三)符合《公司法》等法律规定251
三、股权执行的程序252
(一)债权人依法申请252
(二)审查程序252
(三)查明被执行人的股权状况253
(四)裁定冻结被执行人的股权253
(五)通知公司及其他股东行使优先受让权253
(六)对被执行股权进行估价254
(七)对被执行股权进行变价和转让255
四、股权执行时应注意的事项256
(一)对股权执行必须经过估价程序256
(二)不得执行公司的财产257
(三)股权强制执行不得减少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257
(四)股东违法出资和恶意投资行为的处理257
(五)保护股东的优先购买权258
第二节 对被执行人在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或投资权益的执行一、有限责任公司概述258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的冻结259
三、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权益或股权的强制转让260
(一)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260
(二)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260
(三)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行使260
(四)拍卖、变卖或以股抵债261
第三节 对独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权益或股权的执行261
一、对独资企业股权的执行261
二、外资企业概述261
(一)中外合资企业262
(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263
二、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权益或股权的执行264
(一)协议转让264
(二)强制转让267
第四节 对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或股票的执行269
一、股票概述269
(一)股份有限公司269
(二)股票269
二、对股票的执行措施271
(一)裁定扣押271
(二)股票的变价方式271
第五节 对上市公司股份的执行274
一、对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的执行274
二、上市公司社会流通股的执行276
第六节 对股息、红利的执行277
一、股息、红利概述277
二、对股息、红利的执行277
(一)对已到期股息、红利的执行措施277
(二)对预期股息、红利的执行措施278
第七节 隐名股权的执行278
一、隐名股权概述278
(一)隐名投资是为了规避法律的禁止性规定279
(二)隐名投资者没有规避法律,或虽规避法律但规避的不是法律的禁止性规定279
二、对隐名股权的执行280
(一)显名出资人为被执行人280
(二)隐名出资人为被执行人280
(三)公司为被执行人280
第八节 执行中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保护281
一、股东优先购买权概述281
(一)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281
(二)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理依据282
二、拍卖程序中优先购买权的保护283
三、执行拍卖程序中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实现284
(一)同等条件的理解284
(二)强制拍卖股权程序中股东能否行使部分优先购买权285
(三)股东优先购买权能否限制行使286
(四)股东优先购买权实现的方法286
四、股权优先购买权的损害救济288
第九节 擅自支付股息、红利和转移股权的责任289
第十节 对无形财产的执行289
一、对知识产权的执行289
(一)对知识产权执行的适用范围289
(二)对知识产权的执行措施290
二、网络域名权的执行292
三、证券交易席位的执行292
四、指标的执行292
第十一节 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293
一、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适用条件293
(一)须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293
(二)须有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提出申请294
(三)被执行人须对第三人享有合法到期债权294
(四)须是第三人在履行通知指定的期限内既不提出异议,也不履行债务295
二、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程序296
(一)提出申请296
(二)执行法院发出履行通知296
(三)第三人提出异议或者履行债务297
(四)法院裁定对第三人强制执行297
(五)由法院出具有关证明298
第十二节 债权转股权300
一、债权转股权的法律依据300
二、债权转股权的意义300
三、债权转股权的适用条件301
(一)以被执行人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为前提301
(二)须由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投资者或股东达成协议301
(三)履行相关的决议手续302
(四)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302
五、债权转股权的方式303
第十二章 交付财产请求权的执行304
第一节 交付动产的执行304
一、交付动产的执行概述304
二、交付特定物的执行305
(一)被执行人占有特定物时的执行305
(三)第三人占有特定物时的执行305
三、交付种类物的执行305
第二节 交付不动产的执行306
一、不动产的交付程序306
(一)签发公告306
(二)通知被执行人或其成年家属、代理人到场307
(三)通知有关见证人到场307
(四)除去原占有人的动产307
(五)将不动产交付申请执行人307
(六)制作笔录307
二、适用强制交付应注意的问题307
第三节 腾房案件的执行308
一、腾房义务的执行措施308
二、腾房案件的和解执行309
三、强制腾退的方法309
第十三章 行为请求权的执行311
第一节 概述311
一、行为请求权的意义311
二、行为请求权的执行与对财物执行的区别311
(一)以行为为执行标的311
(二)在执行手段上,以间接强制执行为主要方法311
(三)作为执行标的的行为具有很强的人身性质312
第二节 行为请求权的执行方式312
一、对作为的执行312
(一)可替代行为请求权的执行312
(二)不可替代行为请求权的执行314
二、对不作为的执行314
(一)间接强制315
(二)支付迟延履行金315
(三)除去被执行人行为的后果315
第三节 对几类具体行为请求权的执行315
一、赔礼道歉的执行315
二、赡养义务的执行316
(一)赡养义务的执行措施316
(二)赡养义务的终结317
三、抚养义务的执行317
(一)抚养义务的执行措施317
(二)变通执行抚养义务的情形317
(三)抚养义务的终结318
四、扶养义务的执行318
(一)扶养义务的执行措施318
(二)扶养义务的终结319
五、探望权的执行319
(一)探望权的执行措施319
(二)探望权的终结320
六、清算义务的执行320
七、停止侵权行为的执行320
八、继续履行合同义务或解除合同的执行321
(一)继续履行合同义务或解除合同的执行措施321
(二)恢复股东身份义务的执行321
(三)恢复劳动关系义务的执行322
(四)另行诉讼322
(五)继续履行合同义务或解除合同义务的终结322
第十四章 执行程序中的具体制度323
第一节 不予执行制度323
一、不予执行的特征323
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324
(一)不予执行国内仲裁裁决的情形324
(二)对香港特别行政区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325
(三)对涉外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326
三、不予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的条件326
四、不予执行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条件327
五、不予执行裁定的效力329
(一)不得申请复议或申请再审329
(二)执行监督329
(三)提出执行异议329
第二节 执行和解330
一、执行和解的性质330
二、执行和解的条件332
三、执行和解的内容和形式332
四、执行和解的效力333
(一)执行和解协议对执行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333
(二)对法院的效力334
第三节 执行担保335
一、执行担保成立的条件335
(一)执行担保的案件必须是已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335
(二)申请执行担保的被执行人暂时无力履行义务335
(三)执行担保必须向人民法院提出,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和执行法院认可335
(四)被执行人提供的执行担保必须充分可靠336
二、执行担保的方式336
(一)保证担保337
(二)抵押担保338
(三)质押担保340
四、执行担保的程序341
(一)被执行人主动提出申请341
(二)经申请执行人同意341
(三)执行法院审查341
(四)执行法院认可342
五、执行担保的法律效力342
(一)裁定暂缓原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的执行342
(二)在暂缓执行期限内,申请人不得无故要求法院恢复执行342
(三)被执行人应当在暂缓执行期限内履行义务342
第四节 执行救济343
一、执行救济概述343
(一)执行救济的构成343
(二)执行救济的功能343
(三)执行救济的类型344
二、执行异议344
(一)执行异议的主体345
(二)执行异议的事由345
(三)执行异议的程序348
三、案外人异议350
(一)案外人异议的条件351
(二)案外人异议的审查与处理351
(三)案外人异议之诉352
(四)当事人异议之诉355
第五节 暂缓执行357
一、暂缓执行的情形357
(一)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暂缓执行的情形357
(二)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暂缓执行的情形358
二、暂缓执行的程序358
第六节 执行中止359
一、《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执行中止情形359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359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359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360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360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360
二、《执行规定》规定的执行中止情形360
(一)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360
(二)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360
(三)执行的标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的物,需要等待该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361
(四)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361
(五)仲裁裁决的被申请执行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13条第2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执行请求,并提供适当担保361
二、执行中止的效力362
第七节 保全执行与先予执行362
一、财产保全362
(一)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和程序363
(二)财产保全的范围365
(三)财产保全的执行措施366
(四)财产保全的效力367
(五)财产保全程序的终结367
(六)被申请人的救济368
二、诉前禁令368
(一)诉前禁令的适用条件368
(二)诉前禁令的作出369
三、证据保全370
(一)证据保全的适用条件370
(二)证据保全的程序371
(三)证据保全的方法371
(四)知识产权诉前证据保全的特殊规定371
四、先予执行372
(一)先予执行的条件372
(二)先予执行适用的范围372
(三)先予执行的程序373
(四)被申请人的救济373
第八节 执行竞合与参与分配374
一、执行竞合374
(一)民事强制执行之间的竞合374
(二)民事强制执行与行政处罚执行的竞合378
(三)民事强制执行与刑罚执行的竞合379
(四)参与执行竞合的程序379
二、参与分配380
(一)参与分配概述380
(二)参与分配的条件381
(三)参与分配的程序384
第九节 执行听证387
一、引入执行听证的意义387
二、执行听证的主体388
三、执行听证的适用范围388
(一)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提出执行异议的案件389
(二)当事人对变更或追加其为被执行主体不服的389
(三)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389
(四)需依职权裁定中止、终结执行的389
(五)多个债权人申请对同一被执行人的财产参与分配的389
(六)重大疑难的执行监督案件390
(七)当事人对评估、鉴定结论有异议的案件390
四、执行听证的原则390
(一)公开原则390
(二)适度原则391
(三)效率原则391
(四)职能分离原则391
五、执行听证的具体程序392
(一)听证准备392
(二)听证前的准备392
(三)听证审查392
(四)自动撤回听证申请与缺席听证393
(五)听证裁决393
第十节 协助执行393
一、协助执行的主体范围393
二、协助执行的内容394
(一)当地法院的协助执行394
(二)有关单位的协助执行395
(三)公民个人的协助执行396
三、协助执行的程序396
四、协助执行人的法律责任396
(一)程序法上的责任397
(二)实体法上的责任397
第十一节 对妨害执行行为的强制措施398
一、对妨害执行行为的强制措施的特征与意义398
(一)对妨害执行行为的强制措施的性质398
(二)对妨害执行行为的强制措施的意义399
二、妨害执行行为的构成要件400
(一)必须有妨害执行的行为400
(二)行为人实施的妨害执行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妨害执行正常进行的后果400
(三)必须是行为人的故意行为401
三、妨害执行行为的种类401
(一)必须接受询问的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401
(二)伪造、隐藏、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妨害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401
(三)以暴力、威胁,贿买以及其他方法妨害或抗拒执行的401
(四)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向人民法院提供执行担保的财产的402
(五)对人民法院执行人员或协助执行人员进行侮辱、诽谤、诬陷、围攻、威胁、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402
(六)案外人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转移被执行人财产的402
(七)故意撕毁人民法院执行公告、封条的402
(八)指使、贿买、胁迫他人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履行义务的能力问题作伪证的402
(九)妨害人民法院依法搜查或者哄闹、冲击执行现场的402
(十)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和执行公务证件的402
(十一)有义务协助法院执行而拒不协助执行的403
五、对妨害执行行为的民事强制措施的种类及适用403
(一)拘传403
(二)罚款、拘留404
(三)限制出境406
(四)限制高消费409
五、刑事制裁412
(一)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适用条件413
(二)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的制裁程序414
(三)适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应注意的问题414
第十二节 执行协调与执行监督415
一、执行协调415
(一)法院内部的协调415
(二)法院与外部门的协调417
二、执行监督418
(一)执行监督的特征418
(二)执行监督的内容和程序419
第十三节 执行终结421
一、执行终结与执行完毕421
二、执行终结的情形422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422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422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422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422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了劳动能力422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423
第十四节 执行结案423
一、执行结案的方式423
(一)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423
(二)裁定终结执行423
(三)裁定不予执行423
(四)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424
二、执行期限424
(一)执行期限424
(二)扣除期间425
(三)结案日期426
(四)执行案件流程各节点的期限427
三、归档428
第十五节 再执凭证429
一、再执凭证的涵义429
二、债权凭证制度的意义431
三、适用债权凭证的程序432
(一)债权凭证发放的条件432
(二)债权凭证的发放途径432
(三)债权凭证的登记432
(四)再申请和举证433
(五)债权凭证的缴销433
(六)债权凭证的管理434
第十六节 执行回转434
一、执行回转的条件434
(一)执行回转发生在原执行程序全部或部分执行结束后434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变更435
(三)原执行依据的申请执行人已取得被执行人的财产,并拒不返还该财产436
二、执行回转的程序436
(一)由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为主,申请人申请提起为辅437
(二)由执行机构作出执行回转裁定437
(三)执行回转措施438
第十七节 执行程序中的期间与送达439
一、期间439
(一)期间的特征和种类439
(二)期间的计算440
二、送达441
(一)送达的特征441
(二)送达的方式441
(三)送达回证和送达效力444
第十八节 涉外案件执行444
一、涉外案件的特征444
二、我国法院审理的涉外案件在国内的执行445
三、外国法院的裁判和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446
(一)外国法院裁判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446
(二)外国仲裁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450
四、我国法院判决、裁定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法院的承认与执行452
五、涉港、澳、台地区案件的执行453
(一)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间仲裁裁决的执行453
(二)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间民商事判决的执行454
(三)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间民商事判决、仲裁裁决的执行457
(四)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459
(五)我国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460
六、一般司法协助463
(一)一般司法协助的范围463
(二)司法协助的途径464
(三)司法协助请求书使用的文字465
(四)人民法院提供司法协助的程序466
(五)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委托送达民商事司法文书467
(六)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和调取证据467
(七)内地与台湾地区有关送达司法文书469
后记471
热门推荐
- 3458043.html
- 3084831.html
- 2889728.html
- 1867770.html
- 1292490.html
- 425585.html
- 2297165.html
- 3240062.html
- 1331578.html
- 30961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45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6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34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79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63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66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80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0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81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