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文兴吾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07445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技术发展-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科学与技术概论3
第1章 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3
1.1 什么是科学3
1.2 什么是技术6
1.3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8
1.3.1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历史和发展8
1.3.2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9
1.3.3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1
第2章 历史上的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4
2.1 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14
2.1.1 科学革命14
2.1.2 技术革命14
2.1.3 产业革命15
2.2 历史上的两次科学革命15
2.2.1 近代自然科学革命15
2.2.2 20世纪的自然科学革命21
2.3 历史上三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23
2.3.1 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技术革命24
2.3.2 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25
2.3.3 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6
第3章 当代科技革命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29
3.1 当代科技革命即第四次技术革命29
3.2 当代科技革命的特点30
3.2.1 主导技术以技术群落的形式出现30
3.2.2 主导技术群落整体相关30
3.2.3 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31
3.2.4 对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空前广泛而深刻的影响31
3.3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32
3.3.1 科学技术呈加速化发展趋势32
3.3.2 科学技术呈综合化发展趋势34
3.3.3 科学技术呈社会化发展趋势35
3.3.4 科学、技术、生产呈一体化发展趋势36
第4章 “第一生产力论”与“科学技术动力观”41
4.1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41
4.1.1 “知识就是力量”,对科学技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41
4.1.2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科学技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42
4.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科学技术认识的第三次飞跃44
4.2 关于“科学技术动力观”45
4.2.1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的社会发展观46
4.2.2 全面地强调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47
4.2.3 完整地把握了科学技术的多重职能48
4.2.4 唯物史观的现代拓深形态49
4.3 以自主创新为基点,建设创新型国家50
4.3.1 以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50
4.3.2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52
4.3.3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规划与战略54
4.3.4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契合56
第5章 关于社会科学技术60
5.1 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纵向结构60
5.2 社会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61
5.3 社会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63
5.4 “四个同样重要”“两个不可替代”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68
第二编 20世纪基础科学的革命性发展第6章 相对论75
6.1 狭义相对论建立的历史背景75
6.1.1 电磁场理论在经典力学的基本框架中发展75
6.1.2 物理学的新经验与既有的范式框架存在种种冲突78
6.1.3 牛顿绝对时空观受到来自哲学方面的激烈批判79
6.2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与理论结构80
6.2.1 假说演绎法与狭义相对论80
6.2.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81
6.2.3 狭义相对论的理论结构82
6.3 广义相对论的提出85
6.4 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与引力场方程88
6.4.1 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88
6.4.2 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88
6.5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90
6.5.1 水星近日点进动91
6.5.2 太阳附近光线的偏转92
6.5.3 引力场中时钟变慢93
第7章 量子力学94
7.1 普朗克能量子概念的提出94
7.1.1 黑体辐射与“紫外灾难”94
7.1.2 普朗克提出能量子概念95
7.2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96
7.2.1 光电效应及其与经典物理学的冲突96
7.2.2 光量子理论及其对光电效应的诠释96
7.3 玻尔的量子化原子结构理论98
7.3.1 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98
7.3.2 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98
7.4 德布洛意的物质波99
7.5 海森堡、薛定谔的量子力学方程101
7.6 关于量子力学的物理解释102
7.7 关于量子运动几率性质的争论103
7.7.1 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103
7.7.2 隐参数解释103
第8章 分子生物学105
8.1 孟德尔学说的再发现105
8.2 染色体—基因遗传理论106
8.3 分子生物学与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107
8.4 DNA的结构与基因110
8.5 DNA分子的复制111
8.6 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112
第9章 板块构造学说116
9.1 大陆漂移学说的产生与存在的问题116
9.2 海底扩张学说的提出119
9.3 板块构造学说实现综合120
9.4 板块构造与运动121
9.4.1 地球的分层结构121
9.4.2 地核与地幔的状态122
9.4.3 板块构造与分界类型123
9.4.4 板块运动及动力124
9.4.5 大陆漂移的当代诠释124
9.5 板块构造学说的革命性意义126
第10章 系统科学127
10.1 系统论127
10.2 控制论130
10.3 信息论132
10.4 自组织理论136
10.4.1 耗散结构理论137
10.4.2 协同学139
10.4.3 超循环理论141
10.5 系统工程142
10.5.1 问题定义144
10.5.2 目标选择和评价标准的确定145
10.5.3 系统综合146
10.5.4 系统分析146
10.5.5 系统的评价和最优系统的选择147
10.5.6 计划实施和方案修正147
10.6 系统科学的革命性意义148
10.6.1 系统科学的建立实现了科学思维方式的重大突破148
10.6.2 系统科学的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148
10.6.3 系统科学的方法为研究复杂系统提供了有效的工具149
第11章 现代宇宙学151
11.1 现代宇宙学的兴起151
11.2 大爆炸宇宙学说154
11.3 宇宙早期的图像155
11.4 恒星演化理论156
11.5 宇宙的未来158
第12章 基本粒子理论161
12.1 质子和中子的发现161
12.2 原子核内强、弱相互作用理论163
12.3 基本粒子群的发现165
12.4 基本粒子的分类167
12.5 夸克模型169
12.6 “基本粒子”的当代概念171
第三编 当代高技术175
13.1 信息技术及相关概念175
13.1.1 信息技术175
13.1.2 信息产业177
13.1.3 信息化178
第13章 信息技术175
13.2 微电子技术179
13.3 电子计算机技术181
13.3.1 计算机的基本构成182
13.3.2 计算机的应用185
13.3.3 计算机的特点186
13.4 通信技术188
13.4.1 微波接力通信188
13.4.2 卫星通信189
13.4.3 移动通信190
13.4.4 光纤通信191
13.4.5 信息高速公路192
第14章 新材料技术194
14.1 新的金属材料195
14.1.1 非晶态合金195
14.1.2 形态记忆合金196
14.1.3 贮氢合金196
14.1.4 超塑性合金197
14.2 先进陶瓷材料197
14.2.1 先进结构陶瓷198
14.2.2 先进功能陶瓷198
14.3 高分子材料200
14.3.1 高分子结构材料200
14.3.2 功能高分子材料202
14.4 电子与光电子材料204
14.4.1 电子材料204
14.4.2 光电子材料204
14.4.3 超导材料205
14.4.4 光敏高分子材料205
14.5 纳米材料206
14.5.1 纳米材料与纳米微粒206
14.5.2 纳米材料的奇异性207
15.1 能源分类209
15.2 洁净煤技术210
第15章 能源新技术209
15.2.1 煤炭洁净燃烧技术211
15.2.2 煤炭洁净转化技术212
15.3 原子核能技术212
15.3.1 核裂变能的和平利用213
15.3.2 受控热核聚变能216
15.4 新能源利用技术218
15.4.1 太阳能利用技术218
15.4.2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220
15.4.3 地热能利用技术221
15.4.4 氢能利用技术222
15.4.5 风能利用技术222
第16章 海洋开发技术224
16.1 海洋探测技术225
16.1.1 海洋调查船225
16.1.2 海洋浮标225
16.1.3 卫星遥感226
16.1.4 潜水器226
16.1.5 水声技术227
16.2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228
16.2.1 海洋水产资源开发技术228
16.2.2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229
16.2.3 海水资源开发技术230
16.2.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技术232
16.2.5 海洋能源开发技术232
16.3 海洋开发的复杂性与海洋环境保护技术234
16.3.1 海洋开发的复杂性特征234
16.3.2 海洋环境保护技术235
第17章 空间技术237
17.1 空间技术的兴起与发展238
17.1.1 空间技术的兴起238
17.1.2 空间技术的发展239
17.2 空间技术系统241
17.3 主要航天器种类及其应用242
17.3.1 人造地球卫星242
17.3.2 空间探测器245
17.3.3 载人飞船245
17.3.4 航天飞机246
17.3.5 空间站248
第18章 激光技术251
18.1 受激辐射与激光器251
18.1.1 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251
18.1.2 激光器的发明及结构253
18.2 激光的特点256
18.2.1 方向性极强256
18.2.2 亮度极高257
18.2.3 颜色极纯257
18.2.4 相干性极好258
18.2.5 闪光时间可以极短258
18.3 激光的应用258
18.3.1 激光加工259
18.3.2 激光测量260
18.3.3 激光武器261
18.3.4 激光在信息工程中的应用262
18.3.5 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263
18.3.6 激光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265
第19章 生物技术268
19.1 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268
19.1.1 传统生物技术268
19.1.2 现代生物技术269
19.2 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270
19.2.1 基因工程及其基本程序270
19.2.2 基因工程的应用272
19.2.3 蛋白质工程273
19.2.4 人类基因组计划273
19.3 细胞工程及其应用274
19.3.1 细胞融合技术275
19.3.2 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275
19.3.3 植物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276
19.3.4 细胞器移植与克隆动物276
19.4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278
19.4.1 发酵技术体系278
19.4.2 现代发酵工程的应用280
第20章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284
20.1 制造技术及其发展阶段284
20.2 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285
20.2.1 自动化技术及其理论基础285
20.2.2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285
20.3 现代制造业的技术基础289
20.3.1 数控技术289
20.3.2 工业机器人技术290
20.3.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291
20.4 先进制造模式293
20.4.1 柔性制造系统293
20.4.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95
20.4.3 准时生产制296
20.4.4 并行工程297
20.4.5 敏捷制造298
20.4.6 虚拟制造299
第四编 当代软科学305
第21章 软科学的兴起305
21.1 软科学的内涵305
21.2 软科学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306
21.3 软科学的学科群结构308
21.4 软科学的功能与地位309
21.4.1 软科学的基本功能309
21.4.2 软科学的重要地位311
22.1 系统理论313
22.1.1 广义系统论的基本原理314
第22章 软科学的理论基础313
22.1.2 系统与要素317
22.1.3 结构与功能319
22.1.4 系统理论与软科学研究322
22.2 复杂理论323
22.2.1 复杂性与简单性是对立统一关系324
22.2.2 复杂性研究的兴起及发展326
22.2.3 复杂理论概要326
22.2.4 复杂理论与软科学研究332
22.3 决策理论332
22.3.1 管理就是决策333
22.3.2 有限理性理论333
22.3.3 满意型决策335
22.3.4 决策程序论336
22.3.5 决策的分类337
22.3.6 现代化决策的新体制339
第23章 软科学研究方法论及方法体系341
23.1 软科学研究方法论341
23.2 软科学研究基本方法343
23.2.1 定性综合集成343
23.2.2 定性定量相结合综合集成344
23.2.3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345
23.2.4 综合集成方法的基本特点345
23.3 软科学研究的程序346
23.4 软科学研究的工具348
第24章 战略研究351
24.1 战略研究的特点351
24.2 全球战略研究352
24.3 国家战略研究354
24.3.1 经济增长战略研究355
24.3.2 经济发展战略研究356
24.4 区域战略研究357
24.4.1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问题357
24.4.2 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358
24.5 企业战略研究360
第25章 规划研究363
25.1 规划的基本性质363
25.1.1 规划的主要属性363
25.1.2 规划的基本功能364
25.1.3 规划的基本类型365
25.2 规划研究的基本问题366
25.3 规划研究的一般流程367
25.4 规划研究、编制与实施一体化过程370
第26章 政策研究372
26.1 政策的基本性质372
26.1.1 政策的本质372
26.1.2 政策的基本特性373
26.1.3 政策的功能375
26.2 政策研究的主要过程377
26.2.1 政策问题的分析377
26.2.2 政策目标的确定378
26.2.3 政策方案设计379
26.2.4 对备选政策方案的评估381
26.3 政策实验382
26.3.1 政策实验及其意义382
26.3.2 政策实验的步骤382
第27章 管理研究385
27.1 管理研究的历史发展385
27.1.1 经典管理理论386
27.1.2 现代管理理论389
27.2 现代管理研究的基本内容396
27.2.1 研究管理思想的现代化396
27.2.2 研究管理方法的科学化397
27.2.3 研究管理手段的自动化397
27.3 不同类型的现代管理研究398
27.3.1 战略管理398
27.3.2 项目管理401
27.3.3 人力资源管理402
27.3.4 公共管理404
27.3.5 知识管理405
参考文献及参考书目412
热门推荐
- 1757795.html
- 34593.html
- 2143742.html
- 2032741.html
- 712668.html
- 38802.html
- 2554654.html
- 1342724.html
- 793541.html
- 24897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0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28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2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39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30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6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75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27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0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