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货币银行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货币银行学
  • 林小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0349X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货币银行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货币概论1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形式1

一、货币的产生1

二、货币的本质4

三、货币的形式5

第二节 货币的功能与作用9

一、货币的功能9

二、货币的作用15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19

第三节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19

二、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22

三、我国的货币制度28

第二章 货币供求与流通32

第一节 货币需求32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32

二、货币需求函数34

三、货币需求的测算36

第二节 货币供给38

一、货币供给量39

二、货币供给的形成40

三、货币供给模型44

第三节 货币流通48

一、货币流通的层次性48

二、货币流通规律51

三、货币均衡与货币流通的稳定54

第三章 通货膨胀60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类型60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60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标志61

三、通货膨胀的类型64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及其理论66

一、需求拉上理论67

二、成本推进理论68

三、结构失衡理论70

四、国际传导理论72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影响73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74

二、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77

三、通货膨胀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78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对策79

一、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80

二、收入政策与收入指数化82

四、货币改革83

三、结构调整83

五、我国的通货膨胀及其基本对策84

第四章 银行信用86

第一节 信用概述86

一、信用的概念86

二、信用的特征88

三、信用的分配实质88

四、信用形式90

第二节 银行信用的特点与功能100

一、银行信用的特点100

二、银行借贷资本的来源103

三、银行信用的功能104

第三节 银行信用的作用105

一、信用与社会再生产的相互关系105

二、银行信用在经济中的作用107

第五章 利息与利息率111

第一节 利息111

一、利息的概念111

二、利息的来源111

三、利息的经济功能112

第二节 利息率113

一、利息率概述114

二、利息率的种类116

三、决定利率的因素119

第三节 利息率的作用123

一、利率的作用123

二、发挥利率杠杆作用的前提条件125

第四节 我国的利率及其改革127

一、建国后我国利率水平的基本情况127

二、我国现行利率的弊端130

三、我国的利率改革131

第一节 概述133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133

第六章 金融市场133

二、金融市场的作用135

三、金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136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组成137

一、金融市场的参与者137

二、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信用工具139

三、金融市场的管理者145

第三节 金融市场的种类147

一、金融市场的分类147

二、短期金融市场148

三、长期金融市场151

四、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154

一、建立我国金融市场的必要性155

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市场155

二、建立我国金融市场的可能性156

三、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158

第七章 金融体系161

第一节 银行概论161

一、银行的起源与发展161

二、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64

三、银行的地位与作用167

第二节 金融体系169

一、中央银行169

二、商业银行171

三、专业银行172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175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体系及其改革178

一、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178

二、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184

三、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发展186

四、组建政策性专业银行189

五、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192

第八章 中央银行195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195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96

二、中央银行的类型197

三、中央银行的权力机构199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201

一、中央银行的业务201

二、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205

第三节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207

一、中央银行保持与政府的协调关系207

二、中央银行具有独立性208

第四节 我国的中央银行210

一、新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210

二、我国现行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212

第九章 商业银行214

第一节 商业银行制度214

一、分离型与综合型商业银行制度214

二、单元行与总分行商业银行制度217

三、集团银行制与联锁银行制219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221

一、负债业务221

二、资产业务225

三、其它业务227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与管理229

一、资金来源与运用间的内在联系229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管理原则232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235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242

一、业务经营的自由化242

二、业务手段的多样化244

三、业务工具的现代化246

四、业务经营活动的国际化247

第十章 金融宏观调控250

第一节 金融宏观调控概述250

一、经济的宏观调控250

二、金融宏观调控251

三、金融宏观调控的地位254

第二节 金融政策及其目标256

一、金融政策及组成内容257

二、金融政策的目标259

第三节 金融宏观调控的手段263

一、经济性手段263

二、行政性手段266

三、法律性手段268

第四节 金融政策的中介指标与作用过程268

一、金融政策的中介指标269

二、金融政策的作用过程271

一、我国金融政策的最终目标274

第五节 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274

二、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276

三、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中介指标279

第十一章 金融监督管理281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282

一、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体制282

二、银行机构的监督管理283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286

第二节 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288

一、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体制289

二、券市场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291

三、证券市场业务的监督管理292

第三节 涉外金融的监督管理294

一、外汇的监督与管理295

二、外债的监督与管理297

三、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300

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监督管理302

一、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303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305

三、我国涉外金融的监督与管理307

附录: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简介315

后记340

主要参考文献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