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别山及邻区地质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 地幔差速环流与陆内多期造山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汤加富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3923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大别山-地质构造-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别山及邻区地质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 地幔差速环流与陆内多期造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关于造山带研究1
一、地学研究的特点1
二、造山带研究的现状3
(一)造山带物质组成的研究3
(二)造山带结构构造的研究4
(三)造山带动力学研究5
三、大别造山带研究概况6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8
一、创新与求实8
二、整体与演化10
三、观察与整理11
第二章 地质分区13
第一节 引言13
第二节 分区地质概况15
一、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Ⅰ)15
(一)地层序列15
(二)变形特征16
二、大别造山带(Ⅲ)16
(一)北淮阳构造带(Ⅲ1)16
(二)桐柏-大别变质杂岩隆起带(Ⅲ2)17
(三)随县-张八岭构造带(Ⅲ3)17
三、扬子地块北缘构造带(Ⅱ)19
(一)地层序列19
(二)变形特征21
第三节 构造边界性质31
一、华北地块南缘构造边界31
二、大别造山带内部构造边界32
(一)北淮阳构造带南部及内部构造边界32
(二)桐柏-大别变质杂岩隆起带内部及南部构造边界34
三、扬子地块北缘构造边界35
四、郯庐断裂带性质讨论36
(一)郯庐断裂带南延情况及其消失原因36
(二)郯庐断裂带与两侧中新生代盆地间形成演化关系39
(三)郯庐断裂带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交截关系与假位错效应41
(四)郯庐断裂带形成时代与性质讨论45
第四节 小结47
第三章 地层序列49
第一节 引言49
第二节 地层序列组成50
一、桐柏-大别“岩片组合”(Ar3—Pt1)50
二、新县-潜山“岩片组合”(Pt2-3)52
(一)岩片组成53
(二)岩片界面58
(三)岩片时代59
三、红安-宿松“岩片组合”(Pt3)59
四、苏家河-卢镇关“岩片组合”(Pt3)65
五、随县-张八岭“岩片组合”(Pt3)67
六、南湾-佛子岭“岩片组合”(P2—D)69
七、北淮阳晚泥盆世—石炭纪地层序列(Pz2)70
八、扬子型南华纪至中三叠世地层序列(Nh—T)72
九、中新生代地层序列(J—Q)72
第三节 地层序列对比75
一、与秦岭、苏鲁造山带的地层序列对比75
(一)构造地层序列对比75
(二)地层序列对比79
二、与华北、扬子地块的地层序列对比80
(一)变质基底的对比80
(二)盖层序列的对比81
第四节 小结82
第四章 岩浆活动85
第一节 引言85
第二节 岩浆岩基本特征86
一、火山岩86
(一)新元古代火山岩86
(二)古生代火山岩88
(三)中生代火山岩88
二、侵入岩89
(一)基性—超基性岩类89
(二)中酸性花岗岩类94
第三节 岩浆岩分布与演化106
一、时空分布106
二、形成演化107
第四节 小结108
第五章 变质作用110
第一节 引言110
第二节 区域变质作用概况111
一、北淮阳变质岩区111
二、桐柏-大别变质杂岩区111
(一)桐柏-岳西变质杂岩区111
(二)新县-潜山超高压变质带113
(三)红安-宿松变质岩区113
三、随县-张八岭变质岩区114
第三节 变质作用成因讨论115
一、榴辉岩成因与形成时代讨论116
(一)榴辉岩成因讨论116
(二)榴辉岩形成时代讨论133
二、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与折返140
(一)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机制140
(二)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过程146
第四节 小结148
第六章 构造变形149
第一节 引言149
第二节 变形样式150
一、北淮阳地区150
(一)东段(佛子岭区)150
(二)西段(商城-信阳区)155
二、桐柏-大别地区158
(一)麻城-岳西区158
(二)新县-潜山区161
(三)红安-宿松区170
三、随县-张八岭地区176
(一)东段(安徽张八岭区)176
(二)西段(随县区)183
第三节 变形序列183
一、早期伸展构造体制:多层次韧性拆离滑脱构造183
二、主期收缩构造体制:双向挤压褶皱变形带185
三、晚期热隆构造体制:中部抬升,两侧滑覆逆冲构造带186
第四节 小结188
第七章 深部地质189
第一节 引言189
第二节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189
一、区域磁场特征189
二、区域重力场特征190
第三节 深部地壳剖面结构分析191
一、大别造山带东段(安徽)深部地壳结构特征192
二、大别造山带西段(湖北)深部地壳结构特征194
三、秦岭造山带深部地壳结构特征195
四、苏鲁造山带西段深部地壳结构特征196
第四节 小结197
第八章 推论与设想198
第一节 大别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推论198
一、构造演化阶段198
(一)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古陆壳(变质基底)形成阶段(Ar3—Pt1)198
(二)中元古代过渡陆壳形成阶段(Pt2)199
(三)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初统一陆壳形成阶段(Pt3—T3)199
(四)中新生代陆内造山演化阶段(J—Q)200
二、陆内造山过程200
(一)山脉形成的沉积标志201
(二)盆—山之间的耦合关系202
(三)大别造山带的造山过程203
三、有关问题讨论204
(一)晋宁运动含义与晋宁期造山带分布204
(二)澄江期裂解事件与Rodinia超大陆复位207
(三)加里东运动在扬子地块南北缘的表现209
(四)特提斯带东延及其与华南地块关系211
(五)中新生代中国东部构造格局与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214
第二节 大别造山带形成机制的设想218
一、地球演化特征的科学探索219
(一)宇宙及星系的起源与演化219
(二)地球的自转与速率变化219
(三)地球的层圈结构与差速旋转220
(四)地球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形式222
(五)地球的节律现象与膨胀、收缩223
(六)地球的通道与网络系统224
二、地幔差速环流的存在与表现224
(一)现今地球各圈层的环流现象224
(二)地质时期地幔差速环流的表现226
三、大别造山带形成机制——地幔差速环流与陆内多期造山227
(一)构造变形的动力学分析227
(二)陆内造山带的形成模式232
参考文献235
英文摘要255
图版说明及图版265
热门推荐
- 3774306.html
- 695155.html
- 2079169.html
- 261338.html
- 750067.html
- 2573677.html
- 2893790.html
- 2086624.html
- 2004694.html
- 404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1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1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5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4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28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8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2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0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5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