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 1893-2013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 1893-2013
  • 谢红星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1983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武汉大学-校史-1893~2013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 1893-201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筚路蓝缕 玉汝于成——武汉大学的缘起及早期发展9

第一章 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1893—1911年)9

一、自强学堂筹建9

二、自强学堂改为方言学堂11

三、机构设置及负责人12

四、师资队伍15

五、招生、培养与管理18

六、教育教学20

七、办学条件及经费24

八、对辛亥革命的贡献26

九、自强学堂、方言学堂的贡献及影响27

第二章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到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13—1927年)31

一、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到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的历史沿革31

二、张渲校长与武昌高师的发展35

三、武昌高师的校徽、校旗、校训、校歌40

四、反帝爱国斗争及东厂口“六一”惨案40

五、中共创始人与武汉大学41

六、张继煦任校长时的学校改革44

七、石瑛校长与国立武昌大学46

八、中共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48

九、国共两党合作时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48

第三章 初创时期的国立武汉大学(1928—1938年)52

一、筹备与改建经过52

二、代理校长刘树杞53

三、选址珞珈山与修建新校舍53

四、机构设置与行政管理55

五、教学、科研工作与办学条件59

六、王世杰校长及其办学主张69

七、抗日救亡活动与中共党组织的重建71

八、西迁后的珞珈山校园73

第四章 西迁乐山(1938—1946年)79

一、迁校经过及学校机构79

二、办学条件及艰苦生活81

三、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83

四、校园文化建设87

五、李约瑟与武汉大学91

六、王星拱校长及其办学主张93

七、进步师生的革命斗争95

八、抗战时期武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98

第五章 复员武昌(1946—1949年)101

一、复校经过及机构设置101

二、教学、科研工作与办学条件103

三、周鲠生校长及其办学主张107

四、珞珈山“六一”惨案110

五、中共地下党组织与进步社团的活动114

第二编 强强联合 共襄盛举——进入新世纪前的四校发展119

第六章 进入新世纪前的武汉大学(1949—2000年)119

一、正式接管及初期的稳步发展119

二、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122

三、在曲折中发展125

四、李达校长与武汉大学133

五、拨乱反正135

六、教学改革140

七、科学研究146

八、学科专业157

九、师资队伍163

十、研究生教育166

十一、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172

十二、办学条件176

十三、面向21世纪的综合改革178

十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179

十五、办学特色与成就181

第七章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54—2000年)184

一、办学历程185

二、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188

三、科学研究192

四、师资队伍196

五、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197

六、办学条件199

七、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202

八、办学特色与成就203

第八章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56—2000年)205

一、办学历程206

二、教学改革223

三、科学研究224

四、科技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226

五、师资队伍227

六、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228

七、办学条件229

八、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231

九、办学特色与成就232

第九章 湖北医科大学(1943—2000年)235

一、历史沿革236

二、湖北省立医学院的发展状况237

三、朱裕璧及其办学主张241

四、人才培养243

五、科学研究250

六、师资队伍253

七、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254

八、办学条件255

九、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257

十、附属医院与教学医院258

十一、办学特色与成就262

第十章 四校合并265

一、背景与意义265

二、合并过程266

三、合并时刻267

四、强强联合的实力与优势270

五、省部重视270

第三编 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迈入新世纪的武汉大学275

第十一章 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275

一、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日益清晰275

二、实质性融合稳步推进277

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确立278

四、管理改革全面铺开281

五、整体规划与办学结构优化283

六、省部共建再抓机遇284

七、办学条件全面改善284

第十二章 强优扶特提升核心竞争力287

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287

二、打造珞珈人才方阵297

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302

四、核心竞争力建设的主要成效309

第十三章 教育教学改革再擎旗帜313

一、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313

二、建设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321

三、继续教育发展与转型329

第十四章 凸显社会服务功能333

一、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333

二、“思想库”与“智囊团”336

三、不断开拓社会服务新路径338

四、规范校办产业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40

五、发展驻外研究院与组建独立学院341

第十五章 国际合作提升全球影响力346

一、国际化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46

二、对外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提升科研实力350

三、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全球影响力354

第十六章 凝心聚力促发展359

一、用党的力量凝聚师生359

二、发展具有武大特色的校园文化365

三、珞珈沃土盛开文明之花370

四、发展和民生“两手抓”373

附录377

一、学校历任领导名单377

二、高水平人才名单381

三、武汉大学杰出校友名单387

四、武汉大学校友中的院士名单388

五、教学、科研获奖情况389

六、武汉大学组织机构(2000年8月至2013年9月)436

主要参考书目447

后记4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