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黔西县历史 1919-2004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黔西县历史 1919-2004
  • 中共黔西县委党史研究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50980408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54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592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黔西县-1919~2004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黔西县历史 1919-200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5月—1949年10月)2

第一章 马列主义在黔西的传播和红军长征在黔西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黔西的传播2

第二节 中央红军长征转战黔西4

一、红三军团进出岩孔5

二、中央红军南渡乌江7

三、红九军团菜子坳伏击战8

第三节 红二、六军团长征在黔西10

一、战略转移黔西北10

二、创建革命根据地11

三、根据地建设及其革命活动17

四、开展反“围剿”,保卫根据地22

五、踏着红军的足迹前进25

第二章 中共黔西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及黔西人民的革命斗争29

第一节 黔西新场人民的革命活动29

第二节 中共新场总支的建立及活动31

一、中共新场总支的建立31

二、新场总支的革命活动32

第三节 中共黔大仁中心县委的建立35

第四节 中共黔西城区支部36

第五节 中共三重堰联络站支部38

第六节 中共清池支部39

第七节 中共石场支部和石场党小组40

第八节 中共新场第二、三届总支41

第九节 中共黔大仁中心县委及所属党组织被破坏44

第十节 黔西县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暴斗争47

一、黔西人民积极支持抗战48

二、牛角会为代表的黔西农民抗暴斗争50

三、穷苦人民盼解放53

第二篇 解放接管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1月—1956年10月)56

第三章 解放黔西、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56

第一节 黔西的解放56

一、解放黔西56

二、黔西县各工作部门的建立58

三、各区人民政权的建立59

四、县、区人民政权建立后主要开展的工作59

五、接管旧政权工作60

第二节 消灭匪患、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61

一、解放前夕国民党在黔西的“应变计划”62

二、恶霸、土匪叛乱62

三、彻底消灭叛匪,巩固人民政权67

第三节 巩固和建设新政权70

一、“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五大任务的完成70

二、禁烟禁毒运动73

三、贯彻《婚姻法》74

四、解放初期的黔西县委75

五、解放初期的黔西县人民政府76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取缔反动会道门79

一、镇压反革命79

二、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80

三、取缔反动会道门81

第五节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82

一、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必然性83

二、“三反”、“五反”运动的基本情况84

第六节 土地改革88

一、土地改革的步骤89

二、分期进行土地改革91

三、土地改革复查93

第七节 抗美援朝运动94

一、建立组织,开展宣传94

二、保家卫国,踊跃参军95

三、开展捐献活动,支援抗美援朝96

第八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97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进行99

第一节“三大改造”的全面完成99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9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3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4

第二节 建立供销合作社108

一、黔西供销合作社的建立108

二、社员、股金109

三、供销社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109

第三节 建立信用合作社111

一、信用合作社的建立111

二、信用合作社的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111

三、信用合作社的业务111

第四节 中共黔西县第一届委员会和黔西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12

一、中共黔西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12

二、黔西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13

第五节 黔西县临时协商委员会116

第六节 人民团体和工商联合会的建立117

一、黔西县工会117

二、黔西县共青团117

三、黔西县妇女联合会118

四、黔西县工商联119

第七节“一五”的建设成就119

一、公交、财贸战线成绩突出120

二、农业、水利、林业大有起色121

三、普级教育、提高质量122

四、加强医疗卫生工作124

五、文化战线百花齐放125

六、民族事业不断发展126

七、值得总结和借鉴的经验127

第三篇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1956年10月—1966年5月)130

第五章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30

第一节 全面贯彻八大路线、方针、政策130

第二节 审查干部和内部肃反131

一、审查干部131

二、内部肃反135

第三节 党内整风和反右派运动137

一、党内整风运动137

二、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140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41

一、说理斗争和大辩论142

二、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143

第六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45

第一节 农业“大跃进”145

一、农业生产“大跃进”145

二、兴修水利147

三、大建集体养猪场148

第二节 工交“大跃进”150

一、“大跃进”的高潮——全民炼钢铁150

二、“大跃进”中的技术革新152

三、公路建设“大跃进”153

第三节 教育、文化、卫生“大跃进”154

一、“大跃进”中的学校教育154

二、“大跃进”中的文化艺术155

三、“大跃进”中的医疗卫生事业156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157

一、大办人民公社157

二、农村公共食堂159

三、人民公社的整顿161

四、沉痛的历史教训162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黔西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反右倾”运动164

一、中国共产党黔西县第二次代表大会164

二、“反右倾”运动165

第七章 贯彻“八字”方针,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68

第一节 对农村政策的调整168

一、救灾治病 度荒解危168

二、压缩人民公社规模170

三、实行“分配大包干”171

四、精减职工、压缩城镇人口、充实农业172

五、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狠抓科学种田173

六、扶持农业、农村、农民174

第二节 对工业、手工业、社队企业、文教卫生事业的调整175

一、对工业的调整175

二、对手工业、社队企业的调整176

三、对文教卫生事业的调整176

第八章 政治思想工作在曲折中前进178

第一节 农村“三反”运动和整风整社178

一、农村“三反”运动178

二、农村整风整社180

三、对被错划、批斗的干部进行甄别平反182

四、县委的自身整风183

五、四战“共产风”认真抓好算账、退赔、兑现184

第二节“社教”、机关“五反”和农村“四清”运动186

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86

二、县机关“五反”运动188

三、农村“四清”运动190

第三节 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群众运动195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195

二、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群众运动高潮202

第四篇 “文化大革命”时期及徘徊前进的两年(1966年5月—1978年10月)206

第九章“文化大革命”在黔西县的开展206

第一节 红卫兵运动的兴起和“文化大革命”的暂时停止207

一、文教系统的革命大批判207

二、破“四旧”,揪斗“走资派”209

三、红卫兵运动的兴起211

四、外地红卫兵的“煽风点火”212

五“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暂时停止213

第二节 动乱局面的初步形成214

一、“踢开党委闹革命”,各级党组织瘫痪214

二、内乱的初步形成215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高潮的形成和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成立216

一、“三支两军”216

二、“夺权”斗争使内乱升级219

三、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和“补台”220

四、“工宣队”、“贫宣队”的进驻223

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224

六、创办天坪“五七”干校226

第四节 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和中共黔西县第三次代表大会227

一、中国共产党黔西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的建立227

二、整党建党工作的开展228

三、中国共产党黔西县第三次代表大会230

第五节 开展“斗、批、改”运动231

一、开展“革命大批判”231

二、清理阶级队伍233

三、“一打三反”运动的开展234

四、学校“斗、批、改”运动235

五、农村“斗、批、改”运动237

六、进行思想政治路线教育239

七、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241

八、“批林整风”运动和“批林批孔”运动243

第六节“三线”建设与战备工作246

一、动员、组织民兵支援“三线”建设247

二、加强战备工作248

三、开展农业学大寨和工业学大庆运动252

第七节 进行全面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结束260

一、贯彻邓小平指示,进行全面整顿260

二、“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262

三、沉痛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活动263

四、“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及深刻的历史教训265

第十章 在徘徊中前进的黔西269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反党夺权罪行269

一、控诉“四人帮”反党夺权罪行269

二、揭批“四人帮”的罪恶历史271

三、彻底肃清“四人帮”反动思想理论的流毒272

第二节 全面开展清理整顿274

一、开展“一批双打”运动274

二、清查“四人帮”帮派体系276

三、各级党组织开展整党整风278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新的冒进283

一、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283

二、努力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285

三、新的“跃进”之风286

第五篇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10月—2004年12月)290

第十一章 解放思想 拨乱反正290

第一节 解放思想,端正路线291

一、真理标准大讨论在黔西291

二、思想上、政治上的拨乱反正294

三、实行工作重点转移295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296

一、落实干部政策297

二、右派摘帽改正工作299

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299

四、落实其他政策300

第三节 贯彻新“八字”方针302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业生产303

二、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地方工业304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 全面启动307

第一节 县人大的恢复、县政协的建立和县第四次党代会的召开307

一、县人民代表大会的恢复和完善307

二、政协黔西县委员会的建立309

三、中国共产党黔西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309

第二节 黔西县的农村改革311

一、放宽农业政策,推行完善承包责任制311

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316

三、黔西县人民公社的解体317

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318

第三节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321

一、经济结构的调整321

二、以企业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322

三、价格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323

第四节 严打斗争326

第十三章 治理整顿 推进改革327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和“一五”普法327

一、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327

二、“一五”普法工作329

第二节 整党工作和中国共产党黔西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331

一、黔西县的整党工作331

二、中国共产党黔西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334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336

一、政企分开336

二、党政分工337

三、改革干部制度337

四、以干部“四化”为标准,调整领导班子338

第四节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思想教育工作339

一、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339

二、八九政治风波中的黔西341

三、开展思想教育工作343

四、中国共产党黔西县第六次代表大会345

第五节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347

一、加强纪检队伍建设347

二、认真贯彻实施《准则》,加强党风建设348

三、查处违纪案件,严肃党的纪律…,350

第六节 黔西县建镇并乡撤区工作的全面完成350

一、筹备准备阶段351

二、组织实施阶段352

三、巩固完善阶段353

第七节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黔西前沿窗口的前期建设355

第八节 黔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制定357

一、“七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357

二、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制定357

第十四章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360

第一节 黔西不断深化各项改革360

一、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在黔西的贯彻360

二、解放思想大讨论在黔西365

三、中国共产党黔西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370

四、“八五”计划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战略的确立372

五、国合商业企业“四放开”改革373

六、城镇住房制度改革376

七、农村税费改革工作381

第二节 新时期党的建设383

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启动383

二、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387

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97

四、中国共产党黔西县第八次代表大会401

五、领导班子建设403

六、干部队伍建设405

七、“三讲”教育407

八、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410

九、整顿机关纪律作风413

第三节 新时期人大、政协和群团工作414

一、新时期人大工作414

二、新时期政协工作416

三、工会工作418

四、共青团工作419

五、妇女联合会工作420

第四节 机构改革和政务公开424

一、全县的三次机构改革424

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429

三、推行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431

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434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与法制建设436

一、革命老区的宣传教育工作436

二、喜迎香港、澳门回归439

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42

四、“二五”至“四五”普法工作445

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449

第六节 深化改革的辉煌成就453

一、资源开发成效显著453

二、交通建设成绩明显460

三、城镇建设日新月异462

四、广播电视和电信事业蓬勃发展466

五、教育事业突飞猛进471

六、科技、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474

七、科技兴农快速普及478

八、开发扶贫工作有新突破481

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再上台阶491

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496

十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500

十二、黔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502

第七节 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07

一、贯彻十六大精神的举措507

二、中国共产党黔西县第九次代表大会510

三、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规划512

附录一:大事年表519

后记5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