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瑞典环境污染过程监测与控制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瑞典环境污染过程监测与控制技术
  • (瑞典)奥斯顿·艾肯格林,高思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5809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环境污染-环境监测-研究-瑞典;环境污染-环境控制-研究-瑞典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瑞典环境污染过程监测与控制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污水处理厂出水的生化监测1

1.1概述1

1.2引言4

1.3研究目的4

1.4监测方案4

1.4.1取样点,污水处理厂4

1.4.2受纳水体5

1.4.3化学表征5

1.4.4生物学表征7

1.5实验方法7

1.5.1取样7

1.5.2化学分析7

1.5.3雄激素和雌激素的活性9

1.6结果与讨论9

1.6.1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化学特性——专题分析9

1.6.2污水处理厂出水中雌激素和雄激素活性21

1.6.3污水处理厂出水化学成分的季节变化性21

1.6.4受纳水体25

1.6.5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化学特性——未知化合物的鉴定26

1.7多变量数据分析34

1.8总结与结论36

1.9样品特性和检测结果40

参考文献45

第2章 废水迁移扩散模型49

2.1概述49

2.2介绍49

2.3 MALMAK模型50

2.3.1模型的发展50

2.3.2模型说明51

2.3.3模型测试53

2.4结论55

参考文献55

第3章 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沉积物中的镍、铜、锌、镐和铅56

3.1概述56

3.2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背景57

3.3材料和方法58

3.4结果59

3.5讨论69

3.5.1物理和化学参数(包括水样中的铜)69

3.5.2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沉积物表层镍、铜、锌、镐和铅浓度70

3.5.3斯德哥尔摩市中心镍、铜、锌、镉和铅的沉积物通量:对来源和流动的影响75

3.5.4镍79

3.5.5铜79

3.5.6锌、镉和铅80

3.5.7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沉积物中镍、铜、锌、镐和铅的生物有效性81

3.5.8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沉积物中历史沉积的金属81

3.6结论83

参考文献84

第4章 处理二噁英污染的土壤86

4.1概述86

4.2光解催化剂处理二噁英污染土壤的目标和局限性87

4.3文献综述87

4.3.1二噁英和呋喃(PCDD/Fs)87

4.3.2土壤溶液中的胶体89

4.3.3二氧化钛92

4.3.4现有的土壤修复方法95

4.4材料和方法103

4.4.1提取103

4.4.2氧化104

4.5结果和讨论105

4.5.1萃取105

4.5.2氧化111

4.6结论112

参考文献112

第5章 土壤中重烃的碱萃取115

5.1概述115

5.2目的115

5.3实验材料和方法115

5.4实验结果116

5.5结果和讨论117

5.6进一步的研究118

参考文献118

第6章 无机溶液萃取土壤中有机物质的方案优化119

6.1概述119

6.2目的119

6.3材料和方法119

6.3.1实验设计119

6.3.2实验步骤120

6.3.3分析120

6.4结论121

6.4.1温度122

6.4.2时间125

6.4.3萃取剂溶液浓度126

6.4.4变量的相对重要性127

6.5有关研究结论的讨论128

第7章 金属净负荷的可行性研究129

7.1概述129

7.2引言与文献综述130

7.3金属净负荷的可行性研究方法132

7.3.1颗粒态金属132

7.3.2滞留模型测试地点的选择133

7.3.3金属滞留模型的测试与回顾134

7.4结果139

7.4.1颗粒态金属139

7.4.2湖泊金属滞留模型140

7.4.3河流金属滞留结果145

7.5讨论与结论148

7.5.1颗粒态金属148

7.5.2湖泊金属滞留模型149

7.5.3河流金属滞留模型151

7.5.4对未来工作的建议151

参考文献152

第8章 利用低成本仪器在北欧监测站监测空气中PM1 PM2.5和 PM10153

8.1介绍153

8.1.1为什么研究悬浮颗粒?153

8.1.2悬浮颗粒的粒径——一个重要的参数153

8.1.3气溶胶的来源153

8.1.4积累模式154

8.1.5颗粒物采样154

8.1.6积累模式气溶胶的形成154

8.1.7积累模式悬浮颗粒的化学成分155

8.1.8研究目标155

8.2实验155

8.2.1里尔渥尔比(Lille Valby)(丹麦)156

8.2.2比尔肯内斯(Birkenes)(挪威)156

8.2.3艾斯普维瑞特(Aspvreten)(瑞典)157

8.2.4维罗拉赫蒂(Virolahti)(芬兰)157

8.2.5在相对较低湿度下对滤膜进行称量157

8.3结果与讨论157

8.3.1 PM1、 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157

8.3.2 P M 1浓度的变化157

8.3.3 PM 1浓度的高低159

8.3.4风向分析160

8.3.5季节性变化160

8.3.6积累模式与粗粒模式之间的相关性160

8.3.7 PM2.5是否可以很好代表积累模式颗粒物?168

8.3.8 PM1中无机离子的化学分析168

8.4结论169

参考文献169

第9章 道路交通产生的磨损颗粒物171

9.1概述171

9.2目的和方法173

9.3方法173

9.3.1道路模拟器的安装173

9.3.2监测和取样方法176

9.3.3分析方法177

9.3.4模型178

9.4测量180

9.4.1道路模拟器180

9.4.2在马尔默数据测定181

9.4.3在斯德哥尔摩市的测定181

9.4.4瑞典城区空气质量网络内的测定184

9.5实验结果184

9.5.1道路模拟器184

9.5.2测得数据的质量闭合/质量平衡195

9.5.3现场数据的受体模型199

9.5.4 PM和痕量元素排放系数213

9.5.5方法对比219

9.5.6地点对比221

9.6讨论222

9.7结论223

参考文献224

第10章 欧洲环境中各种VOC的POCP研究227

10.1摘要227

10.2大气中VOC和臭氧概述228

10.2.1大气中VOC对环境的影响228

10.2.2对流层臭氧228

10.2.3光稳定态228

10.2.4对流层臭氧前体物,NOx和VOC229

10.2.5 VOC的大气化学230

10.2.6根据臭氧生成能力对各种VOC进行排序230

10.2.7目的231

10.3对POCP概念的临界分析方法231

10.3.1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IVL)光化学轨迹模型231

10.3.2模型的建立和本研究的参数231

10.3.3确定臭氧产生量的不同方法232

10.4 POCP概念临界分析的结果233

10.4.1对相对POCP值影响较小的模型参数234

10.4.2 VOC和NOx的背景排放235

10.4.3 VOC点源的日均值235

10.5 POCP临界分析的结论236

10.6选择POCP计算的模型236

10.6.1初始浓度237

10.6.2 SO2、 CO、 CH4和异戊二烯的背景排放237

10.6.3点排放源的形状237

10.6.4不同时刻VOC点源237

10.6.5 VOC点源的排放密度237

10.6.6背景VOC排放的分布237

10.6.7干沉降速率237

10.6.8气象参数237

10.6.9 VOC和NOx的背景排放238

10.7欧洲环境条件下的POCP值239

10.7.1对流层NOx和VOC产生的臭氧239

10.7.2为了控制臭氧,应该进行VOC或者NOx的减排吗?243

10.7.3各种VOC的POCP值244

10.8讨论与结论252

参考文献252

第11章 利用氮氧化物转换器测量船上氨泄漏255

11.1概述255

11.2背景介绍255

11.3轮船上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氨泄漏256

11.3.1轮船上氮氧化物的排放256

11.3.2选择性催化还原258

11.3.3氨泄漏259

11.4氨的测量259

11.4.1氨的测量概述259

11.4.2可见光/红外光的吸收261

11.4.3湿式化学法261

11.4.4化学方法261

11.5本研究所用的方法261

11.5.1湿化学法261

11.5.2激光系统262

11.5.3红外线系统263

11.5.4氧化催化剂266

11.5.5其他测试266

11.6测量和结果267

11.6.1活动A267

11.6.2活动B269

11.6.3实验室试验273

11.7讨论和结论276

11.8展望277

参考文献277

第12章 细微颗粒物被动式采样器的开发和测试279

12.1概述279

12.2细颗粒物被动式采样器的开发背景279

12.3采样器的构造280

12.4采样器测试281

12.5结论283

参考文献284

第13章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WAMPS在废物管理规划中的应用285

13.1概述285

13.2背景介绍285

13.3方法285

13.4方案和假定286

13.5结果与讨论287

13.6结论289

第14章 欧洲造纸中的碳足迹290

14.1概述290

14.2背景介绍292

14.3目的292

14.4碳足迹:一般方法、框架和标准293

14.5纸箱板及纸箱产品说明294

14.6研究范围294

14.6.1功能单位294

14.6.2研究总体范围294

14.6.3碳足迹系统分析的类型296

14.6.4数据采集过程296

14.6.5系统边界296

14.6.6废物焚烧和垃圾填埋场中的能源回收298

14.6.7数据质量要求298

14.6.8气候变化的类型指标299

14.6.9敏感性检查299

14.7森林中碳的储存(步骤1)300

14.7.1介绍300

14.7.2管理高储存碳的森林的必要性300

14.7.3消费者的需求、森林管理和碳储存之间的关系301

14.7.4森林可持续管理——以瑞典为例302

14.7.5其他国家的可持续森林管理304

14.7.6如何计算与购买木材相关的森林碳储存的份额305

14.7.7根据国家值计算与购买木材相关的森林碳储存份额306

14.7.8次国家计算308

14.7.9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308

14.7.10欧洲市场改装每吨纸箱产生的生物固碳的计算309

14.8林业产品中的碳储存(步骤2)310

14.9改装纸箱(步骤3~7)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310

14.10与生命周期末端相关的排放(步骤9)310

14.10.1介绍310

14.10.2材料回收311

14.10.3纸箱的废物焚烧311

14.10.4垃圾填埋312

14.10.5概要——生命周期末端313

14.11避免生产阶段和周期末端的排放量(步骤10)314

14.11.1生产阶段314

14.11.2介绍314

14.11.3物料回收314

14.11.4纸箱的废物焚烧314

14.11.5填埋315

14.11.6概要——避免周期末端排放量315

14.12改装纸箱的碳足迹概要315

14.13敏感性检验316

14.14结论316

参考文献317

第15章 欧盟和加利福尼亚州排放交易体系链接320

15.1概述320

15.2背景介绍321

15.3链接的意义322

15.3.1链接的经济意义322

15.3.2链接的政治意义323

15.3.3不同设计特点的意义324

15.4欧盟ETS与新兴加利福尼亚州ETS链接的分析326

15.4.1欧盟和加利福尼亚州在链接中的位置326

15.4.2相对严格的目标327

15.4.3抵消交易的认可327

15.4.4价格管理328

15.4.5行业覆盖329

15.4.6配额分配329

15.5结论330

参考文献331

第16章 食品消费选择和气候变化333

16.1概述333

16.2背景335

16.3食品对气候的影响,生命周期概述337

16.3.1气候账户337

16.3.2案例研究338

16.3.3家庭运输340

16.3.4食品垃圾340

16.3.5航空运输340

16.3.6最重要的假设340

16.3.7 LCA研究结果中不确定性分析340

16.3.8从LCA研究结果中得出政策建议340

16.4 LCA研究结果的总体评价341

16.4.1“食品杂货袋”研究案例341

16.4.2家庭运输342

16.4.3废弃物342

16.4.4航空运输342

16.4.5所有例子342

16.4.6影响结果的敏感性/重要假设343

16.5讨论344

16.5.1促进较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食品消费的政策手段345

16.5.2为什么政策工具面向最终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345

16.5.3一般建议346

16.5.4案例具体建议347

16.5.5结果的不确定性/变化性348

16.5.6交叉检查的结果348

16.6结论和建议349

16.7温室气体政策手段350

16.7.1瑞典食物链相关的食品与气候政策350

16.7.2政策瞭望354

参考文献357

第17章 如何处理城市固体废物361

17.1概述361

17.2生命周期评估362

17.2.1生命周期评估概述362

17.2.2生命周期评估框架362

17.2.3生命周期评估中重要术语与方法363

17.3经济性评估364

17.4 ORWARE模型364

17.4.1方法和对模型的一般描述364

17.4.2 ORWARE中生命周期评估365

17.4.3 ORWARE几个子模型概述366

17.5早期ORWARE研究368

17.6系统研究369

17.6.1目标369

17.6.2系统边界369

17.6.3情景371

17.6.4敏感性分析372

17.7结果373

17.7.1环境影响373

17.7.2一次能源载体的能源消耗375

17.7.3经济性376

17.8敏感性分析378

17.8.1一般敏感性分析378

17.8.2敏感性分析——特殊的选择379

17.9结论380

参考文献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