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印度哲学通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心川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大象出版社
- ISBN:753477230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印度哲学通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印度古代哲学3
第一章 导言3
一、印度概说3
二、印度哲学史概观7
(一)古代哲学7
(二)中世纪哲学11
三、印度哲学的基本特征17
四、研究印度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21
(一)学习和研究的意义和方法21
(二)当前印度哲学史研究中的主要倾向24
五、印度哲学与中国26
第二章 吠陀中的哲学思想萌芽30
一、《梨俱吠陀》时代30
二、名称和内容32
三、多神论与一神论34
四、哲学思想萌芽39
五、社会伦理思想46
第三章 奥义书的哲学和社会思想49
一、时代49
二、名称50
三、唯心主义哲学的中心思想54
(一)梵我同一54
(二)轮回解脱59
四、素朴的唯物主义自然观60
五、对立的时空观64
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阵营、两条路线的斗争——邬达罗迦与耶若婆佉67
第四章 沙门思潮73
一、沙门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73
二、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75
三、“六师”的哲学和社会思想81
(一)富兰那·迦叶的道德否定论82
(二)阿耆多的唯物论83
(三)婆浮陀的七原素说84
(四)拘舍罗的命定论85
(五)散惹耶的不可知论86
(六)尼乾子的多元实在论88
四、对“六师”的评价88
五、“六师”在中国的影响92
第五章 顺世派的哲学93
一、名义和史料93
二、哲学和社会思想96
(一)基本特征96
(二)自然观97
(三)认识论99
(四)社会伦理思想101
三、顺世论的历史发展线索105
四、在中国的影响110
第六章 生活派(邪命外道)的哲学114
一、名义和史料114
二、生活派的历史发展线索116
(一)前期的生活派116
(二)后期的生活派121
三、哲学和社会伦理思想123
(一)命定论124
(二)原子论125
(三)宇宙观127
(四)认识论131
四、余论131
第七章 耆那教的哲学134
一、名义和史料134
二、哲学思想136
(一)非一端论136
(二)世界观137
(三)认识论144
三、宗教和社会思想150
四、耆那教的历史发展线索及其影响154
第八章 佛教哲学157
一、分期和史料157
二、原始佛教160
(一)佛陀的生平160
(二)原始佛教的宗教哲学思想161
三、部派佛教183
(一)成立的时代183
(二)佛教的结集185
(三)统一佛教的派别分裂和原因185
(四)部派佛教所争论的主要问题191
四、大乘佛教201
(一)兴起的时代201
(二)大乘思想的特性202
(三)大乘佛教兴起时期的经典和思想203
(四)大乘的主要派别——中观派与瑜伽行派208
五、密教239
(一)兴起的时代239
(二)派别和经典240
(三)哲学思想243
六、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及其原因246
第九章 数论派的哲学250
一、婆罗门教系统诸派哲学形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派别斗争情况250
二、数论派的哲学252
(一)名义、史料和主要思想家252
(二)数论的起源和发展258
三、古典数论的二元论学说267
(一)世界观267
(二)认识论280
(三)社会伦理学说282
(四)古典数论的社会作用284
四、简短的结论285
第十章 瑜伽派的哲学286
一、名义、史料和主要思想家286
二、瑜伽的起源和发展289
(一)早期瑜伽290
(二)古典瑜伽294
(三)后期瑜伽303
三、瑜伽与佛教的关系及其在中国的影响305
四、对瑜伽的几点评价311
第十一章 胜论派的哲学316
一、名称、经典和主要思想家316
二、胜论的起源与发展319
(一)早期胜论320
(二)古典胜论321
(三)后期胜论321
三、古典胜论的世界观322
(一)原子论322
(二)范畴论(句义论)324
(三)因中无果论334
(四)简单的结论335
四、认识论336
五、社会伦理思想338
六、胜论在中国的影响340
第十二章 正理派的哲学和逻辑思想344
一、正理派的起源与演变344
二、十六谛义论348
三、认识论352
(一)认识的定义和分类352
(二)知觉353
(三)推理354
(四)类比360
(五)证言360
(六)真理的标准361
四、自然观362
五、社会伦理思想364
六、正理论的近代影响365
第十三章 弥曼差派的哲学367
一、名义、史料367
二、弥曼差的起源和发展368
三、认识论373
四、世界观376
(一)范畴论376
(二)“无前”与无神论378
(三)言语不灭论379
五、弥曼差的无神论反对有神论的斗争386
六、社会伦理思想390
第十四章 吠檀多派的哲学393
一、名义、史料和主要思想家393
二、吠檀多哲学的主要派别及其分野395
(一)《梵经》的哲学思想395
(二)乔荼波陀的不二论400
(三)商羯罗的不二论403
(四)罗摩奴阇的制限不二论413
(五)摩陀婆的二元论425
(六)尼跋迦的二元不二论432
(七)筏罗婆的纯粹不二论433
三、吠檀多的现代影响434
热门推荐
- 3019165.html
- 1097964.html
- 3253992.html
- 3483491.html
- 2755139.html
- 343537.html
- 828183.html
- 376437.html
- 294638.html
- 33046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7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8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3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55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3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08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29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7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