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党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邦宁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ISBN:3306·1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共党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一九一九年五月——一九二三年二月)1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1
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1
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
二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4
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4
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6
三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9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9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10
早期的中国工人运动11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3
一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13
北洋军阀13
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14
二 文化运动15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5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7
三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9
俄国十月革命19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0
四 “五四”运动22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2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2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5
五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6
马克思主义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2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3
一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33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33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35
二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9
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39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40
三 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43
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基本理论4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45
四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48
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48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劳动立法运动49
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51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53
五 党领导的初期农民运动56
第二章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一九二三年二月——一九二七年七月)59
第一节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工农群众运动的恢复和发展59
一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59
党对统一战线政策的酝酿和共产国际的指导59
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三届一中全会61
二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63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63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65
三 工农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67
黄埔军校的建立67
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68
北京政变。国民会议运动和孙中山逝世70
四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72
第二节 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和北伐战争75
一 “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75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75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79
北方人民的革命斗争82
二 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83
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83
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85
和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86
整理党务案88
三 党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89
陈独秀在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上的错误观点89
毛泽东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论述90
四 北伐战争95
北伐战争前夕的形势和北伐战争的准备95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97
第三节 大革命由胜利转向失败。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严重危害100
一 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进一步激化100
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100
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进一步激化101
二 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围绕农民问量的斗争103
以武汉、上海工人斗争为中心的工人运动的继续迅速发展103
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106
围绕农民问題上的激烈斗争和党中央特别会议108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110
三 蒋介石集团的政变。革命的局部失败112
“四·一二”政变112
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反蒋”运动115
四 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对革命的严重危害117
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17
夏斗寅叛变和马日事变119
共产国际五月指示120
五 汪精卫集团叛变。大革命失败122
汪精卫集团叛变122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23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九二七年八月——一九三七年七月)126
第一节 党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而斗争126
一 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政治形势126
在国民党新军阀反革命专政下的国內政治经济状况126
革命的低潮128
二 “八七”会议和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129
南昌起义129
“八七”会议132
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134
广州起义136
三 党内第一次“左”倾错误的出现及其被停止。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37
党内第一次“左”倾错误的出现及其被停止137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38
四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14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41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142
第二节 党为巩固与扩大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而斗争145
一 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中央九月来信和古田会议145
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145
中央九月来信和古田会议150
二 土地革命的开展。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154
土地革命的开展154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55
三 党在白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出现及其被克服157
党在白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157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出现及其被克服160
四 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163
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163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165
第三节 党为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而斗争。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68
一 “九一八”事变,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168
“九一八”事变168
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170
二 工农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174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74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175
三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及其严重危害177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形成177
王明“左”领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179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长征的开始182
四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胜利187
遵义会议187
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89
南方各省三年游击战争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193
第四节 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6
一 华北事变。“八一宣言”和“一二·九”运动。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96
华北事变196
“八一宣言”和“一二九”运动197
二 瓦窑堡会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199
瓦窑堡会议。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9
党由“反蒋抗日”政策到“逼蒋抗日”政策的转变202
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05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0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07
四 党的苏区代表会议和白区代表会议208
党的苏区代表会议208
党的白区代表会议209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四五年八月)213
第一节 全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党为实现全面抗战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而斗争213
一 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13
“七七”事变和“八一三”抗战213
抗战爆发时的国际国内形势216
庐山会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218
洛川会议。国共两党不同指导路线221
二 日本侵略军约大举进攻。两个战场的出现224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224
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228
三 党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232
中国的抗战只能是持久战232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233
四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反对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斗争23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党内右倾倾向的出现237
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237
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239
第二节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党为坚持团结抗战而斗争243
一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击退243
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形势243
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击退246
二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48
国民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进攻248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248
三 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斗争原则251
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击退后的形势25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252
同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254
黄桥决战的胜利254
四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255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255
百团大战256
皖南事变和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被击退258
第三节 党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和巩固解放区而斗争260
一 中国人民面临严重困难局面。党为战胜困难,巩固解放区的各項政策260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260
解放区的严重困难局面261
党为巩固解放区的各项政策262
二 党的整风遣运动263
开展整风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63
整风运动的过程、内容、方针和方法265
整风运动的伟大意义268
三 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269
解放区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269
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271
四 解放区军民反“扫荡”的英勇斗争272
运用各种形式打击敌人272
反“扫荡’斗争的胜利273
第四节 党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而斗争274
一 解放区军民进行局部反攻。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274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274
解放区军民的局部反攻275
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276
二 国民党统治的深刻危机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278
国民党统治的深刻危机278
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281
三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83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84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87
第五章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一九四五年八月——一九四九年九月)291
第一节 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而斗争291
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党的方针291
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內的形势291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293
二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95
重庆谈判和国统区反内战运动的兴起295
政治协商会议300
三 党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303
奋战略区党的领导机构的建立303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时战略方针303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304
解放区的练兵、减租、生产和士地改革运动306
第二节 党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而斗争307
一 党关于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307
全面内战爆发307
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310
二 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311
粉碎敌人的全面军事进攻311
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314
三 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新高涨317
国民党统治区的危机317
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319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党为解放全中国而斗争322
一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322
战略反攻的条件322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23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326
二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整军运动327
全国土地会议327
整党和整军运动328
三 党关于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和政策330
党中央十二月会议330
党关于正确执行政策和加强纪律性的指示333
四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胜利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335
解放军战略进攻的胜利发展335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336
第四节 党为将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和建立新中国而斗争337
一 伟大的战略决战337
战略决战的条件337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338
二 党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美蒋反动派和谈阴谋被粉碎345
“将革命进行到底”345
粉碎美蒋反动派的和谈阴谋346
三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解放军向全国的胜利进军347
七届二中全会347
解放军向全国的胜利进军350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351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35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354
民主革命胜利的经验和意义356
热门推荐
- 1760076.html
- 1964739.html
- 2192963.html
- 698499.html
- 3765970.html
- 48279.html
- 2196002.html
- 108869.html
- 2658221.html
- 3878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8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27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05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0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9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25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1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05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7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7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