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医学切诊大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谭同来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773374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1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740页
- 主题词:切诊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医学切诊大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脉诊1
第一章 脉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1
第一节 脉学的起源2
一、脉法出自医经家源于经络检查2
二、脉法非一人所创诊法繁多不一5
(一)扁鹊脉法5
(二)《内经》脉法10
(三)仲景脉法13
(四)仓公脉法17
(五)华佗脉法18
(六)《四时经》与《脉法赞》脉法21
第二节 脉学的形成24
第三节 脉学的发展28
第四节 近代脉学的研究30
一、脉诊的理论研究30
二、脉诊的实验研究33
三、脉图的临床研究38
第二章 脉诊的原理与临床意义45
第一节 脉诊的原理45
一、气、血与脉象45
二、脏腑与脉象47
三、经络与脉象51
第二节 影响脉象的因素52
一、气候因素53
二、地域因素54
三、时间因素54
四、情绪因素55
五、饮食因素56
六、体质因素56
第三节 脉诊的意义58
1.阐明病机58
2.辨别病性59
3.确定病位59
4.指导用药61
5.推断预后61
第三章 诊脉的方法64
一、诊脉的部位64
(一)十二经诊法64
(二)三部九候诊法66
(三)人迎寸口诊法68
(四)寸口、尺肤诊法69
(五)仲景三部诊法69
(六)寸口诊法71
(七)脐下动脉诊法76
二、诊脉的时间76
三、诊脉的体位77
四、诊脉的指法78
(一)常用指法80
(二)辅助指法82
五、诊脉的要领82
1.静其心,存其神82
2.匀呼吸,定其气83
第四章 辨脉的方法85
第一节 从脉象的胃、神、根辨别脉的“常”和“变”86
一、胃86
二、神88
三、根89
第二节 从脉象的位、数、形、势分辨脉的形态、特征91
一、以脉位深浅变化为主来区别脉象91
二、以脉跳至数和节律变化为主来区别脉象92
三、以形体变化为主的脉类脉象区别93
四、以脉势变化为主的脉类脉象区别94
第五章 审脉方法96
(一)独字求病位96
(二)阴阳求病性97
(三)比较求病势99
(四)合参求病证100
第六章 平脉与常见病脉脉象103
第一节 正常脉象103
第二节 常见病脉106
一、脉位分类106
1.浮脉106
2.芤脉109
3.散脉111
4.沉脉112
5.伏脉116
二、脉率分类118
1.迟脉118
2.缓脉121
3.数脉124
4.疾脉127
三、脉宽分类128
1.大脉128
2.洪脉130
3.细脉132
四、脉长分类134
1.长脉134
2.短脉136
五、脉力分类138
1.虚脉138
2.弱脉140
3.微脉142
4.实脉145
六、流利度分类147
1.滑脉147
2.动脉150
3.涩脉152
七、紧张度分类154
1.弦脉155
2.紧脉158
3.革脉160
4.牢脉161
5.濡脉163
八、均匀度分类165
1.促脉165
2.结脉167
3.代脉170
第七章 兼脉与特殊脉脉象173
第一节 兼脉173
一、兼脉形成的条件、称谓与病性174
二、兼脉主病174
1.浮脉相兼脉主病174
2.沉脉相兼脉主病176
3.迟脉相兼脉主病178
4.数脉相兼脉主病178
5.滑数相兼脉主病179
6.涩脉相兼脉主病180
7.虚脉相兼脉主病180
8.实脉相兼脉主病181
9.长脉相兼脉主病182
10.短脉相兼脉主病182
11.弦脉相兼脉主病183
12.紧脉相兼脉主病184
13.细脉相兼脉主病185
14.缓脉相兼脉主病186
15.微脉相兼脉主病186
16.弱脉相兼脉主病187
17.洪脉相兼脉主病188
18.濡脉相兼脉主病188
19.革脉相兼脉主病189
20.牢脉相兼脉主病189
21.芤脉相兼脉主病189
22.散脉相兼脉主病190
23.动脉相兼脉主病190
24.伏脉相兼脉主病190
25.促脉相兼脉主病190
26.结脉相兼脉主病190
27.代脉相兼脉主病191
第二节 特殊脉脉象191
一、双管脉191
二、反关脉、斜飞脉192
三、怪脉193
1.釜脉194
2.鱼翔195
3.弹石195
4.解索196
5.屋漏196
6.雀啄197
7.偃刀197
8.转豆198
9.麻促198
10.虾游198
四、无脉199
1.久病无脉199
2.暴病无脉200
3.伤寒无脉200
4.外伤无脉200
第八章 妇人脉与小儿脉201
一、妇人脉201
1.诊月经脉201
2.诊妊娠脉202
3.诊临产脉206
二、小儿脉208
第九章 脉诊与辨证216
第一节 脉诊与八纲辨证216
一、脉诊与阴阳217
二、脉诊与表里219
三、脉诊与寒热222
四、脉诊与虚实223
第二节 脉诊与脏腑辨证226
一、脉诊与脏脏腑辩证226
二、脉诊与脏腑兼证辩证234
第三节 脉诊与六经辨证235
第四节 脉诊与卫气营血辨证240
第五节 脉证与三焦辨证243
第十章 外感病脉诊246
1.感冒246
2.中暑248
3.痢疾249
第十一章 疫病脉诊252
1.春温253
2.暑温255
3.湿温256
4.疟疾257
5.疫斑热259
6.肝热病260
7.霍乱261
8.稻瘟病262
第十二章 五脏病证脉诊264
一、肺系病证脉诊265
1.咳嗽265
2.哮病267
3.肺胀269
4.肺痨270
5.肺痈271
6.肺痿273
7.肺癌273
二、心脑病证脉诊275
1.心悸276
2.胸痹心痛277
3.眩晕279
4.中风280
5.失眠282
6.痴呆283
7.痫病284
8.癫病285
9.狂病286
三、脾胃病证脉诊288
1.胃痛289
2.痞满290
3.腹痛291
4.呕吐293
5.呃逆294
6.噎膈295
7.泄泻296
8.便秘297
四、肝胆病证脉诊298
1.黄疸299
2.胁痛301
3.胆胀302
4.鼓胀303
5.肝癌304
五、肾膀胱病证脉诊305
1.水肿306
2.淋证307
3.癃闭308
4.关格310
5.遗精311
6.阳痿311
第十三章 气血津液病证脉诊313
1.郁病313
2.血证314
3.汗证319
4.消渴320
5.内伤发热321
6.积聚322
7.肥胖324
第十四章 经络肢体病证脉诊326
1.头痛326
2.痹病328
3.痿病329
4.腰痛330
5.颤震331
第十五章 妇科病证脉诊334
1.月经先期335
2.月经后期336
3.月经先后无定期337
4.经期延长337
5.月经过多338
6.崩漏338
7.闭经340
8.痛经341
9.带下342
10.妊娠恶阻344
11.妊娠腹痛344
12.产后血晕345
13.产后缺乳346
14.不孕症346
15.癓瘕347
第十六章 儿科疾病脉诊349
1.麻疹350
2.水痘352
3.痄腮353
4.顿咳354
5.厌食355
6.积滞356
7.疳证356
8.惊风357
9.小儿遗尿359
10.小儿蛔虫病360
11.佝偻病361
12.夏季热362
附录一、李时珍《频湖脉学》二十七脉体.“全状诗”.“相类诗”.“主病诗”362
附录二、《医宗金鉴·四诊心法》病脉顺逆歌诀370
附录三、方剂歌372
下编、按诊400
第一章 概论400
一、按诊含义400
二、按诊的方法与意义401
三、按诊的内容403
四、按诊源流及研究进展409
第二章 按胸腹(腹诊)418
第一节 腹诊概论418
一、腹诊与腹证418
二、腹诊的适用范围419
三、腹诊与其他诊法的关系422
四、腹诊基本原理424
五、腹诊源流概略442
第二节 腹诊方法447
一、胸腹结构447
(一)中医腹诊分区法447
(二)正常胸腹453
二、腹诊诊察方法456
(一)腹诊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456
(二)被诊者与诊者姿势457
(三)腹诊诊察方法及诊察内容458
(四)腹诊步骤484
(五)虚里诊487
(六)脐诊493
第三节 腹诊的临床应用507
一、明诊断508
二、辨病证509
三、折征象513
第四节 常见胸腹病理征象519
一、胸中灼热519
二、胸部冷感520
三、胸胁满胀521
四、胸胁苦满521
五、胸部高突523
六、胸欲压物524
七、胸不任物524
八、胸部紧闷525
九、胸部刺痛525
十、胸痛彻背526
十一、胸中懊?526
十二、气上冲胸527
十三、肋间及胁下疼痛528
十四、季肋部麻木疼痛529
十五、乳房肿块与肿痛530
十六、虚里动甚531
十七、虚里动数532
十八、虚里结滞532
十九、腹部冷感533
二十、腹部灼热534
二十一、腹部皮肤黄鲜535
二十二、腹部青络怒张536
二十三、腹部瘦削及凹陷536
二十四、腹部丰满及肥大537
二十五、全腹膨隆538
二十六、大腹硬满538
二十七、脘腹满痛540
二十八、少腹硬满540
二十九、全腹硬痛542
三十、心下痞硬543
三十一、心下痞544
三十二、腹中空痛545
三十三、少腹疼痛546
三十四、肋下边胃脘部疼痛546
三十五、胁下连腹疼痛546
三十六、全腹痛块547
三十七、右少腹痛块548
三十八、左大腹疼痛548
三十九、右大腹疼痛549
四十、脐旁压痛550
四十一、腹力虚弱550
四十二、腹中拘急551
四十三、小腹不仁552
四十四、腹中雷鸣553
四十五、胃脘振水音554
四十六、心动悸555
四十七、心下悸555
四十八、中脘部及脘腹旁动悸556
四十九、脐与脐周动悸557
五十、脘腹积块559
五十一、右胁下症块560
五十二、左胁下症块561
五十三、腹中痞气561
五十四、肋下连脐硬满症块561
五十五、脐旁及肋间痃癖562
五十六、小腹肿块562
五十七、少腹肿块563
五十八、绕脐痛及蠢动感563
五十九、脐部疝肿564
六十、少腹疝肿565
六十一、正中芯566
第五节 常见胸腹疾病567
一、真心痛567
二、厥心痛567
三、胃脘痛567
四、蚘虫腹痛568
五、肠痈568
六、肝痈568
七、肺胀569
八、肤胀569
九、血鼓569
十、水鼓569
十一、肠覃570
十二、石瘕570
十三、水瘕570
十四、水症570
十五、石水571
十六、涌水571
十七、疝气571
十八、痃癖571
十九、肥气572
二十、息贲572
二十一、伏梁572
二十二、痞气572
二十三、贲豚573
二十四、脏结573
二十五、结胸573
二十六、胸痹574
二十七、龟胸575
二十八、肝胀575
二十九、胆胀575
三十、胃胀575
三十一、大肠胀576
三十二、小肠胀576
三十三、膀胱胀576
三十四、乳痈576
三十五、乳核576
三十六、乳岩576
第三章 按肌肤578
第一节 按寒热578
第二节 按润燥滑涩580
第三节 按疼痛582
第四节 按胀肿584
第五节 按结节585
第六节 按疮疡585
第七节 按经络局部586
一、手太阴肺经586
二、手阳明大肠经587
三、足阳明胃经588
四、足太阴脾经589
五、手少阴心经589
六、手太阳小肠经590
七、足太阳膀胱经591
八、足少阴肾经592
九、手厥阴心包经593
十、手少阳三焦经593
十一、足少阳胆经594
十二、足厥阴肝经595
十三、督脉596
十四、任脉597
十五、冲脉598
十六、带脉598
第八节 按尺肤598
第四章 按手足602
第一节 手足按诊的理论根据602
第二节 手足按诊适用范围604
第三节 手足按诊方法605
一、触按手法605
二、触按法的适用范围605
第四节 手足按诊内容606
一、按手足冷热607
二、按手掌冷热609
三、按动脉610
四、按爪甲613
第五章 按腧穴614
第一节 按腧穴诊断疾病的理论依据614
第二节 经络诊断的现状与穴位按诊的产生637
第三节 穴位按诊方法640
一、检查姿式640
二、检查步骤640
三、中心定位641
四、穴位阳性反应的层次641
五、穴位按诊641
六、穴位检查记录法644
第四节 穴位按诊的有关问题645
第五节 常用穴位及检查方法652
第六节 穴位主病662
第七节 耳穴按诊690
第六章 其他部位按诊704
第一节 按头颈704
一、小儿囟门按诊704
二、面部按诊707
三、眼睛按诊707
四、牙齿按诊708
五、颈项按诊708
第二节 按四肢709
一、按浮肿709
二、按温凉710
第三节 按二阴710
一、前阴按诊710
二、后阴按诊711
热门推荐
- 250998.html
- 3654183.html
- 3304549.html
- 3772311.html
- 1698094.html
- 3353004.html
- 2419750.html
- 159854.html
- 652256.html
- 3840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12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5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22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6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2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28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8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26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