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罗再琼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44579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1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1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中西医结合导论》的性质和任务1
二、《中西医结合导论》的基本内容1
绪论1
三、《中西医结合导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
第一章 医学的内容和性质3
第一节 医学的含义、对象和作用3
一、医学的含义3
二、医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4
三、医学的社会作用6
第二节 医学科学的性质8
一、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8
二、医学的社会科学属性9
三、医学与哲学10
一、医学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12
第三节 医学科学的基本特点12
二、医学是科学、艺术和仁术的融合体13
三、医学是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开放系统14
第四节 中医学的基本观点15
一、中医学的天人观15
二、中医学的人体观16
三、中医学的疾病观17
第二章 医学的体系结构与课程设置19
第一节 西医学的体系结构及其特点19
一、西医学的体系结构19
二、西医学体系结构的特点21
第二节 中医学的体系结构21
一、中医理论体系22
二、中医学的体系结构23
一、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24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课程设置24
二、选修课程27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29
第一节 知识结构29
一、中西医兼备的医学专业知识29
二、具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30
三、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0
第二节 能力结构31
一、观察能力31
二、思维能力31
三、科研能力32
四、操作能力32
五、语言能力33
六、组织管理能力33
第三节 品格结构34
一、信念层次34
八、自我优化知识结构的能力34
七、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34
二、心理层次37
三、行为层次38
第四章 医学学习方法39
第一节 医学学习特点和原则39
一、医学学习的特点39
二、医学学习原则40
第二节 课堂学习方法42
一、课前准备42
二、课堂学习方法43
三、课后复习方法43
第三节 医学学习常用方法44
一、机能学科学习方法44
三、临床学科学习方法48
二、形态学科学习方法48
一、历代名医的治学经验49
第四节 中医特有的学习方法49
二、中医特有的学习方法50
三、中医治学格言选52
第五章 中医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57
第一节 中医学的发展简史57
一、远古至春秋时期57
二、战国至东汉时期57
三、魏晋隋唐五代59
四、宋金元时期61
五、明清时期63
第二节 中医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66
一、中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66
二、中医学发展的基本特点67
一、中医事业的现状68
第三节 中医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68
二、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71
三、中医学的发展趋势74
第四节 中医学的优势与不足75
一、中医学的主要优势75
二、中医学的不足76
第六章 西医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78
第一节 西医学发展简史78
一、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78
二、古代东方国家的医学78
三、古希腊和罗马的医学79
四、中世纪医学80
五、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81
六、17~18世纪的医学81
七、19世纪的医学82
一、西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85
第二节 西医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85
二、西医学发展的基本特点86
第三节 西医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86
一、西医学的现状86
二、西医学的发展趋势89
第四节 西医学的优势与不足90
一、西医学的优势90
二、西医学的不足92
第七章 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和发展趋势94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历史94
一、鸦片战争之前“中西医汇通”的萌芽阶段94
二、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以“中西医汇通”为主线的中期研究96
三、辛亥革命至建国前,中西医汇通后期以“中医学存废”为中心的激烈论争98
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成就简介101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现状101
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103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趋势104
一、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沟通中西医学,创立新理论105
二、宏观综合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研究,发展中西医理论105
三、深化中西医比较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105
四、创立中西医结合新学科,建立多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105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意义106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107
一、统一思想,坚持中西医结合方向107
二、不畏艰难,坚定不移地走中西医结合道路107
三、满怀信心,开创中西医结合的新局面108
附一、中外医事比较简表109
二、主要参考文献118
热门推荐
- 754079.html
- 1878488.html
- 1676449.html
- 605901.html
- 2760064.html
- 3751507.html
- 3250005.html
- 510028.html
- 2209444.html
- 189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65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7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73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2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4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66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52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1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4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