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东通史 古代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广东通史 古代 下
  • 方志钦,蒋祖缘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613561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229页
  • 文件大小:266MB
  • 文件页数:1262页
  • 主题词:广东省-地方史-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广东通史 古代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广东通史绪论9

第一章 明初广东地方机构建置和惩贪奖廉的吏治37

第一节 明军入粤与政权机构的设置38

一、朱元璋建立明朝与明军南下广东39

二、从广东行中书省到布政使司的变革42

三、府县的沿革46

第二节 内地与沿海卫所49

一、卫所与抗倭50

二、巡检司59

三、军屯61

第三节 户口田地与赋役67

一、黄册与户口67

二、鱼鳞图册与田地71

三、赋役负担74

第四节 备荒、恤孤与尊老年81

一、预备仓81

二、养济院85

三、尊老年87

第五节 严厉整饬吏治89

一、整饬吏治89

二、广东的廉吏及其政绩93

第六节 以抚为主的少数民族政策95

一、“以峒管黎”96

二、抚黎流官98

三、土官土舍的设置99

四、瑶甲、畲长103

第二章 明前期广东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恢复与初步发展107

第一节 重农政策与农业的发展108

一、奖励垦荒108

二、提倡种植经济作物111

三、农田水利建设113

四、“禁阉人子为火者”116

第二节 官营为主的手工业117

一、阳山冶铁厂117

二、盐场119

三、宝泉局与军器局122

四、民间手工业125

第三节 城市建设与驿递128

一、省城与府城建设129

二、县城建设135

三、驿传136

第四节 “重农抑商”政策下的商业经济150

第五节 贡舶贸易的兴盛155

一、贡舶贸易的确立与臻于鼎盛155

二、贡舶贸易的回落158

第六节 贡舶贸易的管理制度159

一、设置市舶提举与市舶太监159

二、确立勘合制度163

三、规定贡期与限定贡道164

四、“厚往薄来”的贡赐关系167

五、贡使私货抽分与优价收购170

第七节 海禁政策与商舶贸易的艰难发展174

一、海禁政策的内容174

二、商舶贸易艰难发展177

第八节 文化教育与医药学的初兴179

一、府州县学初具规模180

二、重视教师职业,不许其转入仕途182

三、乡试与会试184

四、社学的创建186

五、民间诗社188

六、医学与惠民药局190

第三章 明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封建统治的加强193

第一节 正统年间黄萧养起义194

一、起义的深刻社会根源194

二、起义经过196

第二节 黎、瑶诸族的反抗斗争201

一、符南蛇起义与“撼动海外”的“黎乱”202

二、罗旁山瑶民起义205

三、海瑞等人的“治黎策”207

第三节 嘉靖间的“山寇”与“海盗”210

一、众多的“山寇”211

二、张琏起义217

三、“海盗”225

四、州县的增设235

第四节 督抚的设置与兵制的演变242

一、广东巡抚242

二、两广总督244

三、开府梧州与迁府肇庆247

四、督抚的作用249

五、镇守广东总兵官251

六、募编民壮、打手、杀手253

七、设置沿海水寨256

八、增设军器局与引进西洋火器258

第四章 明中期海外贸易转型与“广中事例”的诞生264

第一节 贡舶贸易的衰落265

一、正统以后贡舶贸易日趋式微265

二、市舶管理权尽归地方268

第二节 商舶贸易确立主导地位270

一、商舶贸易的公开化与“广中事例”的确立270

二、走私贸易276

第三节 葡萄牙人赁居澳门283

一、中葡初次接触284

二、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役286

三、葡萄牙人重返粤海290

四、葡萄牙人赁居澳门294

五、葡人“自治”与广东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299

第五章 明中后期农业的迅猛发展303

第一节 农业的迅猛发展304

一、农田水利建设305

二、垦沙垦荒与土壤改造310

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与推广315

四、粮食产量显著增长和沿江滨海地区粮食商品化319

五、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与自然灾害324

六、社仓、义仓的建立326

第二节 农业商品性生产和专业区域332

一、农业商品生产迅猛发展的原因332

二、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334

三、专业区域的出现339

四、栽培技术342

五、商品经济的活力344

第三节 农村林牧副渔业新景象347

一、淡水养殖与江海捕捞347

二、家畜鸣禽的饲养349

三、竹木林的开发利用352

第四节 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变化353

一、黎族人口增长与“生黎”、“熟黎”354

二、黎族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56

三、瑶族的社会经济与阶级状况359

四、輋族从游猎走向定居362

五、壮族编排里甲与“宜善巡检司”的设置364

第五节 赋役制度的调整与推行一条鞭法367

一、赋役折银367

二、万历初推行一条鞭法375

第六章 民营手工业高度发展和佛山冶铁业资本主义萌芽386

第一节 矿业与冶铁387

一、惠潮各地的矿冶业387

二、佛山的冶铁业394

第二节 陶瓷生产401

一、众多的陶瓷产地402

二、陶都石湾407

第三节 制盐业414

一、盐场与食盐生产415

二、盐课折色与减免“无征”416

三、粤盐行销区域421

第四节 丝织业与棉麻织业422

一、广州、佛山、潮州等地的丝织业422

二、各地的棉、麻、葛等纺织业426

第五节 制糖与酿酒429

一、阳春等地的榨糖430

二、各地的酿酒433

第六节 广船的制造436

一、海船436

二、内河船439

三、战船440

第七节 造纸与印刷444

一、造纸444

二、印刷446

第八节 食品加工与成药生产448

一、食品加工449

二、成药生产451

第九节 葵扇和其他手工艺品453

一、新会葵扇453

二、手工艺品454

第七章 明中后期的城乡建设与商业繁荣461

第一节 水陆交通建设461

一、河道的整治与开凿462

二、津渡469

三、桥梁471

四、道路建设483

五、通向省外的主要商路486

第二节 省府县城的扩建与新建490

一、省城与府城建设491

二、县城的改建、扩建与新建505

第三节 以广州为中心的城乡市场网络514

一、东南大都会——广州514

二、佛山的崛起519

三、府县市场与新兴市镇521

四、乡村墟市大量涌现525

第四节 各地商人的活动530

一、外省商人在广东的活动530

二、广东商人在内地的活动535

第八章 明后期广州、澳门对外贸易的繁荣538

第一节 西班牙、荷兰、英国殖民者竞相东来539

一、西班牙人窥探粤海539

二、荷兰人觊觎澳门543

三、英国人强闯虎门545

第二节 广州“交易会”及其税制改革547

一、广州“交易会”548

二、税制改革552

第三节 澳门贸易556

一、澳门对印度、欧洲的贸易556

二、澳门对日本的贸易558

三、澳门对菲律宾、墨西哥的贸易560

四、澳门对东南亚的贸易564

第四节 广东加强对澳门的管治565

一、官方对澳门问题再起争议566

二、广东管治澳门的措施570

三、葡萄牙人的自治机构575

第五节 私商贸易与粤人侨居海外578

一、私商贸易及其经营方式579

二、私商在海外的活动583

三、粤人侨居海外594

四、华侨对侨居国的贡献598

第六节 陈璘率广兵抗倭援朝601

第九章 明后期广东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605

第一节 农村阶级与阶层606

一、地主阶级606

二、农民阶级619

三、疍民625

第二节 贪贿盛行,赋税猛增626

一、矿监税使的掠夺激起民变627

二、珠池中官和珠监采珠的朘削632

三、田赋与盐课杂项的加派634

四、贪污受贿之风日炽636

第三节 天启、崇祯年间的农民起义638

一、增城、从化、龙门诸县农民起义638

二、惠潮地区钟灵秀、胡万起义639

三、惠州林九我等起义641

四、连山、连州等地瑶民起事642

五、黎族农民起义644

六、起义的高潮及其历史作用645

第十章 明中后期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人文蔚起650

第一节 教育事业650

一、府州县学增加、规模扩大651

二、遍设社学652

三、书院兴盛657

四、资助贫困生员的学田663

第二节 粤籍名流辈出665

一、科名鼎盛666

二、政要人物与军事家668

三、陈献章与“白沙学派”672

四、丘濬及其经济思想675

第三节 文艺史志和书藏的初盛677

一、诗社677

二、书画679

三、戏曲682

四、歌舞687

五、史学著作与地方志690

六、藏书与刻书695

第四节 佛教由衰而盛与天主教的传播698

一、佛教由衰而盛699

二、利玛窦等在广东传播天主教703

第五节 镇海楼与岭南第一楼706

第六节 社会习俗709

一、汉族习俗710

二、少数民族习俗720

第十一章 清初广东政权的建立与社会经济的残破727

第一节 南明在广东建立的政权和抗清义军的兴起728

一、永历、绍武政权的分立728

二、清军入粤与绍武覆灭、永历溃逃730

三、广东抗清义军的兴起732

四、永历政权迁回肇庆734

五、两藩南征与广州屠城736

第二节 农民军的抗清斗争738

一、李定国进入广东抗清739

二、广东抗清的最后据点741

第三节 清初广东地方政权组织743

一、行政职官的建置744

二、绿营常备与八旗驻防748

三、尚、耿两藩的残酷统治750

第四节 海禁、迁界与复界752

一、海禁与迁界753

二、反迁界、反海禁起义756

三、复界759

第五节 户口管理和赋役征收761

一、赋役征收与整顿762

二、人丁编审和丁税定制764

第六节 削藩767

第七节 清初的广东文化769

一、“岭南三家”770

二、屈大均的史学著作与史学思想777

三、廖燕的散文与文论781

第十二章 康熙中后期广东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开海”贸易784

第一节 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784

一、招民复业,奖励垦荒785

二、减轻赋税788

三、兴修水利788

第二节 手工业及其管理制度的调整792

一、采矿业792

二、佛山铁冶业与石湾陶瓷业795

三、丝织业796

四、榨糖业796

五、制盐业797

第三节 恤商利市800

一、恤商举措800

二、市镇复盛802

第四节 粤海关的创立与南海贸易804

一、海禁时期的贡舶贸易804

二、开海与设置粤海关806

三、建立十三行810

四、康熙中后期的广东对外贸易814

第五节 首行“摊丁入地”818

一、“摊丁入地”实施概况819

二、“摊丁入地”的社会效果822

第六节 南海诸岛的开发824

第七节 康熙晚期的吏治腐败828

第十三章 政局相对稳定与农业的扩展832

第一节 雍正年间整顿吏治833

一、清查钱粮833

二、耗羡归公,养廉补俸834

三、整顿官风836

第二节 废除贱籍与裁撤卫所844

一、疍民“除贱为良”844

二、裁撤卫所846

第三节 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848

一、黎峒纳入州县统治849

二、“改土归流”,黎人入籍852

三、粤北理瑶机构的设置853

第四节 农业的扩展855

一、雍乾年间粤民垦荒855

二、乾隆年间粤中、粤东沿海垦沙859

三、大规模的水利建设861

四、农作制的改良和耕作法的进步865

五、黎区农业的改进与黎汉贸易的扩展870

第五节 商品性农业的扩展873

一、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874

二、商品性农业的经营特点881

三、粮食不足自给886

第十四章 广东手工业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889

第一节 手工业布局890

第二节 制糖业进一步发展894

一、制糖业的兴旺894

二、经营方式896

三、行销市场的扩大897

第三节 纺织业的繁荣899

一、丝织业899

二、棉纺织业902

第四节 海盐的生产与运销907

一、盐业生产907

二、经营方式913

三、粤盐行销916

四、食盐走私921

第五节 矿冶业928

一、矿冶政策928

二、铁矿931

三、佛山的冶铁业935

四、佛山铸炮940

第六节 石湾陶业与广州彩瓷942

一、石湾陶瓷业942

二、陶业行会的发展943

三、经营机制的演变945

四、制作技术的新发展946

五、广彩948

第七节 造船业949

一、广东官营造船业概况949

二、广东民营造船业953

三、造船技术955

第八节 其他手工业的发展961

第九节 手工业生产的特点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障碍967

一、手工业生产的特点968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障碍970

第十五章 商业的发展与商人的活跃975

第一节 畅顺的水陆交通976

一、道路、津梁与码头的修治976

二、重要的商路979

第二节 城乡商业的繁荣983

一、广州、佛山的商业983

二、其他城镇的商业989

三、墟市不断增加与扩大991

四、“广货”及其他商品的流通995

第三节 商人的活跃998

一、广州帮与潮州帮商人998

二、外省商人在广东的经营活动1004

第十六章 广州独口对外通商1007

第一节 开放南洋海禁与独口对外通商前的对外贸易1007

一、广东商人的海外贸易1008

二、西方国家来华贸易1013

三、关税的调整与保商的设立1016

第二节 广州一口对外通商的确立1020

一、独口对外通商的原因1021

二、《防范外夷规条》与英国使团访华1024

三、十三行的运作及其困境1027

第三节 嘉道年间的中西贸易1034

一、西方各国对华贸易的总形势1035

二、行商经营危机及其对外商经济依赖加深1038

三、行外贸易1042

四、鸦片走私猖獗1045

五、广东海商对南洋贸易由盛而衰1050

六、《防范夷人章程》1055

七、粤人移居南洋1060

第十七章 广东的文化教育及其他事业1064

第一节 学校与科举1064

一、府州县学和社学1065

二、书院1070

三、各府科名的盛衰1074

第二节 粤派经学的崛起1078

一、朴学诸家大倡经学1078

二、阮元与学海堂1081

三、粤派经学的崛起1084

第三节 文学艺术的续兴1087

一、著名诗人1087

二、粤剧等四大剧种1090

三、著名画家1094

第四节 地方志与乡土文献的编纂1096

一、地方志的编纂1096

二、《粤中见闻》与《羊城古钞》1099

三、《广东海防汇览》与《粤海关志》1101

四、地方文献的结集1104

第五节 天文数学1107

第六节 基督教新教的初传与教会学校、医院的创办1111

一、基督教新教的初传1112

二、教会学校、医院的创办1115

三、“广东葡语”与“广东英语”1118

第七节 社会习俗和时尚1121

一、汉族习俗1122

二、少数民族习俗1140

第十八章 清代广东基层社会与土地所有制形态1153

第一节 基层社会的宗族组织和行政组织1154

一、“聚族而居”的基层社会1154

二、里甲与保甲的双轨乡治制1158

三、宗族组织与基层行政相辅而行1162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形态与租佃关系1166

一、土地占有关系1167

二、租佃关系与地租形态的演变1173

三、赋税的繁苛与农民的困苦1181

第三节 嘉道时期吏治腐败与广东社会矛盾激化1189

一、吏治腐败1189

二、粤海烽烟1193

三、天地会起义1197

四、海南黎民暴动1201

征引书目1204

后记1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