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动物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建华,姚明,崔淑芳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239679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25页
- 文件大小:160MB
- 文件页数:649页
- 主题词:实验动物-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验动物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实验动物学基础知识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3
一、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3
二、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5
三、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意义5
四、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等各领域中的应用6
第二节 实验动物学发展概况9
一、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进程9
二、国外实验动物学的发展现状11
三、我国实验动物学的发展进程与现状14
四、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趋势18
五、生物信息学与实验动物19
第二章 实验动物分类22
第一节 实验动物生物学分类地位22
第二节 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24
一、近交系动物24
二、突变系动物31
三、杂交群动物36
四、封闭群动物39
第三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42
一、普通级动物42
二、清洁级动物43
三、无特定病原体动物43
四、悉生动物44
五、无菌动物45
第三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47
第一节 小鼠47
一、动物学分类47
二、生物学特性48
三、主要应用领域50
四、近交系小鼠51
五、常用封闭群小鼠63
六、常用突变系小鼠64
第二节 大鼠69
一、动物学分类69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69
三、主要应用领域70
四、主要品种及品系71
第三节 豚鼠74
一、动物学分类74
二、生物学特性74
三、主要应用领域75
四、主要品种及品系76
第四节 地鼠77
一、动物学分类77
二、生物学特性78
三、主要应用领域79
四、主要品种及品系79
第五节 兔81
一、动物学分类81
二、生物学特性81
三、主要应用领域82
四、常用品种83
第六节 特色啮齿类实验动物87
一、灰仓鼠87
二、草原兔尾鼠88
三、子午沙鼠90
四、长爪沙鼠91
五、东方田鼠94
第七节 犬96
一、生物学特性96
二、主要应用领域99
三、主要品种和品系100
四、饲养管理101
第八节 猫102
一、生物学特性102
二、主要应用领域105
三、主要品种和品系106
四、饲养管理106
第九节 小型猪107
一、生物学特性107
二、主要应用领域109
三、主要品种和品系110
四、饲养管理112
第十节 猕猴113
一、生物学特性113
二、主要应用领域115
三、主要品种和品系116
四、饲养管理117
第四章 实验用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120
第一节 鸡120
一、生物学特性120
二、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21
第二节 鸭122
一、生物学特性122
二、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23
第三节 羊123
一、山羊123
二、绵羊124
三、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25
第四节 树鼩125
一、生物学特性126
二、在医学生物学上的应用127
第五节 蟾蜍和青蛙129
一、生物学特性129
二、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30
第六节 鸽130
一、生物学特性130
二、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30
第七节 鼠兔131
一、生物学特性131
二、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32
第八节 旱獭132
一、生物学特性132
二、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33
第九节 鱼134
一、生物学特性134
二、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35
第十节 爬行类动物136
一、生物学特性136
二、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137
第五章 动物实验基本知识138
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138
一、基本概念138
二、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138
三、常用消毒液特点及灭菌方法143
四、动物实验器械灭菌或消毒方法144
五、各种区域的消毒、灭菌方法146
第二节 实验动物抓取与保定方法148
一、小鼠148
二、大鼠149
三、豚鼠149
四、兔149
五、犬150
六、猴152
七、羊152
八、猪152
第三节 实验动物编号标记和被毛去除方法153
一、实验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153
二、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155
第四节 实验动物常用麻醉方法156
一、全身麻醉156
二、局部麻醉157
第五节 实验动物给药方法157
一、动物自动摄入157
二、消化道给药158
三、注射给药159
第六节 实验动物体液采集方法160
一、血液采集方法160
二、尿液采集方法163
三、淋巴液采集方法164
四、胸、腹腔液采集方法164
五、消化液采集方法165
六、脑脊液和骨髓的采集方法165
七、精液采集方法166
第六章 动物实验操作、条件控制及“3R”原则167
第一节 动物实验准备167
一、动物实验的基本原则167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168
三、实验动物的订购与运输168
四、动物实验场所169
五、实验人员的保护169
第二节 动物实验室条件控制170
一、动物实验中环境条件控制的意义170
二、物理环境条件控制171
三、有害气体——氨浓度172
四、生物因素对动物实验的影响173
第三节 伦理和安乐死173
一、动物伦理173
二、实验动物的安乐死174
三、实验动物尸体处理176
第四节 动物实验记录和护理176
一、动物实验记录176
二、动物术后护理177
第五节 动物实验和生物安全防护178
一、动物实验和生物安全178
二、病原体分级178
三、生物安全等级180
第六节 实验方法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181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181
二、实验操作183
三、实验季节184
四、昼夜影响184
第七节 “3R”原则基本概念185
一、替代185
二、减少186
三、优化187
第七章 实验动物管理和标准化控制189
第一节 国外实验动物管理189
一、概述189
二、国外实验动物法规189
第二节 我国实验动物管理193
一、我国实验动物法制管理概况194
二、我国实验动物法制管理发展趋势195
三、实验动物信息计算机管理196
四、上海市实验动物管理概况198
第三节 国外实验动物标准化建设198
一、实验动物标准化的重要性198
二、实验动物标准化内容199
三、国外实验动物标准化现状199
第四节 我国实验动物标准化现状及控制201
一、我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概况201
二、实验动物相关的国家标准203
第五节 上海市实验动物标准化现状206
一、概述206
二、近期的发展趋势206
第二篇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211
第八章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211
第一节 实验动物饲育环境211
第二节 实验动物环境要素211
一、空气211
二、温度212
三、湿度213
四、压差213
五、换气次数与气流速度213
六、噪声214
七、照度214
八、氨气215
九、饮水215
第三节 洁净技术在实验动物环境中的应用215
一、我国的洁净室标准216
二、空气净化216
三、空气过滤器218
四、空气调节处理过程219
第四节 实验动物设施220
一、实验动物设施的选址220
二、实验动物设施的工艺布置221
三、洁净室(动物室)的气流组织223
四、紫外线杀菌灯的应用224
五、屏障设施的维护管理226
第九章 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的质量控制229
第一节 营养素对实验动物的作用229
一、水230
二、蛋白质231
三、脂类237
四、碳水化合物241
五、维生素243
六、无机盐(常量元素)254
七、微量元素260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标准269
一、各种常用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量270
二、各种常用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272
三、实验动物饲养标准及其应用273
第三节 实验动物饲料的质量控制274
一、饲料的采购与保存274
二、配合饲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275
三、饲料的消毒276
四、实验动物垫料276
第十章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常见疾病278
第一节 实验动物疾病的危害性278
第二节 实验动物疾病的观察279
一、健康动物的肉眼观察、描述和记录279
二、患病动物的行为观察、描述和记录279
三、动物死亡观察、描述和记录280
四、动物死亡原因综合分析281
第三节 病毒性疾病281
一、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281
二、汉坦病毒282
三、鼠痘病毒282
四、小鼠肝炎病毒283
五、仙台病毒283
六、小鼠肺炎病毒284
七、呼肠孤病毒Ⅲ型284
八、小鼠细小病毒285
九、小鼠脑脊髓炎病毒285
十、小鼠腺病毒285
十一、多瘤病毒285
十二、大鼠细小病毒286
十三、大鼠冠状病毒/大鼠涎泪腺炎病毒286
十四、狂犬病毒287
十五、犬细小病毒287
十六、犬瘟热病毒287
十七、传染性犬肝炎病毒288
十八、猕猴疱疹病毒Ⅰ型(B病毒)288
十九、猴逆转D型病毒289
二十、猴免疫缺陷病毒289
二十一、猴T细胞趋向性病毒Ⅰ型289
二十二、猴痘病毒289
第四节 细菌性疾病290
一、沙门菌感染290
二、耶尔森菌病290
三、多杀巴斯德杆菌感染291
四、嗜肺巴斯德杆菌感染291
五、支气管鲍特杆菌感染292
六、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292
七、棒状杆菌感染293
八、泰泽病294
九、支原体感染295
十、念珠状链杆菌感染296
十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97
十二、链球菌感染297
十三、绿脓杆菌感染299
十四、志贺菌性痢疾299
十五、皮肤病原真菌感染300
十六、空肠弯曲菌感染301
十七、布鲁杆菌病302
十八、钩端螺旋体病303
十九、结核病303
二十、柠檬酸杆菌感染304
二十一、CAR杆菌感染305
第五节 寄生虫性疾病305
一、体外寄生虫306
二、弓形虫307
三、兔脑原虫307
四、卡氏肺孢子虫308
五、蠕虫308
六、鞭毛虫309
七、纤毛虫309
八、爱美耳球虫310
九、溶组织内阿米巴310
十、疟原虫311
第六节 实验用猪疾病312
一、实验用猪疾病的危害性312
二、实验用猪疾病观察312
三、猪主要病毒性疾病313
四、猪主要细菌性疾病318
五、猪主要寄生虫性疾病321
第七节 实验用禽疾病322
一、实验用禽疾病的危害性322
二、实验用禽疾病的观察322
三、实验用禽主要疾病325
第八节 实验用羊疾病346
一、实验用羊疾病的危害性346
二、实验用羊的疾病观察347
三、羊的主要病毒性疾病348
四、羊的主要细菌性疾病351
五、羊的主要寄生虫性疾病355
第九节 实验用猫疾病356
一、实验用猫疾病的观察356
二、猫的主要病毒性疾病357
三、猫的主要细菌性疾病360
四、猫主要寄生虫疾病362
第十节 人兽共患病365
一、人兽共患病的概念和分类365
二、人兽共患病的特征365
三、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特征365
四、与实验动物有关的人兽共患病366
五、人兽共患病的防制措施369
第三篇 实验动物应用373
第十一章 实验动物选择及课题设计373
第一节 实验动物选择的一般原则373
一、动物品种和品系373
二、年龄与体重374
三、性别375
四、生理与健康状况375
五、动物实验结果分析376
第二节 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377
一、相似性原则377
二、可靠性原则378
三、重复性原则379
四、可控性原则379
五、经济性原则379
第三节 特殊动物实验的动物选择379
一、药效学实验动物选择379
二、毒理学实验动物选择381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中的选择382
四、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的选择383
五、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选择384
六、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研究中的选择384
七、微循环实验研究中的选择384
八、其他实验研究的选择385
第十二章 影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效果的因素386
第一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饲养环境和营养因素386
一、温度386
二、湿度387
三、空气的流速及清洁度387
四、光照387
五、噪声387
六、动物饲养密度388
七、动物营养因素388
第二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实验技术环节因素388
一、动物选择388
二、实验季节388
三、昼夜过程389
四、麻醉浓度389
五、手术技巧389
六、实验药物390
七、对照问题390
第十三章 实验动物病理学392
第一节 病理学基本概念392
第二节 实验动物病理学研究内容395
一、尸体解剖病理学395
二、活检病理学395
三、实验病理学395
四、比较病理学395
第三节 实验动物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395
一、肉眼观察395
二、组织切片检查398
三、超微结构检查402
第四节 实验动物病理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403
一、动物实验过程中病理学检查的意义403
二、动物实验结束时病理学检查的意义404
三、动物实验结果的整体分析和评价405
第十四章 实验动物解剖生理学406
第一节 基本概念406
一、解剖学名词和方位术语406
二、生理学名词和术语407
第二节 小鼠409
一、骨骼系统409
二、肌肉系统409
三、消化系统410
四、呼吸系统410
五、泌尿系统411
六、生殖系统411
七、内分泌系统412
第三节 大鼠412
一、骨骼系统412
二、肌肉系统414
三、内脏414
四、循环系统416
五、神经系统420
第四节 豚鼠421
一、骨骼系统421
二、肌肉系统422
三、消化系统424
四、呼吸系统427
五、泌尿系统428
六、生殖系统429
七、内分泌系统431
八、循环系统432
九、神经系统441
第五节 兔443
一、骨骼系统443
二、肌肉系统444
三、消化系统444
四、呼吸系统445
五、泌尿系统446
六、生殖系统446
七、内分泌系统447
八、循环系统448
九、神经系统449
第六节 犬450
一、主要骨骼的解剖特征450
二、主要脏器的解剖特征451
三、主要腺体的解剖特征452
四、主要生理功能特点453
第七节 猕猴454
一、主要骨骼的解剖特征454
二、主要脏器的解剖特征454
三、主要腺体的解剖特征456
四、主要生理功能特点457
第八节 猫458
一、主要骨骼的解剖特征458
二、主要脏器的解剖特征458
三、主要腺体的解剖特征460
四、主要生理功能特点460
第九节 猪461
一、主要骨骼的解剖特征461
二、主要脏器的解剖特征461
三、主要腺体的解剖特征463
四、主要生理功能特点463
第十五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465
第一节 概述465
一、定义465
二、使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466
三、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评价原则466
四、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分类467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468
一、心肌炎动物模型468
二、心包炎动物模型468
三、心肌梗死动物模型469
四、心肌病动物模型471
五、心律失常动物模型471
六、心肌缺血动物模型472
七、高血压动物模型472
八、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474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476
一、食管疾病动物模型476
二、胃疾病动物模型477
三、肠疾病动物模型480
四、肝疾病动物模型481
五、胆囊疾病动物模型484
六、胰腺疾病动物模型484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485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动物模型485
二、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485
三、肺气肿动物模型485
四、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486
五、支气管扩张动物模型486
六、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487
七、矽肺动物模型487
八、肺纤维化动物模型487
九、肺水肿动物模型488
第五节 泌尿系统疾病动物模型488
一、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488
二、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489
三、肾小管损害动物模型490
四、肾盂疾病动物模型490
五、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491
六、肾代谢紊乱动物模型492
七、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493
八、膀胱疾病动物模型494
九、尿道疾病动物模型495
十、肾脏结石动物模型496
第六节 生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496
一、产科疾病动物模型496
二、妇科疾病动物模型498
三、雄性生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500
第七节 内分泌疾病动物模型502
一、糖尿病动物模型502
二、甲状腺疾病动物模型504
三、银屑病动物模型504
第八节 眼耳鼻喉科疾病动物模型504
一、近视眼动物模型504
二、白内障动物模型505
三、角膜炎动物模型505
四、表层角膜镜片术动物模型506
五、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模型506
六、角膜瘢痕动物模型506
七、角膜内皮损伤动物模型507
八、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507
九、变应性结膜炎动物模型507
十、高眼压动物模型508
十一、低眼压动物模型508
十二、中耳炎动物模型509
十三、鼻窦炎动物模型509
十四、上颌窦炎动物模型510
十五、咽炎动物模型510
第九节 口腔疾病动物模型511
一、口腔溃疡动物模型511
二、复发性口腔溃疡动物模型511
三、牙龈增生动物模型512
四、牙髓炎动物模型512
五、牙周炎动物模型512
六、尖周病动物模型513
七、氟斑牙动物模型513
第十节 骨骼疾病动物模型514
一、骨质疏松动物模型514
二、骨关节炎动物模型514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514
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515
五、椎动脉受压动物模型515
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515
七、颈椎病动物模型516
第十一节 皮肤疾病动物模型517
一、烫伤动物模型517
二、冻伤动物模型517
三、肌炎动物模型518
四、瘙痒动物模型518
五、皮肤过敏动物模型518
第十二节 血液系统疾病动物模型519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519
二、失血性贫血动物模型519
三、溶血性贫血动物模型520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520
五、急性白血病动物模型520
六、小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521
七、高黏血症动物模型521
八、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521
九、高脂血症动物模型522
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动物模型522
第十三节 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523
一、脑卒中动物模型523
二、腔隙性脑梗死动物模型524
三、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524
四、脑血肿动物模型525
五、脑积水动物模型525
六、颅内高压动物模型526
七、迟发性脑病动物模型527
八、精神抑郁症动物模型527
九、老年痴呆症动物模型528
十、帕金森病动物模型530
十一、癫痫动物模型531
第十四节 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532
一、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感染动物模型532
二、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模型533
三、汉坦病毒感染动物模型533
四、艾滋病病毒感染动物模型533
五、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534
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534
七、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534
八、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535
九、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535
十、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模型535
十一、白色念球菌疾病动物模型537
十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537
十三、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537
十四、猪囊尾蚴感染动物模型538
十五、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模型538
十六、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动物模型539
十七、弓形虫感染动物模型539
十八、疟原虫感染动物模型539
第十五节 肿瘤动物模型540
一、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540
二、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541
三、肿瘤动物模型的特点和意义544
第十六节 中医脏腑辨证动物模型544
一、心气虚证动物模型544
二、心阳虚证动物模型545
三、心血瘀阻证动物模型545
四、肝气郁结证动物模型545
五、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546
六、脾气虚证动物模型546
七、脾胃虚寒动物模型546
八、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546
九、肺气虚证动物模型547
十、肺阴虚证动物模型547
十一、肺热证动物模型547
十二、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548
十三、肾阴虚证动物模型548
十四、肾阳虚证动物模型548
十五、血瘀症动物模型548
第十六章 免疫缺陷动物及其应用550
第一节 概述550
一、简介550
二、分类550
第二节 常见免疫缺陷动物的生物学特点550
一、裸小鼠550
二、XID小鼠551
三、Beige小鼠551
四、SCID小鼠552
五、BNX小鼠552
六、NOD-SCID小鼠553
七、裸大鼠553
第三节 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554
一、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的特点554
二、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558
第四节 免疫缺陷动物的应用563
一、肿瘤学研究563
二、免疫学和遗传学研究564
三、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研究564
四、干细胞研究565
五、组织工程研究565
六、其他领域的研究565
第十七章 实验动物胚胎工程及基因工程动物567
第一节 胚胎工程的基础知识567
一、胚胎工程的概念567
二、超数排卵与影响因素568
三、卵细胞和受精卵的采集570
四、精子的采集与活力检查572
五、体外受精和显微授精574
六、卵子的激活和单性发育577
七、精子获能、顶体反应及检查579
八、胚胎分割581
九、胚胎培养581
十、胚胎移植582
第二节 胚胎冷冻保存技术583
一、胚胎、胚子和卵巢冷冻保存的研究进展583
二、冷冻损伤和冷冻保护剂585
三、小鼠的冷冻保存技术586
四、冷冻保存在实验动物中的应用589
第三节 胞质内单精注射技术592
一、小鼠单精注射的基本原理593
二、影响ICSI受精率的相关因素596
第四节 基因工程动物技术598
一、转基因小鼠的制作598
二、DNA的显微注射602
三、注射DNA受精卵的移植603
四、导入外源基因的鉴定603
五、转基因小鼠的建系606
附录608
附录一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608
附录二 《上海市实验动物管理办法》610
附录三 《上海市实验动物许可证申领管理办法(试行)》611
附录四 ICLAS实验动物技术标准和我国实验动物国家标准(GB)之比较613
参考文献617
热门推荐
- 3530995.html
- 13325.html
- 2520464.html
- 1019495.html
- 247480.html
- 2028077.html
- 1043064.html
- 337957.html
- 2720647.html
- 3372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94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1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6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64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0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83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92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9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33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