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籍编撰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曹之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1792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12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741页
- 主题词:古籍-编写-图书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籍编撰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源流编3
第一章 先秦两汉图书编撰3
一、图书编撰的起源3
旧说考辩3
图书编撰源于夏代8
最早的图书编撰家11
二、孔子与“六经”12
孔子与《周易》12
孔子与《尚书》15
孔子与《诗经》19
孔子与《春秋》20
孔子与礼书、乐典21
孔子编撰图书的特点24
三、先秦古籍的著者30
《春秋》左氏传30
《论语》和《孟子》31
《孝经》和《尔雅》32
《战国策》和《山海经》33
《管子》、《晏子》和《老子》34
《墨子》、《商子》和《韩非子》36
四、汉代图书编撰家38
五、司马迁与《史记》48
《史记》的撰写过程49
《史记》的体例51
司马迁成功的原因53
六、刘向与《七略》55
《七略》编撰时间和人员55
《七略》编撰过程59
刘向成功的原因61
七、先秦两汉图书编撰的特点63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图书编撰71
一、魏晋南北朝的修书机构和官修书71
魏秘书监及官修书71
晋秘书监及官修书72
南北朝秘书省及官修书75
文林馆与麟趾殿77
二、魏晋南北朝图书编撰家79
三、抄书与著书93
四、《世说新语》的抄撰者100
从刘义庆的经历分析101
从刘义庆的交游分析107
从内容和社会风气分析112
五、刘勰与《文心雕龙》116
刘勰其人116
文章的作用和文体118
创作方法120
文学评论122
六、魏晋南北朝图书编撰的特点124
第三章 隋唐五代图书编撰130
一、隋唐修书机构130
隋代修书机构130
唐代集贤院131
唐代史馆的建立133
二、唐代官修书142
唐代初期142
高宗、武周时期145
玄宗之后147
三、五代官修书149
《旧 唐 书》149
实录系列152
其他图书155
四、隋唐五代图书编撰家156
五、刘知几与图书编撰学169
刘知几其人169
史官与史例171
史籍编撰的原则与方法174
六、隋唐五代图书编撰的特点178
第四章 宋代图书编撰188
一、宋代官修书188
馆阁简介188
官书局举例192
二、宋代图书编撰家197
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205
预修人员与准备工作206
编撰过程209
四、郑樵与图书编撰学214
郑樵其人214
关于“会通”观217
贵成一家之言218
关于书目编撰219
五、陈宅书籍铺224
陈起其人224
陈起、陈思与陈解元226
江湖诗案228
编刻图书230
六、宋代图书编撰的特点234
第五章 辽金元图书编撰246
一、辽国官修书246
二、金国官修书249
三、元代官修书254
《宋史》、《辽史》和《金史》255
编年体史书及其他259
四、辽金元图书编撰家263
五、元代的农书270
六、辽金元图书编撰的特点276
第六章 明代图书编撰279
一、翰林院和官修书279
翰林院简介279
《五经大全》等经书280
实录系列281
《元史》和国史283
其他官修书285
二、明代图书编撰家288
三、胡应麟与图书编撰学299
胡应麟其人299
关于“会通”观301
关于图书编撰史302
关于书目编撰305
关于伪书307
四、明代三大著者群309
藩王著者群309
书坊著者群312
山人墨客著者群314
五、毛晋汲古阁318
毛晋其人319
编书与刻书320
编刻图书的条件322
六、明代图书编撰的特点326
第七章 清代图书编撰335
一、翰林院及官修书335
翰林院简介335
经书和史书337
子书和文集341
二、《四库全书》343
酝酿时期343
征集图书344
整理图书346
抄写和校订348
成书原因351
三、《明史》354
四、清代幕府著书363
幕府简介363
幕府著书举例365
幕府著书繁荣的原因372
五、清代图书编撰家375
六、顾炎武“采铜”著书386
顾炎武其人386
著书目的明确389
重视实地考察391
严肃的著书态度392
七、纪昀等与图书编撰学396
纪昀其人396
关于图书编撰者397
关于书目编撰399
八、章学诚与图书编撰学405
章学诚其人405
关于图书编撰史407
关于史籍编撰的理论与方法412
关于书目编撰416
九、清代图书编撰的特点419
下编 专题编429
第一章 四部丛谈429
一、经书429
经书的著作方式430
“十三经”的产生433
经书众多的原因436
经书的内容439
二、史书440
先秦时期440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442
隋唐宋元时期444
明清时期447
三、方志449
两汉魏晋南北朝志书449
隋唐志书451
宋元志书452
明清志书454
志书的价值458
四、子书459
子书的产生460
子部的形成461
子书的内容464
五、笔记466
“笔记”释名466
先秦至宋代的笔记468
元明清笔记470
笔记的价值和不足472
六、科技著作475
古代农书477
古代医书478
发人深省的问题481
七、佛教典籍486
《大藏经》的编撰486
佛教典籍的体例489
八、道教典籍491
九、别集495
别集源流495
别集的内容497
别集的编者499
别集编例502
卷首、附录和外集505
十、总集507
总集源流508
总集编例511
十一、类书518
唐代以前的类书518
唐代以后的类书522
类书的类型、命名和分类524
十二、丛书527
丛书的起源527
明代丛书531
清代丛书532
民国丛书534
丛书的分类、检索和价值535
第二章 著者纵横538
一、著者与人品538
二、著者与毅力545
狱中著书546
残而著书547
落第著书548
老而著书550
三、读万卷书552
秘书省与读书553
藏书与读书556
目录学家与读书558
四、行万里路561
司马迁万里征程561
沈括宦游各地564
魏源放浪山水565
查慎行等游迹半天下567
五、著者与郡望568
郡望的产生568
隋至清代的郡望570
郡望的影响571
六、著者与焚书572
自焚著作举例572
自焚其书的启示575
七、著者与文字狱576
八、著者与伪书583
伪书产生的原因584
作伪方法586
伪书的考辨589
九、著者与著作权591
第三章 编撰方法论600
一、书名600
书名史略600
与内容有关的书名604
与著者有关的书名607
同书异名与同名异书610
二、序和跋612
序之源流613
序之位置和作者616
序之种类和内容618
唐宋之跋620
明清之跋622
三、凡例624
凡例史略625
凡例的种类631
四、目录637
五、计量方法643
册、集和帙643
卷与篇646
分卷方法647
卷次的命名649
六、卷端著者题名650
卷端著者题名简史650
官修书著者题名652
一般图书著者题名654
七、引文655
唐代以前的引文656
宋元明引文658
清代引文661
八、广告665
牌记种种666
御制诗文、题识、书目等668
九、插图671
宋元以前的插图672
明清插图673
第四章 古籍编撰的特点675
一、思想性675
二、目的性678
三、时代性682
四、区域性685
五、广泛性688
六、连续性693
七、系列性697
八、严肃性703
主要参考文献710
热门推荐
- 1591900.html
- 1605498.html
- 1960947.html
- 270253.html
- 1994475.html
- 3453452.html
- 3609500.html
- 2322496.html
- 1937720.html
- 332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32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1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2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35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8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10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03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1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