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舰导弹航路规划理论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智超,刘钢,徐清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9792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66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178页
- 主题词:反舰导弹-航线-规划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反舰导弹航路规划理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反舰导弹航路规划概念及问题的界定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4
1.2.1 国外研究现状4
1.2.2 国内研究现状6
1.3 本书架构和内容10
第2章 反舰导弹航路规划的战术价值12
2.1 基于导弹航路规划的隐蔽攻击和灵活兵力配置12
2.2 基于导弹航路规划的多方向攻击和全方位攻击14
2.3 导弹航路规避敌防空警戒区和选择性攻击方向16
第3章 航路规划作战使用要求和制定航路规划基本原则18
3.1 航路规划的作战使用要求18
3.1.1 对信息保障要求高18
3.1.2 对辅助决策要求高18
3.1.3 对指挥控制要求高19
3.1.4 对规划时效要求高19
3.1.5 对精确用兵要求高19
3.2 制定航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0
3.2.1 战术稳妥原则20
3.2.2 航路安全原则20
3.2.3 航程最短原则21
3.2.4 转向最少原则21
3.2.5 易于实现原则21
3.2.6 整体协同原则22
3.2.7 机动服务原则22
第4章 反舰导弹航路规划方法24
4.1 反舰导弹航路规划需要确定的内容24
4.1.1 确定反舰导弹攻击进入方向24
4.1.2 确定反舰导弹航路转向点25
4.1.3 导弹航路点有效性判别25
4.1.4 导弹总航路距离判别25
4.1.5 确定导弹发射时机26
4.2 航路规划要素的确定及战技性能对航路规划的约束26
4.2.1 最后一个航路点的确定27
4.2.2 每枚导弹相邻航路点之间航路距离的要求28
4.2.3 航路转向角的要求28
4.2.4 导弹自控段总航程的约束条件28
4.2.5 第一个航路点的约束条件29
4.3 单平台导弹航路规划图形化快速逆推方法30
4.3.1 反舰导弹的航路特征30
4.3.2 建立单平台导弹航路规划功能区域模型30
4.3.3 反舰导弹航路规划图形化快速逆推方法32
4.3.4 单航路点决策因素分析39
4.3.5 航路规划功能区域的战术意义及应用42
4.4 导弹航路交叉现象问题分析与建模44
4.4.1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44
4.4.2 舰艇编队反舰导弹航路规划区域划分方法45
4.4.3 编队对多目标导弹攻击航路规划区域划分方法56
4.4.4 装备异型导弹舰艇编队攻击航路规划的约束条件57
4.5 编队导弹攻击航路规划中导弹攻击方向的分配59
4.6 编队导弹攻击航路规划制定过程61
4.6.1 明确编队导弹攻击航路规划前的已知条件和限制因素61
4.6.2 确定编队导弹攻击航路规划区域划分参考线63
4.6.3 绘制导弹飞行区域划分图64
4.6.4 确定各舰所发射导弹的攻击方向64
4.6.5 确定各枚导弹末制导雷达开机点位置64
4.6.6 确定各枚导弹最后一个航路转向点的位置65
4.6.7 确定各枚导弹其他航路转向点的位置65
4.6.8 各枚导弹航路转向点数量及位置的优化66
4.6.9 导弹捕捉概率判别66
4.6.10 确定各枚导弹的发射时机67
第5章 反舰导弹航路规划典型应用下的指挥决策68
5.1 实施高效多方向攻击航路规划的指挥决策68
5.1.1 多方向攻击航路规划的使用时机68
5.1.2 多方向攻击可行性分析69
5.1.3 多方向攻击时航路规划决策应注意的问题70
5.2 攻击隐蔽在近岛岸附近目标时航路规划的指挥决策71
5.2.1 近岛岸对导弹攻击的影响71
5.2.2 对攻击岛岸附近预定目标射击方向的选择72
5.2.3 攻击近岛岸附近目标时航路各转向点的确立73
5.3 充分利用地形掩护实施攻击时航路规划的指挥决策74
5.3.1 地形掩护攻击对航路规划决策的影响74
5.3.2 地形掩护攻击时航路规划决策的要求74
5.3.3 地形掩护攻击时航路规划决策应注意的问题74
5.4 选择合适的攻击方向进行攻击时航路规划的指挥决策75
5.4.1 选择攻击方向航路规划的使用时机75
5.4.2 选择攻击方向对航路规划决策的影响76
5.4.3 选择方向攻击时航路规划决策的要求76
5.4.4 选择方向攻击时航路规划决策应注意的问题76
5.5 通过敌防空警戒区实施攻击时航路规划的指挥决策76
5.5.1 目标防空警戒区对航路规划决策的影响77
5.5.2 通过目标防空警戒区攻击时航路规划决策的要求77
5.5.3 通过目标防空警戒区攻击时航路规划决策应注意的问题78
第6章 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航路规划决策体系及使用原理79
6.1 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航路规划模式79
6.1.1 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航路规划决策结构79
6.1.2 集中式航路规划80
6.1.3 分散式航路规划81
6.1.4 分布式航路规划83
6.2 舰艇编队导弹攻击航路规划时序描述85
6.2.1 舰艇编队导弹航路规划的UML时序图模型85
6.2.2 舰艇编队导弹航路规划的UML活动图模型87
6.3 舰艇编队导弹攻击航路规划决策体系结构88
6.3.1 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航路规划问题领域分析89
6.3.2 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航路规划作战体系结构模型设计89
6.4 航路规划条件下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样式93
6.4.1 传统的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样式及其利弊分析93
6.4.2 航路规划条件下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样式94
6.5 航路规划条件下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的目标选择和火力分配95
6.5.1 航路规划条件下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的目标选择95
6.5.2 航路规划条件下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的火力分配96
6.5.3 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的火力分配模型及其解算98
6.6 航路规划条件下舰艇编队导弹攻击时间的选择和确定101
6.6.1 舰艇编队导弹攻击基准时刻101
6.6.2 齐至攻击时各突击群(舰艇)发射时刻的确定101
6.7 航路规划条件下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过程设计102
6.7.1 航路规划技术的运用对反舰导弹攻击阶段划分的影响102
6.7.2 舰艇编队对海导弹航路规划攻击过程设计102
第7章 反舰导弹航路规划的方案评估与优化106
7.1 导弹航路规划指挥决策的优化思想106
7.2 方案评估方法理论基础106
7.3 导弹航路规划指挥决策的基本样式108
7.3.1 航路规划决策基本样式108
7.3.2 影响因素分析108
7.4 导弹航路规划方案效能评估的决策树模型109
7.5 导弹航路规划方案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111
7.5.1 建立指标体系的要求111
7.5.2 方案效能层次分析112
7.5.3 单枚导弹对单目标航路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112
7.5.4 多枚导弹对单目标航路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115
7.5.5 多枚导弹对多目标攻击航路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122
7.5.6 反舰导弹航路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124
7.6 模糊多属性综合评估方法125
7.6.1 决策矩阵的规范化及其统一性质126
7.6.2 指标权重的求取127
7.6.3 循环排序和逆序的解决方法及其论证129
7.6.4 模糊多属性综合评估方法130
第8章 基于遗传算法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航路规划实现132
8.1 基于遗传算法舰艇编队导弹攻击航路规划模型建立132
8.1.1 舰艇编队导弹攻击航路规划评价132
8.1.2 航路种群个体编码133
8.1.3 初始化群体的设定134
8.1.4 适应值函数设计134
8.1.5 遗传操作设计135
8.1.6 方案求解的控制参数设定137
8.2 算例分析137
8.2.1 算例基本假设137
8.2.2 攻击任务下达138
8.2.3 方案规划结论138
8.2.4 结论分析140
第9章 舰艇编队对海导弹攻击航路规划决策支持系统141
9.1 DSS的设计概述141
9.1.1 DSS的设计思想141
9.1.2 DSS的设计内容142
9.2 数据库的设计143
9.2.1 实时数据库143
9.2.2 预置数据库144
9.3 模型与数据库(DB)的关系145
9.4 系统总控程序的设计146
9.5 FMPPDSS决策方案的决策支持148
第10章 舰艇编队导弹航路规划仿真系统149
10.1 仿真需求及系统结构组成149
10.1.1 仿真需求149
10.1.2 仿真系统的结构组成150
10.2 仿真系统的面向对象分析150
10.2.1 仿真系统的静态结构模型151
10.2.2 仿真系统的动态行为模型151
10.3 仿真系统的设计153
10.3.1 仿真系统的SOM描述153
10.3.2 仿真系统的FOM/SOM设计153
10.4 仿真系统的实现156
10.4.1 仿真策略和时间管理156
10.4.2 模型的建立158
10.4.3 联邦成员的实现159
参考文献161
热门推荐
- 2534528.html
- 2518041.html
- 2706407.html
- 59435.html
- 980993.html
- 528696.html
- 1040184.html
- 3121732.html
- 2321287.html
- 1872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1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4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5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09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4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0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42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88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0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