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刑法改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余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628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8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705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刑法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编 刑法理念及原则研究3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3
一、人权入宪对刑法保障人权的积极影响3
二、我国刑法人权保障观念的转变4
三、和谐社会构建中充分发挥刑法对人权的保障功能6
传统刑法与以人为本11
一、刑法思想中的以人为本11
二、刑法制度中的以人为本12
三、刑法条文中的以人为本18
四、几点启示19
和谐之美的刑法底蕴——论刑法观念的转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22
一、和谐社会的解读22
二、刑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23
三、对传统刑法观念的反思24
四、重塑刑法观念,构建和谐社会26
和谐社会中刑法观念的调整31
一、和谐社会对刑法观念产生的影响31
二、确立刑法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有限论32
四、树立刑法公平正义的价值观34
三、确立刑法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均衡论34
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刑法改革之价值取向36
一、更新刑法价值观念——强化刑法人权保障的功能性36
二、完善刑事法律制度——强化刑法体系的严密性38
三、严格执行刑事法律——强化刑事司法的公正性39
试析树立刑法信仰的根据和途径42
一、树立刑法信仰的根据42
二、树立刑法信仰的途径45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刑法观念的必要性48
浅议树立与时俱进的刑法观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48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52
三、树立与时俱进的刑法观念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54
刑法价值与和谐社会内涵之契合60
一、和谐社会之内涵60
二、刑法的价值及其与和谐社会内涵之契合62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重视刑法谦抑性66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66
二、刑法谦抑性的内涵68
三、构建和谐社会与刑法谦抑性二者的融合70
一、宪政刑法——国家刑法的基本要求72
宪政刑法论72
二、严格限制国家的刑事立法权——宪政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之维74
三、宪政刑法的司法解释视角:严格禁止司法解释僭越立法76
刑法解释的必要性和特殊性79
一、刑法解释的必要性79
二、刑法解释的特殊性84
构建和谐社会的刑法学思考86
一、和谐社会的概念和特征86
二、刑法领域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表现88
三、从刑法学的视角看上述不和谐现象的原因92
四、控制犯罪所需解决的重大课题94
从刑事司法实践看刑法原则的借鉴、继承、创新——构建和谐社会,刑法既要借鉴,也要继承和创新97
一、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借鉴和融合98
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在我国的借鉴与拓展101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和应用105
四、结语109
无罪推定与刑事审判:源流 意义 反思 重构112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渊源及内涵112
二、无罪推定原则的当代命运113
三、无罪推定之于刑事审判的意义114
四、重构无罪推定的实施保障体系116
一、形式的罪刑法定及其产生基础120
从形式的罪刑法定到价值的罪刑法定120
二、形式的罪刑法定的困惑124
三、从形式的罪刑法定到价值的罪刑法定127
四、结束语130
论罪刑法定原则131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础理论131
二、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立法135
三、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司法138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必要丧失140
一、犯罪构成理论的宏观介绍147
第二编 犯罪原理研究147
犯罪构成理论的反思——大陆法系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比较及借鉴147
二、两种犯罪构成理论内容的比较150
三、关于犯罪构成理论的评析152
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158
一、对刑法“情节显著轻微”的规定质疑158
二、关于“情节显著轻微”规定修改的立法思考164
法的形式理性限度与实证分析扩张——期待可能性研究166
一、期待可能性理论诞生的契机:形式理性之批判166
二、期待可能性在刑法学的理论地位:实体理性的追求与形式理性的价值169
三、期待可能性与犯罪论体系:从形式理性向实体理性的递进171
四、关于判定期待可能性的标准:一个实体理性的问题174
五、期待可能性的司法“出罪”功能:未能形式理性化的超法规事由175
期待可能性理论之探索178
一、期待可能性之内涵及其理解178
二、期待可能性思想的历史性渊源探究179
三、期待可能性的产生与发展181
四、期待可能性存在的合理性根基184
五、期待可能性本土化探索187
一、期待可能性理论发展探源193
期待可能性理论探究193
二、期待可能性理论根据探源194
三、期待可能性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探索195
四、期待可能性的认定标准探索197
五、我国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意义探析198
原因自由行为论纲200
一、“原因自由行为”概念界定200
二、原因自由行为的分类203
三、“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分析204
刑法视野下的自助行为209
一、刑事自助行为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正当性209
二、刑法理论层面上自助行为的适用212
特殊防卫权起因条件的反思——不法侵害人、被害人人权保护的平衡点217
一、我国特殊防卫的立法缺陷及学者的弥补措施217
二、逆防卫制度的建立基础221
三、结束语225
论逆防卫226
一、逆防卫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226
二、逆防卫之构成要件227
三、逆防卫之实质230
四、逆防卫价值之实现231
五、结语233
复合罪过形式的探讨234
一、我国现行的罪过形式理论及其缺陷234
二、复合罪过理论的提出235
三、复合罪过理论对国外罪过形式理论的借鉴237
四、复合罪过理论与现行刑法理论的整合239
间接正犯研究242
一、间接正犯的概念242
二、间接正犯的性质244
三、间接正犯的形态246
一、不作为犯的概念与作为义务250
不作为犯若干问题研究250
二、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252
三、不作为犯的行为性255
对我国刑法中危险犯中止问题的探讨258
一、危险犯预备阶段的中止问题259
二、危害犯在实际阶段和实行后阶段的中止问题260
三、特定危险状态出现以后的中止问题261
悔罪形态初探267
一、认罪悔罪行为,司法实践中认识分歧,处罚混乱267
二、悔罪形态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69
三、悔罪形态法定化的构想273
激情犯罪研究——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275
一、情绪、情感对认识、意志的影响275
二、激情和激情犯罪277
三、激情犯罪的特征279
四、激情犯罪的刑事责任281
五、立法建议282
单位犯罪主体刍议284
一、公司及其刑事责任主体资格285
二、企业及其刑事责任主体资格286
三、事业单位及其刑事责任主体资格291
五、团体及其刑事责任主体资格292
四、机关及其刑事责任主体资格292
对我国现行共同犯罪司法解释的解释——兼论刑法解释的限度294
一、对共同犯罪总则性司法解释的解释295
二、对共同犯罪分则性司法解释的解释304
共同犯罪主从犯认定探究314
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314
二、对分工分类法、作用分类法的再认识315
三、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认定标准316
一、单位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322
单位共同犯罪若干问题探析322
二、单位共同犯罪具体认定中的若干问题323
三、单位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327
混合主体共同犯罪的几个问题研究330
一、职务犯罪中混合主体共同犯罪的理论依据330
二、混合主体共同犯罪的定罪学说331
三、职务犯罪中混合主体共同犯罪的处理原则336
刑法入罪出罪机制探疑339
一、大陆法系(德日)入罪出罪机制339
二、英美法系入罪出罪机制341
三、我国刑法的入罪出罪机制343
非犯罪化论纲348
一、非犯罪化的产生与实践348
二、非犯罪化的理论依据351
三、我国刑法非犯罪化的现状评析354
四、我国逐步实现非犯罪化的构想356
第三编 刑罚制度研究363
试论量刑中的自由裁量363
一、量刑标准不统一及其直接原因363
二、量刑中的自由裁量的界定364
三、量刑中的自由裁量与罪刑法定原则365
四、现实要求——对量刑中的自由裁量的限制367
程序视野下自首的权利保障371
一、实例及问题的提出371
二、程序的概念及其价值要求372
三、程序意义上的自首界定373
四、赋予自首者辩护的权利是程序正义和司法公正的最基本要求375
五、自首权利的冲突、协调和保障376
论准自首的理解与适用378
一、准自首的适用对象378
二、准自首的适用条件381
关于立功的几个问题研究386
一、关于立功的主体387
二、关于立功的认定主体及程序388
三、几种特殊情形下的立功认定389
四、关于立功的处理392
刑事案件责令退赔初探395
一、关于责令退赔的法律规定395
二、实务中关于责令退赔存在的争议397
三、国外有关责令退赔之立法例398
四、关于责令退赔的理性思考399
五、在现行法律框架之下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400
浅谈缓刑适用条件及完善403
一、缓刑适用的基本状况403
二、缓刑适用条件认识及探讨404
三、完善缓刑适用的建议410
缓刑制度的价值分析412
一、缓刑的正义价值分析413
二、缓刑的秩序价值分析418
三、缓刑的自由价值分析422
完善累犯制度几点问题探讨428
一、“毒品特殊累犯”存在于法典与否的争议428
二、设置或强化类似“毒品特殊累犯”的呼声不应提倡429
三、单位累犯的设立430
四、在刑法典中增设未成年人不构成累犯的规定433
单位累犯制度设立初探434
一、设立单位累犯制度的必要性434
二、单位累犯制度的可行性435
三、单位累犯的具体构成条件436
四、单位累犯制度的几个特殊问题438
我国死刑合理适用问题梳理——对《刑法》第48条规定的理解440
一、前言440
二、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界定,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441
三、探索“应当判处死刑”的根据所在,确定宣告刑为死刑的实际依据442
四、掌握死刑的适用情况,明智利用法定刑的可选择性444
五、从适用“死缓”的条件,正确理解“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含义,充分发挥死缓制度的减刑功能445
合理限制死刑: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447
一、适度适用死刑447
二、实体限制448
三、程序限制450
四、刑事政策限制451
和谐社会建构与死刑限制的新方向453
一、死刑限制的新方向——从“平民犯罪”开始453
二、当前死刑限制方向的缺陷与不足454
三、这一死刑限制方向的作用与意义456
第四编 罪刑各论及相关研究461
刑法第163条的立法漏洞及弥补461
一、依现行立法,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中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人员收受贿赂的行为无法作为犯罪处理461
二、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的受贿行为无法包容在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内容中463
三、难以用司法解释的方法追究上述两类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行为的刑事责任465
受贿犯罪的立法完善469
一、犯罪构成方面的完善469
二、刑罚方面的完善472
一、进一步明确受贿罪主体的界限,以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478
论现行受贿罪几个问题的补遗与完善478
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受贿罪的贿赂范围内容480
三、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条件限制482
四、结语486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一种实体法上的推定487
一、“客观要件说”的局限性分析487
二、“主观要件说”的缺陷性分析490
三、“取消论”的简介及评析493
四、“为他人谋取利益”是一个非独立的客观要素、是法律推定496
一、盗窃罪未遂既遂标准的学说及批判500
盗窃罪既遂与未遂划分之争议500
二、盗窃罪既遂未遂控制说的具体理解503
三、各种盗窃既遂与未遂的认定505
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的“销售金额”509
一、引子509
二、本罪的犯罪客体与“销售金额”510
三、销售金额与本罪的未完成形态513
论贷款诈骗罪及其司法认定521
一、概述521
二、本罪客观特征的认定522
三、本罪主观特征的认定525
四、本罪主体认定526
五、本罪司法认定的其他问题527
贷款诈骗罪司法难题分析529
一、本罪客观方面司法疑难问题探讨529
二、贷款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司法疑难问题探讨532
浅析职务犯罪的范围与概念539
一、职务犯罪范围的界定539
二、职务犯罪概念的界定543
一、国家职能的分解带来对渎职犯罪法律规定的分类细化546
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转变情形下对渎职犯罪的重新审视546
二、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内涵的确定带来对相关渎职犯罪行为的犯罪对象的重新定位548
三、泛化的国有公司概念的分解带来对相关渎职犯罪行为的重新解析549
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责的分化带来对渎职犯罪主体的重新思考550
部分渎职犯罪“前案”认定标准研究553
一、概述——渎职罪中“前案”的称谓以及内涵553
二、渎职罪中“前案”的存在范围554
三、涉嫌渎职犯罪中“前案”确定的一般标准556
四、涉嫌渎职犯罪中“前案”确定的具体问题559
一、关于是否应追究医疗事故刑事责任的问题562
论医疗事故罪的刑事责任562
二、关于医疗事故罪的法定刑幅度564
三、关于医疗事故罪的刑罚种类567
我国刑法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570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特征571
二、有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之认定573
三、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应注意的其他问题577
刑事法视野下的恐怖主义定义刍议581
一、刑事法视野下恐怖主义的定位581
二、恐怖主义定义要素的分歧585
三、对恐怖主义定义各种要素的反思587
四、恐怖主义的定义及与相关术语的区别594
关于洗钱、洗钱犯罪及相关犯罪法律问题研究599
一、洗钱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99
二、洗钱犯罪研究600
三、控制洗钱的对策建议607
关于我国洗钱犯罪立法的一些思考610
一、洗钱犯罪的含义及特点610
二、我国的反洗钱立法和司法实践612
三、关于洗钱罪的一些思考614
一、我国刑法关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规定620
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探析620
二、国外关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的立法体例621
三、拓展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的必要性622
四、关于我国刑法拓展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的立法建议626
毒品犯罪打击应注重人权保护629
一、“特情”的滥用现象629
二、毒品犯罪认定中存在的问题632
三、毒品犯罪量刑中存在的问题636
论毒品犯罪被害人639
一、毒品犯罪被害人的概念639
二、毒品犯罪被害人的特性642
三、对毒品犯罪被害人的态度645
四、对毒品犯罪被害人应该采取的措施648
试论运输毒品罪既遂标准652
一、问题的提出652
二、学理展开653
三、立法分析657
四、回到本案659
五、结论660
一、运输毒品罪的概念分析661
论运输毒品罪概念及不同行为类型的定罪与量刑661
二、对运输毒品的不同行为类型的定罪与量刑分析666
发挥优势精心配合 严查违法违纪案件671
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和对策674
一、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674
二、避免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676
浅谈强化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679
一、加强廉政勤政教育,从源头上有效监督国企领导干部从业行为679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有效约束国企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行为680
三、加大监督力度,促使国企领导干部正确行政682
后记683
热门推荐
- 3283081.html
- 828384.html
- 3544423.html
- 3258908.html
- 2396445.html
- 1041901.html
- 2578881.html
- 3896567.html
- 3084902.html
- 1117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2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7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7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08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5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2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1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7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5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0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