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发展论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契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和谐发展论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契合
  • 鲁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3986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工业化-研究-中国;城市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谐发展论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契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1

前言1

第一节 工业化——从传统到现代2

1.1.1 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进程2

1.霍夫曼工业化阶段划分法3

2.钱纳里工业化阶段划分法4

3.罗斯托工业化阶段划分法5

4.联合国工业化阶段划分法6

1.1.2 传统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8

1.传统工业化的发展过程9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13

3.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15

1.“城”与“市”的兴起21

第二节 城市化——从被动到主动21

1.2.1 工业化中的城市化发展21

2.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22

1.2.2 传统城市化与新型城市化24

1.城市化由被动到主动24

2.城市化由传统到新型31

3.新型城市化的催生33

第二章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35

第一节 新型工业化催化新型城市化36

2.1.1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模式的转变36

1.工业化道路的改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36

2.新型工业化促进经济发展呈现新特点37

2.1.2 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38

1.新型工业化催化新型城市化理念39

2.新型工业化以创新活化城市集聚功能41

3.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地理空间优化和资源集约利用42

4.新型工业化呼唤城市提供宜居宜业环境43

第二节 新型城市化加速新型工业化45

2.2.1 新型城市化促进新型工业化所需要素集聚45

1.提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沃土46

2.聚集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优势47

2.2.2 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拉力49

1.城市化经济成为工业化经济的推动力50

2.全球化使城市拓展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视野51

3.城市制度安排促进也制约着新型工业化52

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二元结构转化54

2.3.1 城乡二元结构是现代化的瓶颈55

1.二元结构与二元经济55

2.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成因分析58

3.实践探索的回顾与思考59

2.3.2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二元结构转化63

1.新型工业化有助于克服传统工业化带动力不强的问题64

2.新型城市化有利于弱化城乡二元结构75

3.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二元结构转换障碍80

第三章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的契合83

第一节 社会信息化提升与区域现代化推进84

3.1.1 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84

1.信息化的内涵及发展85

2.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88

3.信息化与新型城市化93

3.1.2 构建加快推进信息化的带动优势103

1.美国政府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举措105

2.集聚和构建我国信息化的带动优势113

3.增强我国信息化带动优势的路径探讨116

第二节 产业集群化发展与空间合理化布局123

3.2.1 产业集群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124

1.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加快新型工业化136

2.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助于推进新型城市化138

3.2.2 创造符合资源约束的综合投资成本优势141

1.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142

2.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途径和措施143

1.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148

第三节 资源市场化配置与政府法制化监管148

3.3.1 既要治理市场失灵也要克服政府失灵148

2.政府干预也会失灵150

3.3.2 健全制度安排,推动管理创新154

1.推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三大措施155

2.克服政府失灵的途径选择156

第四节 资源集约化利用与要素最优化整合159

3.4.1 非流动性资源与可流动性资源159

1.非流动性资源的特征和作用160

2.可流动性资源的集聚与辐射163

3.4.2 资源集约利用与要素最优整合的路径选择165

1.资源要素最优组合利用的理念和功能165

2.用市场和法律法规调控资源的开发利用167

3.创造宜居与宜业环境,协调城乡共同发展168

第五节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人性化服务169

3.5.1 产业形态与自然生态相协调171

1.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与自然生态的协调173

2.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对策措施175

3.5.2 宜居环境与宜业环境相和谐178

1.“宜居”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相和谐178

2.实现宜居与宜业相协调的措施选择181

第六节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集聚184

3.6.1 农村劳动力的空间转移与集聚184

1.城市和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185

2.城镇化的产业调整与城镇建设188

3.6.2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189

1.城镇化过程要纳入工业化进程190

2.城市与城镇和谐发展可提升综合承载力194

第四章 案例——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的助推器197

4.1 历史进程198

4.2 政策支持209

4.3 体制创新242

4.4 规划布局251

4.5 资源利用261

4.6 产业集聚264

4.7 开发区再发展的现实课题268

参考文献273

后记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