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徽州宗族社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徽州宗族社会
  • 唐力行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721202523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徽州宗族社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绪论 徽州宗族研究概述1

第一章 徽州宗族社会的形成与分布1

第一节 徽州宗族社会的形成2

一 徽州特定的地理与区位条件,使其成为一个高移民社会2

二 移民、文化、经济要素的互动,使其变迁为一个宗族社会6

三 宗族社会的形成:从中原士族到徽州望族10

四 徽州宗族社会的特殊性:望族及其内涵14

第二节 徽州地理、人口与宗族的分布19

一 明清徽州三邑各都村庄衍变的考索21

二 徽州三邑分都地图及人口相对密度、名族密度分布25

三 徽州三邑生存圈与人口、名族、村庄密度的对应与变迁30

四 徽州宗族的分布36

第二章 徽州宗族社会的结构43

第一节 徽州大宗族与小家庭的结构44

一 徽州宗族制度下的家庭结构44

二 徽商与大宗族小家庭结构的形成49

第二节 大宗族小家庭结构与徽州社会经济的变迁57

一 徽州的家庭-宗族结构对徽州社会经济的影响57

二 徽州的家庭-宗族结构强化了封建统治秩序59

第三章 徽州宗族社会生活实态——重构抗战前后(1933—1947年)一个徽州古村落的宗族生活63

第一节 宅坦的自然环境与村落的历史65

一 宅坦的自然环境65

二 宅坦的生存系统68

三 宅坦的变迁74

第二节 抗战时期宅坦胡氏宗族的结构76

一 胡氏宗族参与宗族活动者及人数76

二 胡氏宗族参与宗族活动者的身份83

三 抗战时期宅坦胡氏宗族的结构100

第三节 抗战时期宅坦宗族活动的实态108

一 亲逊祠《会议录》内容简介108

二 抗战期间宅坦宗族的组织111

三 抗战前后胡氏祠堂的修建115

四 抗战期间的宗族祭祀活动122

五 宅坦宗族与抗日活动135

六 宅坦宗族的社会救济:平粜济荒138

七 宅坦宗族的公共管理——保护环境和管理生产140

八 宅坦宗族的祠堂与佃农141

第四章 徽州宗族对徽商经营活动的支持149

第一节 宗族婚姻圈的扩大与徽州商帮的形成150

一 联姻——徽商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纽带150

二 宗族间商业性联姻的社会效果152

第二节 宗族势力对徽州坐贾、行商的支持154

一 宗族势力与徽商资本的来源154

二 宗族势力与徽州坐贾的经营活动155

三 宗族势力与徽州行商的经营活动160

四 宗族势力与徽商对伙计的控制162

五 徽商利用宗族势力,投靠封建政权166

六 联合宗族势力,建立徽商会馆169

一 徽商资本与封建宗族势力172

第三节 宗族势力与徽商的相互作用172

二 徽商对封建古旧状态的双重作用175

第五章 徽州宗族的文化教育179

第一节 徽商与宗族教育事业180

一 徽商对宗族教育事业的资助180

二 徽州宗族教育事业的特色187

三 徽州宗族教育的结果192

第二节 徽州宗族的文化心理201

一 宗族文化心理在徽州特定地理、人文环境中整合201

二 商品经济推动徽州宗族文化心理的整合202

第六章 徽州宗族与社会控制、社会保障213

第一节 徽州宗族与社会控制214

一 乡绅对基层民众的控制216

二 祠堂、家法对基层民众的控制230

三 宗族对弱势群体妇女与佃仆的控制239

第二节 徽州宗族与社会保障247

一 宗族保障的具体内容247

二 宗族保障的延伸和互动252

第七章 徽州宗族的迁徙与定居活动257

第一节 宗族的迁徙、定居活动与“无徽不成镇”格局的形成259

一 地理的、历史的优势261

二 徽州宗族与“无徽不成镇”263

三 徽州人的奋斗精神和文化素养265

第二节 徽商在江南市镇的迁徙与定居活动267

一 首重结交地方精英268

二 贾与儒“迭相为用”276

三 改变籍贯,扩大婚姻圈277

四 以信义立本280

五 建立市镇间的区域网络282

六 族源的变更与定居活动284

第三节 徽州宗族在大都会的活动286

一 汪氏在杭州的活动286

二 汪姓宗族在杭州的组织291

三 汪氏的祭祀活动与内聚力303

四 汪氏的迁徙与籍贯308

第八章 徽州宗族与社会变迁319

第一节 徽州宗族与传统社会的变迁——以方氏为例320

一 传统社会变迁与方氏向徽州境内农村的迁徙321

二 社会动乱与方氏宗族的自我调适功能326

第二节 徽州宗族与近世前期江南社会的转型331

一 传统社会转型与徽州宗族向其他市镇的迁徙331

二 宗族势力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以徽州海商为例338

第三节 徽州宗族与近世后期江南社会的变迁358

一 咸丰、同治年间的战乱与宗族的重建359

二 土地革命与徽州宗族的消亡369

附录一 徽州望族之地域分布384

附录二 徽州地域之宗族分布413

附录三 《新安名族志》载各族进士统计表423

后记431

《徽州文化全书》后记4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