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展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发展经济学
  • (美)林恩著;王乃辉等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格致出版社
  • ISBN:978754321580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53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发展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发展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出版前言1

前言1

Ⅰ 介绍经济发展3

1经济发展的概念3

1.1引言3

1.2富人和穷人4

1.2-1增长vs.发展5

1.2-2经济发展和发展经济学6

1.3本书的目的和主题6

1.3-1为什么研究经济发展7

1.3-2本书的主题7

1.4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7

1.4-1发展道路7

1.4-2经济发展和结构改变9

1.4-3发展的价值和目标10

1.5发展的简化观点11

1.5-1可视化发展11

1.5-2生产函数11

1.5-3资本积累12

1.5-4世界是如何分化的13

1.6发展经济学领域的主要争论13

1.6-1发展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衡量发展14

1.6-2经济增长如何发生14

1.6-3平等和增长之间存在矛盾吗?14

1.6-4人口增长威胁了经济增长吗14

1.6-5增长和环境之间此消彼长吗15

1.6-6发展中国家应以何种条件接受外国的商品和资本15

1.6-7政府应扮演哪种角色15

1.7概要与结论16

2衡量经济发展19

2.1引言19

2.2如何衡量发展20

2.2-1衡量产出20

2.2-2衡量发展:人类发展指数(HDI)24

2.3贫困与收入分配26

2.3-1贫困与人类基本需求26

2.3-2收入分配28

2.4发展中国家的多样性33

2.5概要与结论37

附录 国际比较计划38

3发展思路的演变43

3.1引言43

3.2发展的方法43

3.2-1古典观点43

3.2-2向现代发展思路的过渡45

3.2-3传统社会46

3.2-4二元主义47

3.2-5发展阶段47

3.2-6依存理论49

3.3增长模型50

3.3-1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和对资本的强调50

3.3-2新古典模型:索洛,稳定状态以及趋同52

3.3-3对新古典经济模型的质疑:内生技术变革和新增长理论54

3.4发展模型:莱宾斯坦和刘易斯56

3.4-1临界最小努力命题56

3.4-2刘易斯的劳动剩余模型56

3.4-3对刘易斯模型的展望58

3.5工业化模型59

3.5-1大推进59

3.5-2对大推进的批判60

3.5-3均衡增长61

3.5-4非均衡增长和联系61

3.6当前讨论中隐含的模型62

3.7概要与结论63

Ⅱ 发展的源泉73

4发展的金融资源73

4.1引言73

4.2资本和增长73

4.2-1资本的角色73

4.2-2投资选择75

4.2-3对资本的最终评价81

4.3发展中国家的储蓄81

4.3-1家庭储蓄82

4.3-2商业储蓄83

4.3-3养老金的涌现83

4.4调动私人资源:金融机构的角色84

4.4-1货币和金融机构84

4.4-2金融,信贷和穷人86

4.4-3政府为什么要干预89

4.5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89

4.6金融抑制和金融部门改革90

4.6-1利率政策90

4.6-2金融抑制92

4.6-3政策含义和政策改革93

4.7概要与结论94

5发展的自然基础:资源和环境102

5.1引言102

5.2环境和经济分析102

5.2-1环境账户103

5.3可持续发展104

5.3-1环境和经济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吗?105

5.3-2贫困和环境107

5.4外部性的经济学108

5.4-1正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108

5.4-2负的外部性109

5.4-3经济价值和环境110

5.5将外部性考虑在内的方法111

5.5-1利用市场111

5.5-2政府的直接作用:公共物品113

5.5-3投资,环境和贴现率114

5.6土地的生产率116

5.6-1农业土地的使用117

5.6-2政策失误和土地使用的成功120

5.7不可再生资源122

5.7-1矿产资源122

5.7-2化石燃料123

5.7-3市场和激励125

5.7-4需求的冲突性:可再生燃料vs.不可再生燃料126

5.8不可剥夺的权利:水和空气126

5.8-1水126

5.8-2空气129

5.9全球环境和多边行动130

5.9-1大坝130

5.9-2臭氧层131

5.9-3全球变暖132

5.9-4生物的多样性134

5.9-5国际社会的作用:世界银行134

5.9-6国际社会:从里约热内卢到东京135

5.10概要与结论136

6人口增长和流动145

6.1引言145

6.2人口:旧观点,新问题145

6.2-1马尔萨斯困境146

6.2-2现今的趋势147

6.2-3人口过渡148

6.2-4人口增长的成本和收益151

6.2-5人口为何急剧增长153

6.2-6为什么人口增长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减慢153

6.2-7政府在降低人口增长中的作用154

6.3人口问题158

6.3-1 AIDS和人口158

6.3-2妇女失踪之谜158

6.3-3人口、食物供给和饥馑159

6.4关于人口问题的争论161

6.4-1学术争论的地位161

6.5人口转移:内部流动和城市化162

6.5-1城市化趋势162

6.5-2城市化的后果164

6.5-3人口流动的推力和拉力166

6.5-4城乡流动和非正规劳动市场166

6.5-5有解决方法吗169

6.6国际移民169

6.7概要与结论170

7人力资本:健康和教育178

7.1引言178

7.2健康和健康护理179

7.2-1发展中国家健康水平低的原因181

7.2-2改善健康的方法183

7.3教育和培训186

7.3-1读写能力的重要性187

7.3-2教育投资187

7.3-3在教育系统中分配稀缺资源190

7.3-4教育的不平等192

7.4贫穷的女性化192

7.5概要与结论194

Ⅲ生产性部门和国家203

8农业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3

8.1引言203

8.2农业及其发展进程203

8.2-1农业对发展的贡献204

8.2-2农业改革206

8.3农产品价格:市场与政府的作用208

8.3-1价格上限的后果209

8.3-2价格干预的其他后果211

8.3-3价格不代表一切211

8.3-4农业市场自由化问题212

8.4农业发展中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因素212

8.4-1土地212

8.4-2劳动力217

8.4-3有形资本:机器的难题218

8.4-4为农业发展融资219

8.4-5对技术的适应:农业的扩展220

8.4-6技术的社会特征:绿色革命220

8.5农业发展的其他问题225

8.5-1激励品225

8.5-2农村工业225

8.5-3食品消费:农业变化和饮食226

8.6政府的作用226

8.6-1政府的微观作用230

8.6-2政府的宏观作用231

8.7食品与农业:一个平衡的问题231

8.7-1殖民地政策232

8.7-2自给自足与食品安全232

8.7-3食品状况233

8.8概要与结论233

9工业、技术与就业244

9.1引言244

9.2工业化设想244

9.2-1误解的历史245

9.2-2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现状246

9.3技术与规模247

9.3-1要素禀赋与技术247

9.3-2适合与不适合的技术250

9.3-3创新、改造与技术转移254

9.3-4公共政策的潜力255

9.4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的就业问题258

9.4-1劳动力的组成259

9.4-2发展中国家失业的原因261

9.4-3正规部门的劳动力市场问题261

9.4-4城市非正规部门267

9.5概要与结论:要素禀赋与发展271

10 政府在发展中的不确定作用280

10.1引言280

10.2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280

10.2-1市场促进机构280

10.2-2大规模经济活动281

10.2-3市场失灵281

10.3对市场的反应与计划的吸引力284

10.3-1放弃市场经济284

10.3-2计划的吸引力285

10.4 20世纪发展中经济体的计划285

10.4-1计划的必要条件285

10.4-2计划的失败286

10.5不完全计划:国有企业288

10.5-1国有企业288

10.5-2国有制的一些案例289

10.5-3国有企业的典型问题291

10.5-4私有化293

10.5-5私有化的替代方案295

10.6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297

10.6-1公共服务297

10.7规制及其后果:寻租和腐败299

10.7-1政府规制的种类299

10.7-2过度规制的后果:寻租300

10.7-3过度规制的后果:腐败302

10.8市场制度304

10.9政府失灵与“华盛顿共识”304

10.10概要与结论305

11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稳定313

11.1引言313

11.2宏观经济政策313

11.2-1财政政策314

11.2-2发展中国家的税收政策314

11.2-3货币政策323

11.3关于通货膨胀的讨论324

11.3-1通货膨胀是发展的正常部分325

11.3-2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记录326

11.3-3通货膨胀产生的问题327

11.3-4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货币主义观点328

11.3-5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结构主义观点329

11.3-6通货膨胀与金融自由化336

11.3-7通货膨胀与稳定的折中338

11.4概要与结论338

Ⅵ 发展的国际经济学347

12对外贸易与发展战略347

12.1引言347

12.2发展与国际贸易理论348

12.2-1比较优势348

12.2-2对增长发动机理论的异议349

12.2-3贸易条件:普雷维什争论350

12.2-4暂时的保护:幼稚工业论354

12.2-5动态比较优势355

12.3重新定位增长的发动机:进口替代355

12.3-1为什么是进口替代355

12.3-2进口替代的工具及其成本356

12.3-3进口替代的问题359

12.3-4进口替代的经验361

12.3-5为进口替代辩护362

12.4出口导向政策362

12.4-1出口导向政策的优越性362

12.4-2出口什么362

12.4-3出口促进成功的条件363

12.4-4选取出口导向政策的理由363

12.4-5对出口导向政策的批评364

12.4-6有限的一致366

12.5贸易政策改革367

12.5-1贸易政策改革的目标及困难367

12.5-2改革的方案设计368

12.6国际贸易的制度框架370

12.6-1世界贸易体系和世界贸易组织371

12.6-2乌拉圭回合:结果与持续的问题371

12.6-3 WTO的未来展望372

12.7充当贸易伙伴的发达国家373

12.7-1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武器373

12.7-2关税升级和普惠制374

12.7-3南北自由贸易:北美自由贸易区376

12.8顾客多样性分析:南南合作发展的潜力378

12.8-1构建:区域整合的失败和振兴378

12.8-2前进中的发展中国家市场379

12.9国际商品价格的稳定性379

12.10贸易、发展与环境380

12.11概要与结论380

附录12A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383

附录12B配额的影响385

13对外援助与对外投资395

13.1引言395

13.2援助的定义及其重要性396

13.2-1援助的优惠性398

13.2-2援助的目的:项目与计划399

13.2-3援助的价值:限制性399

13.2-4援助的交付:非政府组织399

13.3多少援助是合适的400

13.3-1接受者的限制400

13.3-2捐赠者的问题401

13.3-3发展趋势:经济援助理论的变革402

13.4关于援助的争论403

13.4-1来自右派的批评403

13.4-2来自左派的批评403

13.4-3误解的发展:自下而上的援助404

13.4-4对批评者的反击404

13.5从经济角度看援助是否有效408

13.5-1具体的问题408

13.6多边援助:世界银行412

13.6-1世界银行的贷款行为413

13.6-2对世界银行的批评414

13.6-3世界银行的过去与未来416

13.7援助的未来417

13.7-1援助乏力417

13.7-2援助的未来417

13.8对外直接投资:定义与原理418

13.8-1对外直接投资是什么418

13.8-2跨国公司418

13.8-3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418

13.8-4公司为什么进行海外投资419

13.9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会存在争议421

13.10东道国对FDI的担忧421

13.10-1经济方面的担忧:422

13.10-2社会政治方面的担忧426

13.11跨国公司的担忧:商业环境与政府环境427

13.11-1什么是投资者想要的427

13.11-2 东道国的反应:限制与鼓励措施428

13.12国际规制:保险、条约与规范430

13.12-1投资保险430

13.12-2双边投资协定431

13.12-3行为准则432

13.13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432

13.14一致意见432

13.15概要与结论433

14债务及调整措施444

14.1引言444

14.2债务的逻辑444

14.2-1发展中国家借债的逻辑444

14.2-2政府债务445

14.3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446

14.3-1债务的宏观经济学446

14.3-2发展中国家的外债447

14.3-3债务问题的由来448

14.3-4 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449

14.3-5解决方法:1982—1989年451

14.4外部失衡的调整455

14.4-1结构调整455

14.4-2国内调整措施455

14.4-3外部调整措施457

14.4-4改革的问题:改革措施的相互协调460

14.4-5改革的问题:谁可能受到伤害460

14.5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调整措施461

14.5-1结构调整以及条件制约462

14.5-2世界银行的观点464

14.5-3限制性条款:批评与辩解464

14.5-4结构调整计划有效么469

14.6概要与结论470

15全球资本市场与东亚发展模式478

15.1引言478

15.2东亚奇迹478

15.2-1东亚政策的基本轮廓479

15.2-2好东西太多了么480

15.3全球资本市场480

15.3-1资本流动的形式演变480

15.3-2经济理论与资本市场自由化482

15.4资金流入与经济发展483

15.4-1资金流入的原因483

15.4-2资本流入的结果484

15.5发生在拉丁美洲国家的资本市场危机485

15.5-1智利危机485

15.5-2墨西哥1994—1995年的危机486

15.6东亚危机487

15.6-1发生危机的原因487

15.6-2危机及其传播494

15.6-3政策反应: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95

15.6-4危机后的处理工作499

15.7东亚危机与东亚模式501

15.7-1政府指导是怎样进行的501

15.7-2金融自由化适合这种模式么502

15.7-3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距离还有多远502

15.7-4危机中的教训503

15.8概要与结论503

Ⅴ结论511

16教训以及现存问题511

16.1引言511

16.2发展经济学512

16.2-1作为一个独立分支的发展经济学513

16.2-2学科的发展514

16.3研究前沿:治理与制度517

16.3-1政府机制:发展的状态517

16.3-2制度的贡献518

16.3-3民主与公民自由519

16.4经济发展政策:进步与质疑520

16.4-1进步与停滞520

16.4-2东亚:模式还是奇迹520

16.4-3世界银行的解释521

16.4-4对世界银行研究的批评524

16.4-5东亚的治理方式525

16.4-6奇迹终结了么526

16.4-7拉丁美洲的政策战场527

16.4-8枯萎的非洲530

16.5最后的问题531

16.6结论:我们知道什么和我们不知道什么531

16.6-1我们知道什么531

16.6-2我们应该知道些什么533

16.6-3我们将去向何方534

名词解释5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