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与借鉴 东西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比较与借鉴 东西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 林建华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73130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7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对比研究-东方国家、西方国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比较与借鉴 东西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3

第一章 文明与文明观3

一、文明的内涵3

二、关于文明的主要理论6

三、文明的走势13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东西方的实践17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构想17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预测21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东西方的实践之比较25

第三章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37

一、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37

二、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40

三、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41

四、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45

第四章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48

一、新科技革命的特质和演进48

二、新科技革命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促动52

三、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科技发展的行程55

第五章 世界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之间百年关系的演变60

一、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之间关系的渊源60

二、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之间的分裂63

三、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之间的对立和斗争66

四、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之间关系的曲折演进73

五、冷战后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之间关系的新变化80

六、中国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之间关系的历史考察83

第六章 共产国际的“世界革命论”与共产国际作为“世界共产党”的不同步性变奏88

一、共产国际的“世界革命论”与共产国际作为“世界共产党”的一定程度的剥离88

二、共产国际的“世界革命论”与共产国际作为“世界共产党”的短暂统一92

三、共产国际的“世界革命论”与共产国际作为“世界共产党”的不同步性变奏94

上篇 社会主义在东方的理论与实践101

第七章 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01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开拓性探索101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06

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109

第八章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思想114

一、列宁与民粹派关于俄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原则分歧114

二、俄国:整个资本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117

三、列宁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普遍意义118

第九章 列宁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122

一、预防腐败:加强教育是基础122

二、反对腐败:健全制度是根本125

三、惩治腐败:严刑峻法是关键130

第十章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特色132

一、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战略性132

二、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求实性135

三、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主体性137

四、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性141

第十一章 列宁的国民教育思想143

一、列宁国民教育思想的基础和前提143

二、国民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145

三、国民教育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148

四、发展国民教育必须采取具体而有效的政策和措施150

第十二章 列宁、斯大林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154

一、“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之争的历史背景154

二、斯大林对自己“陈旧的公式”的修改156

三、列宁一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原意159

四、斯大林与列宁思想的相异之处161

五、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国内意义165

六、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影响167

第十三章 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期提出的“两个口号”171

一、“两个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172

二、“两个口号”的内涵175

三、“两个口号”的历史作用179

四、“两个口号”的启迪183

第十四章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外交问题:以“苏芬冬战”为例186

一、苏芬冲突的缘由186

二、芬兰冲突的升级188

三、苏芬战争的爆发190

四、苏芬在战争中的往来192

五、苏芬和约的签订194

第十五章 关于“斯大林模式”问题196

一、关于“斯大林模式”197

二、关于“模式”202

第十六章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与价值评判204

一、对于苏联东欧剧变原因的再认识205

二、对于苏联东欧剧变教训的再认识213

三、对于苏联东欧剧变的价值评判216

第十七章 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与初步实践223

一、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世界视野223

二、根据地时期“对外贸易”的理论与实践225

三、延安时期“对外开放”思想的进一步系统化227

四、新中国“对外开放”的探索232

第十八章 邓小平关于时代问题的思想和意义236

一、人类社会仍然处于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237

二、“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时代的主题239

第十九章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与实践244

一、尚未彻底完成的历史任务244

二、社会主义民主及其在我国实现的程度245

三、实现民主的出路何在?247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观念冲突与新的观念体系的构建25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观念冲突的客观必然性25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观念冲突的主要表现25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观念冲突的评判256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新的观念体系的构建258

第二十一章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260

一、宗教的演变和特点260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宗教观263

三、对当前我国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看法264

第二十二章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风建设中的若干关系问题266

一、党风建设至关重要267

二、重视党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优点270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党风建设中的若干关系问题274

第二十三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世界共运中的地位和意义27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27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28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经验教训的新思索、新总结284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的科学指南288

第二十四章 “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崛起论”及其辩证关系291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292

二、关于“和平崛起论”303

三、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崛起论”之间的辩证关系311

下篇 社会主义在西方的理论与实践315

第二十五章 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315

一、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初始内涵315

二、社会民主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趋近317

三、社会民主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分野319

四、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逐步成熟和初步实践323

第二十六章 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326

一、问题的提出326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328

三、两点结论340

第二十七章 当代社会民主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342

一、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原则性分歧342

二、当代社会民主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的差异344

第二十八章 当代社会民主党人的宗教观351

一、教会对社会民主党态度的演变351

二、社会民主党对教会态度的演变355

第二十九章 社会党国际的妇女观367

一、承认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平等地位367

二、支持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369

三、妇女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370

第三十章 法国共产党与社会党“法国式的社会主义”之比较374

一、两党社会主义理论的异同374

二、两党社会主义理论异同的背景因素378

三、两党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效果381

第三十一章 英国工党与工会之间关系的嬗变384

一、工会是工党的阶级基础,工党是工会的政治代言人384

二、工党与工会之间关系的裂痕386

三、工党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疏离389

第三十二章 风雨五十年:社会党国际的历史、理论与实践394

一、社会党国际的渊源和特质394

二、社会党国际的演进396

三、社会党国际的主体——西欧社会民主党在20世纪90年代的沉浮398

四、社会民主党人的反思和新“第三条道路”401

五、正确认识、跟踪研究社会党国际和社会民主党406

第三十三章 冷战后欧盟诸国社会民主党在政坛上的沉浮410

一、社会民主党在政坛上的沉浮410

二、社会民主党在政坛上沉浮的因素分析414

三、思考与启迪429

结语439

第三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与本土化439

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440

二、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442

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445

第三十五章 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模式创新,百态纷呈”449

一、社会主义有模式,但无固定的模式449

二、21世纪将是社会主义“模式创新,百态纷呈”的世纪455

三、必须创新社会主义研究的方法论458

附录463

世界共运要重新搞起才能重新振兴——世界共运研究的现状与前瞻463

后记4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