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微生物学 第2版
  • 唐欣昀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22486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86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微生物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1节 微生物世界1

1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世界1

2 微生物的一般特征1

3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3

4 微生物的作用4

第2节 微生物学5

1 微生物相关类群6

2 微生物的基础理论研究6

3 微生物与医药6

4 微生物的应用领域6

5 微生物与环境6

6 微生物的工程实验技术6

第3节 微生物世界揭秘简史6

1 人类早期对微生物的利用6

2 列文虎克——揭秘微观世界第一人7

3 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7

4 科赫——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设计者8

5 贝杰林克——病毒学之父9

6 维诺格拉斯基——土壤微生物学的拓荒者9

7 弗莱明和瓦克斯曼——抗生素工业的启动者10

8 德尔布瑞克——分子生物学奠基人10

9 沃森和克里克——开创分子生物学新纪元10

第4节 现代微生物学进展及其对生命科学的影响12

1 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13

2 微生物学对生命科学的贡献13

3 现代生命科学的诞生13

4 未来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14

第2章 真细菌18

第1节 细菌18

1 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征18

2 细菌的基本形态20

3 细菌的大小22

4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3

5 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33

6 细菌的繁殖及其群体特征41

第2节 放线菌42

1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42

2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44

3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44

第3节 蓝细菌44

1 蓝细菌的形态与构造45

2 蓝细菌的繁殖46

3 蓝细菌的生理、生态特征46

第3章 古细菌48

第1节 古细菌的主要特征48

1 古细菌的形态特征48

2 古细菌的生理特征49

3 古细菌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49

第2节 古细菌的细胞结构50

1 古细菌的细胞壁50

2 古细菌的细胞膜52

3 古细菌的细胞质及内含物53

4 古细菌的核区53

5 古细菌的S层53

6 古细菌的鞭毛53

第3节 古细菌的生态分布53

1 嗜热古细菌54

2 嗜盐菌55

3 嗜碱古细菌56

4 嗜酸菌56

5 产甲烷细菌56

第4章 真核微生物58

第1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58

1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59

2 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60

3 真核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61

4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61

第2节 真菌70

1 真菌的形态和细胞构造70

2 菌丝的特化结构74

3 真菌的无性繁殖76

4 真菌的有性繁殖78

5 真菌的菌落80

第3节 黏菌81

1 黏菌的形态结构82

2 黏菌的生活史83

3 黏菌的主要类群84

第4节 原生动物85

1 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86

2 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86

第5节 藻类88

1 藻细胞的形态结构88

2 藻类的繁殖89

第5章 病毒92

第1节 病毒概述93

1 病毒的一般特征93

2 病毒的形态与大小94

3 病毒的结构95

第2节 噬菌体100

1 烈性噬菌体101

2 温和噬菌体103

第3节 植物病毒105

1 植物感染病毒的症状106

2 植物病毒侵染周期106

第4节 动物病毒108

1 动物病毒的形态结构108

2 动物病毒侵染周期109

3 代表性病毒113

第5节 亚病毒115

1 类病毒115

2 拟病毒116

3 朊病毒117

4 卫星病毒117

5 卫星RNA118

第6章 微生物的营养120

第1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121

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121

2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123

第2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27

1 光能无机自养型127

2 光能有机异养型128

3 化能无机自养型128

4 化能有机异养型129

5 其他营养类型129

6 营养类型的多样性130

第3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130

1 被动扩散130

2 促进扩散130

3 主动运输131

4 基团转位133

第4节 培养基134

1 培养基类型134

2 培养基配制原则137

第7章 微生物代谢141

第1节 生物的能量142

1 生物能量的形式142

2 ATP的生成方式144

3 能量的利用148

第2节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149

1 底物脱氢的4条主要途径149

2 递氢和受氢153

第3节 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161

1 化能自养微生物161

2 光能营养微生物162

第4节 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谢166

1 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167

2 固氮作用167

3 肽聚糖的生物合成170

4 微生物次级代谢及其产物172

第8章 微生物生长与环境177

第1节 微生物的纯培养178

1 稀释法178

2 平板划线法179

3 亨盖特滚管技术180

4 单细胞(孢子)分离180

5 组织分离法180

6 选择培养分离180

第2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181

1 生长量的测定181

2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182

第3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185

1 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185

2 细菌的二峰生长188

3 连续培养188

第4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189

1 基本概念189

2 温度191

3 水分和渗透压194

4 酸碱度195

5 氧196

6 辐射198

7 超声波199

8 液体静压强199

9 化学杀菌剂和消毒剂200

10 化学治疗剂202

第5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204

1 固体培养法205

2 液体培养法206

3 厌氧培养法207

第9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11

第1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212

1 病毒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组212

2 原核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组214

3 古细菌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组215

4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组216

5 微生物的基因组学217

6 微生物基因表达与调控218

第2节 质粒220

1 质粒的特性220

2 质粒的类型221

3 质粒与基因工程223

第3节 转座因子223

1 插入序列224

2 转座子224

3 转座噬菌体225

4 基因水平转移与转座因子226

第4节 基因突变226

1 基因符号226

2 基因突变的类型227

3 基因突变发生的规律228

4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229

5 诱变剂230

6 DNA损伤的修复232

7 DNA损伤修复的生物学意义236

第10章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238

第1节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238

1 转化238

2 接合241

3 转导247

第2节 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250

1 有性生殖250

2 准性生殖252

第3节 微生物菌种保藏254

1 菌种的衰退254

2 菌种的复壮255

3 保藏菌种的方法256

第11章 微生物生态259

第1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259

1 土壤中的微生物260

2 水域中的微生物263

3 空气中的微生物265

4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266

5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267

第2节 微生物之间的关系269

1 共处关系269

2 偏利关系270

3 互生关系270

4 共生关系270

5 寄生关系271

6 竞争关系271

7 拮抗关系271

8 捕食关系272

第3节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272

1 根际微生物272

2 共生微生物273

3 附生微生物276

4 植物内生菌276

5 植物病原微生物277

第4节 微生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278

1 人体正常微生物菌群278

2 瘤胃微生物280

3 动物病原微生物281

第12章 微生物与地球生物化学循环283

第1节 碳素生物循环284

1 碳素循环途径284

2 淀粉的分解285

3 果胶质的分解286

4 纤维素的分解286

5 半纤维素的分解288

6 脂肪的分解288

7 木质素的分解289

第2节 微生物与氮素循环290

1 氮素循环途径290

2 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与氨化作用291

3 硝化作用293

4 反硝化作用294

5 生物固氮作用294

第3节 硫、磷等元素的循环296

1 硫素循环296

2 磷素循环299

3 钾的转化301

4 铁的转化301

5 锰的转化301

第4节 微生物与甲烷形成302

1 甲烷形成302

2 甲烷形成过程中的产能反应304

3 沼气发酵的意义304

第13章 传染与免疫306

第1节 传染307

1 传染与传染病307

2 影响传染结果的因素308

3 传染的结果310

第2节 非特异性免疫311

1 表皮和屏障311

2 吞噬细胞311

3 炎症反应313

4 抗菌物质313

第3节 特异性免疫314

1 抗原和抗体314

2 免疫细胞318

3 免疫应答320

第4节 变态反应322

1 Ⅰ型变态反应323

2 Ⅱ型变态反应324

3 Ⅲ型变态反应324

4 Ⅳ型变态反应325

第5节 免疫学技术326

1 抗原、抗体反应的规律326

2 现代免疫测定技术327

第6节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329

1 人工自动免疫类制品329

2 人工被动免疫类制品331

第14章 微生物分类333

第1节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333

1 分类单元334

2 命名法则336

第2节 生物分类系统337

1 林奈二界系统337

2 哈克三界系统337

3 魏塔克五界系统337

4 奥斯三域学说338

第3节 微生物系统分类纲要339

1 伯杰原核生物分类系统339

2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340

3 安斯沃思真菌分类系统341

第4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343

1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经典技术344

2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现代技术347

第15章 微生物的多样性353

第1节 古细菌的多样性355

1 泉古细菌门355

2 广古细菌门356

第2节 真细菌的多样性359

1 产液菌门359

2 栖热袍菌门361

3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361

4 绿屈挠菌门361

5 蓝细菌门362

6 绿菌门364

7 变形杆菌门365

8 厚壁菌门371

9 放线菌门373

10 螺旋体菌门375

11 衣原体门375

第3节 真菌的多样性376

1 鞭毛菌亚门377

2 接合菌亚门377

3 子囊菌亚门378

4 担子菌亚门380

5 半知菌亚门381

第16章 应用微生物学386

第1节 工业微生物学387

1 微生物与酶制剂的生产387

2 微生物与有机溶剂和有机酸的生产388

3 微生物与氨基酸的生产390

4 微生物与酒类生产390

5 微生物与发酵调味品生产392

6 微生物在矿业上的应用393

第2节 农业微生物学394

1 微生物肥料394

2 微生物农药395

3 微生物饲料397

第3节 环境微生物学398

1 微生物对化学污染物的转化和降解398

2 废水的微生物处理399

3 生物修复技术402

第4节 能源微生物学403

1 甲烷的生产403

2 燃料酒精的生产403

3 清洁能源氢气的产生403

4 产油微生物404

5 其他能源微生物405

附录1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2版的分类纲要407

附录2 微生物学名412

附录3 微生物学名词术语英汉对照419

主要参考文献4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