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辐射武器攻防对抗理论与试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颖,甘德云,许宝民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8049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反雷达导弹-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反辐射武器攻防对抗理论与试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反辐射武器发展现状和趋势1
1.1.1 反辐射武器发展现状1
1.1.2 反辐射武器发展趋势9
1.1.3 反辐射武器抗诱偏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10
1.2 对抗反辐射攻击的技术和战术13
1.2.1 对抗战术概况13
1.2.2 有源诱偏技术14
1.3 反辐射攻防对抗试验与评估15
1.3.1 电子信息装备试验与评估15
1.3.3 反辐射武器试验与评估16
1.3.3 反辐射武器攻防对抗效果与效能评估18
1.4 全书安排19
第2章 反辐射武器及其关键技术24
2.1 反辐射武器种类及其结构24
2.1.1 反辐射导弹24
2.1.2 反辐射无人机28
2.1.3 其他反辐射武器30
2.2 被动导引头单脉冲测角实现方法31
2.2.1 单脉冲复比及其处理31
2.2.2 单脉冲系统的多种实现33
2.3 不同类型导引头的测角精度39
2.3.1 反辐射导引头对噪声调频干扰源的跟踪39
2.3.2 攻击对象的差异和不同要求41
第3章 有源诱偏技术及其效果48
3.1 有源诱偏系统工作流程与作用原理48
3.1.1 系统组成和工作流程48
3.1.2 有源诱偏系统作用原理49
3.2 有源诱偏系统的关键技术52
3.2.1 告警技术52
3.2.2 时序控制53
3.2.3 多点源诱偏技术54
3.3 使用模式和诱偏效果54
3.3.1 相干诱偏57
3.3.2 非相干诱偏62
第4章 反辐射武器抗有源诱偏的方法67
4.1 雷达与诱饵的特征差别分析67
4.2 一般方法70
4.2.1 战术措施70
4.2.2 技术措施70
4.3 多噪声源条件下的抗干扰测向算法73
4.3.1 统计直方图法73
4.3.2 聚类法75
4.3.3 分段统计法75
4.4 利用IFF(敌我识别)询问信号抗有源诱偏78
4.4.1 IFF询问工作方式及信号简析78
4.4.2 对IFF询问信号侦察测向可行性79
4.4.3 对IFF截获概率分析82
4.4.4 提高抗诱偏能力的方法84
第5章 空间谱估计和单脉冲复合测角85
5.1 空间谱估计的典型算法85
5.1.1 MUSIC算法85
5.1.2 ESPRIT算法86
5.1.3 ML算法87
5.2 被动导引头应用空间谱估计技术的难点87
5.2.1 被动导引头面临的环境87
5.2.2 角度估计的栅值问题88
5.2.3 角度估计的精度问题89
5.3 空间谱估计与单脉冲复合测角方法90
5.3.1 复合测角方法简述90
5.3.2 空间谱估计测角单元90
5.3.3 复合测角方法中的数据融合91
5.4 复合测角方法的性能分析93
5.4.1 空间谱测角单元的角度分辨能力93
5.4.2 空间谱测角单元正确分辨条件下的角度测量精度95
5.5 诱偏干扰条件下被动导引头数据处理方法98
5.5.1 诱偏条件下复合测角系统角度测量结果分析99
5.5.2 量测数据预处理100
5.5.3 量测数据的处理方法101
第6章 被动寻的与惯导信息融合导引105
6.1 概述105
6.2 惯性导航系统基本原理与误差分析106
6.2.1 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与基本原理107
6.2.2 基本误差模型108
6.2.3 惯性导航系统误差模型110
6.2.4 典型弹道惯导误差仿真112
6.3 高精度惯导速度信息辅助的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IVIA-EKF)115
6.3.1 弹目相对运动模型建模原理116
6.3.2 基于弹目状态变量的弹目相对运动模型117
6.3.3 通过速度矢量分解建立弹目相对运动模型118
6.4 IVIA-EKF方法在ARM间接瞄准攻击模式下的应用120
6.4.1 弹目相对运动关系描述121
6.4.2 二维弹目相对运动状态方程121
6.4.3 状态方程离散化与线性化122
6.4.4 量测方程124
6.4.5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124
6.5 IVIA-EKF方法在ARM直接瞄准攻击模式下的应用128
6.5.1 问题描述129
6.5.2 三维弹目相对运动近似方程130
6.5.3 状态方程离散化与线性化131
6.5.4 量测方程132
6.5.5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132
6.6 IVIA-EKF方法在反辐射子弹攻击时的应用135
6.6.1 三维弹目相对运动状态方程136
6.6.2 运动状态方程的离散化与线性化137
6.6.3 量测方程139
6.6.4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140
第7章 外场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145
7.1 试验模式与思路145
7.2 地面高塔试验设计146
7.2.1 抗两点源诱偏试验147
7.2.2 抗三点源诱偏试验148
7.2.3 抗四点源诱偏试验148
7.3 挂飞试验设计149
7.3.1 开环挂飞试验149
7.3.2 闭环挂飞试验151
7.4 实弹打靶试验158
7.5 试验关键技术159
7.5.1 概述159
7.5.2 试验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159
7.5.3 试验设计中对作战使用的考虑163
7.5.4 航线设计164
7.5.5 导引头与飞艇的闭环控制技术165
7.5.6 地面反射及多路径的影响166
7.6 基于统计理论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173
7.6.1 野值的判别与剔除173
7.6.2 开环挂飞试验数据处理方法176
7.6.3 闭环挂飞试验数据处理方法177
7.7 基于灰色理论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181
7.7.1 基于灰色理论和范数的灰色距离测度与灰熵181
7.7.2 基于灰色理论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183
7.7.3 灰色参数估计方法与传统概率参数估计的比较184
7.7.4 仿真示例187
第8章 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与试验方法190
8.1 概述190
8.1.1 仿真试验190
8.1.2 半实物仿真试验190
8.2 辐射式半实物仿真试验191
8.2.1 试验条件191
8.2.2 辐射式仿真试验系统组成及功能192
8.2.3 试验方法194
8.2.4 反辐射武器对抗仿真试验战情设计197
8.2.5 试验评估软件197
8.3 注入式半实物仿真试验198
8.3.1 试验条件198
8.3.2 注入式仿真试验系统组成及功能199
8.3.3 仿真试验控制200
8.3.4 试验方法200
第9章 反辐射导弹建模203
9.1 概述203
9.1.1 数学仿真的概念与内涵203
9.1.2 模型体系结构204
9.2 反辐射武器攻击模式和战术使用模型205
9.2.1 反辐射武器攻击模式205
9.2.2 典型反辐射武器战术使用模式206
9.3 被动导引头天线和差波束方向图模型208
9.3.1 单波束方向图208
9.3.2 和差波束方向图208
9.4 被动导引头波束指向与角度波门模型210
9.4.1 搜索状态下的波束指向210
9.4.2 跟踪状态下的波束指向211
9.4.3 角度波门模型211
9.5 被动导引头三通道信号生成模型212
9.5.1 辐射源信号功率计算模型212
9.5.2 多普勒调制模型213
9.5.3 导引头和差通道信号生成模型213
9.6 被动导引头信号检测模型215
9.6.1 接收机灵敏度的通用表达式215
9.6.2 引头接收机的检测灵敏度216
9.7 被动导引头比幅-和差单脉冲测角模型218
9.8 被动导引头信号分选与目标选择模型218
9.8.1 信号幅度分选模型219
9.8.2 信号频率分选模型220
9.8.3 信号脉冲重复周期分选模型221
9.8.4 信号脉冲前沿分选模型222
9.8.5 综合分选模型224
9.8.6 目标选择模型225
9.9 被动导引头数据处理模型225
9.9.1 最小二乘递推估计225
9.9.2 卡尔曼滤波227
9.10 导引头功能管理模型228
9.11 反辐射武器抗雷达关机模型229
9.11.1 捷联惯导工作原理229
9.11.2 瞄准点的仿真模型229
9.12 导引规律和模型230
9.12.1 反辐射导弹飞行弹道阶段划分231
9.12.2 反辐射武器导引规律231
9.13 反辐射导弹运动模型234
9.14 运动模型的简化递推算法237
9.14.1 位置递推算法237
9.14.2 速度计算为中心的算法239
9.14.3 仿真验证241
第10章 有源诱偏系统建模242
10.1 有源诱偏系统布站模型242
10.1.1 单诱饵243
10.1.2 双诱饵243
10.1.3 三诱饵244
10.1.4 诱饵间距配置模型245
10.2 有源诱饵建模247
10.2.1 辐射源信号模型247
10.2.2 诱偏系统时序控制模型247
10.2.3 诱饵天线方向图模型249
10.2.4 波束指向控制模型250
10.2.5 空域覆盖模型251
10.3 常规雷达发射系统建模252
10.3.1 雷达发射波形模型252
10.3.2 普通雷达天线方向图模型253
10.3.3 普通雷达天线扫描模型255
10.4 相控阵雷达发射系统建模259
10.4.1 相控阵雷达天线方向图模型260
10.4.2 监视空域和波位编排模型264
10.4.3 相控阵雷达任务调度模型267
10.4.4 基于遗传算法的调度模型273
第11章 仿真模型校验与数学仿真系统297
11.1 坐标系及其转换297
11.1.1 仿真系统中的坐标系定义297
11.1.2 相关坐标系的转换301
11.2 仿真系统模型验证方法305
11.2.1 模型校验有关概念305
11.2.2 模型校核与验证的技术与方法305
11.3 典型数学仿真试验系统308
第12章 反辐射导弹攻防对抗作战能力评估314
12.1 概述314
12.2 效果及效能评估问题的一般性思考315
12.2.1 评估研究的一般性特点315
12.2.2 效能评估整体思路317
12.2.3 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指标空间318
12.3 基于多级分辨点的作战能力评估320
12.3.1 评估指标320
12.3.2 仿真战情设计321
12.3.3 布站方式和间距的影响对比322
12.3.4 导引头分辨角的影响对比326
12.3.5 诱偏方式的影响对比327
12.4 基于指标非线性聚合的作战能力评估328
12.4.1 非线性评估指标的聚合方法328
12.4.2 评估指标的评分方法330
12.4.3 对抗环境下反辐射武器作战能力试验评估331
12.5 基于脱靶量和生存概率的作战能力评估336
12.5.1 基于脱靶量的作战能力评估336
12.5.2 基于生存概率的作战能力评估338
附录A 缩略术语汇总表348
热门推荐
- 3809830.html
- 1489964.html
- 2818534.html
- 506793.html
- 1598569.html
- 3167266.html
- 882654.html
- 2372596.html
- 1259563.html
- 3586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66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64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94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70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2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4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2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67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