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机械设计手册 第10篇 创新设计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铭,王成焘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2535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5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机械设计手册 第10篇 创新设计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概述1
第15篇 可靠性设计2
第19篇 疲劳强度设计2
主要符号表2
主要符号表2
第16篇 摩擦学设计3
1 概述3
1.1 绿色产品设计思想的由来3
1.2 绿色产品设计的发展现状和策略3
2.1 价值工程的定义3
2.2 价值工程的特点3
第13篇 虚拟设计3
1 创新思维和方法3
2.2.1 粘附分量的摩擦因数计算3
2.2 固体摩擦的现代理论3
2.1 古典摩擦定律3
2 固体摩擦定律3
1.2 摩擦因数3
1.1 摩擦力的性质3
1 固体摩擦的摩擦力及其计算3
第1章 摩擦与摩擦因数3
第11篇 绿色产品设计3
第22篇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3
第1章 总论3
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及功能构成3
第12篇 并行设计3
第1章 绪论3
1 并行工程基本概念3
附录 现代设计主流软件3
1 CAD/CAM 软件3
1.1 UGII 软件3
第1章 可靠性概念、特征量和设计程序3
1.1 创新思维3
1 快速响应工程及其含义3
第1章 绪论3
第14篇 快速响应变型设计和反求设计3
2 虚拟产品的特点3
1 虚拟产品的定义3
第1章 虚拟产品的概念3
2 蠕变曲线3
第1章 概述3
1 疲劳术语3
2 CAE/CAPP/CAM/PDM/MRPII/ERP/CIMS3
1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3
第1章 概论3
第18篇 计算机辅助设计3
1 机械优化设计问题示例3
第1章 优化设计概述3
第17篇 优化设计3
第1章 创造与设计思维原理和方法3
第20篇 蠕变设计3
第1章 概述3
1 蠕变现象3
2 价值工程的定义与特点3
第21篇 价值工程3
2.1 蠕变曲线的一般特征3
1 价值工程中功能、寿命周期成本、价值的涵义3
第1章 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3
第10篇 创新设计3
2.2 循环应变4
1.2 创新思维机制4
3 用变型设计实现快速响应的方法4
2 快速响应设计是实施快速响应工程的重要一环4
2.1 循环应力4
2 循环应力与循环应变4
3 无限寿命设计与有限寿命设计4
2.2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4
2.1 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4
2 虚拟现实系统组成及分类4
1 虚拟现实的特点4
第2章 虚拟现实技术4
2.2.2 变形分量的摩擦因数计算4
4.1 价值工程的应用范围4
2 可靠性特征量4
1 产品质量与可靠性4
2.1 可靠度4
3.3 外存储器4
3.2 内存储器4
3.1 主机4
3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硬件支撑环境4
3 提高产品价值的主要途径4
4 价值工程的应用4
2.2.2 各种蠕变方程4
4.2 价值工程应用的时机4
5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和指导原则4
5.1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4
3.2 静摩擦锥4
2.2.1 蠕变曲线的一般函数表示4
2.2 蠕变曲线的数学表示形式4
1.3 创新的外部因素与思维法则4
2 并行工程方法学4
2 传统设计与绿色设计的区别4
3.1 产品的生命周期5
3.2 持久强度5
4 影响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的主要因素5
2.4 可靠寿命和中位寿命5
2.3 平均寿命5
2.2 累积失效概率5
4.1 化学成分的影响5
3 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5
3 并行工程的若干关键技术5
2.2.3 设计常用的蠕变方程5
3.1 产生虚拟现实的硬件5
3 产生虚拟现实环境的工具集5
3 原理与方法5
3.1 蠕变极限5
3.2 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5
3.4 输入输出装置5
3.4.1 输入设备5
3.4.2 输出设备5
5.2 价值工程程序的结合5
5.3 开展VE活动的指导原则5
4 疲劳的分类5
2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的联接5
1.4 创造活动的组织科学6
3.5 网络互联设备6
3.6 硬件系统配置6
4 CAD系统的软件6
4.1 操作系统与窗口系统6
4.1.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6
4.1.1 无润滑表面的滑动摩擦因数6
4.1 室温及大气中的摩擦因数6
4.2 工艺因素的影响6
3.1.1 虚拟现实系统的硬件组成6
4 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6
3.3 面向X的设计6
4 绿色产品设计指南6
4.1 材料的选择6
第2章 机械产品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和情报收集6
1 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6
1.1 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原则6
1.2 价值工程对象的选择方法6
1.2.1 经验分析法6
1.2.2 价值测定法6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评价6
3.3 动摩擦角与动摩擦锥6
2.5.1 失效率6
2.5 失效率和失效率曲线6
4 滑动摩擦因数6
第2章 疲劳试验6
3 摩擦角和摩擦锥6
3.1 静摩擦角6
1 试样及其制备6
2.5.2 失效率曲线6
1.1 试样6
1 变型设计的过程7
2.6 不同失效类型的数学模型7
第2章 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体系结构7
4.3 工作条件的影响7
1.2.3 百分数分析法7
1.2.4 寿命周期分析法7
4.2 连接结构7
1.2.5 成本比重分析法7
5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类型7
4.2.1 CAD 系统的支撑软件7
4 并行工程的使能工具7
4.1.2 常用操作系统简介7
4.1.3 窗口系统基本概念7
4.1.4 常用窗口系统简介7
4.2 CAD 系统的支撑软件7
2 变型设计的层次结构8
6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现代设计方法8
3.1.2 虚拟现实硬件产品介绍8
4.4 零件尺寸与形状的影响8
5 并行设计实例8
1.2.2 机械加工8
1.2.1 取样8
1.2 试样制备8
2.1 功能的分类8
2.7 可靠性特征量间的关系8
4.2.2 典型支撑软件产品简介8
1.2.6 强制确定法8
2 基于功能的设计思维8
3.2.1 虚拟现实软件系统的组成9
1 并行产品开发过程模型9
1.2.3 热处理9
1.2.4 测量、探伤与贮存9
2 试验方法9
2.1 常规疲劳试验法9
1.2.7 最合适区域法9
7 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设计步骤9
5 CAD 系统配置选择9
1.2.1 活动(Activity)9
1.2 并行设计过程的基本元素9
4.3 程序设计语言9
3.2 产生虚拟现实的软件9
2.2 功能分析9
1.1 并行产品开发过程的定义9
4.3 毛坯设计与制造9
3 变型设计的系统框架9
4.4 绿色制造工艺9
4.5 易于维修9
第2章 并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及冲突的预消解9
3 可靠性设计程序和手段9
1.1.1 试样9
1.1 蠕变试验9
1 蠕变和持久强度试验9
第2章 蠕变试验9
1.2 por/Engineering 软件10
2.3 功能综合与整理10
2 价值工程中的情报收集10
2.1 情报内容10
2.2 情报收集的原则10
1.1.2 试验设备10
4.1.2 润滑表面的摩擦因数10
1.1.3 试验方法10
2 优化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10
4.2 高温下的摩擦因数10
1.2.2 成员(Person)10
1.2.3 角色(Role)10
4.3 真空中的摩擦因数10
2.2 成组试验法10
6 CAD 技术的发展趋势10
4.6 便于拆卸回收11
2.1 功能定义的涵义11
4.4 低温下的摩擦因数11
1.2.5 产品数据(Product Data)11
3.1 功能整理的涵义11
2.2 功能定义的目的11
1.2.4 资源(Resource)11
2.4 功能定义的检查11
3.2.1 虚拟现实软件产品介绍11
3 功能整理11
2.3 功能定义的方法11
2 机械传动部件的设计与选择11
2.3 升降法试验11
1.1.1 基本输出图素11
1.1 DKS标准11
1 图形软件标准11
第2章 几何变换和图形处理基础11
2 功能定义11
1.1.4 试验结果整理11
2.1 机械传动部件及其功能要求11
2.4 功能评价11
1 功能分析的涵义11
第2章 机械系统的部件选择与设计11
1 概述11
第3章 机械产品的功能分析11
1.1.2 输出属性12
3.3.2 按功能的特点分类12
3.3.1 按功能的重要程度分类12
3.3 功能分类12
3.2 功能整理的目的12
5 滚动摩擦12
1 事物特性表管理12
1.1 事物特性技术简介12
1.2 事物特性12
1.1.4 图段12
1.1.3 图形输入12
1.1.5 输入输出逻辑装置(工作站)的分类和GKS级别12
1.1.6 坐标系统和变换12
2 可靠性设计常用的概率分布12
1.3 根据试验中失效后是否用新试样替后继续试验分12
1.2 根据试验截止情况分12
1.1 按试验场所分12
1 可靠性试验种类12
第2章 可靠性数据的统计处理12
3.4 功能整理的方法12
1.3 并行设计过程的基本视图12
2.2 丝杆螺母机构基本传动形式12
2.3 滚珠丝杆杠传动部件12
第3章 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关键技术12
1.2.1 拉伸持久试验12
1.2 持久强度试验12
3 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12
2.3 正态分布12
3.3.3 按用户需要分类12
2.2 泊松分布12
2.1 二项分布12
1.3.1 并行设计过程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子视图12
4.1 功能评价的涵义12
4 功能评价12
4.4.1 功能现实成本的估算13
2.4 对数正态分布13
2.5 威布尔分布13
2.6 指数分布13
4.3 功能评价的步骤13
4.2 功能评价的目的13
2.7 I 型极值分布13
4.4 功能评价的方法13
1.3 I-DEAS 软件13
1.2.3 图形输入13
1.2.5 显示表达13
3 基于产品寿命周期的设计思维13
1.3.2 活动流视图13
1.3.3 组织视图13
1.2.4 图形数据结构和模型编辑13
6 机械零件的摩擦13
6.1 斜面的摩擦13
3.1 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13
1.2 PHIGS标准13
1.2.1 PHIGS系统框架结构13
1.2.2 输出图素及其属性13
1.5 事物特性技术及其特点14
1.3.1 CGI标准14
1.4 事物特性表14
1.3 特性描述的对象14
第3章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一代CAD技术14
1 基于虚拟现实的CAD 的特点14
2 新的几何建模技术14
2.1 传统的几何模技术简介14
1.3 图形接口标准CGI和图形元文件标准CGM14
1.2.6 坐标系统和变换14
1 S-N曲线14
3.2 产品的全寿周期14
4 基于过程的设计思维14
4.1 设计任务的类型和进程14
2 加速蠕变试验14
2.9 t分布、x2 分布、F分布14
2.8 г分布、瑞利分布、β分布14
1.2.2 管子爆破试验14
5.2 矩阵分析14
4.4.2 功能最低成本的估算14
6.3 螺纹的摩擦14
6.2 楔的摩擦与摩擦因数14
5 绿色产品评价方法14
5.1 检查表14
第3章 疲劳图和疲劳数据表14
2.4 温度加速法15
2.3 应力加速法15
2.2 间接试验法15
2.1 直接试验法15
5.3 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15
6.4 (非流体润滑)滑动轴承的摩擦15
6.4.1 径向轴承的摩擦15
6.5.2 止推轴承的摩擦15
5.5 环境会计15
5.4 影响分析15
2.2 VR-CAD 中的几何建模15
2.2.1 VR-CAD 中的B-reps表示15
2.2.2 VR-CAD 中的CSG 表示15
2.2.3 基本体素的处理15
1.3.2 CGM标准15
2 基本图素绘制15
2.1 生成图形的两种最基本图素类型15
2.2 点阵组成直线图像的生成算法15
3.2.1 KD法16
6 绿色包装设计16
3 蠕变和持久度试验数据的外推法16
3.1 等温线法16
3.2 时间-温度参数法16
4.2 设计任务的形成与决策16
1.3.4 资源视图16
2.3 点阵组成圆的生成算法(中点圆算法)16
4.4.4 功能或功能区目标成本的确定16
2 分类编码系统16
2.1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16
2.2 适用于快速响应设计的分类编码系统16
6.2 绿色包装设计16
6.1 产品包装设计的现状16
4.4.3 功能价值的计算16
6.5 滚动轴承的摩擦16
3 图形变换17
3.1 坐标系统17
3.2 窗口和视区的匹配变换17
1.3 方案创造的方法17
2.3.1 虚拟曲面造型实例17
第4章 机械产品设计方案的创造和评价17
1 方案的创造17
1.1 方案创造的过程17
2.3 虚拟现实CAD 的应用17
2.2.4 约束识别与求解17
3 产品资源管理17
3.1 产品资源管理的意义17
1.2 方案创造的原则17
4 优化设计问题的基本解法17
1.3.1 自由讨论法17
1.3.2 哥顿法17
参考文献17
1.3.5 产品数据视图17
1.4 并行设计过程的递阶集成多视图模型17
3.3 最少约束法17
3.2.3 MH法17
3.2.2 LM法17
3.4 二维图形线性变换18
1.4 CATIA 软件18
3.3 图形裁剪18
1.3.3 检核表法18
3.4 外推法的评价18
1.3.4 输入输出法18
6.8 绳与卷筒的摩擦18
6.7 带与轮的摩擦18
6.6 齿轮的摩擦18
2.1.2 冲突的概念与内涵18
2.3.2 虚拟雕塑造型实例18
2 并行设计过程中冲突的预消解18
2.1 冲突分析18
2.1.1 冲突的形成18
3.2 产品资源管理中的设计信息模型18
2.3.3 虚拟实体造型实例18
第3章 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数据19
3.5 变换的组合19
3.3 三维菜单的设计19
3.1 三维鼠标19
3 VR-CAD 中的多通道技术19
6.9 车轮与钢轨(路面)的摩擦19
7 摩擦装置中的摩擦19
2.4 齿轮传动部件19
1 黑色金属材料的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数据19
1.1 铸铁19
1.2 铸钢19
1.3 碳素结构钢19
1.4 低合金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19
1.5 不锈钢和耐热钢19
1.6 弹簧钢19
1.7 高温合金19
3.2 三维物体选取机制19
2.1.3 冲突产生的原因19
1.3.5 方案组合法19
1.3.6 缺点列举法19
1 概述20
2.2 冲突的预消解20
7.1.3 成膜介质对摩擦的影响20
7.1.4 滑动持续时间20
1.4.4 方案的检查20
1.4.3 方案具体化与筛选20
1.4.2 方案的图形化20
7.1.2 接触刚性20
7.1.1 接触种类20
7.1 基本特性20
第2章 无约束优化方法20
2.1.4 冲突的分类20
1.4.1 方案创造的思考20
1.4 方案创造的工作方法20
1.3.7 仿生学法20
3.3 产品信息管理20
4.3 方案设计20
3.6 三维变换20
2 一维搜索方法20
3.4.1 声音处理20
3.4 语音系统20
7.1.5 工作状态21
7.2.5 摩擦力21
7.2.4 摩擦因数的稳定度21
7.2.2 载荷21
7.1.6 外部能量场对摩擦特性的影响21
7.2 摩擦副的主要参数21
7.2.1 滑动速度21
7.2.3 摩擦因数21
3.5 触觉反馈系统21
2.2.2 方案的调查21
2.2 方案的具体化调查21
2.1.3 概略评价的注意事项21
2.1.2 概略评价的方法21
2.1.1 概略评价的内容21
2.1 方案的概略评价21
2 方案的评价21
4.1 虚拟装配模型21
4 虚拟装配技术21
3.4.2 语音命令21
2.2.1 方案的具体化21
2.3 方案的详细评价22
2.3.1 技术可行性评价22
2.3.2 经济合理性评价22
4 样条曲线和曲面22
4.1 三次样条曲线22
4.1.1 分段内的三次样条曲线22
4.2 虚拟装配路径规划和仿真22
4.2.1 碰撞检测22
4.2.2 路径优化22
3.4 产品后台信息的定义与管理22
4.3 虚拟装配的应用实例22
7.3 摩擦材料的选取22
7.4 摩擦热力学计算23
4.1.2 分段拟合衔接的连续条件23
4.1.3 端点条件23
4.4 详细设计23
第3章 工作流管理系统23
2.2 工作流基本术语23
2.1 工作流的定义23
2 工作流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23
1 工作流技术的出现23
2.3.4 方案的综合评价23
2.3.3 方案的社会评价23
5 VR-CAD 中的可视化技术24
5.1.1 相机模型简介24
4 关系型CAD 系统24
4.1 传统CAD 系统的局限性24
4.2 Bezier曲线24
2.5 挠性传动部件24
5 产品总体设计的评价与优化24
5.1 VR-CAD 系统中的导航技术24
5.1 总体设计优化的目标与过程24
5.2 优化对象的确定24
1.1.2 影响磨合效果的因素25
1 磨损过程25
1.1 磨合25
1.1.1 稳定粗糙度25
4.2 参数化设计和变量化设计25
4.3 B样条曲线25
5.1.2 三维导航机制25
2.3 工作流类型25
第2章 磨损控制25
2.6 间歇传动部件25
5.2 VR-CAD 系统中的细节处理技术25
6 设计中的人员因素分析25
1.1.3 磨合与磨损寿命26
3 工作流管理系统定义26
4.3 适用于变型设计的关系型CAD 系统26
1.2 磨损类型26
3 最速下降法26
4.4 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NURBS)26
2.1 VRML文件27
2 VRML2.0 的语言规范27
4.5 双三次曲面27
2 等寿命曲线27
4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27
1.3 影响磨损的参数27
1.3.1 载荷27
1.3.2 速度27
4 牛顿型方法27
3.1 导轨副的组成、种类及其应满足的要求27
1 VRML 概述27
3 导向支承部件的设计与选择27
第4章 虚拟现实建模调语言(VRML)27
3.2 提案的最终成果评价28
5.3 总体设计的评价28
3.3.2 主管价值工程的工程师职责28
3.3.1 价值工程师的基本要求28
3.3 价值工程的组织与人才结构28
3.2.2 提案的社会效果评价28
3.2.1 提案的企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28
5.1 透视图中隐藏线和隐藏面的消除28
5 真实感图像绘制28
3.1.3 提案的实施与跟踪28
2.1.1 结点28
3.1.2 提案的审批28
3.1.1 提案表的编制28
3.1 提案的审批与实施28
3 提案的实施与最终成果的评价28
5 共轭方向及共轭方向法28
1.3.3 温度28
1.3.4 其他参数28
2 有效控制磨损的设计方法28
3.4 开展价值工程的基础工作29
6 共轭梯度法29
2.1 材料29
2.2 表面粗糙度29
4.1 工作流实施服务29
2.1.2 场景29
3.1 磨损的度量29
2.2 VRML的节点及用途29
5.2 物体的浓淡显示图形29
3 磨损的度量与预测29
2.3 润滑剂29
2.7 控制运动29
2.6 表面温度和冷却能力29
2.5 环境、过滤与密封29
2.4 表面结构形状29
2.2.1 形状节点及造型的平滑绘制29
2.2.2 编组节点及绘制的可见性选择30
3.2.1 磨损计算的经验公式30
3.2.2 磨损计算的理论公式30
2.2.3 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s)与VRML 的交互性30
5.3 彩色图像绘制中的颜色模型30
4.2 过程定义30
3.2 磨损度的计算30
1.5 AUTOCAD200030
3.1 分布类型的假设检验30
1 VE对象的选择30
1.1 VE产品的选择30
1.2 VE 零件的选择30
2 情报的收集30
3 功能定义和整理30
第5章 价值工程应用实例30
3 数理统计30
3.2 滑动导轨副的结构及其选择30
3.1.2 K-S检验法30
3.1.1 X2检验法30
4.3 工作流客户端功能31
7 变尺度法31
第4章 关系型产品模型理论及其应用31
6.3 OpenGL功能31
6 通用图形程序包OpenGL31
6.2 命令执行模式及工作流程31
6.1 概述31
2.2.4 内插器节点(Interpolator nodes)与关键帧动画31
2.2.5 脚本节点(Script nodes)和交互式动画31
1 关系型产品模型的定义及应用背景31
4 功能评价31
4.1 分析确定功能的现实成本31
4.2 确定功能评价值31
3.3 各种机械零件的典型磨损度(率)32
5 方案的创造32
6 方案的议价32
6.4 OpenGL函数及绘图基本步骤32
6.1 技术评价32
2.3 VRML 的细节层次控制32
3.2 分布参数的估计32
1.2 企业产品信息资源管理重组32
1.1 变型设计在订单规划中的作用32
8 坐标轮换法32
3.2.1 点估计32
4.5 工作流互操作性32
4.4 应用程序调用功能32
4.1 轴瓦(套)的磨损预测33
5.4 总体设计的优化33
3.2.2 区间估计33
3.3 静压导轨副工作原理33
4 机械零件的磨损预测33
9.1 VE 产品的选择33
6.2 经济评价33
6.3 社会评价33
7 方案的试验验证33
8 VE 成果评价33
8.1 技术评价33
8.2 经济效果33
9 VE 对象的选择33
2.4 VRML 的纹理映射及控制33
2.5 VRML 光照和雾化33
2.6 VRML 的背景及添加声音33
1.1 计算公式的程序化34
2.7 VRML 的视点控制34
1.6 MDT 软件34
4.2 滚动轴承的磨损预测34
3.4 滚动导轨副的类型与选择34
9.2 确定VE 工作范围34
4.2.1 粘附磨损计算34
3 VRML 的应用及常用资源34
1.2.1 数表的存贮34
3 疲劳极限34
1.2 数表的程序化方法34
9 鲍威尔方法34
1 设计资料中公式、数表和线图的程序化34
2.1 产品对象定义34
2 对象类的信息构成34
3.1 典型的应用领域34
4.1.4 拟合举例34
5.1 基于持久消息队列的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Exotica34
第3章 CAD 的分析计算和仿真34
5.2 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工作流管理系统--Meteor34
4.6 系统管理34
5 工作流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34
3.3 平均秩、中位秩34
1.2.2 一元数表的查取方法35
5.4 基于状态与活动图的工作流管理系统--Mentor35
3.3.1 累积分布函数35
5.3 基于分布主动数据库技术的工作流管理系统--WIDE35
3.2 VRML浏览器35
10 情报收集35
11 功能定义35
4.2.2 磨粒磨损计算35
1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36
3.3.2 累积分布的点估计36
1.2 人-机-环境 大系统的运行36
1.1 人-机-环境 大系统的构成36
1 人-机-环境 大系统的构成与运行36
1.2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内容36
1.1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概述36
5.5.1 WPDL语言36
5.5 工作流建模语言--WPDL语言36
10 单形替换法36
第5章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及其可视化技术36
1.2.3 二元数表的存取方法36
4.3 导轨的磨损预测36
4.3.1 滑动导轨36
12 功能整理36
第2章 产品设计中的 人-机-环境 大系统观36
4.3.2 滚动导轨37
4.4.1 润滑状态37
4.4 齿轮传动的磨损控制37
1.7 Solid Edge37
13.2 功能评价值的确定37
13.1 功能现实成本的测算37
13 功能评价37
5.5.2 工作流建模平台37
2 科学计算可视技术38
4.4.2 轮齿胶合38
4.4.3 轮齿磨粒磨损38
15 方案的具体化和详细评价38
14 方案创造和概略评价38
13.3 计算成本降低幅度38
2.2 各产品对象类的信息构成38
2.1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概念38
2.2 可视化技术的组成与分类38
2 功能分配38
2.1 子系统能力的分析38
2.2.1 可视化技术的组成38
2.2.2 可视化技术的分类38
2 有色金属材料的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数据38
2.1 铸造铝合金38
2.2 钛合金38
4.2 圆柱支承38
4 旋转支承的类型与选择38
1.2.4 数表的公式化38
4.1 旋转支承的种类及其基本要求38
6.4 Action 技术公司的工作流产品39
6.3 IBM 的工作流产品39
6.2 JetFormW 公司的工作流产品39
6.1 FileNet 公司的工作流产品39
6 工作流产品简介39
1.3 线图的程序化方法39
3.1 GT分类原理39
4.5.2 允许磨损量39
4.5.1 磨损率39
4.5 传动链的磨损预测39
3 对象分类框架39
3.1 人的生理因素40
7.2 工作流产品存在的不足40
2 单纯形方法40
1 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40
第3章 线性规划40
7.1 各类工作流产品发展情况40
7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40
2.1 CAD 中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40
3 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40
2.2 功能分配原则40
4 非铁金属的(σ-1/σb值)40
5 疲劳极限的经验公式40
2.2 有限无法及其应用软件40
2 CAD 的数值分析方法及其前后处理40
1.8 Master CAM 软件40
4.6 气缸套与活塞环的磨损预测40
参考文献40
16 价值工程最终成果评价40
4.5.3 磨损寿命40
4.3 圆锥支承40
4.4 填入式滚动支承40
3.2 对象分类框架40
4.6.1 粘附磨损预测40
4.7 机械密封的磨损预测41
4.5 其他形式支承41
1.1 应力的集中与梯度41
第4章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41
1 应力集中的影响41
1.2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41
4.7.1 磨损类型41
4.7.2 磨损因数与极限ρυ值41
第4章 蠕变计算41
3.2 人的心理因素41
4.6.2 磨粒磨损预测41
7.3 工作流管理技术研究与产品发展趋势41
1.9 Edge CAM 数控自动编程系统41
1.1 蠕变的许用应力〔σ〕tc41
1 蠕变设计准则41
第4章 并行设计的集成平台--PDM42
1 PDM 基本概念42
2 PDM 需求分析42
3 PDM 主要功能介绍42
3 单纯形法应用举例42
2.3 有限元的数据前处理42
2.3.1 CAD 环境中的有限元模型化42
4.8 刀具磨损的预测42
4.8.1 刀具的磨损部位42
3.3 人的行为42
2.3.2 有限元模型化的基本内容43
1.2 持久强度的许用力〔σ〕tr43
3.2.1 文档管理43
3.2 PDM 系统的用户功能集43
3.1 PDM 系统的电子数据存储43
2.3 科学可视休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43
4 基于关系的族类属模型43
5.2 轴(主轴)系用轴承的类型与选择43
5.1 轴系设计的基本要求43
5 轴系部件的设计与选择43
4.1 对象类的基本特性43
1.2.1 带沟槽的板形零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43
1.10 CAXA 系列 CAD/CAM /CAE 软件43
4.9 机动车辆轮胎踏面的磨损预测43
4.8.2 刀具磨损和刀具寿命的数学模型43
2.3.3 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的方法43
4.9.1 踏面橡胶磨损机理43
4 环境因素与可持续发展观43
1.3 高温静应力下的安全系数44
3.2.3 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44
3.2.2 过程与工作流管理44
4.9.2 磨损度计算44
2 单向应力状态的蠕变计算44
2.1 恒定温度、恒定应力情况44
3.1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软件技术的发展44
3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软件介绍44
2.4.1 对计算结果的加工处理44
2.4 有限元的数据后处理44
1.2.2 带沟槽的圆柱形零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44
参考文献45
4.10 联接的磨损45
3.2 工程分析可视化软件的开发现状45
2.2 恒定温度、变动应力情况45
5 磨损零件的修复45
5.1 修复工艺的选择45
2.4.2 有限元数据的图形表示45
4.2 对象类的类属模型45
1.11 金银花CAD/CAM 系统LONICERA45
4 修正单纯形法46
1.12 InteCAD46
5.2.3 刷镀46
5.3 金属喷涂46
3.4 极大似然估计46
5.2 电镀46
5.2.1 镀铬46
3 三向应力状态的蠕变计算46
2.3 恒定应力、变化温度情况46
5.2.2 镀镍46
3.2.4 分类检索管理46
3.3 CAE 软件分类46
3 CAD 中分析软件的联接和接口设计46
3.1 CAD 系统的软件集成化46
3.2 CAD 中分析软件的联接46
3.2.1 几何造型--有限元联接46
3.2.2 数值计算--优化设计联接47
1 CBR 概述47
第5章 基于实例推理的快速响应变型设计47
3.2.5 项目管理47
3.2.3 分析软件的相互联接47
3.3 CAD 中的软件接口设计47
3.5 回归分析47
3.5.1 基本关系式47
4.1 线性累积损伤法47
4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的寿命计算47
4 工程分析可视化实例:虚拟风洞47
5.4.1 铸铁导轨的补焊修复47
3.3 PDM系统的实用功能集47
5.4 焊接47
3.3.4 图像服务48
5.4.2 钢制零件的补焊修复48
5.5 粘接48
4.2 应变幅划分法48
1.2.3 带台肩圆角的板形零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48
3.5.3 概率分布的回归分析法48
3.5.2 几种常用概率分布的变换关系48
4.1 PDM 的特性48
4 PDM 的特性及实现48
3.3.1 通信和通知服务48
4 计算机仿真48
3.3.5 系统管理48
4.2 PDM 的实现48
3.3.3 数据转换48
3.3.2 数据传输48
1.13 PICAD 2000 软件产品48
5.3 提高轴系性能的措施48
6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机座或机架48
6.1 机座或机架的作用及基本要求48
5 PDM与应用工具的集成49
第3章 润滑设计49
1 润滑状态及其机理49
1.1 流体动力润滑49
1.1.1 雷诺方程及其应用49
4.3 频率修正法49
5 蠕变设计举例49
5.1 透平机械叶片的蠕变计算49
6.2 机座或机架的结构设计要点49
1.2.4 带台肩圆角的圆柱形零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49
1.1.1 基本图素绘制49
2.1 SIPM/CAPP49
2 CAPP 软件49
1.1.3 基本图素的属性:线型和图层49
第4章 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和数据交换标准49
1 通用CAD 绘图软件的基本功能49
1.1 基本绘图功能49
1.1.2 基本图形绘制49
1.2 基本图形编辑和修改功能50
2 CBR 的基本问题50
2.1 实例库的建立50
4.1 用正态概率纸的分析法50
5.1 应用集成的驱动力50
5.1.1 减少非增值行为50
5.1.2 减少数据冗余50
5.1.3 在正确的时候提供正确的信息50
第4章 约束优化方法50
4 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的分析法50
1 概述50
5.2 梁的弯曲蠕计算50
1.3.1 尺寸标注基本类型51
1.5.5 三视图导航51
1.5.4 正交方式51
1.5.3 背景栅格51
1.5.2 自动导航功能51
1.5.1 目标捕捉功能51
1.5 辅助绘图功能51
1.4 图形的显示控制51
1.3.2 工程符号的辅助标注51
1.2.5 开孔的机械零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51
1.3 尺寸标注和工程符号标注51
5.1.4 满足用户和产品的需要51
5.2 应用集成的技术51
5.2.1 人工方式51
5.2.2 文件转换51
2.3 实例的修改51
2 随机方向法51
2.2 Inte/CAPP51
2.2 实例的检索和提取方法51
4.2 用对数正态概率纸的分析法51
1.6 图块、属性及用户图形库的建立52
1.6.3 用户图形库的建立和应用52
1.7 参数化绘图52
1.7.1 基本概念52
1.7.2 主要实现技术52
1.6.1 图块的定义52
3.1 IMAN52
1.6.2 属性的概念52
5.2.3 应用编程接口52
3.1 基本概念52
3 应用于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的CBR关键技术研究52
3 复合形法52
5.3 受内压厚壁圆筒的蠕变计算52
3 PDM 软件52
1.1.2 流体动力润滑的稳态性能参数53
1.1.3 特征数和相似条件53
1.1.4 湍流动润滑方程53
第3章 执行元件的分类及控制用电机的驱动53
1.1 执行元件的种类及特点53
3.2 实例、实例原型的关联关系53
5.2.4 分布式对象技术53
1 执行元件的种类、特点及基本要求53
1.8 图形系统与外部环境通信53
1.9 用户化二次开发53
2 CAD 绘图的组织53
2.1 绘图软件的安装和配置53
2.2 工作环境的设置53
3.3 实例、实例原型的表示、索引和组织原理54
2.3 图形文件的管理54
1 应力松弛曲线54
1.1 应力松弛现象54
1.2 应力松弛曲线的一般特征54
1.3 应力松弛的经验公式54
5.3 应用集成的模式54
1.2.6 其他常用零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54
2.4 提高绘图效率的措施54
2 应力松弛试验54
3.3.1 实例和实例原型表示54
2.1 对控制用电机的基本要求54
2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常用的控制用电机54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对执行元件的基本要求54
3 不同CAD 系统之间的工程图样文件数据交换标准:DXF、IGES54
第5章 应力松弛54
3.1 图形交换文件DXF54
1.1.5 流体动力润滑径向轴承的稳定性54
3.1.2 DXF文件中的组码及各组成节55
5.3.1 应用系统与PDM的集成55
4 可行方向法55
3.1.1 DXF文件的结构55
4.3 正态分布的数值分析55
4.3.1 正态分布的拟合性检验55
1.2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55
2.3 直流伺服(DC)电机与驱动55
2.2 控制用电机的种类、特点及应用55
2.1 拉抻试验法55
2.2 环状试样试验法55
1.2.2 基本公式55
1.2.1 基本参数55
1.3 流体静力润滑56
4.3.2 正态分布完全子样参数估计56
5.3.2 通过PDM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56
4.3.3 正态分布截尾寿命试验的参数估计56
1.2.3 应用范围56
3.3.2 实例和实例原型的索引、组织56
3.2 PTC 公司PDM 产品Windchill57
5.4.2 接口57
4.3.4 正态分布可靠寿命和可靠度的估计57
3 应力松弛的试难数据57
3.2 初始图形交换规范IGES57
3.2.1 IGES 标准文件中的实体单元57
5.4 应用集成的层次57
3.3.3 实例的检索57
1.3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57
5.4.1 封装57
1.3.2 补偿元件57
1.3.1 基本方程57
2.4 交流伺服(AC)电机与驱动58
5.5 集成的策略58
1.3.3 油垫58
1.3.4 功耗58
3.2.2 IGES 文件的结构58
3.2.3 IGES 标准中实体单元58
1.4.1 边界润滑膜58
1.4 边界润滑58
1.3.1 带台肩圆角的圆柱形零件的有效应力中系数58
5.4.3 集成58
6.1 上海思普软件公司的PDM 产品:SIPM/PDM59
5 惩罚函数法59
6 PDM 产品介绍59
1.4.2 有边界膜的金属表面的接触59
4.1 应力松弛与蠕变的关系60
6.2 美国SDRC 公司的PDM 产品:Metaphase60
4 应力松弛计算和举例60
1.4.4 影响边界膜润滑性能的因素60
1.4.3 边界润滑的摩擦阻力60
2.5 进步电机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60
4.2 应力松弛计算61
7 PDM 发展中的几个感兴趣的问题61
3.4 实例的修改61
1.5 混合润滑61
1.6 固体润滑61
3.4.1 实例修改的基本问题和修改策略61
1.3.2 带沟槽的圆柱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61
1.4.5 提高边界膜强度的方法61
4.3 应力松弛计算举例62
2 机械零件的流体膜润滑计算62
2.1 滑动轴承的润滑计算62
2.2 滚动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62
2.3 齿轮传动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62
3.4.2 基于约束满足技术的实施修改过程62
3.3 CATIA/PDMⅡ产品开发管理解决方案62
4.1 产品定义变型设计63
2.4 凸轮机构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63
2.6 进步电机的运行特性及性能指标63
4 基于CBR的产品快速响应变型设计63
1.1 产品数据(问题的定义)63
参考文献63
第5章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STEP63
1 产品数据技术63
第5章 三维CAD 和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63
6 增广乘子法63
1 三维实体几何模型63
1.1 概述63
1.2 构建性实体几何模型(CSG)63
1.3.3 开孔的机械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63
3.4 Inte PDM 系统63
3 机械零件的润滑设计64
3.1 滑动轴承的润滑设计64
4.2 产品装配变型设计64
1.2 产品模型(描述产品数据)64
3.1.1 润滑剂的选择64
3.5 “金银花”系列BEE-PDM65
3.1.2 润滑方式65
3.1.3 供油槽65
7 非线性规划问题的线性化解法--线性逼近法65
1.3 边界表面表示几何模型(B-rep)65
4.3 产品概念变型设计65
1.3 产品数据交换65
2.7 步进电机的驱动与控制66
1.4 实体空间分解枚举(八岔树)几何模型66
2 特征模型66
2.1 概述66
2 圆锥--行星齿轮减速机的变型设计66
1 关系型产品模型的建模步骤66
第6章 实例研究--用关系型产品建模技术实现快速响应变型设计66
3.2.2 润滑油的选择66
3.2.1 润滑剂与润滑方法66
3.2 滑动导轨(普通导轨)的润滑设计66
1.3.4 其他常用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66
1.4 产品模型数据接口66
3.6 CV/Optegra66
3.7 ISS/InSync66
3.2 基于特征技术的产品零件三维设计67
2 产品数据标准的发展67
4.1 ANSYS 软件67
4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软件67
2.1 发展概况67
3 油嘴偶件的变型设计67
2.2 特征分类67
3 三维CAD 技术67
3.1 概述67
8 广义简约梯度法67
3.2.3 提高导轨运动平稳性的措施67
3.8 Sherpa WORKS67
1.3.5 算例68
3.3 滚动轴承的润滑设计68
3.3.1 润滑剂种类的选择68
2 尺寸的影响69
1.5 敏性系数的统计参数69
3.3.2 脂润滑69
9 二次规划法69
1.4 用相对应力梯求有效应力集中系数69
4.2 工程分析软件NASTRAN69
2.2 各主要国家CAD接口标准化工作综览70
4.3 机械系统动力分析软件ADAMS70
2.3 先前产品数据交换标准(接口)之不足70
3.3 基于特征技术的三维装配设计70
10 结构优化方法70
4.4 结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系统JIFEX2.0版71
3 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STEP71
3.3.3 油润滑71
1 反求工程技术71
1.2 反求工程的应用场合71
3.2 腐蚀情况71
3 表面状态的影响71
第7章 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71
1.1 反求工程的概念和流程71
3.1 加工情况71
4.2 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STEP72
4.1 产品模型的组成和数据模型72
4 产品模型和产品数据交换标准STEP72
3.4 三维实体的渲染及二维工程图的生成72
3.3 表面强化72
1.3 反求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72
5.1 平均应力的影响73
5 载荷类型的影响73
4 频率影响73
1.4 反求测量系统简介73
3.1 STKEP的休系结构73
1 多目标优化问题73
第5章 多目标及离散变量优化问题简介73
3.1.1 描述方法73
3.4 齿轮、蜗杆传动的润滑设计73
3.4.2 润滑油的选用73
4.2.1 STEP标准内容和体系结构73
3.4.1 润滑方法的选择73
3.5.2 润滑方法的选择74
3.5.1 润滑剂的选择74
4.5 机械系统动力学、运动学分析软件DADS74
3.5 链传动的润滑设计74
2 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74
1 专用与通用、硬件与软件的权衡与抉择74
第4章 微机控制系统及接口设计74
4.2.2 产品数据描述方法74
5.2 应力峰值的影响74
6 环境因素的影响74
6.1 腐蚀环境的影响74
6.1.2 腐蚀方式的影响74
1.5 光学测量设备介绍74
4.2.5 实现形式75
4.2.4 应用协议75
4.2.3 集成资源75
1.6 重构软件介绍75
3.1.2 实现方法75
3.1.3 一致性测试方法学和框架75
3.6 联轴器的润滑设计75
6.1.1 载荷频率的影响75
6.1.3 腐蚀介质的pH值影响75
3.1.4 集成通用资源76
3.7.1 电磁离合器的润滑76
3.7 离合器的润滑设计76
5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76
4.4 对数正态分布的数值分析法76
3.7.3 超越离合器76
3.8 钢丝绳的润滑设计76
3.7.2 摩擦片式离合器76
3.8.1 制造时的润滑76
3.8.2 使用中的润滑76
2 离散变量优化问题76
6.1.4 应力集中的影响76
4.2.6 一致性测试和抽象测试76
1.7 应用实例76
3.8.3 加油方法77
第6章 CAD 系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77
1 CAD 系统中的智能化技术77
3.1.5 应用资源77
2 专家系统77
2.1 专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77
6.1.5 尺寸的影响77
3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构成与种类77
3.1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构成77
第4章 润滑剂78
1 润滑剂的基本类型78
2.1 粘度78
4.6 MSC.DYTRAN 软件78
6.3 受载方式的影响78
2.2 基于产生式规则专家系统的工作进程78
2.3 建造专家系统的关键技术78
2 润滑油和脂的流变学特性78
2.1.1 动力粘度78
2.1.2 运动粘度78
2.1.3 条件粘度78
5 威布尔分布分析法78
5.1 用威布尔概率的分析法78
5.1.1 两参数威布尔分布78
6.2.2 高温的影响78
6.2.1 低温的影响78
3.1.6 应用协议78
6.2 温度的影响78
6.1.6 应力状态的影响78
3.2 微型计算机的种类78
2.5.1 设计对象表示79
2.5 设计对象的表示及其知识库的建立79
4.1 电器设计和装配应用协议AP21279
4 几个应用协议介绍79
3.2 STEP 的标准化状况79
1.1 常规疲劳设计79
2.4.3 环境79
2.4.2 壳79
2.4.1 编程语言79
2.4 开发专家系统的语言与工具79
第5章 高周疲劳79
1 概述79
1.2 安全系数79
2.2 粘温关系79
2.4.4 开发工具的选择79
2 快速成型79
2.1 快速成型技术流程79
第6章 机械优化设计实例79
1 应用技巧79
2.5 非牛顿特性80
2.5.1 塑性80
2.3 粘压关系80
2.2 几种典型的快速成型技术介绍80
3.3 微机软件与程序设计语言80
3.4 微机的应用领域及选用要点80
2.4 粘度与压力的温度的综合关系80
2.5.4 知识获取80
2.5.3 伪塑性80
2.5.4 膨胀性80
2.5.2 结构--功能关系表示80
2.5.3 领域模型的表示80
2.6 设计过程的表示及其推理机的开发80
2.5.2 触变性80
2.6.1 搜索技术80
2.6.3 控制技术81
2 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优化设计81
3.1 分类81
3 润滑油81
2.5.5 弹性81
4.7 铸造工艺分析软件 InteCAST系统81
4.2 汽车机械设计过程AP214(核心数据)81
2.6.2 推理技术81
4.3 工艺设计的机加工产品定义应用协议AP22481
5.1.2 三参数威布尔分布81
3.5 Z80CPU微机的硬件结构特点及存储器、输入/输出扩展接口81
2.7.1 开发策略82
2.7.2 开发流程82
2.8 开发实例82
5 STEP工业应用82
5.1 工业企业CAD现状与需求82
2.3 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82
2.8.1 概念化阶段82
2.7 机械设计专家系统的开发82
2.8.2 形式化阶段82
3.3.1 组成82
3.3 常用矿物润滑油的组成、性质和用途82
3.2 主要质量指标82
2.8.5 知识化阶段83
2.8.6 商业化阶段83
2 无限寿命设计83
2.1 单向应力时无限寿命设计83
2.8.4 原型化阶段83
2.8.3 模型化阶段83
5.1.3 分组最小值寿命试验的分析法83
4.8 HSC 注塑模流动保压冷却模拟分析系统83
2.1.1 计算公式84
2.1.2 算例84
参考文献84
3.3.2 性质与用途84
3 神经网络技术84
3.1 人工神经元的基本模型84
5.1.4 中止寿命试验的图分析法84
5.2 Pro STEP中心84
5.3 产品数据建模及其实现85
3.2 神经网络的结构85
3.3 学习算法85
2.2 多向应力时无限寿命设计85
5.4 AP212和AP214的工业推广85
5.4.1 AP212 工业应用85
3 平面连杆机构的优化设计85
3 有限寿命设计85
3.1 安全系数计算公式85
3.2 寿命估算85
5.5.2 AP214 工业应用86
3.4 误差反向传播网络(BP网络)86
3.3 算例86
2.4 快速成型的相关软件技术86
5.2 威布尔分布的数值分析86
5.2.1 威布尔分布的拟合性检验86
4.1 润滑指的组成86
4 润滑指86
3.4 润滑油粘度的掺配86
4 冲击疲劳87
4.1.1 稠化剂87
4.1.2 基础油87
3.5 神经网络在成组技术中的应用87
4 模糊逻辑技术87
4.1.3 添加剂87
5.2.2 威布尔分布的参数估计87
2.5 主要的快速成型产品介绍87
4.4 润滑脂的分类87
4.3 润滑指的表观粘度87
5.5 STEP 工具及其应用87
4.2 润滑指的主要性能87
1.1 应力-寿命(σa-N)曲线88
1 低周疲劳的S-N曲线88
第6章 低周疲劳88
4.5 常用润滑脂的性质与用途88
4.1 模糊集合及其隶属函数88
2.6 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方向88
附录 常用优化方法及程序参考88
第6章 在网络上进行的合作设计89
1 推进网上合作设计的意义89
2 设计知识和分布知识获取资源89
1.2 应变-寿命(εa-N)曲线89
参考文献89
参考文献89
3.6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特点及其最小应用系统89
5.2.3 威布尔分布的可靠度和可靠寿命89
5 添加剂89
5.1 添加剂的作用与性能要求89
5.1.1 作用89
5.1.2 性能要求89
5.2 类型与功能89
6.2.1 二硫化相90
6.2 固体润滑剂的性能90
6.1 固体润滑剂的类型90
6 固体润滑剂和覆盖层90
2.3 数字仿真或虚拟现实90
4.4 模糊推理90
4.3 如果--则(if then)规则90
4.2 模糊集合的集合运算90
2.1 已有知识90
2.2 市场信息90
6.2.4 聚酰胺91
6.2.3 聚四氟乙烯91
6.2.2 石墨91
2.6 产品运行表现(用户反映)91
2.3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91
2.2 循环硬化和软化91
2.1 滞后回线91
2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91
6.2.5 软金属91
2.4 物理模型试验91
2.5 样机试验91
3 分布式知识获取资源的运作92
3.1 产品的性能特征92
6.2.6 其他固体润滑剂92
7 润滑剂的选择92
2.7 关于信息融合92
1 CAD 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93
2 可行性分析与开发计划93
2.1 任务93
第7章 软件开发的一般步骤与文档编写93
2.3 应交付文档93
8.1 换油周期93
8 润滑油、脂的更换周期93
8.1.1 小型润滑系统的换油周期93
8.1.2 大型润滑系统的换油周期93
2.2 完成标志93
3 需求分析94
3.1 任务94
8.2 换油步骤94
3.3 应交付的文档94
3.2 完成标志94
3.4 需求分析的重要意义及其主要方法94
4 系统的总体设计94
3.7 数字显示器及键盘的接口电路94
3.1 曼林-科芬方程94
3 应变-寿命曲线94
4.1 总体设计的任务94
4.2 完成标志94
4.3 应交付的文档94
4.4 总体设计的方法及原则94
5 软件详细设计和编码95
5.1 详细设计的任务95
5.2 完成标志95
5.3 应交付的文档及其主要的内容95
5.4 详细设计及编码的常用规则和方法95
8.3.1 稳重法95
8.3.2 颗粒计数法95
8.3.3 污染度等级95
8.3 润滑油污染度95
3.2 从性能到结构、材料、工艺的映射--局部的设计过程95
3.2 四点法求应变-寿命曲线96
6 软件测试96
6.1 软件测试的任务96
6.2 完成标志96
6.3 应交付的文档96
6.4 软件测试的主要方法96
3.3 产品性能特征参数的传递96
3.3 通用斜率法96
1.1.1 润滑方法96
1.1 润滑油、脂的润滑方法与润滑系统96
1 润滑方法及其选择96
第5章 润滑方法与润滑系统设计96
7 软件维护97
8.1 软件开发的文档97
8.2 文档的管理和维护97
8 文档编制、管理和维护97
1.2.1 用二梳化钼的润滑方法97
4 支持网上合作设计的相关技术97
1.2 固体润滑剂的润滑方法97
1.1.2 润滑系统97
4 低周疲劳试验97
4.1 低周疲劳试验的试样97
4.2 带过渡圆弧的试样应变幅度的修正97
1.3 气体润滑剂的润滑方法98
1.2.4 用软金属的润滑方法98
1.2.2 用石墨的润滑方法98
1.4 润滑方法的选择98
1.2.3 用聚四氟乙烯的润滑方法98
参考文献98
4.5 低周疲劳试验方法98
9 快速原型法98
4.1 群体合作模式的研究98
4.3 试验设备98
4.4 试验条件98
3.8 可编程序控制控器(PLC)构成及应用举例98
2.1 油杯润滑99
2 手加脂润滑与装置99
4.2 设计过程管理99
4.3 产品设计信息的共享99
5 低周疲劳的寿命估算99
4.4 应用的共享99
4.4.2 分布对象技术100
2.2 脂枪润滑100
2.1 腐蚀疲劳极限100
2 腐蚀疲劳强度100
1.2 腐蚀疲劳的特性100
1.1 腐蚀疲劳术语100
第7章 腐蚀疲劳100
3 集中供脂系统100
4.4.1 HTTP/CGI100
3.1 集中供脂系统的类型101
4.4.3 Agent101
4.4.4 安全控制101
4.1 光隔离电路设计102
4 微机应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控制的可靠性设计102
3.2 管路计算103
3.3 干油站103
4.2 信息转换电路设计104
2.2 腐蚀疲劳的S-N曲线104
5.1 检测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要求105
5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检测传感器与微机接口105
4 手加油润滑与装置106
5.2 传感器的微机接口106
5 滴油润滑及其装置107
6 油绳和油垫润滑及其装置108
7.2.2 油面高度109
7.2.1 速度限制109
7.2 蜗杆传动的油浴润滑109
7.1.2 齿轮浸油深度109
7.3 油池容积109
7.1 齿轮传动的油浴和飞溅润滑109
7 油浴和飞溅润滑系统109
第5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元、部件特性分析109
1 机械系统特性109
1.1 变换机构及其运动变换分析109
7.1.1 齿轮的线速度限制109
2.3 影响腐蚀疲劳强度的因素110
9.1 润滑单位110
8 油环、油盘润滑系统110
9 油雾润滑系统110
8.2 油盘润滑系统110
8.1 油环润滑系统110
9.3 配管尺寸111
9.2 喷雾嘴尺寸111
9.4 空气和油的消耗量111
9.5 油雾发生器与油雾润滑装置111
6.1 指数分布的拟合性检验112
6 指数分布的数值分析112
1.2 机构力学特性113
9.6 喷雾嘴安装113
6.2 指数分布的参数估计和可靠度113
10 油气润滑系统114
11 循环润湿系统114
11.1 无冷却装置的循环润滑系统114
11.1.1 直接供油系统114
3.1 试验要求114
3 腐蚀疲劳试验114
1.3 机构动力学特性114
3.2 试验装置115
11.1.3 重力供油系统115
7 可靠性的非参数分析115
11.3.1 供油量115
11.3.2 油量控制器115
11.1.2 间接供油系统115
11.3 油量控制115
11.2 带冷却装置的循环型润滑系统115
11.4 油箱设计116
4 腐蚀疲劳的寿命估算116
11.4.1 油箱容积116
11.4.2 辅件设计117
2 传感器的特性分析117
2.1 动电式变换器的特性117
1 高温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117
第8章 高温度疲劳和低温度疲劳117
2.2 压电式变换器的特性118
2.3 具有其它平滑特性的变换器118
2.4 传感检测系统的特性119
第3章 材料的概率统计数据119
1 常用材料的疲劳极限119
2 高温时材料的S-N曲线120
11.5 液压泵的选择120
11.5.1 各类液压泵的比较120
11.6 过滤器的选择120
11.6.1 对过滤器的要求120
3 执行元件的特性分析120
11.5.2 影响油泵选择的系统参数120
11.7 管子尺寸与管道压力降的计算121
11.6.2 过滤器的类型及其选择121
3.1 电磁变换执行元件的特性121
3.2 具有反馈环节的驱动电路电磁变换执行元件的动态特性121
3.3 步进电机的特性122
3.4 压电式执行元件及其特性123
11.8.1 装置的参数与尺寸123
11.8 稀油润滑装置123
4.1 机械惯性阻力矩的匹配方法124
4 执行元件与机械结构结合中的若干问题124
3.1 材料因素125
3 影响高温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125
4.2 凸轮曲线理论125
4.3 残留振动分析126
11.8.2 装置的型号与标记126
3.2 温度因素126
1.1.5 磨合性127
1 摩擦材料127
1.1 对摩擦材料性能的要求127
1.1.1 摩擦耐热法127
1.1.2 摩擦因数127
1.1.3 摩擦相容性127
1.1.4 耐磨性127
1.1.6 热物理性能127
第6章 摩擦副材料及其选用127
4.4 无残留振动的定位分析127
1.2 摩擦材料的类型与应用127
3.3 频率因素128
3.4 塑性应变因素128
1.2.2 金属摩擦材料128
1.2.1 非金属摩擦材料128
3.5 应力集中因素129
2.1 负载分析129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稳态设计考虑方法--机电有机结合之一129
1 概述129
第6章 机电有机结合的分析与设计129
3.7 平均应力因素130
2.1.2 减摩材料的初步选取130
2 减摩材料130
2.1 减摩材料的选择130
2.1.1 运转条件的分析130
2.2 执行元件的匹配选择130
3.6 表面状态因素130
4.1 载荷谱131
2.3 减速比的匹配选择与各级减速比的分配131
4 高温疲劳试验131
2.1.3 摩擦副性能估计131
2.1.4 摩擦材料的最终确定131
2.1.5 减摩材料的选择框图131
2.2.2 铜基轴承合金与同承用铜合金132
2.2 金属减摩材料132
2.2.1 锡基和铅基辅承合金132
2.5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主谐振频率的计算132
2.4 检测传感装置、信号转换接口电路、放大装置及电源等的匹配选择与设计132
4.2 试样133
2.3 粉末冶金减摩材料133
2.2.5 铸铁133
2.2.4 锌基合金133
2.2.3 铝基轴承合金133
2.4 聚合物减摩材料133
4.3 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134
5 高温下的疲劳强度计算134
5.1 蠕变极限和持久极限134
5.1.1 蠕变极限134
5.1.2 持久极限134
5.2 静态计算法134
2.5 金属塑料减摩材料134
2.6 木基减摩材料135
2.7 碳-石墨135
3 耐磨材料135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动态设计考虑方法--机电有机结合之二136
3.1 概述136
3.1 耐磨材料的选用136
5.3 蠕变疲劳复合作用计算法136
3.2 耐磨材料137
3.2.1 钢137
3.2 系统的调节方法137
2 常用材料的P-S-N曲线137
3.2.2 难熔金属及特种合金138
3.2.3 铜基合金138
3.2.4 铸铁138
3.2.5 聚合物139
3.2.6 碳化物和金属陶瓷139
6.1 金属在低温下的单调特性140
6.2 低温下材料的疲劳数据140
6.2.1 低温材料的疲劳极限140
6 低温疲劳140
3.2.7 碳-石墨抗磨材料140
4.1.1 表面处理的类型140
4 表面处理和覆盖层140
4.1 表面处理140
4.1.3 表面处理的效果141
3.3 机械结构弹性变形对系统的影响141
4.1.2 表面处理的应用141
4.2 表面覆盖层142
4.2.1 覆盖层材料142
4.2.2 涂覆方法142
6.2.2 低温时应力集中的影响142
6.3 低温下低周疲劳的S-N曲线143
3.4 传动间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145
6.4 低温下的等寿命曲线145
6.5 低温下的裂纹形成寿命145
6.6 防止低温脆断的措施145
参考文献145
4.1 可靠性设计146
第9章 热疲劳146
1 热应力与热核应变146
3.5 机械系统实验振动模态参数识别分析146
4 可靠性、安全性设计146
2.2 定量没定法147
2.1 定性比较法147
2 热疲劳试险方法147
2.3 盘形试样等的测定法148
2.4 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149
3 热疲劳强度与寿命估算150
3.1 最大温度-寿命曲线150
4.2 安全性设计150
3.2 应变幅度-寿命曲线151
3.3 热疲劳曲线与其他疲劳曲线比较152
3.4 高强铝合金LD8的热疲劳特性153
4 热疲劳强度设计中的主要问题154
第10章 接触疲劳155
1 接触应力分析155
2 接触疲劳破坏156
3.3 润滑油膜因素157
3.1 滑动速度因素157
3.2 表面粗糙度因素157
3 影响接触疲劳的因素157
3.4 润滑剂因素159
3.5 接触物体材料因素159
3.5.1 非金属夹杂物159
3.5.2 热处理组织状态160
3.5.3 表层与心部硬度160
4 接触疲劳试验160
4.1 接触疲劳试验术语160
4.2 试验机160
3 P-S-N曲线通用方程式中的常数αp和bp160
4.3 试样161
5 接触疲劳强度计算163
4.4 试验方法163
6 接触疲劳的S-N 曲线和P-S-N曲线164
7 热磨损168
第4章 零件的可靠性设计169
1 应力分布169
1.1 零件尺寸误差169
1.2 应力计算公式的运算170
2.1 等寿命曲线170
1 裂纹形成寿命估算-局部应力应变法170
1.1 预备知识170
1.1.1 真实应力与真实应变170
1.1.2 玛辛特性170
1.1.3 材料的记忆特性170
2 强度分布170
第11章 疲劳强度的现代设计170
1.1.4 载荷顺序效应171
1.2.1 滞后回线方程式171
1.2.2 诺伯法171
1.2 局部应力-应变分析171
2.2 疲劳强度分布的修正172
2.2.1 应力集中敏性系数的统计参数172
2.2.2 钢件的尺寸系数的统计参数172
2.2.3 钢件的表面加工系数的统计参数172
3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求可靠度172
3.1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172
1.3 裂纹形成寿命估算方法172
1.3.1 损伤计算172
1.3.2 估算裂纹形成寿命的步骤173
1.4 算例173
3.2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求可靠度的一般公式173
3.3 数值积分法求可靠度174
3.4 图解法求可靠度175
2 裂纹扩展寿命估算175
2.1 脆断与裂纹扩展的判别175
3.5 极限状态法求可靠度176
3.5.1 多个正态变量的情况176
3.1 断裂韧性KIC176
2.2 裂纹扩展过程176
3 裂纹扩展的材料参量176
3.5.2 非正态变量的情况178
3.6 梅林变
热门推荐
- 686724.html
- 14243.html
- 612034.html
- 8793.html
- 251462.html
- 1384445.html
- 3910203.html
- 785279.html
- 1772567.html
- 3315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50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3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9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1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9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1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6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39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7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