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因明辞典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因明辞典
  • 姚南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ISBN:753262389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因明(印度逻辑)-词典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因明辞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印度因明及古典逻辑术语印度古典逻辑1

印度逻辑史3

佛教逻辑3

耆那教逻辑4

五明5

五明处6

因明6

因明处7

量论7

量学9

数论9

二十五谛9

神我10

五唯10

五大10

五知根10

五作根10

心根10

因中有果论10

论议10

答破11

定说11

语言11

动机11

欲知12

反诘问12

语失12

缺减12

增加13

无义13

缺义13

相违13

语善13

诡辩14

言辞的诡辩14

概括的诡辩14

非因15

问题相似16

疑惑相似16

所证相似16

过时16

认容16

异因17

异义17

堕负18

十种量18

感觉量19

推理量19

圣教量19

声量19

圣言量19

譬喻量19

义准量19

假设量19

假定量19

无体量19

世传量19

传承量19

姿态量19

外除量19

内包量19

随生量19

正理论19

十六谛义19

十六句义20

思择20

坏义20

决定20

误难20

有前比量20

有余比量21

平等比量21

胜论21

六句义21

实21

德21

业21

同21

异21

和合21

十句义21

因中无果论22

声常住论22

古因明22

新因明22

五问四记答23

六种论23

五支作法23

五分作法24

合24

结24

三支作法24

三分作法24

能立八义24

譬喻25

随所执25

言失25

知因25

比知25

应时语25

随语难25

语善26

相应26

增多28

损减28

同异28

问多答少28

问少答多28

因同28

果同28

遍同28

不遍同28

时同28

不到28

到28

相违28

不相违28

疑28

不疑28

喻破28

闻同28

闻异28

不生28

共相和自相28

自相28

七因明28

论体性29

论处所29

论所依29

论庄严29

论堕负29

论出离29

论多所作法29

言论29

尚论29

诤论29

毁谤论30

顺正论30

教导论30

所成立义30

五比量30

相比量31

体比量31

业比量31

法比量31

因果比量31

能成立义31

同类31

异类31

非不现见现量31

非已思应思现量31

非错乱境界现量32

想错乱32

数错乱32

形错乱32

显错乱32

业错乱32

心错乱32

见错乱32

舍言32

言屈32

言过32

过类32

善自他宗32

无畏32

敦肃32

知32

处32

同法相似32

异法相似33

分别相似33

无异相似33

可得相似34

犹豫相似34

义准相似34

至非至相似34

无因相似35

无说相似35

无生相似35

所作相似35

生过相似36

常住相似36

宗因宽狭36

量36

量果36

带相说37

能遍和所遍37

所遍37

定量37

成量品38

四种现量38

五识现量39

根现量39

五俱意现量39

意现量39

自证分现量39

自证现量39

定心现量39

瑜伽现量39

真似39

真能立39

似能立39

真能破39

似能破40

现量40

真现量41

似现量41

比量41

似比量41

真比量41

为自比量41

为他比量42

能立42

所立42

宗因喻42

宗42

宗体43

宗依43

前陈43

后陈43

体三名43

义三名43

自性43

差别43

有法43

法43

所别43

能别43

似宗44

宗九过44

现量相违44

比量相违44

自教相违44

世间相违44

自语相违44

所别不极成44

能别不极成45

俱不极成45

相符极成45

因45

二因45

生因46

了因46

六因说46

九句因46

同品46

宗同品47

因同品47

异品47

宗异品47

因异品47

回转47

遍充47

因三相47

遍是宗法性48

同品定有性48

异品遍无性48

似因48

因十四过50

不成因51

两俱不成51

随一不成51

犹豫不成51

所依不成51

不定因51

共不定51

不共不定52

同品—分转异品遍转52

异品—分转同品遍转52

俱品—分转52

相违决定53

相违因53

法自相相违53

法差别相违53

有法自相相违54

有法差别相违54

喻54

喻体54

喻依54

同喻54

异喻55

合作法55

离作法55

似喻55

喻十过55

能立法不成56

所立法不成56

俱不成56

无合56

倒合56

所立不遣57

能立不遣57

俱不遣57

不离57

倒离57

法称因论57

自性因58

观待能作法自性因58

单纯自性因58

果性因58

成立亲因之果因60

成立因先行之果因60

成立总因之果因60

成立差别因之果因60

比知因法之果因60

同品遍转之果因60

同品一分转之果因60

不可得因60

学派62

婆罗门教62

外道六派62

数论派62

僧佉派63

正理派63

尼夜耶派64

古正理64

新正理64

胜论派64

卫世师迦派65

声论派65

弥曼差派65

观行派65

声论65

瑜伽派65

吠檀多派66

法称后学67

释文派67

阐义派68

教义派68

庄严派68

孟加拉的密提拉学派68

高达学派68

人物68

伽毗罗68

迦比罗68

羯那陀68

迦那陀68

优楼迦68

波丹阇利68

波颠阇利69

跋多罗衍那69

跋达罗衍那69

遮罗迦69

足目69

乔达摩69

龙树69

无著70

世亲70

天亲71

陈那71

富差耶那71

佛护72

觉护72

佛陀波利72

清辨72

商羯罗主72

天主72

月称72

法称73

帝释慧73

释迦慧73

乌地阿达克拉73

戒贤73

寂护74

法上74

莲花戒74

阿底峡74

乌陀衍那75

筏遮塞波底·弥室罗75

宝积静75

智胜友75

阿难跋陀75

著作75

《数论经》75

《数论颂》76

《金七十论》76

《遮罗迦本集》76

《正理经》76

《胜论经》77

《弥曼差经》77

《瑜伽经》78

《吠檀多经》78

《中论》78

《方便心论》79

《回诤论》79

《顺中论》80

《如实论》80

《瑜伽师地论》81

《显扬圣教论》81

《阿毗达磨集论》82

《阿毗达磨杂集论》83

《论轨》83

《论式》83

陈那因明八论83

《集量论》84

《量经》85

《因明正理门论》85

《正理门论》85

《理门论》85

《大论》85

《观所缘缘论》85

《因轮抉择论》86

《因轮论》87

《观三世论》87

《观总相论》87

《似因门论》87

《取事施设论》87

《因明入正理论》87

《小论》87

《入论》87

《法称因明七论》87

因明七论88

量学七书88

《定量论》88

《量抉择论》88

《因滴论》88

《因一滴论》88

《观相续论》88

《成他相续论》88

《诤正理论》88

《释量论》88

《量评释论》89

《正理滴论》89

《正理滴论释》89

《内遍满论》89

汉传因明术语汉传因明90

汉传因明东渐91

八门二益92

二益92

自比量92

共比量93

他比量93

简别93

表诠93

遮诠93

一分93

全分94

有体94

无体94

广义因论94

共许94

不共许95

极成95

互相差别95

除宗有法95

从本为论96

有法不成于有法及法97

真唯识量97

唯识比量98

人物98

玄奘98

窥基99

慈恩大师99

神泰99

慧沼100

淄州大师100

文轨100

吕才100

道邑101

道?101

净眼101

利涉101

文备101

明觉101

定宾101

玄应101

普光101

璧法师101

灵隽101

义净101

智周102

延寿102

王肯堂102

蕅益102

智旭103

真界103

圆测103

顺憬103

智仁103

玄范103

神廓103

元晓103

道证104

胜庄104

太贤104

义天104

道昭105

玄昉105

善珠105

秋篠山善珠105

神叡105

护命105

明诠105

三修106

空操106

春德106

真兴106

赖信106

永超106

藏俊106

著作106

《因明入正理论疏》106

《因明大疏》107

《大疏》107

《庄严疏》107

《因明正理门论述记》107

《理门述记》108

《因明入正理论续疏》108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108

《因明入正理论义断》109

《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109

《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109

《因明疏抄》109

《净眼的因明写卷》109

《义范》110

《义心》110

《宗镜录》110

《〈因明入正理论〉集解》110

《〈因明入正理论〉解》110

《义天目录》110

《因明论疏明灯抄》110

《因明论疏瑞源记》111

藏传因明术语藏传因明112

藏传量论113

新量论113

古量论113

因理论和心理论113

心理论113

心明113

因理113

都扎113

摄类114

理路114

小理路114

中理路114

大理路114

有114

成事114

所量114

识114

法114

色114

是114

非是114

否定是114

否定非是114

总和别114

别115

总类115

总义115

总聚115

总声115

质法115

由正理极成之质法115

坚而不灭之质法115

能作义之质法115

能独立持有之质法115

体法115

自身体法116

非自身体法116

第三者体法116

相违和相属116

相属116

系属116

系属、相违、异116

相违117

异117

同体系属117

所生之系属117

不共住相违117

互断相违117

疏违117

亲违117

三种相违117

性相、事相、所表117

事相117

相依117

所表118

排除邪智性相118

排除异类性相118

六因118

能作因118

俱有因118

同类因118

相应因118

遍行因118

异熟因118

四缘118

因缘119

所缘缘119

增上缘119

无间缘119

五果119

异熟果119

增上果119

等流果119

士用果119

离系果119

四遍119

后遍120

遣遍120

下遍120

违遍120

翻转120

八遍120

十六遍120

应成论式120

真应成论式121

似应成论式121

因、法、义各别之立法121

后陈堆砌之立法121

里层充塞之立法121

有法重叠之立法122

因堆砌之立法122

第六啭声122

大、小应成品122

小应成品122

射理由和不射理由122

不射理由122

射自体和不射自体122

引能立应成和不引能立应成122

射自续122

不射自续122

立论者122

敌论者123

证者123

能诠和所诠123

所诠123

遮无和遮非123

遮非123

无遮123

排入123

立入123

排除不具123

排除他具124

排除不可能124

世许比量124

物力比量124

信解比量124

非量124

已决智124

现识流之已决智125

比量流之已决智125

由现识引生之分别已决智125

由比量引生之分别已决智125

非现、比二量引生之已决智125

伺察识125

无理由伺察识126

具理由伺察识126

理由相违伺察识126

理由不定伺察识126

理由不成伺察识126

理由未抉择伺察识126

现而不定识127

成现而不定之根现识127

成现而不定之意现识127

成现而不定之自证现识127

犹豫识127

疑惑128

疑128

具义犹豫128

无义犹豫128

均衡犹豫128

颠倒识128

邪智129

分别颠倒识129

无分别颠倒识129

无分别颠倒根识129

无分别颠倒意识129

名129

句129

文129

境129

具境129

显境129

取境129

执境130

缘境130

其他异品130

相违异品130

本无异品130

实无异品130

异增益为一131

一增益为异131

隐蔽事131

境隐蔽131

时隐蔽131

自性隐蔽131

不现不可得因131

未缘相属性不可得因132

未缘到因不现不可得因132

未缘到能遍不现不可得因132

未缘到自性不现不可得因132

未缘到亲果不现不可得因132

缘到相违性不现不可得因132

缘到不同时并存相违性不现不可得因132

缘到互排相违性不现不可得因132

可现不可得因132

未缘相属性可现不可得因133

未缘因可现不可得因133

未缘能遍可现不可得因133

未缘自性可现不可得因133

未缘亲果可现不可得因133

缘到相违性可现不可得因134

缘到不能同时并存相违性可现在不可得因134

缘到与自性相违之自性因134

缘到与因相违自性因134

缘到与能遍相违自性因134

缘到与自性相违果因135

缘到与因相违果因135

缘到互排相违性可现不可得因135

以观待破认定之正因135

以认定破观待之正因136

成立因和遮止因136

遮止因136

立义正因和立名言正因136

立名言正因137

唯立义正因137

唯立名言正因137

立义和立名言二者之正因137

物力正因137

信仰正因137

世许正因137

物力137

同品遍转正因和同品一分转正因137

同品遍转正因137

同品一分转正因137

为自时正因与为他时正因137

为他时正因137

观待义不成因137

因无自性不成因139

有法无自性不成因139

所依与因不异不成因139

所立法与因不异不成因139

有法与所立法不异不成因139

有法与因不成相属不成因139

有法上无因之一分不成因139

观待识不成因139

对因之自性犹豫不成因140

对有法之自性犹豫不成因140

对有法与因之关系犹豫不成因140

无欲知有法不成因140

观待论者不成因140

观待立论者不成因141

观待敌论者不成因141

观待立敌双方不成因141

返141

返体141

反体141

物的返体141

物的义返体141

物的事例返体141

物的总返体141

一与异141

自体一142

自性一142

种类一142

自体异142

自性异142

种类异142

自定量与他定量142

他定量143

间隔量果143

无间隔量果143

从量识自身变为他义的无间隔量果143

由量识自身变为自体的无间隔量果143

了识与不了识144

了知144

不了识144

直接了知144

间接了知144

错乱识与不错乱识144

不错乱识146

无分别错乱识146

分别错乱识146

现识不错乱识146

非现识不错乱识146

分别识与无分别识146

无分别识146

结合名言分别识146

结合意义分别识146

相符义分别识146

不符义分别识147

唯持总声之分别识147

唯持总义之分别识147

持总声总义二者之分别识147

闻所生分别识147

思所生分别识147

修所生分别识147

无分别错乱识148

无分别不错乱识148

现识148

比度识148

持因心148

宗法持因心148

周遍持因心148

合因式148

推论语148

似推论语148

义过失推论语149

识过失推论语149

语过失推论语149

引能立应成149

不引能立应成150

另立能立应成150

引自体类应成151

缘到与自性相违之自性应成151

缘到与因相违之果应成151

缘到与能遍相违之所遍应成152

缘到周遍相违应成152

引他体类应成153

缘到与自性相违之果应成153

缘到与自性相违之所遍应成154

缘到与因相违之自性应成154

缘到与因相违之所遍应成154

缘到与能遍相违之自性应成154

缘到与能遍相违之果应成155

缘果应成155

缘自性应成155

缘到与自性相违之因应成156

缘到与能遍相违之因应成156

缘到与果相违之自性应成156

缘到与果相违之能遍应成156

缘到与因相违之果应成157

缘到与果相违之果应成157

缘到因之应成157

缘到能遍之应成158

自续式158

诤事有法、应成法、因事158

应成法158

因事158

三论不许158

三轮混淆158

承许三轮158

联因不成158

周遍相违159

直接境和间接境159

互排相违159

直接相违159

实有法159

返体法159

五大因明论式159

五大因理论160

四句料160

人物160

阿底峡160

俄·洛丹喜饶160

俄·雷必喜饶161

洽巴·曲吉森格161

洽巴·法狮子161

萨班·贡噶坚赞161

萨迦班钦162

布敦·仁钦朱162

布敦宝成162

布敦162

宗喀巴162

贾曹杰162

克珠杰·格雷贝桑163

根敦朱巴163

一世达赖163

嘉木祥协巴多吉163

普觉·强巴164

阿旺丹德尔164

莫·苏都纳木扎木斯164

舍·达木丁164

龙朵活佛164

工珠·元旦嘉措164

著作164

《摄类辩论》164

《摄义辩论》165

《量论摄义》165

《正理藏论》165

《量理藏论》166

《理藏》166

《因明七论入门》166

《七部〈量论〉入门治学去蔽论》167

《因明七论入门去蔽论》167

《量学七论入门》167

《释量论颂能无颠倒显示解脱道论》167

《因明七论除暗庄严注》167

《释量论释》167

《量理庄严》167

《正理庄严论》168

《热堆摄类》168

《智者颈饰》168

《量论要义根本释智者颈饰》168

《量学》168

《因明学启蒙》168

《辨析量论意义摄类解释幻钥论》169

《因明学名义略集》169

《丹珠尔》169

《因明学入门》169

其他170

桑浦寺夏学170

绕朵寺冬学170

近现代因明研究人物杨文会171

杨仁山171

宋恕171

欧阳竟无172

欧阳渐172

章炳麟172

梁启超173

熊十力174

陈大齐175

太虚175

持松176

密林177

吕澂177

常惺177

王恩洋177

周叔迦178

法尊178

虞愚178

王森179

罗时宪179

齐思贻179

李世杰180

巫白慧180

杨化群180

周文英180

益西旺秋181

三五181

水月法师181

沈剑英181

杨百顺181

李润生182

孙中原182

剧宗林182

刘培育183

霍韬晦183

祁顺来183

吴汝均184

林崇安184

明性184

南条文雄184

村上专精184

宇井伯寿185

末木刚博185

舍尔巴茨基186

凯斯186

杜芝186

图齐186

著作186

《原名》186

《佛教论理学》187

《因明入正理论疏节录集注》187

《因明概论》187

《因明正理门论校疏》188

《因明纲要》188

《因明正理门论叙》188

《因明大疏删注》189

《集量论释略抄》189

《因明学概略》189

《因明学》189

《陈那以前中观派与瑜伽派之因明》190

《佛家逻辑研究》190

《因明大疏蠡测》190

《因明入正理论悟他门浅释》190

《佛教逻辑专集》191

《因明述要》191

《因明学研究》191

《佛家逻辑》192

《敦煌藏经之净眼法师因明论疏写卷》192

《集量论略解》192

《因明入正理论讲解》192

《中国逻辑思想史稿》193

《中国逻辑思想史》193

《中国逻辑史》193

《中国逻辑史资料选》193

《比较逻辑史》194

《藏传因明学》194

《因明论文集》194

《因明新探》194

《因明研究》195

《相宗十讲》195

《佛教的概念和方法》195

《水月因明全书》195

《因明文集》195

《因明句身初例》195

《古因明要解》195

《因明论藏》196

《印度六派哲学》196

《藏传佛教因明史略》196

《因明正理门论研究》196

《中国佛教逻辑史》196

《印度逻辑论集》196

《佛教因明的探讨》197

《西藏佛教的探讨》197

《藏传因明概论》197

《藏传因明学通论》198

《正理滴论解义》198

《因明入正理论导读》198

《因明正理门论直解》198

《佛家逻辑通论》198

《中国历史上的逻辑家》199

《因明学说史纲要》199

《佛家逻辑比较研究》199

《汉传因明二论》200

《正理滴点论解》200

《正理经解说》200

《集量论解说》200

《真如·因明学丛书》200

《因明杂志》200

《印度论理学纲要》201

《印度逻辑学的基本性质》201

《论理学》201

《东方合理思想》201

《因明的谬误论》202

《佛教逻辑》202

《印度逻辑史》203

《新正理的逻辑体系》203

《尼夜耶和佛教逻辑中的指代和存在》203

《晚期佛教逻辑中的虚概念》203

《陈那关于非物质的理论》204

《六世纪印度逻辑手册》204

《印度逻辑中的“宗法”概念》204

《佛教逻辑的双重否定》204

《正理——胜论派关于因果关系的理论》204

《关于早期佛教逻辑和Tachi-kawa先生对于〈因明入正理论〉翻译的注释》205

《新正理派逻辑思想中关于遍充与规范的理论》205

《否定和佛教意义理论》205

《量果与所量关系的佛教理论》205

《似因是形式谬误吗》206

《陈那关于为自比量的思想》206

《古代印度关于谬误与真理的理论》206

《〈正理经〉中的范畴及所量的含义》206

《佛教逻辑中的“逻辑”是什么?》206

《正理派和罗素关于虚概念》207

《新正理派关于整体否定与部分否定的理论》207

《词意、句意和遮诠》207

《印度式的三段论:19世纪印度逻辑思想中关于现量的理论》207

《一些对于佛教逻辑学家有重大意义的思想》208

《法称逻辑中的自性因》208

《反现实主义者龙树》208

《论早期佛教形式逻辑中对喻的翻译》208

《中观派思想中的逻辑学问题》208

《〈法句经〉和西方哲学中的句子理论》209

《正理派尼夜耶论一些词语的意义》209

《词语的指称:一般和个别,弥曼差派和尼耶夜派之间的争论》209

《佛教中的逻辑和语言》209

《佛教逻辑千年》210

《法称和牧师关于变化的思想》210

《一个印度逻辑系统:正理派尼夜耶的推理理论。关于迦里卡瓦利、穆克塔瓦利和迪纳卡里关于“推理”章节的分析、文本、翻译和解释》210

《印度逻辑是非单调的吗?》210

机构·会议支那内学院211

金陵刻经处211

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212

因明研究工作小组212

因明座谈会212

全国首次因明学术讨论会212

全国藏汉因明学术交流会213

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213

相关学科逻辑学逻辑214

论理学214

名辩学214

形式逻辑215

逻辑规律217

谬误217

同一律218

矛盾律219

排中律220

充足理由律221

偷换论题221

偷换概念222

混淆概念222

逻辑矛盾222

自相矛盾223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223

属概念223

种概念223

相容关系223

不相容关系223

全同关系224

属种关系224

包含关系225

包含于关系225

真包含关系225

交叉关系225

矛盾关系226

反对关系226

并列关系227

肯定命题227

否定命题227

特称命题228

全称命题228

单称命题228

演绎推理229

换位法229

换质法229

换质位法230

戾换法230

三段论231

三段论公理232

三段论规则233

归纳推理233

完全归纳推理233

不完全归纳推理234

类比推理235

形式谬误235

非形式谬误236

语义学236

语用学237

宗教学经量部237

经部238

说一切有部238

说因部239

有部239

大乘有宗239

大乘空宗239

中观派239

瑜伽行派240

藏传佛教240

格鲁派241

黄教242

萨迦派242

宁玛派242

花教243

红教243

三性243

唯识宗243

法相宗244

慈恩宗244

八识244

四分244

二谛2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