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监督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监督研究
  • 张谦元主编;谢蒲定,王勇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892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县-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选举-监督-中国;乡镇-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选举-监督-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监督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与选举监督1

第一节 直接选举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1

一 选举和选举制度1

二 选举制度和民主政治4

三 县乡直接选举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7

第二节 选举监督是选举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9

一 选举监督及其途径9

二 选举监督的意义13

三 选举监督与中国的县、乡直接选举15

第三节 影响选举监督的因素分析15

一 政治文化因素16

二 经济和社会因素19

三 政治体制和法制因素23

第二章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面临的新情况与监督机制缺陷25

第一节 直接选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5

一 城乡人口流动,人、房、户分离带来的新问题26

二 乡、镇、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对直接选举产生的影响28

三 干部、选民和代表对选举产生怕、烦、厌倦情绪30

四 选举中的违法违纪案件频繁发生,危害程度加大32

第二节 直接选举监督机制的缺陷34

一 监督主体不清、责权不明,监督主体与选举主持者不分34

二 选举环节法律法规内容过于原则,使监督浮在表层37

三 竞争机制尚未纳入选举过程46

四 新闻舆论监督乏力48

五 司法监督及救济机制不健全49

第三章 代表名额分配、选区划分、选民登记监督51

第一节 代表名额分配、选区划分、选民登记的法律规定与选举实践51

一 代表名额的确定和分配51

二 选区划分55

三 选民登记58

第二节 代表名额分配、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中的监督问题62

一 法律缺乏科学标准,代表名额分配欠公平62

二 选区规模过大或过小,选区之间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差悬殊67

三 人户分离,流动人口使选民登记容易出现错登、漏登、重登69

第三节 完善代表名额分配、选区划分、选民登记监督的基本路径74

一 代表名额分配既要严格依法办事又要与时俱进74

二 明确选区划分规定,选区划分宜小不宜大77

三 采取应对措施,创新选民登记方法82

第四章 代表结构、代表素质监督90

第一节 县乡人大代表结构、代表素质现状与选举监督90

一 乡(镇)人大代表结构、代表素质现状91

二 县、乡人大代表结构、代表素质凸显的监督问题95

第二节 代表结构的优化与监督100

一 优化代表结构与坚持人大代表的广泛性100

二 优化代表群体结构,科学合理地设计代表结构比例102

第三节 代表素质的提高与监督104

一 人大代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104

二 高素质代表产生于民主科学的选举108

三 减少代表数量,实现人大代表从兼职向专职转变111

四 建立和完善人大代表素质教育和培养机制112

第五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名、确定监督115

第一节 提名确定代表候选人的法律规定与实践115

一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115

二 酝酿、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119

第二节 提名确定代表候选人阶段存在的监督问题122

一 代表入选条件缺少素质要求122

二 选民提名候选人的权利难以真正落实123

三 介绍代表候选人流于形式和存在倾向126

四 简化协商和确定候选人程序、暗箱操作128

第三节 健全代表候选人提名确定机制130

一 对代表入选条件提出适当要求131

二 完善候选人提名机制132

三 规范代表候选人介绍办法135

四 严格代表候选人酝酿协商程序139

第六章 投票选举监督142

第一节 投票程序监督142

一 投票的一般法律程序142

二 投票程序中的监督主体145

三 投票程序监督的几个重点环节146

第二节 投票方式监督151

一 监督难点之一:委托投票151

二 监督难点之二:流动票箱155

第三节 选票设计、统计、结果公布、资格审查监督157

一 选票设计及其监督157

二 选票统计及其监督160

三 选举结果的公布162

四 代表资格审查165

第四节 预选、参选率与投票监督的相关分析165

一 “预选”能否成为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的一道主要程序165

二 参选率:投票监督的两难选择166

三 “强制投票制”的宪政意涵168

第七章 代表的监督与罢免172

第一节 监督权和罢免权是选民选举权的延伸和保障172

一 代表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和罢免,是马克思主义民主选举理论的重要内容173

二 代表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和罢免是人大代表的性质、权利和义务所决定的175

第二节 代表履职实践与监督罢免180

一 代表履职实践及其问题181

二 监督罢免机制的探索186

第三节 监督罢免代表的制度设计与创新190

一 加强选民民主选举权利保障机制建设190

二 规范代表联系选民和代表述职制度192

三 建立和完善代表罢免及辞职去职制度196

四 逐步实行代表专职化,使人大代表真正职务化199

第四节 代表出缺补选监督200

一 代表出缺补选的意义及补选中的问题200

二 进一步加强代表出缺补选的监督202

第八章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监督体系建设205

第一节 健全选举法律监督体系205

一 关于立法模式的选择206

二 设立专门的选举监督机构是完善选举监督立法的关键所在206

三 保障选民的监督权利,明确规定新闻媒体在人大代表选举中的舆论监督地位209

四 进一步完善对代表的监督与罢免办法211

五 恢复选举法院(或法庭)的设置,完善选举诉讼制度212

第二节 将竞争机制纳入选举过程216

一 竞选制与非竞选制的比较216

二 关于竞选的程序及相关制度设计223

三 实行地区选举和界别选举混合制227

第三节 创新选举的激励监督机制230

一 选举与选民激励监督机制230

二 专职代表制是消除代表选举和代表履职监督弱化的制度平台231

三 竞选制和专职代表制相辅相成237

四 选举经费和代表履职经费的“公共财政化”239

第四节 选举监督体系建设的宪政向度240

一 有关监督的三个概念的辨析240

二 选举监督:民主的悖论242

三 关键是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平衡配置245

四 人大监督和监督人大:人民监督国家的“两只眼睛”248

第九章 村民选举与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监督250

第一节 村民自治与村民选举250

一 村民自治的定位250

二 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252

三 村民自治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258

第二节 村民选举中的问题及成因260

一 村民选举中“程序异化”现象较为普遍261

二 村民选举中为争取制度化参与的权利而进行的非制度参与263

三 村民参与选举的动力越来越弱和对选举权的“不尊重”267

四 乡镇政权机关利用手中的政治资源非法撤换、罢免村委会成员268

五 宗法家族势力非法破坏村民选举271

六 “民工潮”对村民选举所带来的影响272

七 贿选现象时有发生274

第三节 村民选举与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监督的互动274

一 利益关系:理解基层民主问题的一把钥匙275

二 村民选举与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的共性277

三 构建村民选举与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监督的互动机制279

第十章 西方国家议员选举及监督282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理论与原则282

一 选举制度的理论渊源282

二 选举原则286

第二节 英国、美国选举中的监督288

一 英国首先制定了监督选举的法律288

二 美国对选举的监督288

第三节 法国、德国选举中的监督295

一 法国对选举的监督295

二 德国对选举的监督297

第四节 日本选举中的监督301

一 选举国民代表坚持的原则301

二 对选举活动的规定与限制301

三 对选举争讼的法律规定302

第五节 新加坡选举中的监督304

一 实行一院制的会议制度304

二 议会选举具有特色305

三 议会选举中的监督305

附录:674份问卷调查分析307

后记365

热门推荐